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的回流:由《东海遗闻》看域外汉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1
作者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86-94,157,158,共11页
《剪灯新话》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问题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可是《剪灯新话》东传后的“回流”作品--《东海遗闻》却少有人知。《东海遗闻》由清末民初文人尹蕴清编译,共收录36篇域外汉文小说,其中有两篇故事取自朝鲜王朝汉文小... 《剪灯新话》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问题学界已有一定的研究,可是《剪灯新话》东传后的“回流”作品--《东海遗闻》却少有人知。《东海遗闻》由清末民初文人尹蕴清编译,共收录36篇域外汉文小说,其中有两篇故事取自朝鲜王朝汉文小说集《金鳌新话》。《东海遗闻》作为中国小说被改编成外国小说后重又进行中国化改造的个案,对考察古代文言小说在东亚汉文化圈的跨国传播及文本“回流”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东海遗闻》与《金鳌新话》的作品比较,重点分析尹蕴清对原文进行的个性化、本土化改编与再创作,并从文学传播学角度,对社会变迁对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灯新话》 《金鳌新话》 《东海遗闻》 域外汉文小说
下载PDF
《格列佛游记》中叙事者与小说的真实性研究
2
作者 翟平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0期18-20,共3页
作家斯威夫特以主人公格列佛的第一视角,为读者展现了格列佛的奇幻冒险,以及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所经历的荒诞不经的故事。相比于同时代的《鲁宾逊漂流记》,同样是游记体小说的《格列佛游记》则能让读者产生一种叙事内... 作家斯威夫特以主人公格列佛的第一视角,为读者展现了格列佛的奇幻冒险,以及他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所经历的荒诞不经的故事。相比于同时代的《鲁宾逊漂流记》,同样是游记体小说的《格列佛游记》则能让读者产生一种叙事内容更加真实的感觉。本文分析认为,斯威夫特首先为主人公格列佛树立一个“资质平庸的潦倒医生”的普通人设,人物本身就让读者产生一种真实感;然后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让读者跟随格列佛进行一系列奇幻冒险,使得看似荒诞的故事也有了一些合理性和真实性。最后,作家斯威夫特还采用了夸张、隐喻等创作手法,以及巧用编者评论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从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第一人称叙事 真实性 隐喻
下载PDF
试析《秀拉》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成英 李道柏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秀拉》 黑人 女性 莫里森 小说
下载PDF
全麻术中恶性高热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亚群 白丽英 +1 位作者 王汝敏 潘宁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85-1385,共1页
关键词 恶性高热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人性的复苏——解析霍桑《红字》的人物 被引量:8
5
作者 薛静 王庆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红字》表达的深刻含义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文中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诠释《红字》中3个主要的人物,探讨在清教的专制统治下,个人在自由与权威中的挣扎以及主人公在此压制下人性的发展,以此揭示作者霍桑本人的内心世界,即内... 《红字》表达的深刻含义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文中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诠释《红字》中3个主要的人物,探讨在清教的专制统治下,个人在自由与权威中的挣扎以及主人公在此压制下人性的发展,以此揭示作者霍桑本人的内心世界,即内心对爱的欲求以及呼吁人以极大的勇气抛弃虚伪、回归真实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发展 回归
下载PDF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的母亲形象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德伟 尹太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莫言与马尔克斯借助《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向读者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家族的守望者,上官鲁氏和乌尔苏拉生活在两个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地理空间——莫言生...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莫言与马尔克斯借助《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向读者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家族的守望者,上官鲁氏和乌尔苏拉生活在两个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地理空间——莫言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密东北乡,马尔克斯的魔幻世界马孔多。作为母亲她们承载着相同的母性核心价值要素,演绎了共同的母亲特质,但她们身上分别烙下各自民族的的生存印记,表现出不同的文学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地理空间 文化环境 文学性格
下载PDF
性和爱的分离——性别(gender)视角的夏目漱石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小玲 赵春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从分析明治时代"恋爱"一词的词源学角度入手,在解读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相关文本基础上,指出两位作者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对性描写的处理有所不同:前者还处于探索将"性"和"爱"结合起来的"近代... 本文从分析明治时代"恋爱"一词的词源学角度入手,在解读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相关文本基础上,指出两位作者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对性描写的处理有所不同:前者还处于探索将"性"和"爱"结合起来的"近代恋爱"的过程中;而后者描写的是在高度资本主义发达时期,人们无法将"性"和"爱"完满结合的虚幻感。但两者根本的相同点在于无法将女性的性欲和男性的性欲同等看待,将"性"和"爱"相分离。而这一点深刻体现了两位作者共同的"女性蔑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夏目漱石 村上春树 女性嫌恶
下载PDF
