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丹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成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因其自以为是的臆测一次次在现实中遭受挫败),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的故事。同时指出,结构反讽的运用也使读者成为反讽主体而能够积极参与小说的反讽——亦即它的艺术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爱玛》 反讽
下载PDF
托马斯·哈代与西奥多·德莱塞创作之比较——以《德伯家的苔丝》、《珍妮姑娘》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青梅 王淑良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哈代和德莱塞是近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他们把笔触都放在社会下层被压迫、被污辱的小人物身上。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笔调,类似的主题结构、创作技巧及情感表... 哈代和德莱塞是近代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两人在文学创作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他们把笔触都放在社会下层被压迫、被污辱的小人物身上。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笔调,类似的主题结构、创作技巧及情感表达并没有使彼此成为另一个人的影子。相反,同中有异、异中求变的创作手法,使他们各自在文坛上绽放着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德莱塞 创作 比较
下载PDF
浅析《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3
作者 俞瑢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5-127,138,共4页
《无名的裘德》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哈代小说中最具有批判意义的一部,小说细腻地描写了男主人公裘德为改变自身命运的抗争和与女主人公淑的两性关系的挣扎,大胆而尖锐地揭露了当时宗教和学术的虚伪。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淑的形象,探究了... 《无名的裘德》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哈代小说中最具有批判意义的一部,小说细腻地描写了男主人公裘德为改变自身命运的抗争和与女主人公淑的两性关系的挣扎,大胆而尖锐地揭露了当时宗教和学术的虚伪。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淑的形象,探究了她悲剧的发展过程和根源,并将其与哈代笔下其他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从而展示了小说中淑的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现实 叛逆 殉道
下载PDF
庞德《诗经》英译本动物怨刺意象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梅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4-38,共5页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怨刺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用赋、比、兴等手法创造了多种意象,其中许多"怨刺"诗篇借助动物意象抒发先民情感,讽刺了社会丧乱。在《诗经》的众多英译本中,美国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怨刺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用赋、比、兴等手法创造了多种意象,其中许多"怨刺"诗篇借助动物意象抒发先民情感,讽刺了社会丧乱。在《诗经》的众多英译本中,美国意象主义诗歌先驱庞德的译本充分体现了中国古诗"意象呈现"的技巧,有独特的文学和翻译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经》翻译 动物怨刺意象
下载PDF
《喜福会》中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消极影响(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华荣 《红河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9-33,共5页
文章深入分析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双方同时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探讨了该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 文章深入分析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双方同时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探讨了该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民族中心主义 跨文化交际 消极影响
下载PDF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模式的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严艳 《贺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9-121,130,共4页
《外国文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审美中得到教育,获得道德的提升,这是目标之所在。针对目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提升的空间... 《外国文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审美中得到教育,获得道德的提升,这是目标之所在。针对目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教师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提升的空间。通过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以生动的讲解为核心,辅之以双语教学、多媒体、讨论法和比较法,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 现状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论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丹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7-80,88,共5页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进行研究,比较他们在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和描写自然的方式上的相似和差异,着重于分析惠特曼对爱默生、梭罗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三者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经...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进行研究,比较他们在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和描写自然的方式上的相似和差异,着重于分析惠特曼对爱默生、梭罗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三者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演进 爱默生 梭罗 惠特曼
下载PDF
论误译之克服——一种文化解释学的分析范式
8
作者 李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244-247,共4页
误译因文化而发生,也必须用文化来解释分析。误译之根由在于文化意义之差异,从而导致两种语言符号在意义上无法对应,产生了语言符号的意义传递的偏差。对于误译类别进行文化解释的分析判断,有助于认识文化之于误译的影响。据以文化解释... 误译因文化而发生,也必须用文化来解释分析。误译之根由在于文化意义之差异,从而导致两种语言符号在意义上无法对应,产生了语言符号的意义传递的偏差。对于误译类别进行文化解释的分析判断,有助于认识文化之于误译的影响。据以文化解释学的取向分析,说明文化解释对于克服误译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误译 文化 翻译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的背景化叙事
9
作者 罗勋章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情节叙事的突转,完成了人物的背景化,创造了深具中国文化意味的小说叙述方法,在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在中国大量的复制与繁衍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细节 背景化 突转
下载PDF
库尔特·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嵌套式结构分析
10
