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敏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叙事风格研究
1
作者 王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鲁敏是“70后”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人物,自1998年步入文坛以来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同时,鲁敏先后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金色河流》是鲁敏2022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力作,在这部既厚重又复杂的作品中,鲁敏无论在日常生活的小人... 鲁敏是“70后”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人物,自1998年步入文坛以来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同时,鲁敏先后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金色河流》是鲁敏2022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力作,在这部既厚重又复杂的作品中,鲁敏无论在日常生活的小人物塑造方面、别具匠心的叙事策略方面还是其向死而生的温情化叙事伦理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其艺术价值值得批评界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小人物书写 温情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论茅盾文学奖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策略
2
作者 黄芳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茅盾文学奖小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涵和丰富的文学价值,成为电视剧改编的优质素材。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需细致平衡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忠实于原著的文学精神和核心主题,保持作品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独特性... 茅盾文学奖小说以其深邃的社会内涵和丰富的文学价值,成为电视剧改编的优质素材。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过程中需细致平衡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忠实于原著的文学精神和核心主题,保持作品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独特性质,以实现从文学到影视的艺术转换。在人物塑造上,改编应深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影视手段增强其情感表达。在情节改编上,需在保持原作情感基调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剧情调整,以提高叙事的连贯性和观众吸引力。叙事时空处理则应重现原作的时代背景和空间环境,确保视觉体验与文学作品相协调。这一改编是对原著文学性的尊重与影视表现力的创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电视剧改编 叙事策略
下载PDF
由出土诗经类文献论孔子删诗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锐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孔子删诗之说,后世讨论颇多,多本逸诗为说,这是在以传世文献为古人所能见的全部文献这个预设下或者条件下所做的工作。新近出土的郭店简、上博简,特别是清华简和安大简中的有关诗经类材料,为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从这些材... 孔子删诗之说,后世讨论颇多,多本逸诗为说,这是在以传世文献为古人所能见的全部文献这个预设下或者条件下所做的工作。新近出土的郭店简、上博简,特别是清华简和安大简中的有关诗经类材料,为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从这些材料来看,诗经类古诗确有很多佚失,选诗、编诗、删诗是存在的,孔子可能利用了鲁国乐工、乐官所用的诗本作为教科书的底本,又进行了一些整理的工作,后人将删诗归为孔子,未尝不可。不过,今存的诗经文本,未必源自孔子所用的教本;论诗根据大小序和谈美刺,也未必符合孔子论诗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删诗 上博简 清华简 安大简
下载PDF
古人消暑纳凉的生活智慧与文化雅趣
4
作者 邹芙都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0-112,共3页
严暑伏月,亢阳累日。古人消暑纳凉的生活场景内蕴着古老技艺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生活智慧,不羁于物、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以及读书避炎、以文会友的文化雅趣。古人消夏,或夏饮六清,或摇扇生风,或结伴泛舟赏荷,或远赴古寺寻幽,既环保低碳... 严暑伏月,亢阳累日。古人消暑纳凉的生活场景内蕴着古老技艺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生活智慧,不羁于物、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以及读书避炎、以文会友的文化雅趣。古人消夏,或夏饮六清,或摇扇生风,或结伴泛舟赏荷,或远赴古寺寻幽,既环保低碳,又趣味盎然。极具特色的消暑纳凉方式,不仅展现出古人返璞归真、解放心灵、恬静平和、热爱生活、注重现实等丰富文化心态,而且提醒人们在酷暑季节保持心的宁静,对于现代人也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暑纳凉 生活智慧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语图视阈下的元代《辋川图》题咏
5
作者 高林广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7,共13页
元代文献中留存有大量的有关王维《辋川图》的专论、序跋、题记和题画诗等,广泛讨论了该图的艺术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人品节、“高人”风范、佛禅思想、雅趣清致、语图关系等。元人称述《辋川图》几为穷高树表之作,对其笔法技巧、布局结... 元代文献中留存有大量的有关王维《辋川图》的专论、序跋、题记和题画诗等,广泛讨论了该图的艺术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文人品节、“高人”风范、佛禅思想、雅趣清致、语图关系等。元人称述《辋川图》几为穷高树表之作,对其笔法技巧、布局结构乃至气度神韵的总结和讨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甚于唐宋,可证该图画史地位和经典意义的真正确立不在唐宋,而在元代;从诗画一体、语图互融角度评述《辋川图》,亦始盛于元代。而基于德艺关系的《辋川图》论争、对《辋川图》情趣意绪的多重解读等,又与风行于有元一代的复古思潮、文人画观念的流行、易代之际对文人品节的高度敏感和特别关注等因素有关,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和深刻的人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辋川图》 元代 语图 题咏
下载PDF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6
作者 范国英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时期语境的规约和限制。就第一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现实题材作品所...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时期语境的规约和限制。就第一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现实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史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而从第三届开始,历史题材获奖作品所占的比例就逐渐提升,以至于历史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现实题材作品所占的比例。历史题材获奖作品和现实题材获奖作品构成比例的变化,本身就说明了现实主义在把握20世纪90年代更为复杂的现代性问题时的无力感,以至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逃避——从现实逃到历史。当由现代化进入现代性语境时,支撑现实主义的哲学和形而上学世界观被动摇时,必然就会出现现实题材作品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下降。自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起,获奖作品构成上的变化本身就折射出现代性语境下出现了文学场多元分化的状态,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必然就会受到其置身的多元分化的文学场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文学场 现代性
