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兹华斯与英国风景价值的多维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惠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9-183,共5页
风景因为"人化"而具有价值。作为英国乃至欧洲风景诗的开创者、自然哲学的积极思维者、英国风景旅游的重要实践者,华兹华斯以其活动和创作"人化"自然,使英国风景的价值得到多维呈现。他确立了风景独立的文学题材价... 风景因为"人化"而具有价值。作为英国乃至欧洲风景诗的开创者、自然哲学的积极思维者、英国风景旅游的重要实践者,华兹华斯以其活动和创作"人化"自然,使英国风景的价值得到多维呈现。他确立了风景独立的文学题材价值,展示出风景全新的审美愉悦价值,拓展了风景丰富的旅游休闲价值,诠释出风景蕴含的民族认同价值,揭示了风景独有的诗意栖居价值,折射出风景特殊的女性比附价值。其中的某些价值已经超越时空而具有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人化 英国风景 价值
下载PDF
约翰·济慈《秋颂》中的田园风情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梁蓉蓉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18,共4页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会在人们的思想文化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秋颂》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品,它向读者生动地描绘了秋天丰硕的优美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其中所蕴含的田园风情正如刚刚设立的“中...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会在人们的思想文化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秋颂》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诗人约翰·济慈的代表作品,它向读者生动地描绘了秋天丰硕的优美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其中所蕴含的田园风情正如刚刚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一样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济慈 秋颂 田园风情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越南历代汉诗概说(3) 被引量:1
3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表现出向心倾向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与亲和力的产物,是文化认同感以及历代南迁者的民族认同感的结晶,大概可以胡季《答北人问安南风俗》、范汝翼《题新...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表现出向心倾向的作品,是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与亲和力的产物,是文化认同感以及历代南迁者的民族认同感的结晶,大概可以胡季《答北人问安南风俗》、范汝翼《题新学馆》、冯克宽《答朝鲜使臣李光》和邓陈琨《征妇吟曲》为代表,以篇目计,占了越南汉诗的绝大部分,其情思韵致与中国诗歌水乳交融,往往见不出什么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诗 文化认同 向心力
下载PDF
贝锦谁将委豺虎,干戈无奈到参商——朝鲜历代汉诗概观(3) 被引量:1
4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李氏朝鲜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创制出"训民正音"(谚文)。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 李氏朝鲜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创制出"训民正音"(谚文)。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诗 李氏朝鲜 谚文
下载PDF
海上箕封礼义乡,曾修职贡荷龙光——朝鲜历代汉诗概观(1)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0-35,共6页
朝鲜半岛与中国渊源极深。历史上,朝鲜人民用汉字写诗作文,与中国并无二致。朝鲜的汉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箕子在朝鲜立国后,回访故国所作"麦秀"之歌。《箜篌引》《黄鸟歌》等为四言诗,沿用中国《诗经》的体式。其后,则... 朝鲜半岛与中国渊源极深。历史上,朝鲜人民用汉字写诗作文,与中国并无二致。朝鲜的汉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箕子在朝鲜立国后,回访故国所作"麦秀"之歌。《箜篌引》《黄鸟歌》等为四言诗,沿用中国《诗经》的体式。其后,则与中国一样,流行五言诗、七言诗。新罗作为唐属国,前往长安求学的士子众多,汉诗兴盛,崔致远是其杰出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诗 新罗 崔致远
下载PDF
《我自己之歌》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贵明 刘文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7-71,共5页
《草叶集》的精华篇《我自己之歌》表述了华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理念和诗人毕生创作的基本主题。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力求解答“我自己是什么?”这一富含哲思的问题。在对此问题阐述的过程中,诗人表露了自己对“灵魂与肉体”、“上帝与自我... 《草叶集》的精华篇《我自己之歌》表述了华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理念和诗人毕生创作的基本主题。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力求解答“我自己是什么?”这一富含哲思的问题。在对此问题阐述的过程中,诗人表露了自己对“灵魂与肉体”、“上帝与自我”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超验主义思想。本文从哲性诗学的几个侧面论证惠特曼与爱默生,黑格尔,尤其是与康德等哲学家在思想上的联系,并通过解析《我自己之歌》中对“自我、上帝、灵与肉”等认识客体所做的真诚表述,阐述诗人思想深处超验主义的泛神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超验主义 自我 上帝 灵与肉
下载PDF
河山万世同盟国,雨露三朝异姓王——朝鲜历代汉诗概观(2)
