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8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的眼光表现生活——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两篇小说
1
作者 程正民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共5页
《雪》和《雨蒙蒙的黎明》是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短篇名作,这两篇小说虽然都是战争题材,但不以描绘战争本身为目的,而是叙写战争中的人,战争中人的命运和人的感情。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这两篇小说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不以紧... 《雪》和《雨蒙蒙的黎明》是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短篇名作,这两篇小说虽然都是战争题材,但不以描绘战争本身为目的,而是叙写战争中的人,战争中人的命运和人的感情。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这两篇小说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不以紧张的情节吸引人,而是极力营造出一种情调、情绪或氛围,由此来表现对生活的诗意感受。这种独特的灵性风格的形成得力于两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善于抓住瞬间,二是善于表现“留白”。从这两个短篇中可以看出,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小说直接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浪漫抒情的传统,也给当代苏联文学浪漫抒情风格小说带来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乌斯托夫斯基 《雪》 《雨蒙蒙的黎明》 瞬间 留白
下载PDF
流变·敞开·不可说:作为事件的记忆诗学
2
作者 刘佳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事件哲学和记忆研究都聚焦于对历史事件的诊断和反思,因而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事件作为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变性、敞开性与不可言说性都与记忆的运行机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事件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先验论及常规秩序的打破,为记... 事件哲学和记忆研究都聚焦于对历史事件的诊断和反思,因而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度。事件作为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变性、敞开性与不可言说性都与记忆的运行机制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事件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先验论及常规秩序的打破,为记忆对现存秩序、框架的背叛研究提供了启发,即在政治权力和社会共同体秩序合谋的记忆构建中,从不同记忆版本中发掘被遮蔽和忽视的记忆。只有敞开记忆、发现记忆奇点、正视记忆,才能开拓出一条通向全新未来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诗学 事件哲学 流变 敞开 不可说
下载PDF
西尔维亚·普拉斯《镜子》的陌生化解读
3
作者 王欣欣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她的诗视角独特,意象奇特。《镜子》是一首慨叹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诗。而这一为读者们所熟知的主题却给人以十分新奇、惊喜的阅读感受。根据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这一感受被定...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她的诗视角独特,意象奇特。《镜子》是一首慨叹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诗。而这一为读者们所熟知的主题却给人以十分新奇、惊喜的阅读感受。根据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的理论这一感受被定义成“陌生化”。本文以陌生化的角度,更好地解读《镜子》,从而理解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审美追求,解读陌生化理论在诗歌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维亚·普拉斯 《镜子》 陌生化
下载PDF
空间“界限”与人物塑造——以洛特曼对果戈理小说中艺术空间的认识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廖圆 康澄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在洛特曼文化空间理论中,“界限”是决定空间特征的主导性因素,它从整体上确定了空间模型的样貌和结构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文本空间中人物的建构。界限的不可渗透性确立了人物类型特征,在果戈理作品中主要有两种确立形式:对戏剧和... 在洛特曼文化空间理论中,“界限”是决定空间特征的主导性因素,它从整体上确定了空间模型的样貌和结构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文本空间中人物的建构。界限的不可渗透性确立了人物类型特征,在果戈理作品中主要有两种确立形式:对戏剧和造型艺术的重视以及对系统化的追求。而界限的双面性及其过滤功能则让人物类型特征的演变成为可能,“越界”也成为了人物形象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重要标志。洛特曼的界限研究并未局限于具体文学作品,它还被投射到更广阔的文化中,以寻求一种理解文本人物形象的普遍范式,来描述和研究各民族文学、文化最普遍、最一般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界限 人物 洛特曼 果戈理
下载PDF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评《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第三卷):自然主义》
5
作者 杨春泽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1期I0022-I0022,共1页
自然主义文学滥觞于法国,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发轫到20世纪初逐渐式微,在其跨度之内经历了从法国的崛起,到德国的如火如荼,再到对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最后在美国又一次烟花般灿烂地绽放,它如海浪般奔腾翻涌,在欧美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 自然主义文学滥觞于法国,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发轫到20世纪初逐渐式微,在其跨度之内经历了从法国的崛起,到德国的如火如荼,再到对英国文学界掀起波澜,最后在美国又一次烟花般灿烂地绽放,它如海浪般奔腾翻涌,在欧美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间不断地激荡与碰撞。我国自20世纪初,开启了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历程,在此期间,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仍然需要系统性的研究乃至进行文学史上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文学 考镜源流 辨章学术 西方文学思潮 研究历程 研究成果 19世纪 准确定位
下载PDF
书写“人”的故事——英国传记文学理论发展简述
6
作者 徐洲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英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史,其本质就是对人如何能更好地被书写的一种观念史。对英国近几个世纪传记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传记对传主隐私的披露和内在心理的探究日趋深入和客观,传主身份逐步扩展到女性和少数族裔等曾经的边缘群... 英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史,其本质就是对人如何能更好地被书写的一种观念史。对英国近几个世纪传记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传记对传主隐私的披露和内在心理的探究日趋深入和客观,传主身份逐步扩展到女性和少数族裔等曾经的边缘群体;传记与小说等其他虚构文类的边界开始模糊,重心也逐渐从客观历史书写向主观文学创作倾斜,对传记样态的呈现也逐渐变得更加异质和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传记理论发展 人的书写