下载PDF
藏语虚词教学方法研究
7
作者 吉太加 泽秋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71-79,共9页
藏语作为一门语法规则十分严谨、逻辑性很强的法制型语言,其虚词的用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虚词在整个藏语的应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语义修饰、逻辑定式和语义锁定的作用。藏语中一般不依靠虚词的语句很少。由此,虚词对于藏语的重要性不言... 藏语作为一门语法规则十分严谨、逻辑性很强的法制型语言,其虚词的用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虚词在整个藏语的应用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语义修饰、逻辑定式和语义锁定的作用。藏语中一般不依靠虚词的语句很少。由此,虚词对于藏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未见专门探究藏语虚词授课方法相关的文章。因此,本文按照藏文虚词分为格虚词和一般虚词的观点,探讨藏语虚词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认为在藏语虚词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难点:如果除了看格虚词的添接规则,无需看后置字的区别,那么其在语义上一定有所区别,故之需看句子上下文的语义,须认识到虚词的同形异义之处;了解词类是认识格虚词使用方法的重要一环,虽然一般虚词在其语音上看似乎没有意义,但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是有别于格虚词的;部分虚词可搭配在具有相同词义上;一般虚词中包含真虚词与非真虚词、附在词后的虚词与不附在词后的虚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虚词与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等具有多种类型,因而他们的语义也无法在同一范畴进行探讨。本文就如何在把握以上几个难点的基础上,概括出藏语虚词功能教学方法,进而对藏语虚词应用及其在遣词造句中的功能等作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讲授方法
下载PDF
从拉格比到大林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女性与自然分离与结合的主题 被引量:7
8
作者 谢鹏 《温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2-57,共6页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其中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揭示尚不多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微书中自然与女性相分离又结合的关系,既有助于理解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同时也批...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对其中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揭示尚不多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微书中自然与女性相分离又结合的关系,既有助于理解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同时也批判了西方父权制将女性等同自然的本质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 自然
下载PDF
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传奇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桂玲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赛珍珠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国为题材的传奇,其中包涵着浪漫的爱情、传奇的人物、奇异的风俗等等,再加上她善讲故事,能够化常为奇,避常取奇,使得其中国题材小说形成了鲜明的传奇风格。
关键词 赛珍珠 小说 传奇性 中国题材
下载PDF
乡土北京:《城南旧事》的老北京影像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祖群 祖文静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口。《城南旧事》小中见大,书写"大时代"的"小人物"返乡故事,折射了中国大陆巨变时代的政治风云。作者以自身人生时空变迁对北京古城进行想象性的文学描摹和文化景观的地理投射,影视叙述文本被重构为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乡土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南旧事》 老北京 文化元素 儿童的眼睛 怀乡文学
下载PDF
从两次贬谪看欧阳修“穷而后工”诗学观的自我实践
11
作者 陈亚茗 唐义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欧阳修曾在景祐三年(1036)和庆历五年(1045)两次被贬,贬谪地分别是峡州夷陵和滁州。在知滁期间的庆历六年(1046)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是对梅尧臣诗歌创作的准确总结。结合欧阳修夷陵之贬和... 欧阳修曾在景祐三年(1036)和庆历五年(1045)两次被贬,贬谪地分别是峡州夷陵和滁州。在知滁期间的庆历六年(1046)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是对梅尧臣诗歌创作的准确总结。结合欧阳修夷陵之贬和滁州之贬不同的政治境遇、个人心境,对比分析两个时期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可说是对诗“穷而后工”的诗学观的印证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诗学观 穷而后工
下载PDF
当代土家族小说的审美特色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桃霞 《湖湘论坛》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开放的民族政策的实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开始走向繁荣。土家族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一直在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中,作家们以个体的敏而多思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与深情礼赞,对本民族的自省...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开放的民族政策的实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开始走向繁荣。土家族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一直在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中,作家们以个体的敏而多思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与深情礼赞,对本民族的自省,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普世价值的坚守,其书写呈现出迥异于汉民族文学的面貌。当代土家族小说具有乡土气质、浪漫主义追求、舒展的人性与文本的野趣之美。其中浪漫主义贯穿土家族小说始终,并与楚文化的浪漫特性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性 浪漫主义 人性 野趣之美
下载PDF
