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当代内蒙古多民族作家的北疆文学空间构建 |
崔荣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试析云海英爱情诗中的肯定与否定表达 |
靳乾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24 |
0 |
|
3
|
悲天悯人 济世情怀——评摩罗《悲悯情怀》 |
张鹏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4
|
宋代士大夫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从苏轼诗歌说开去 |
杨理论
骆晓倩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5
|
庄子审美理念的诗意表述 |
孙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6
|
新诗是一场失败吗?——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研讨会观点汇集(节选) |
叶橹
欧阳江河
敬文东
李成恩
张子清
森子
何同彬
杨四平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7
|
汉代七言镜铭的时代精神 |
胡淑芳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0 |
0 |
|
8
|
道德归罪与阶级符咒:反思近年来的诗歌批评 |
钱文亮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10
|
|
9
|
沉潜中的灵魂——论“中间代”诗歌的艺术向度 |
邵波
曹亭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0
|
关于新诗技艺或技法的微观与动态特征 |
刘洁岷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1
|
昌耀诗歌意象的整体考察 |
池永文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2
|
无焦虑写作:当代诗歌感受力的变化——以王敖的诗为例 |
臧棣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5
|
|
13
|
论周作人诗歌的诗体特征及其在新诗发生期的意义——以《过去的生命》为例 |
王雪松
王泽龙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1
|
|
14
|
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 |
冷霜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4
|
|
15
|
当代儿童诗对纯美想像空间的构建 |
谭旭东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4
|
|
16
|
“记忆”之书——论吴兴华诗歌的精神内蕴 |
易彬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3
|
|
17
|
老庄与现代纯诗思维 |
雷文学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8
|
试论曹丕诗歌的生命本体意识 |
董首一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9
|
儿童散文诗观照世界的审美方式 |
余雷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2
|
|
20
|
“迷人的抒情”与“泥土的根”——西南联大时期王佐良的诗歌实践 |
陈彦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