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讨论式教学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明莉 关洪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2-143,共2页
阐述了牡丹江师范学院"讨论式教学法"改革的现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讨论式教学法"的推广与实践,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扬了课堂教学中的民主作风,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大学 课堂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
下载PDF
苦涩的婚恋——福克纳笔下的女性悲剧再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宜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3-25,共3页
爱情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美好的情愫之一,她是作家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笔下,爱情不但没有给女性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成为她们人生悲剧的重要一幕;婚姻没有给女性带来新生和归宿,反而使她们走进了新的磨难。苦涩的... 爱情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美好的情愫之一,她是作家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笔下,爱情不但没有给女性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成为她们人生悲剧的重要一幕;婚姻没有给女性带来新生和归宿,反而使她们走进了新的磨难。苦涩的婚恋使福克纳创作的女性形象更具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女性 婚恋 悲剧
下载PDF
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甸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其诗歌仍给当代研究者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分析赋予她诗歌生命力的内在联系 ,揭示她诗歌中爱情、痛苦、死亡与永恒的关系 。
关键词 狄金森 爱情 死亡 永恒
下载PDF
母亲(Mother)/他者(Other):《女斗士》中的“对抗叙事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陆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4-37,共4页
以美国后殖民主义理论奠基人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 ,评述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斗士》中明显的东方主义倾向 ,说明作者将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东方化是有意识地使用“对抗叙事策略” ,以“反记忆”、... 以美国后殖民主义理论奠基人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 ,评述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斗士》中明显的东方主义倾向 ,说明作者将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东方化是有意识地使用“对抗叙事策略” ,以“反记忆”、“反历史”的话语方式 ,力图达到逐渐渗透、铭刻 ,甚至颠覆主流文化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对抗叙事策略 东方主义 主流 边缘 颠覆
下载PDF
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继德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黑色幽默是 2 0世纪 6 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因 196 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集《黑色幽默》得名。这类作品以存在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 ,描写人物周围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展示社会的荒诞不经 ,表达人生的苦闷和悒郁 ,类似“绞架... 黑色幽默是 2 0世纪 6 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因 196 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集《黑色幽默》得名。这类作品以存在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 ,描写人物周围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展示社会的荒诞不经 ,表达人生的苦闷和悒郁 ,类似“绞架下的幽默” ,对人生无奈。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80年代初期被译成汉语在上海出版 ,在中国美国文学研究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追寻”的故事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颖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使她跻身于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的行列。该书被认为是在《看不见的人》之后内容最扎实的一部美国黑人小说。通过分析主人公奶人的成长过程 ,探讨小说“追寻”的主题 :对真...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使她跻身于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的行列。该书被认为是在《看不见的人》之后内容最扎实的一部美国黑人小说。通过分析主人公奶人的成长过程 ,探讨小说“追寻”的主题 :对真实姓名、文化传统及人性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寻 真实姓名 文化传统 人性
下载PDF
寻觅丢失的“身份”——对《六月庆典》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六月庆典》被誉为美国的"尤利西斯"。该部小说在叙事上气势磅礴,展示了作者博大的心胸;运用巧妙的语言和恢宏的叙述结构,以"身份追寻"作为多重解码的能指符号展开宏大的叙事,表明作...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六月庆典》被誉为美国的"尤利西斯"。该部小说在叙事上气势磅礴,展示了作者博大的心胸;运用巧妙的语言和恢宏的叙述结构,以"身份追寻"作为多重解码的能指符号展开宏大的叙事,表明作者批判启蒙理性的后现代思维。小说以"身份意识"作为叙事构筑的线索,在此构筑下,包含了作者对"正常/异化"二元对立,"主体/客体","道德/欲望"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寻 身份意识 六月庆典 哲学思辨
下载PDF
孤独、绝望的现代人——论奥尼尔《毛猿》的主题 被引量:10
8
作者 熊沐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奥尼尔通过扬克这一角色刻画了一个无所归附、希望幻灭并且被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毁灭了的现代人的困境。在奥尼尔看来 ,孤独和绝望是现代人不可改变的宿命 ;现代人深刻的悲剧性在于 :他在思想或企盼 ,然而却找不到答案 。
关键词 毛猿 现代人 孤独 绝望
下载PDF
对《小城畸人》的女性阅读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6,共4页
把对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一书中塑造的妇女形象的解读放到西方父权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中 ,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语言学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和成果来加以审视 ,旨在揭示这些女性一生追求的受挫、失落、沦为“看不见”的牺牲... 把对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一书中塑造的妇女形象的解读放到西方父权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中 ,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语言学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和成果来加以审视 ,旨在揭示这些女性一生追求的受挫、失落、沦为“看不见”的牺牲品 ,直至“失语”的根源———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斥及男权独白的霸权 ,并探讨新女性形象及两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品 失语 男权文化 女性语言
下载PDF
试论奥康纳的“怪诞风格”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云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0-32,共3页
西方评论界认为 ,美国 2 0世纪南方代表作家之一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刻意渲染宗教意识 ,风格怪诞。然而 ,在这些作品的主题中 ,尤其是她最有成就的短篇小说 ,社会意识强于宗教意识 ,表现了作者对宗教气息浓郁的南方生活的深切关注... 西方评论界认为 ,美国 2 0世纪南方代表作家之一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刻意渲染宗教意识 ,风格怪诞。然而 ,在这些作品的主题中 ,尤其是她最有成就的短篇小说 ,社会意识强于宗教意识 ,表现了作者对宗教气息浓郁的南方生活的深切关注。宗教气息浓烈是美国南方特征所致 ,独特的南方文化使然。奥康纳作品透出独特典型的南方特色 ,决无风格怪诞之嫌 ,恰恰相反 ,正是这些特色使奥康纳成为南方代表作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怪诞风格 评论
下载PDF