下载PDF
作为观念史现象与审美范式的浪漫主义——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浪漫主义研究之比较
7
作者 于鑫宇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 洛夫乔伊、艾布拉姆斯从各自不同的理论方法出发开展浪漫主义研究,其不同之处在于洛夫乔伊运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研究浪漫主义,通过挖掘浪漫主义形成时期的实证材料消解浪漫主义的整体性和统一内涵,进而考察浪漫主义形成的源头与历史发展过程。艾布拉姆斯则从美学理论的逻辑思维出发概括了浪漫主义理论的整体特征与核心内涵,并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凭借其直觉,关注文学的隐喻性,详尽阐释浪漫主义经典作品,完成了对浪漫主义的完整把握。洛夫乔伊与艾布拉姆斯都为浪漫主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全新的视野,但也都没能完全解决当前浪漫主义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乔伊 艾布拉姆斯 浪漫主义 观念史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审美范式
下载PDF
《剑桥中国文学史》三个“追求”——以“元明清”文学史撰写为中心
8
作者 杜桂萍 《国际汉学》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自2010年出版以来,孙康宜、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一直作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述的最新成果受到关注。2013年其中文版面世,则意味着借助这一载体开启了更具深度的中西汉学世界的当代学术对话。十年来,... 自2010年出版以来,孙康宜、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一直作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述的最新成果受到关注。2013年其中文版面世,则意味着借助这一载体开启了更具深度的中西汉学世界的当代学术对话。十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孙康宜 中国文学史 学术对话 元明清 研究成果 最新成果
下载PDF
消解、重构与合作:论后人类主体生成的三个路径
9
作者 雷碧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后人类主体的生成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传统推崇的封闭理性主体的消解,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对自然人类主体的重构,是重新审视人类的本质并与非人类他者构成对照性批判,与机器、动物、自然环境最终进入合作关系网络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 后人类主体的生成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传统推崇的封闭理性主体的消解,是在技术发展基础上对自然人类主体的重构,是重新审视人类的本质并与非人类他者构成对照性批判,与机器、动物、自然环境最终进入合作关系网络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后人类主体生成路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它与超人类主义和反人文主义之间的区别,更清晰地勾画后人类这一复杂概念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解 重构 合作 超人类主义 反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世界文学”批判:帕斯卡尔·卡萨诺瓦“文学世界共和国”思想研究
10
作者 李志艳 唐晨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是著名的法国文学理论家,其在著作《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了“文学世界共和国”与“文学资本”的概念,从语言、民族、政治三个方面对当今的世界文学格局进行了描述。在卡萨诺瓦看来,“文学...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是著名的法国文学理论家,其在著作《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了“文学世界共和国”与“文学资本”的概念,从语言、民族、政治三个方面对当今的世界文学格局进行了描述。在卡萨诺瓦看来,“文学世界共和国”中充满了竞争与压迫,文学陷入了非文学因素的漩涡之中。卡萨诺瓦同样对理想的民族文学与“文学世界共和国”提出了构想,期待以纯文学的“人民文学”打破民族壁垒,构建去政治化、去民族化的理想文学世界。卡萨诺瓦对世界文学现状的剖析、洞见与批判,观照了世界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世界共和国” 世界文学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
下载PDF
何谓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
11
作者 王桃花 黄美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近十年来西方学界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热潮渐起,其中芬兰学派提出“城市性”概念,将城市文学置于文学研究与城市研究的跨学科语境中。以芬兰学派重要文献和城市研究前沿理论审视这一热潮的生成逻辑与“城市性”的学理意义,可发现:作为芬... 近十年来西方学界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热潮渐起,其中芬兰学派提出“城市性”概念,将城市文学置于文学研究与城市研究的跨学科语境中。以芬兰学派重要文献和城市研究前沿理论审视这一热潮的生成逻辑与“城市性”的学理意义,可发现:作为芬兰学派的研究纲领,“城市性”研究是对城市文学学科身份的一次追问。尽管这一概念本身是浮动的能指,但若将城市性问题与社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进行对照,可在宏观层面厘清城市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导向:城市性问题须与城市空间内部的非城市性问题区别开来,防止探讨范围的无限扩大;个别城市的问题须与全球城市的普遍问题区别开来,将视野从个别区域的“城市性”延展至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性的“城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城市研究 城市性 芬兰学派
下载PDF
重审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
12
作者 范阳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5-89,共5页
作为“二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伊藤虎丸通过扎实细密的考证、辨正工作,积极发掘鲁迅早期思想的影响源,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的研究风格。他从日本战败的事实出发,将鲁迅视为抵抗“近代化”的成功典型。在研究视角上,... 作为“二战”后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伊藤虎丸通过扎实细密的考证、辨正工作,积极发掘鲁迅早期思想的影响源,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影响深远的研究风格。他从日本战败的事实出发,将鲁迅视为抵抗“近代化”的成功典型。在研究视角上,伊藤虎丸基于个人经验,强调鲁迅对西方文明的“整体性”认识方法,是其思想深刻性的成因所在。在研究内容上,他着重发掘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详细辨析他对尼采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虎丸 鲁迅研究 整体性 人的观念
下载PDF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叠错合离
13
作者 刘澍芃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现实主义思潮和自然主义思潮是欧洲19世纪中后期写实文学的两大景观。二者时而合体,时而分蘖,时而交融,时而错离。它们在艺术原则和创作手法上异同互存,彼此融通。自然主义在将自然、科技引入文艺领域方面有一定贡献,但其否定典型化,这... 现实主义思潮和自然主义思潮是欧洲19世纪中后期写实文学的两大景观。二者时而合体,时而分蘖,时而交融,时而错离。它们在艺术原则和创作手法上异同互存,彼此融通。自然主义在将自然、科技引入文艺领域方面有一定贡献,但其否定典型化,这违背了文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反映生活的理念,也对写实文学有着负面作用。作为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的集大成者,左拉虽对巴尔扎克等人的现实主义因子有颇多肯定,其观点也有明显的启迪意义,但同时也表达出自相矛盾的一面。总之,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的启迪意义表现在写实与按照美的规律反映生活的统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19世纪 写实文学 自然主义 实验小说