7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3-60,共8页
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开科取士,开办书院,复设国子监,派遣生徒留学中国,甚至规定文臣每月上诗三首,赋一篇,其汉文汉诗大为普及,存世的诗文集多达二百多种。高丽时代的诗社有"海左七贤"等,并称有"丽末三隐"等,最重要的... 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开科取士,开办书院,复设国子监,派遣生徒留学中国,甚至规定文臣每月上诗三首,赋一篇,其汉文汉诗大为普及,存世的诗文集多达二百多种。高丽时代的诗社有"海左七贤"等,并称有"丽末三隐"等,最重要的诗人则是李奎报和李齐贤,一向被誉为高丽文学双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诗 高丽 李奎报 李齐贤
下载PDF
比屋歌师孔孟,累朝簪笏颂唐虞——越南历代汉诗概说(4)
8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2-58,共7页
越南的汉诗,即使其题材、主题与中国无关,即使只是一般的述怀言志、唱酬赠答之作,也往往会表现出中国式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精神情操、审美情趣,以及人生风度和处世姿态。其表现手法,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咏史述怀、寄情山... 越南的汉诗,即使其题材、主题与中国无关,即使只是一般的述怀言志、唱酬赠答之作,也往往会表现出中国式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精神情操、审美情趣,以及人生风度和处世姿态。其表现手法,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咏史述怀、寄情山水田园,其意象,其语言,其风格,也多与中国诗歌如出一辙。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全面推行拼音文字,汉字汉诗被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诗 文化认同 向心力
下载PDF
人间似隔红尘外,错认桃源有路通——琉球汉诗概述(1)
9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自明初至清末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 自明初至清末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汉诗 有国之乐 程顺则
下载PDF
扶持自有宗祧力,会见松都业更昌——朝鲜历代汉诗概观(4)
10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4-51,共8页
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 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现代朝鲜,谚文取代汉字,汉诗创作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诗 李氏朝鲜 壬辰倭乱
下载PDF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越南历代汉诗概说(2)
11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表现离心倾向的作品,是争战、分裂和对抗的产物,是其民族独立意识的结果,以李常杰《南国山河》和邓容《感怀》为代表,作品尽管很少,却颇有分量和杀伤力。其抗元...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表现离心倾向的作品,是争战、分裂和对抗的产物,是其民族独立意识的结果,以李常杰《南国山河》和邓容《感怀》为代表,作品尽管很少,却颇有分量和杀伤力。其抗元之诗则让人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诗 争战 离心力
下载PDF
国祚如藤络,南天理太平——越南历代汉诗概说(1)
12
作者 毛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9-53,共5页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作为中国郡县的越南,经过多年的教化,已渐"通诗书,识礼乐,为文献之邦";作为中国藩属的越南,继续用汉字,立孔庙,兴科举,崇尚儒学,兼容佛老,中国文化仍然大行... 自秦至清,越南有约一千二百年作为中国郡县,约九百年作为中国藩属。作为中国郡县的越南,经过多年的教化,已渐"通诗书,识礼乐,为文献之邦";作为中国藩属的越南,继续用汉字,立孔庙,兴科举,崇尚儒学,兼容佛老,中国文化仍然大行其道。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首越南人作的诗,是廖有方《题旅榇》,载于《全唐诗》。安南立国后,丁、黎、李,直到陈朝前期,由于佛教势力影响巨大,禅诗盛行三百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汉诗 禅诗 政教合一
下载PDF
创造社小说对现代情绪的体验
13
作者 王晓雁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6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创造社作家认为情感情绪是文学的本质,作家的自我情绪应该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他们以深切幽婉的笔调塑造了大批流浪者的集体群像,揭示出现代青年在“民族郁积”下青春的感伤和生存的悲哀。
关键词 创造社 小说 作家 现代情绪
下载PDF
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14
作者 靳明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1,共4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创造社小说的相似性 ,论述了创造社作家小说的特点是露骨描写、破理显实、平面描写、感伤情绪 ,此特点之形成是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本文还指出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的特殊的经历 。
关键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创造社作家
下载PDF
从“文白间杂”的创作特点分析柳永的身份焦虑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宇翔 吴雨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25-127,135,共4页