作者 许文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嵌套式结构("嵌套式结构"中文语境未见成规译法,笔者试译)这一元小说技巧主要涉及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或嵌套结构不同层次的复制问题。它是最常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之一。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 嵌套式结构("嵌套式结构"中文语境未见成规译法,笔者试译)这一元小说技巧主要涉及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或嵌套结构不同层次的复制问题。它是最常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之一。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分别从三个层面使用了这一技巧,它们是故事层面,文体风格层面和叙述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式结构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 《五号屠场》 《冠军早餐》
下载PDF
评《红色英勇勋章》中的人本主义伦理思想
11
作者 陈向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
斯蒂芬·克莱恩的经典之作《红色英勇勋章》对战争场面描写,对战争中人际关系、人的心灵变化刻画,是作家对战争进行的哲学审视和伦理思考。在作者的战争哲学观里,战争是个体生命伦理的破坏者,是工业化社会生存之战,也是个体人性之... 斯蒂芬·克莱恩的经典之作《红色英勇勋章》对战争场面描写,对战争中人际关系、人的心灵变化刻画,是作家对战争进行的哲学审视和伦理思考。在作者的战争哲学观里,战争是个体生命伦理的破坏者,是工业化社会生存之战,也是个体人性之战。小说立足于个体生命存在之根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性之本质,充分体现了克莱恩的人本主义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英勇勋章 战争 伦理 人本主义
下载PDF
论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
12
作者 王富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 通过明清以来的西学中译史,论证了西学中译的文化杂合及非文化殖民性,为防止后殖民翻译外延内涵无限扩大化提供了佐证。西学中译的主流不是后殖民翻译所能涵盖的,而是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外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但来自西方的学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相和社会面貌,而且中国思想也在西方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中译 文化杂合 非文化殖民性
下载PDF
奥斯丁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
13
作者 白忠德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位很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女性文学的启蒙者与开拓者,第一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位很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女性文学的启蒙者与开拓者,第一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在女性头上的那层不是"天使"便是"魔鬼"的浓雾,以女性的视角感知女性,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书写和构建自己的女性观念,即家庭内男女平等、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恋爱时理智与情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丁小说 自我意识 人格独立 平等权利
下载PDF
论谷崎润一郎作品的“臻美”追求及其特质
14
作者 王维雅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6-29,共4页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臻美 官能美 古典美 回归传统
下载PDF
哈代小说创作表层结构中的美学维度——析《德意志军团中忧郁的轻骑兵》
15
作者 陈礼珍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哈代在小说中综合运用多种美学技巧,以精妙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悲剧题材,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以此来阐述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本文试从作品结构美学角度分析哈代所运用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对立凸显的平衡美学以及象征主义手法,阐释他... 哈代在小说中综合运用多种美学技巧,以精妙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悲剧题材,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以此来阐述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本文试从作品结构美学角度分析哈代所运用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对立凸显的平衡美学以及象征主义手法,阐释他在小说创作表层结构中的美学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美学 对立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下载PDF
由福柯《疯癫与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的标志性人物
16
作者 曾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将疯癫学术化、艺术化、哲学化,指出任何形式的疯癫都是文明的产物,并对西方世界一贯坚持的理性提出质疑,让人反思理性、正视非理性的存在。以《疯癫与文明》中疯癫与文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的封建文明,解读鲁迅小说中三个经典的疯癫人物——《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并证明这一解读视角的可行性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与文明》 封建文明 狂人 阿Q 祥林嫂
下载PDF
奥斯汀代表作的反讽特色
17
作者 牛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26期195-195,197,共2页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借助反讽手法悉心雕凿的艺术精品。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因此,能否成功再现原作中反讽的风格,使译文达到原文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是译文成功与否的...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借助反讽手法悉心雕凿的艺术精品。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因此,能否成功再现原作中反讽的风格,使译文达到原文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是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各尽所能、各有千秋,本文对这两种译本中反讽的翻译进行了对比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 反讽 《傲慢与偏见》
下载PDF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萃 谭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5-46,共2页
揭示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杰克.伦敦 野性的呼唤 象征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微观言语行为与人物刻画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夫人的五种典型微观言语行为发现,言语行为在人物刻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言语行为理论则可以为文学文本解读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微观言语行为 人物刻画 文学文本解读
下载PDF
《嘉莉妹妹》中的女权意识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 被引量:4
20
作者 洪秀芸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4-36,共3页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了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舞台并走红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剖析可知,德莱塞在小说中处处透露出女权意识。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嘉莉妹妹 女权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