肯明斯第63首诗“(listen)”的文体赏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世香 韦琼软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美国诗人E.E.Cummings(1894~1962)是20世纪初英美意像派诗歌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奇特"著称。他的诗行参差不齐,在语法和用词上别出心裁,词语任意分裂,标点符号异乎寻常。他的著名诗篇"(listen)"正是集这些奇... 美国诗人E.E.Cummings(1894~1962)是20世纪初英美意像派诗歌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奇特"著称。他的诗行参差不齐,在语法和用词上别出心裁,词语任意分裂,标点符号异乎寻常。他的著名诗篇"(listen)"正是集这些奇特形式于一身的典范,在奇特的形式外壳之下,显示了肯明斯卓越的抒情才能和艺术敏感。文章在Leech的偏离理论观照下,对"(listen)"的词汇、语法、语相等特征进行文体学分析,旨在揭示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展示该诗的创作价值及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ten)” 文体特征 偏离 连贯 美学价值
下载PDF
论艾略特后期诗风转变的动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洪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6期97-101,共5页
T.S.艾略特后期诗歌与前期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艾略特思想历程的变化以及他思想转折时的几首诗来分析艾略特后期诗风转变的动因。
关键词 T.S.艾略特 后期诗歌 社会文化背景 宗教 思想转折
下载PDF
论《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死亡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41-45,共5页
死亡是德国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最基本的主题和意象,也是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死亡的恐怖和丑的背后隐含着史诗的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表达。哈根之死和许特格之死表现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崇高之美。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的... 死亡是德国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最基本的主题和意象,也是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死亡的恐怖和丑的背后隐含着史诗的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表达。哈根之死和许特格之死表现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崇高之美。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的死亡以及尼伯龙根宝藏的失落除了与个人命运的悲剧相关,还隐含了民族命运、民族性格的悲剧以及性别和人性的悲剧。史诗中的狂欢是向死的狂欢,表现了德意志人独特的死亡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伯龙根之歌》 死亡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被引量:8
16
作者 关纪新 《满语研究》 2011年第2期110-118,共9页
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写小说的很多,今天还能够当作这批小说家代表来谈论的,主要是蔡友梅、王冷佛等人。蔡友梅等人写小说的目的不是要简单的去说故事,而是"欲引人心"、"开通民智",从而做到"与列强相颉颃"。... 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写小说的很多,今天还能够当作这批小说家代表来谈论的,主要是蔡友梅、王冷佛等人。蔡友梅等人写小说的目的不是要简单的去说故事,而是"欲引人心"、"开通民智",从而做到"与列强相颉颃"。他们的作品,既有对本民族传统观念的承续,也有对现代文明西风东渐的体认,还有对清末民初特殊时代人文变迁的描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满族报人 小说家 蔡友梅 王冷佛
下载PDF
《神州集》对中国女性的再审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春长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共6页
庞德通过对费诺罗莎手稿的选译、节译和改译,编成了《神州集》。在这本诗集中,女性有着重要地位,她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女性的特点,还暗示出中国男性的形象。这些女性或堕落或充满肉欲或是纯美形象,她们背后的男性或堕落或性冷淡或不能欣... 庞德通过对费诺罗莎手稿的选译、节译和改译,编成了《神州集》。在这本诗集中,女性有着重要地位,她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女性的特点,还暗示出中国男性的形象。这些女性或堕落或充满肉欲或是纯美形象,她们背后的男性或堕落或性冷淡或不能欣赏美。这种定型的中国男女形象实际上是东方主义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文学上服务了西方对中国的征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州集》 中国女性 东方主义
下载PDF
文化北京:民初北京旗人作家群文化身份考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云球 王巨川 《满语研究》 2016年第2期95-103,共9页
北京旗人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生长的有别于汉民族的特殊文化群体。对旗人族群文化身份与情感认同的探究,不能以一元或二元的思维简单评判,他们与多民族文化历史观的磨合中,已形成多元文化身份特质,显现为包容性和协商性。对近现代北京... 北京旗人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生长的有别于汉民族的特殊文化群体。对旗人族群文化身份与情感认同的探究,不能以一元或二元的思维简单评判,他们与多民族文化历史观的磨合中,已形成多元文化身份特质,显现为包容性和协商性。对近现代北京旗人族群文化的考量,对以写作为生的北京旗人作家群体的研究,能有效揭示满族的文化路径、思维范式的形成与社会组织的发展,并能更好的解释中华民族多族群的融合发展和族群间的共性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北京 旗人作家 文化身份
下载PDF
静水流深:于沉静中绽放之美——《鱼》的思想及艺术之美探微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密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鱼》是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1979年)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诗中以细致的手法和精确的意象准确地传达自己对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敏锐的观察与体验。整首诗在思想性及艺术表达上都具有沉静、清新、深刻而又... 《鱼》是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1979年)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诗中以细致的手法和精确的意象准确地传达自己对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敏锐的观察与体验。整首诗在思想性及艺术表达上都具有沉静、清新、深刻而又不故作神秘之美。本文试从思想性和艺术表达两方面探索《鱼》的美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 思想性 意象
下载PDF
《伊利亚特》艺术构思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施晶晶 朱漱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读书计划》中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人类雄壮战争的伟大故事",对这部史诗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艺术风格的分析,证明该作品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为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特 特洛亚战争 艺术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