颠覆传统:拉什迪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蒋虹 李升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撒旦诗篇》的出版及霍梅尼对其作者及出版商发出的"追杀令",引发了关于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观的争论,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亵渎,以及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等的争论。目前,这场辩论已扩展为"东方"和"西... 《撒旦诗篇》的出版及霍梅尼对其作者及出版商发出的"追杀令",引发了关于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观的争论,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亵渎,以及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等的争论。目前,这场辩论已扩展为"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辩论,并仍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拉什迪199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可以看作是对这场辩论做出的某种注解。本文试图证明,这些故事可以帮助读者超越主宰目前这场辩论的狭隘的二元对立的藩篱。像传统的形形色色的"东方主义"一样,这种二元对立是基于乐观的本质主义的,它断言"东方"和"西方","自由主义"和"伊斯兰"是很容易被识别的实体。从《东方,西方》对传统的"东方"和"西方"观念及对东、西方关于"神圣的观念"的挑战两个方面来看,作者通过使用杂糅、混杂和大杂烩等手法,其写作目的是"挑战各种绝对观念",破坏任何意识形态的确定性,抵制任何形式的挪用。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文学作品不应该是"整一的",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西方 拉什迪 颠覆传统 本质主义 多样化
下载PDF
混沌的阈限:自我探寻·艺术抉择·审美人生——以《他们眼望上苍》为例 被引量:58
9
作者 陈红梅 《三峡论坛》 2019年第5期60-65,共6页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最重要的作品,出版后虽然得到一些正面评价,但在黑人权利运动的挟裹下湮没了十几年才被沃克偶然发现,逐渐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本文在人类学仪式阈限理论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阈中,把赫斯顿的民俗...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最重要的作品,出版后虽然得到一些正面评价,但在黑人权利运动的挟裹下湮没了十几年才被沃克偶然发现,逐渐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本文在人类学仪式阈限理论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阈中,把赫斯顿的民俗学研究及其以《他们眼望上苍》为代表的文学生涯当作整体,结合其经历分析小说内容及作品接受,指出赫斯顿在黑人尚处权利争取阶段不可能融入到白人群体,而她对人生和创作道路的选择造成的与黑人群体的疏离是造成她晚年生活晦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阈限
下载PDF
颠覆与超越——元小说写作手法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淑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最具代表的实验性小说。在小说中福尔斯采用了元小说的戏拟、时空穿插、开放式结尾以及不确定的人物刻画等多种手法对传统小说的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人物刻画进行了颠覆和超越。在揭露传统小说虚伪性的同时...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最具代表的实验性小说。在小说中福尔斯采用了元小说的戏拟、时空穿插、开放式结尾以及不确定的人物刻画等多种手法对传统小说的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人物刻画进行了颠覆和超越。在揭露传统小说虚伪性的同时,福尔斯力图使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为小说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一条前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小说 戏拟 开放式结尾 不确定的人物刻画
下载PDF
论《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和哥特艺术手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冬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68-69,共2页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女作家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作品中极具个性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和情节构造方面的哥特手法,使《呼啸山庄》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希思克利夫 凯瑟琳 哥特手法
下载PDF
底层的人们: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 被引量:6
12
作者 惠继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1-24,31,共5页
小人物形象在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艺术刻画。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塑造的主人公维林开创了小人物先河,其后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小人物的创作。小人物经历了产生、... 小人物形象在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艺术刻画。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塑造的主人公维林开创了小人物先河,其后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小人物的创作。小人物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艺术地勾勒出俄罗斯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足迹,展示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实意义,这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果戈理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契诃夫 小人物
下载PDF
城市化带来的不安——从一个侧面看威拉·凯瑟和沈从文的作品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阳辉 隋一诺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93-95,共3页
上世纪初中美两位在各自国度被称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和威拉.凯瑟的作品都具有城市孤独情结,都表现了由城市化带来的不安,这也具有了可比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威拉.凯瑟的作品反映的... 上世纪初中美两位在各自国度被称为乡土作家的沈从文和威拉.凯瑟的作品都具有城市孤独情结,都表现了由城市化带来的不安,这也具有了可比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沈从文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的陌生而产生的不安,威拉.凯瑟的作品反映的是由于对城市化的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尽管如此,二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的纯朴生活的怀念,强调了城市化带来的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威拉·凯瑟 城市化 不安