下载PDF
生物学视角对格伦·A.洛夫实用生态批评的建构作用
14
作者 王兵兵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6-29,89,共5页
《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及环境》是第二波生态批评即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格伦·A.洛夫在该书中自觉借鉴生物学或生命科学知识,建构生物学取向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彰显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特征。实用生... 《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及环境》是第二波生态批评即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格伦·A.洛夫在该书中自觉借鉴生物学或生命科学知识,建构生物学取向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彰显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特征。实用生态批评重新审视传统的“人”观、自然观和科学观,打破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偏见,并运用生物学视角重新阐释田园文学的魅力及其存在价值,揭示了田园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深层原因。格伦·A.洛夫还依据自己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进行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重新审视和解读文学经典,试图探求文学批评和生物学之间可能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伦·A.洛夫 实用生态批评 生物学 跨学科 经典重审
下载PDF
清代楚辞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陈欣教授《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
15
作者 严琴 许松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陈欣教授勤奋治学,潜研于清代楚辞文献之渊薮十余年,通过多方考证、钩沉索隐,撰成《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一书。该书对清代楚辞学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旁搜远绍,资料详实;引证博赡,考证细密;视野开阔,思路新颖。... 陈欣教授勤奋治学,潜研于清代楚辞文献之渊薮十余年,通过多方考证、钩沉索隐,撰成《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一书。该书对清代楚辞学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旁搜远绍,资料详实;引证博赡,考证细密;视野开阔,思路新颖。该书以新颖的视角揭橥清代楚辞学的特点与成就,不仅将清代楚辞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学术水平,并且为建构楚辞学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 清代 楚辞学 文献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34
16
作者 邹广胜 高公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9,共6页
就像文学史上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争论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内部,而且存在于各种以“客观身份”从事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理论家中间。争论的内容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时间到其内涵,再到其... 就像文学史上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争论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内部,而且存在于各种以“客观身份”从事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理论家中间。争论的内容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时间到其内涵,再到其价值批评,可说是无所不包。当然最有争议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考据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定位、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本文企图从众多理论家的分析中总结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论述,从而为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宏伟叙事 开放文本 共时性 读者理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 基本特征
下载PDF
论大学英语慕课建设应该避免的误区 被引量:26
17
作者 蒋艳 马武林 路小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变革的具体体现。大学英语慕课建设一定要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充分考虑语言课程自身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慕课建设要避免"重技术团队,轻教学团队""重...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变革的具体体现。大学英语慕课建设一定要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充分考虑语言课程自身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慕课建设要避免"重技术团队,轻教学团队""重视频设计、轻教学设计""重前期建设、轻后续教学"等误区,同时,需要处理好"在建慕课和已有数字课程"以及"MOOC和SPOC"之间的关系。此外,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慕课平台应该采用同一标准,便于课程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慕课 建设 误区
下载PDF
论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晓洋 马艳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通过对杜波依斯的介绍及其“双重意识”概念的解释,阐述了美国黑人的内在心理冲突问题和困惑所在。指出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概念是欧洲浪漫主义和美国超验主义的产物,从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两方面讨论了“双重意识”的内涵。指出“双... 通过对杜波依斯的介绍及其“双重意识”概念的解释,阐述了美国黑人的内在心理冲突问题和困惑所在。指出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概念是欧洲浪漫主义和美国超验主义的产物,从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两方面讨论了“双重意识”的内涵。指出“双重意识”揭示了黑人性格的二重性和黑人作家的两难抉择。分析了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同化和分离之间的持续张力的原因,强调了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波依斯 双重意识 美国黑人文学 二重性 同化与分离
下载PDF
痴迷的自然情结——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增 刘国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情结 自然观 自然诗
下载PDF
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 被引量:125
20
作者 师彦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构成欧美创伤理论研究关注和争论的三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歇斯底里症 谈话治疗法 社会弱势群体 创伤经历 创伤叙述 创伤复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