柳永创造性地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来制作慢词长调,同时变旧声为新声,以此开启了词史崭新的一页,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为之一变。柳永在创作中既将雅句与俗语融汇,又将自我的浪漫文情与世俗题材融合,以文人身份谱写民心民情,从而使作品... 柳永创造性地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来制作慢词长调,同时变旧声为新声,以此开启了词史崭新的一页,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为之一变。柳永在创作中既将雅句与俗语融汇,又将自我的浪漫文情与世俗题材融合,以文人身份谱写民心民情,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文白间杂”的特点。然而,屡试不第的现实使柳永始终无法真正进入宋代士大夫把控的文人之列,仅能以白衣身份进行创作。此时,柳永的身份焦虑逐渐诞生。在这两种身份的矛盾冲突与焦虑中,柳永虽多着墨浅白的世俗题材并多用俗语,却依然坚持创作整体的文学性。从这一点看,柳词“文白间杂”的特点反映出柳永于两种身份之间的无限焦虑,寄托着柳永对功名和文人身份最后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文白间杂 身份焦虑
下载PDF
创造社作家文化心理研究述评
16
作者 杨开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规模较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同人之间在艺术倾向、审美旨趣上有诸多相似和共同之处,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的丰富的阐释空间。遗憾的是,目前对创造社文化心理进行综合把握,从整体上分析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多,许多重... 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规模较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同人之间在艺术倾向、审美旨趣上有诸多相似和共同之处,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的丰富的阐释空间。遗憾的是,目前对创造社文化心理进行综合把握,从整体上分析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多,许多重要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文本分析还来不及进一步考察。本文就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对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理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文化心理 述评
下载PDF
论创造社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寿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7-63,共7页
创造社的基本文学倾向是情绪表现,而这种文学倾向又基本上不是浪漫主义影响的结果,而是与创造社作家的中西文化、文学素养有着内在联系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造社主要作家都对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学中偏重于情绪、意志方面的营... 创造社的基本文学倾向是情绪表现,而这种文学倾向又基本上不是浪漫主义影响的结果,而是与创造社作家的中西文化、文学素养有着内在联系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造社主要作家都对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学中偏重于情绪、意志方面的营养有强烈的吸收意向,这是他们能有比较一致的美学、文学倾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作家 东西方文化 文学倾向 情绪表现 浪漫主义 中西文化 文学素养 外国文学
原文传递
论创造社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怡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重新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的事实:"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并不简单就是五四新文学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 重新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的事实:"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并不简单就是五四新文学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创造社作家的人生经验与文学经验都与当时国内致力于文学启蒙运动的人们颇多不同,他们另有自己独立的环境与语境。正是这样的独立性形成了他们别样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而每当他们试图强调自己之于"文学革命"的独立意义(而非承袭意义)之时,便与渐成规模的其他文学主流构成了矛盾冲突。不过,矛盾与冲突当中所呈现的创造社品格正是他们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独立意义,也是新文学复杂格局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创造社作家 文学传统 文学革命 矛盾冲突 思想启蒙 启蒙运动 文学经验
原文传递
论创造社的方向转换
19
作者 朱寿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对于创造社从张扬“自我表现”到倡导“革命文学”这样一个方向转换过程,有些研究者感到大惑不解,有些人从时代要求方面作出某种解释,但失之空泛。本文则着重从创造社文学观念的特性及发展趋向的分析入手,寻索创造社情绪表观文学倾... 对于创造社从张扬“自我表现”到倡导“革命文学”这样一个方向转换过程,有些研究者感到大惑不解,有些人从时代要求方面作出某种解释,但失之空泛。本文则着重从创造社文学观念的特性及发展趋向的分析入手,寻索创造社情绪表观文学倾向与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内在联系,揭示创造社作家审美定势上的“情绪性”对于其方向转换的决定性意义,指出:创造社文学方向转换,不仅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而且也反映了创造让早期文学倾向发展的必然,由于创造让文学观念在其确立之时就显示出情绪易变性和内在的否定性,创造社这一看似“剧变”的方向转换未始不可以看作一个“渐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作家 方向转换 “革命文学” 文学观念 文学倾向 情绪性 转换过程 自我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