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超人”的黑色及其他
1
作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 尼采的“超人”在鲁迅作品中“折射”成黑色的问题,已经探讨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鲁迅的“超人”为什么是黑色、鲁迅“超人”的黑色跟黑夜和木刻的可能联系等话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并对学界有关“鲁迅与尼采”问题的一些误解略作解释。黑色的象征意义非常复杂,黑色和鲁迅的“超人”特征有何联系是一个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目前只能做一些有意义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超人 黑色
下载PDF
论陶丽群“底层写作”的亮点与原生态呈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国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2-95,共4页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丽群小说 底层写作 亮点 原生态呈现
下载PDF
《故事新编》——对“旧”的一次脱冕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粉英 阎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故事新编》是一个独特的文本。本文旨在通过浅显的分析 ,寻求文本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和狂欢节的加冕与脱冕仪式所体现的精神的一致性 ,从而认为 ,《故事新编》通过对“旧”的脱冕 ,表现了一种破旧立新的精神。
关键词 故事新编 脱冕 破旧立新
下载PDF
论鲁迅婚姻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驳“重婚”及“与人通奸者”说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楠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2,共8页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源自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而他与许广平的婚姻则建立在"五四"时代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历史的基本事实;但一些研究者却无视历史,不尊重天赋人权,滥用法律,或以当代《婚姻法》认定鲁迅"重...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源自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而他与许广平的婚姻则建立在"五四"时代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历史的基本事实;但一些研究者却无视历史,不尊重天赋人权,滥用法律,或以当代《婚姻法》认定鲁迅"重婚",或以"民国法律"诬其为"与人通奸",这种炒作性质的"鲁迅研究"是极其失范、非学术化的,是对现代人权和法制的嘲弄与践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婚” “回到历史语境” “与人通奸” 天赋人权
下载PDF
“咸亨酒店”内外:《孔乙己》中的失序与教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鲁迅在《孔乙己》中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微观世界。这个微观世界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色人物,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恰恰是无关紧要的。这意味着,《孔乙己》所描绘的是一个失序的世界。但与此同时,通过对丁举人的反常描写,鲁迅暗示了近代... 鲁迅在《孔乙己》中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微观世界。这个微观世界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色人物,在传统文学作品中,恰恰是无关紧要的。这意味着,《孔乙己》所描绘的是一个失序的世界。但与此同时,通过对丁举人的反常描写,鲁迅暗示了近代中国急需一种新的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孔乙己》 失序 教化
下载PDF
诗情与诗艺——鲁迅与周作人诗观合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仲凡 《社科纵横》 2001年第4期63-64,共2页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 ,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 ,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 ,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艺思想 ,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 ,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诗论
下载PDF
论鲁迅的女性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丽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6-69,共4页
鲁迅先生一生始终关注着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有过许多自觉的思考及探讨。他的女性观首先是一种道德观,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其次是一种社会观,主张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再次还是一种思想观,从... 鲁迅先生一生始终关注着女性问题,对女性问题有过许多自觉的思考及探讨。他的女性观首先是一种道德观,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其次是一种社会观,主张妇女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再次还是一种思想观,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思考妇女问题,揭示女性精神上的弱点和缺陷。这种独特的女性观是与五四时代精神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女性观 道德观 社会观 思想观
下载PDF
论《伤逝》与《二月》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32-36,共5页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面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依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奋起抗争,但是当她们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时就败下阵来,彷徨于"歧路"与"穷途",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子君 陶岚 相似
下载PDF
鲁迅序文中的文论问题
9
作者 敖忠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82-87,共6页
鲁迅一生为自己和别人的著作写下大量序文,其中许多见解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本文仅就《〈自选集〉自序》、《〈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叶紫作〈丰收〉序》、《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等四篇序文涉及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一些... 鲁迅一生为自己和别人的著作写下大量序文,其中许多见解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本文仅就《〈自选集〉自序》、《〈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叶紫作〈丰收〉序》、《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等四篇序文涉及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一些简要梳理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序文 文记问题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性精神的建构--论鲁迅等现代文学家对勃兰兑斯的发现与理论开掘
10