下载PDF
文化身份的坚守与性别身份的困境——裘帕·拉希莉小说中侨居海外的印度妻子形象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8-71,共4页
海外印度妻子在家庭空间里通过使用民族语言、坚持印度传统习俗等方式成为海外印度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她们也通过这些方式以应对自我在异国文化空间里文化身份的困境。同时,海外印度妻子们需调整婚姻、家庭和爱情等方面的性... 海外印度妻子在家庭空间里通过使用民族语言、坚持印度传统习俗等方式成为海外印度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她们也通过这些方式以应对自我在异国文化空间里文化身份的困境。同时,海外印度妻子们需调整婚姻、家庭和爱情等方面的性别身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帕·拉希莉 空间 文化理论 文化身份 性别身份
下载PDF
论苔丝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月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5-106,共2页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威塞克斯地区,苔丝的悲剧具有时代的典型性,导致她悲剧的原因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对她的悲剧进行了探讨。她的失贞,被克莱抛弃又落入亚雷的手中导致了她的悲剧,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在这种偶然性背后,苔丝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道德标准,宗教,以及她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诸多因素使她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丝 悲剧 偶然性 必然性
下载PDF
人文焦灼与民族记忆——《赫索格》中的人文关怀与犹太民族境遇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汉利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4,共4页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赫索格》直面人生困境,揭示现代人的迷惘,渗透着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异常关切的人文焦灼意识。这种人文焦灼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精神流浪、人自身价值的寻找、人的苦...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美国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赫索格》直面人生困境,揭示现代人的迷惘,渗透着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异常关切的人文焦灼意识。这种人文焦灼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精神流浪、人自身价值的寻找、人的苦难命运的叩问等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人文焦灼 犹太民族记忆
下载PDF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庸俗主题论——以《醋栗》、《姚尼奇》、《钉子上》和《宝贝儿》中的小人物形象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惠继东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2-39,共8页
小人物形象的庸俗主题,揭示的是人性恶的一个侧面。其主要特点是:人格的低俗和尊严的失落,心智的麻木和感情的冷漠。其结果导致了个体个性丧失和具体思维缺失,使生命价值黯然失色!在小人物形象中蕴藏着契诃夫对漫长的封建社会皇权肆虐下... 小人物形象的庸俗主题,揭示的是人性恶的一个侧面。其主要特点是:人格的低俗和尊严的失落,心智的麻木和感情的冷漠。其结果导致了个体个性丧失和具体思维缺失,使生命价值黯然失色!在小人物形象中蕴藏着契诃夫对漫长的封建社会皇权肆虐下,俄罗斯民族劣根性以及人类普遍的"集体无意识"的忧愤与针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小人物形象 庸俗
下载PDF
《儿子与情人》蕴涵的哲学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昌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 D.H.劳伦斯的小说映射出他的哲学观,但其随笔和信函更直接和更真实地表征了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观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相应和,把世界的本原喻为永恒变化、燃烧着的火,不仅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而且象征着人性的本能,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较好地表征了该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赫拉克利特 哲学观 《儿子与情人》 “火” 本能
下载PDF
流淌着“真”与“善”的华美乐章——论库普林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哲 林森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7-82,共6页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 库普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传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方面是"真",即注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借助选择素材、塑造人物、描摹细节、锤炼语言等手段来创作具有深厚生活基础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善",即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人道主义情怀,注重小说的道德教诲作用,通过塑造蕴含英雄本色的小人物来展现作家的人道主义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普林 小说 艺术特色 真实观 人道主义道德观
下载PDF
父权规训与男性想象——解读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进 张颖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文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素有“英国文学经典之作”盛誉的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的心》,并对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展开批判。在性别建构和人物塑造问题上,康拉德小说文本中父权思想充斥,男性... 本文以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文化理论,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素有“英国文学经典之作”盛誉的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的心》,并对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性别政治观点展开批判。在性别建构和人物塑造问题上,康拉德小说文本中父权思想充斥,男性幻想弥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黑暗的心》 父权规训 性别幻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