一曲古屋的悲歌——试析福克纳“A Rose For Emily”的悲剧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晓喻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父亲把爱米丽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惜葬送了女儿的青春、爱情和幸福,爱米丽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失败而告终,她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小说不...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父亲把爱米丽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惜葬送了女儿的青春、爱情和幸福,爱米丽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失败而告终,她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同时也反映了福克纳的内心矛盾。一朵玫瑰代表了作者对爱米丽悲惨一生的同情和对她勇敢、大胆和自由精神的钦佩,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社会的眷恋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父权社会 淑女制 特殊时代 悲剧性格
下载PDF
《伊甸之东》中的母亲形象解析
12
作者 陈绍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1-44,共4页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伊甸之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细致分析,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三类讨论,即伟大的母亲、受压抑的母亲以及扭曲的母亲,以期揭示母亲形象的丰富性,加深对20世...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伊甸之东》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细致分析,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三类讨论,即伟大的母亲、受压抑的母亲以及扭曲的母亲,以期揭示母亲形象的丰富性,加深对20世纪前后美国女性生存境遇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甸之东》 母亲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父权社会
下载PDF
乔·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
13
作者 吴永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4-35,共2页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和被广泛研究的小说之一。小说的主题在于探索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形象难以把握,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清,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和被广泛研究的小说之一。小说的主题在于探索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形象难以把握,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清,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着重研究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挖掘其悲剧根源,深入探讨福克纳的种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身份 精神分析理论 俄狄浦斯情结 种族观
下载PDF
评《典型的美国人》中“鸡尾酒”同化模式
14
作者 沐永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化调制而成的马提尼鸡尾酒,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璧莲 《典型的美国人》 马提尼鸡尾酒
下载PDF
从《科特斯的海航海日记》管窥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
15
作者 徐向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8-40,共3页
为人们所熟知的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实际上也是一位业余海洋生态学家,对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在科学界被誉为"生态先知","环保主义者"。本文旨在通过他的非虚构作品《科特斯的海航... 为人们所熟知的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实际上也是一位业余海洋生态学家,对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在科学界被誉为"生态先知","环保主义者"。本文旨在通过他的非虚构作品《科特斯的海航海日记》阐述约翰.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群体入 生态思想
下载PDF
艾米丽·格里森与布兰奇·杜波依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
16
作者 刘现合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威廉·福克纳的《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格里森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波依斯是生活在美国旧南方幻想中的两个女人,同时遭受到了父权与男权的迫害,并在反抗中失败。
关键词 艾米丽·格里森 布兰奇·杜波依斯 美国旧南方 父权制 幻想
下载PDF
似与不似——悬解《午夜之子》主人公神话原型
17
作者 李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探寻《午夜之子》主人公萨利姆的神话原型是解读小说神话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小说人物与神话人物的对应关系以及小说组织神话材料的方式来看,萨利姆的神话原型似是大神毗湿奴而非大神湿婆。这一推断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小说中萨利姆... 探寻《午夜之子》主人公萨利姆的神话原型是解读小说神话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小说人物与神话人物的对应关系以及小说组织神话材料的方式来看,萨利姆的神话原型似是大神毗湿奴而非大神湿婆。这一推断可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小说中萨利姆的形象特征、萨利姆的女伴、小说人物之间的恋爱关系以及印度文学创作特点等,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印证萨利姆与大神毗湿奴的呼应关系。但该呼应关系在小说中隐而不宣,这与印度神话策略、小说的技巧以及小说的宗教意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主人公 神话原型 大神毗湿奴 宗教意义
下载PDF
《寓言》:人类寻求自我救赎之路
18
作者 康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3-87,96,共6页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部人道主义的杰作,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腐朽和现代入寻求自我救赎的寓言式展示。小说中的耶稣式人物Corporal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部人道主义的杰作,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腐朽和现代入寻求自我救赎的寓言式展示。小说中的耶稣式人物Corporal为了和平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他的牺牲并未使世人获得救赎。其他三位主要人物面对邪恶的战争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分别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困顿和无奈,人性在战争中的失落和扭曲以及人类维护自身价值和尊严的勇气和顽强意志。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寓言》 基督教人道主义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微暗的火》时距分析
19
作者 张成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法国叙述学家GerardGenette的叙述话语理论为指导,探讨《微暗的火》的时距特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该小说叙述时间的研究。
关键词 《微暗的火》 时距 研究
下载PDF
《麦琪的礼物》新探——数字、《圣经》典故和作品主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韦荣臣 赵小刚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4-45,共2页
在短篇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中 ,作者欧·亨利使用了一些数字 ,它们分别涉及余款金额、房租、年龄、时间等。通过研读和计算发现 ,其中有些数字似乎与《圣经》典故有关。因而 ,它们很可能不是欧·亨利信手拈来 ,而是他精心选... 在短篇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中 ,作者欧·亨利使用了一些数字 ,它们分别涉及余款金额、房租、年龄、时间等。通过研读和计算发现 ,其中有些数字似乎与《圣经》典故有关。因而 ,它们很可能不是欧·亨利信手拈来 ,而是他精心选择的。作者意图以这种微妙的暗示手段 ,使读者联想到耶稣基督及其基督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 ,《麦琪的礼物》是一篇纪念基督和宣扬基督教信仰的作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圣经》典故 最后的晚餐 耶稣基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