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主题·记忆——论张爱玲小说的政治叙事
1
作者 张文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43,共6页
任何写作都是体制下的写作,都必须依从于某种现实体制,都不能脱离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左右,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只不过她是以一种特殊的"委曲"和"智慧",以及一种承袭于传统的"传奇"叙事,在... 任何写作都是体制下的写作,都必须依从于某种现实体制,都不能脱离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左右,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只不过她是以一种特殊的"委曲"和"智慧",以及一种承袭于传统的"传奇"叙事,在那些特定的政治语境之中,完成了一种仅仅属于她自己的"私人化"的政治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政治 叙事 传奇
下载PDF
战火中的燕子红——《圣天门口》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
作者 乔春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圣天门口》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作者描写了革命历史中女性命运和精神成长的轨迹,表现了女性在社会进程中的苦难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性思考。本文对《圣天门口》中的女... 《圣天门口》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作者描写了革命历史中女性命运和精神成长的轨迹,表现了女性在社会进程中的苦难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性思考。本文对《圣天门口》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对其创作成因和深层的审美意蕴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天门口》 女性形象 审美意蕴
下载PDF
《文心雕龙·神思》的心源思想
3
作者 唐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5-89,共5页
刘勰文论体系中,客体之道与主体之心是同等重要的理论范畴。简而言之,前者是文学的客体源泉,即道源,后者则是文学的主体源泉,即心源,两者合一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认知与审美,逻辑与审美相统一的文学创造过程也因此发生。
关键词 神思 象喻 心源
下载PDF
文学奖美学的建构——评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
4
作者 郑国友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任东华博士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纳入一个整体的、家族性的体系,通过对中国当代优秀小说的精细考察,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艺术维度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开放的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
关键词 文学奖美学 任东华 《茅盾文学奖研究》
下载PDF
双性视角下的《欲望城》
5
作者 田右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7,共4页
向延斌的中篇小说集《欲望城》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双性创作视角。在"看"与"被看"的欲望呈现中,向延斌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主义思想,同时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欲望以及欲望受到... 向延斌的中篇小说集《欲望城》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双性创作视角。在"看"与"被看"的欲望呈现中,向延斌在小说中既揭示和批判了男权主义思想,同时也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展示了她们的情感、欲望以及欲望受到压抑的灵魂的苦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延斌 双性视角 《欲望城》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恢复“现实主义”的尊严——汪政、刘醒龙对话《圣天门口》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醒龙 汪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81-83,共3页
《圣天门口》在于恢复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尊严。
关键词 《圣天门口》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边缘”写作的“天真”与“真实”——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浩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作为一部具有"追忆似水年华"意味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尽管在艺术形式上算不上完美,但是小说气韵贯通的生命力以及文本真实感依然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其中,真实作为小说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部具有"追忆似水年华"意味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尽管在艺术形式上算不上完美,但是小说气韵贯通的生命力以及文本真实感依然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其中,真实作为小说的艺术价值,是通过细节的传神和人物的可信建立起来的。这既需要作家具备心灵的真挚,又需要作家处理文字的耐心。黄永玉之所以能够对湘西生活进行传神的刻画,离不开他"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在回归故乡"朗照之本源"的过程中,黄永玉呈现出天真的生命状态。在这一生命状态中,黄永玉的创作在趣味上是去伪的,在文体上是自由的,在态度上是谦卑的。作家因此得以唤醒有关人类共有经验的记忆,以一己之心进入对人类生活的洞察之中。而这一境界,从根本上讲,是通过黄永玉"边缘"的人格自觉与创作自觉所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永玉 无愁河 边缘 天真 真实
下载PDF
论湘西少数民族文学与湘楚文化的关系
8
作者 吴正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6,共7页
湘西少数民族文学与湘楚文化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湘西少数民族文学扎根于深厚的湘楚文化传统,湘楚文化反过来使湘西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浓郁的湘楚文化特色。湘西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湘西神秘魔幻的巫傩文化特征,表现了浪漫传奇精神与楚... 湘西少数民族文学与湘楚文化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湘西少数民族文学扎根于深厚的湘楚文化传统,湘楚文化反过来使湘西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浓郁的湘楚文化特色。湘西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湘西神秘魔幻的巫傩文化特征,表现了浪漫传奇精神与楚人的悲剧意识,表达了炽热的爱国爱民情怀以及对独立人格精神的坚守,表现了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情风俗与民歌民谣。湘西少数民族文学是巫楚地域文化与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复合表现,它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代表,为中国文学的多样艺术色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少数民族文学 湘楚文化 巫傩文化 地域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