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剧《铁人在非洲》的内涵研究
1
作者 林庆华 梁译丹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音乐剧《铁人在非洲》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剧目,也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目。该剧一经上演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与当代文化视角切入,分析该剧的主题内涵、艺术内涵、时代价... 音乐剧《铁人在非洲》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剧目,也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剧目。该剧一经上演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与当代文化视角切入,分析该剧的主题内涵、艺术内涵、时代价值内涵,以期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与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铁人在非洲》 主题内涵 艺术内涵 时代价值内涵
下载PDF
论弥尔顿“诱惑观”的悖论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玲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在弥尔顿看来,"诱惑"可能引致堕落,却又是锤炼基督式英雄必要的历练。弥尔顿首先在其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明确地诠释了这一悖论性的"诱惑观",又在诗歌三部曲中予以艺术的呈现。《失乐园》里撒旦的诱惑开始了... 在弥尔顿看来,"诱惑"可能引致堕落,却又是锤炼基督式英雄必要的历练。弥尔顿首先在其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明确地诠释了这一悖论性的"诱惑观",又在诗歌三部曲中予以艺术的呈现。《失乐园》里撒旦的诱惑开始了人类的苦难历史,但亚当夏娃"幸运的堕落"又开启了人类对"内在精神"的英雄追寻旅程。《复乐园》里的耶稣再现了亚当受诱惑的过程,却通过坚决抵御撒旦的诱惑而复得亚当失去的乐园,为人类提供抵御诱惑的原型。《斗士参孙》里大利拉的诱惑是参孙堕落的直接原因,却最终成为是参孙再生的催生剂和原动力。从堕落中再生的参孙最深刻地诠释了弥尔顿"诱惑观"的悖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基督教教义》 《失乐园》 《复乐园》 《斗士参孙》 诱惑观 悖论性
下载PDF
略论汉语典故词语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内涵 被引量:4
3
作者 亓文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7-189,共3页
汉语典故文化源远流长,典故词语数量繁多,本文基于对《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典故词语的统计和整理,从典故词语本体研究出发,从结构形式、形成方法、蕴含意义和典源文献等不同的视角对典故词语体现的中国文化内涵进行了关注和思索。
关键词 典故词语 结构 形成 典源文献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不同音联前后普通话元音音质的统计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向柠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对四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中闭音联、音节音联、节奏音联和停顿音联前后元音的共振峰F1和F2值进行声学数据提取和统计性分析,发现:音联级别不同,元音音质也不一样,这种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1)各音联前后元音跟典型值的接近... 对四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中闭音联、音节音联、节奏音联和停顿音联前后元音的共振峰F1和F2值进行声学数据提取和统计性分析,发现:音联级别不同,元音音质也不一样,这种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1)各音联前后元音跟典型值的接近程度不同。2)各音联顶点元音的性质不同,由三个顶点元音/a、i、u/连线围成的元音三角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元音声学空间所处的位置不同。3)各音联中元音在格局①中的位置大体不变,声学空间大小不同,发生音质相混的音位数量以及音位之间相混的程度不同。4)不同音联中元音的音质差异实质是元音间协同发音作用强弱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音联 元音音质 统计特性
下载PDF
对文学批评范式转换的反思——兼议《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5
作者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42,共8页
20世纪以降的西方文学批评总体上经历了从社会历史批评到文本批评再到当下文化分析这一范式轮回的过程。新近问世的《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摆脱具体流派和文论家观点的纠缠,从“战略的”高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西方英语世界文学批评... 20世纪以降的西方文学批评总体上经历了从社会历史批评到文本批评再到当下文化分析这一范式轮回的过程。新近问世的《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摆脱具体流派和文论家观点的纠缠,从“战略的”高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西方英语世界文学批评的范式转换,重点剖析了新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主义/语境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特点及由来,审慎地呼吁回归旨在培养读者审美能力和加强其主体性的批评范式,并大胆地预测了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在评析该著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论述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范式转换的基础上,分析指出,文学批评应该综合考虑文本内外多重因素,但必须从文本出发并回到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的范式转换 反思 约瑟夫·诺思 《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历史主义/语境主义
下载PDF
对普通话音节数量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张言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4-97,共4页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的著作在对普通话音节数量的统计数字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而要理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把"音节"、"音节形式"两个概念区分开;同时还要廓清对"轻声"的认识。由于受方言音、古音和又音的影...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的著作在对普通话音节数量的统计数字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而要理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把"音节"、"音节形式"两个概念区分开;同时还要廓清对"轻声"的认识。由于受方言音、古音和又音的影响。普通话音节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就当下看,表述为1200多个是较为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音节数量 音节形式 轻声
下载PDF
菲利普·罗斯的“恋地情结”:《再见,哥伦布》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姚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48,共6页
菲利普·罗斯在第一部小说集《再见,哥伦布》中的同名中篇小说就表现出了对故乡纽瓦克的“恋地情结”,这种情结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始终。纽瓦克是第一代犹太移民移植在“第一空间”中的欧洲隔都,而“第二空间”的抽象化观念生产让犹... 菲利普·罗斯在第一部小说集《再见,哥伦布》中的同名中篇小说就表现出了对故乡纽瓦克的“恋地情结”,这种情结贯穿他创作生涯的始终。纽瓦克是第一代犹太移民移植在“第一空间”中的欧洲隔都,而“第二空间”的抽象化观念生产让犹太青年一代走出纽瓦克融入主流社会。“恋地情结”将抽象的观念空间转化为具体的地方,成为罗斯在小说世界的“第三空间”中重建精神隔都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地情结 《再见 哥伦布》 第三空间 空间叙事 救赎
下载PDF
以文学为中介传播中国文化
8
作者 张树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三位流散作家具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他们的英文作品在西方得到赞誉,其作品中众多的文化符号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特点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文学作品、流散作家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经典... 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三位流散作家具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他们的英文作品在西方得到赞誉,其作品中众多的文化符号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特点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文学作品、流散作家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具有传承性,英文原创作品的传播效应优于翻译作品,上述流散作家与英文文学作品的优势,有利于我们看到文学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播 文学中介 流散作家
下载PDF
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 被引量:1
9
作者 甄强 王明洋 徐丹丹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4-145,共2页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美国大萧条时期"迷惘一代"的杰出小说家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生活为1925年出版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说主人公盖茨比一生的奋斗...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美国大萧条时期"迷惘一代"的杰出小说家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生活为1925年出版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说主人公盖茨比一生的奋斗经历、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为梦想而对金钱的追逐,为爱情而对黛西的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美国社会部分迷惘青年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盖茨比在短暂的一生中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人们内心的不安与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