作者 朱寿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1-18,95,F0002,共10页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鲁迅等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勃兰兑斯的发现与理论开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等现代文学家出于对本民族文学遗产、文学现实和外国文学现象的理性... 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鲁迅等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勃兰兑斯的发现与理论开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等现代文学家出于对本民族文学遗产、文学现实和外国文学现象的理性批判而接近勃兰兑斯,通过一系列论述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性规范;二是中国现代文学家从勃兰兑斯那里获得了批评的方法、部分文化和批评资源,领悟到理性地接受外国文学的重要性和理性地对待这种文化和批评资源的批评精神;三是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中的关键词“人生”是鲁迅等现代文学家接受勃兰兑斯影响的一个理论亮点。其他还有对勃兰兑斯“摩罗”精神的吸收、观念体系的参考、批评理论策略的借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精神建构 现代文学批评 勃兰兑斯 鲁迅
下载PDF
追求完善的必由之路——比较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
11
作者 王雨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忏悔意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自我约束机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现为忏悔主体的自觉性、忏悔内容的深刻性和忏悔过程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同时,他们在忏悔的终极指向、忏悔的具体内容和忏悔的方... 忏悔意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内在心理活动和自我约束机制。鲁迅和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表现为忏悔主体的自觉性、忏悔内容的深刻性和忏悔过程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同时,他们在忏悔的终极指向、忏悔的具体内容和忏悔的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托尔斯泰 忏悔意识
下载PDF
始于悲悯 终于共鸣——鲁迅译介爱罗先珂的心理动因
12
作者 冯玉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中国人对俄国流亡盲诗人爱罗先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鲁迅率先从日文译介了爱罗先珂被日本"迫辱放逐"的新闻,之后又大量译介其童话作品,引发了国人对爱罗先珂的关注。考察鲁迅对爱罗先珂推介的过程可知:鲁迅首先注目的是爱罗... 在中国人对俄国流亡盲诗人爱罗先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鲁迅率先从日文译介了爱罗先珂被日本"迫辱放逐"的新闻,之后又大量译介其童话作品,引发了国人对爱罗先珂的关注。考察鲁迅对爱罗先珂推介的过程可知:鲁迅首先注目的是爱罗先珂眼盲、流亡又屡遭驱逐的不幸,之后才开始追寻承载其思想的作品,并由此发现爱罗先珂"无所不爱"又"不得所爱"的思想与自身的高度契合。由人而文,激发了鲁迅的悲悯与共鸣,也引发了鲁迅对爱罗先珂作品的大量译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译介 爱罗先珂 悲悯 共鸣
下载PDF
鲁迅的个性气质对其小说创作的多面影响
13
作者 张佐邦 王基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文从心理美学角度 ,对鲁迅的个性气质给予准确界定 ,并就鲁迅的个性气质对其小说创作在主题指向、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构思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的影响给予崭新的阐释 ,将鲁迅研究开掘到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 鲁迅 个性气质 小说创作 主题 题材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生死观
14
作者 王俊虎 李柔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12,31,共7页
鲁迅对死亡是从不避讳的,其死亡观的形成与个人童年经历、人生体验以及自我在感悟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倾向有关。《野草》蕴含着鲁迅关于生命的哲思。鲁迅以生死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作为文学言说的切入点,旨在阐释生命的价值,揭示... 鲁迅对死亡是从不避讳的,其死亡观的形成与个人童年经历、人生体验以及自我在感悟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倾向有关。《野草》蕴含着鲁迅关于生命的哲思。鲁迅以生死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作为文学言说的切入点,旨在阐释生命的价值,揭示社会及人性的冷漠和隔阂,其本质不是怀疑生命的意义,而是鼓励个体走向生命自觉,追寻人生价值。由此观之,《野草》体现出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生死观 生命意识 死亡意识
下载PDF
鲁迅的反正统性格与近代浙江地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分析了近代浙江地域儒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正统文化品格对鲁迅产生的影响。这种文化特性并不妨碍他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的吸纳和对西方学说的博采众长。相反 。
关键词 地域儒学 传统文化 正统观念
下载PDF
从《藤野先生》一文管窥鲁迅思想成长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敏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2-94,共3页
日本留学给鲁迅最大的收获是使他认清了改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和医学对国民精神改造的乏力,这更加坚定了鲁迅改造国民精神的信念。鲁迅正是从藤野先生那里看到学术对于改造精神的乏力和藤野给予鲁迅的"热心的希望"的结局,看... 日本留学给鲁迅最大的收获是使他认清了改造国民精神的迫切性,和医学对国民精神改造的乏力,这更加坚定了鲁迅改造国民精神的信念。鲁迅正是从藤野先生那里看到学术对于改造精神的乏力和藤野给予鲁迅的"热心的希望"的结局,看不到这种"新的医学"能给国人的精神带来什么改造,正如藤野先生所教的但根本不能改变日本青年的爱国思想一样。藤野先生给鲁迅的"良心发现"和"增加勇气"就是用笔来改造国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思想成长 新文化思想 大爱无国界 弃医从文
下载PDF
鬼背后的人情味——浅析鲁迅的《无常》和《女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安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2-84,共3页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来寄托他的一种人生理想。本文就通过《无常》和《女吊》两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鬼背后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女吊》 人性
下载PDF
鲁迅宗教文化思想综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家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11,共8页
关键词 鲁迅 宗教文化遗产 宗教迷信 周作人 改造国民性 信仰体系 文化观 反基督教 古代宗教 宗教问题
下载PDF
试析“阿Q气”的变异
19
作者 晋永梅 傅宗洪 余龙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1-121,174,共2页
通过考察从阿Q、陈奂生到打工少年三者身上"阿Q气"的变化历程,揭示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
关键词 阿Q 阿Q气 根源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宋云彬日记》中的“鲁迅话题”
20
作者 廖太燕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62-67,共6页
宋云彬与鲁迅乃是同乡,却未曾晤面,但他凭借文字与鲁迅建立了紧密的间接关联,也造就了他作为早期鲁迅研究重要学者的身份;他对鲁迅的研究、评价,参与与鲁迅相关的活动以及对鲁迅研究论著的阅读等在日记中均有反映,加以探讨有助于拓展、... 宋云彬与鲁迅乃是同乡,却未曾晤面,但他凭借文字与鲁迅建立了紧密的间接关联,也造就了他作为早期鲁迅研究重要学者的身份;他对鲁迅的研究、评价,参与与鲁迅相关的活动以及对鲁迅研究论著的阅读等在日记中均有反映,加以探讨有助于拓展、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云彬日记》 宋云彬 鲁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