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隐秀》篇“隐”的玄学意义
1
作者 高洪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5-68,共4页
《隐秀》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一篇,它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王弼"圣人有情论"的接受过程入手,探讨了玄学意义上的"有情"到"钟情"的过渡,进而探讨文学批评上的"深情&q... 《隐秀》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一篇,它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王弼"圣人有情论"的接受过程入手,探讨了玄学意义上的"有情"到"钟情"的过渡,进而探讨文学批评上的"深情"到"隐"的发展过程,对"隐"的玄学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在文学批评理论上的接受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秀 深情 玄学意义
下载PDF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下的《悟空传》
2
作者 白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7-39,共3页
今何在的《悟空传》自2000年出版后就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角度对《悟空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悟空传》运用对经典人物"戏仿化"、片段化叙述方式和诙谐幽默的"狂欢化"叙事特征,塑... 今何在的《悟空传》自2000年出版后就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从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角度对《悟空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悟空传》运用对经典人物"戏仿化"、片段化叙述方式和诙谐幽默的"狂欢化"叙事特征,塑造了大胆反叛和勇于追求自由平等的"狂欢化"人物形象,表现出勇于质疑权威和追求自我世俗精神的"狂欢化"精神内涵,从而实现了对《悟空传》的多角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空传》 巴赫金 狂欢化
下载PDF
“人生观”与欧亚后启蒙论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小妍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47,共23页
一九二○年代的人生观论述,是跨越欧亚文化的思想运动之一环。"人生观"一詞是現代日文的译詞,译自德國哲學家倭伊铿(Rudolf Eucken,1846-1926)的哲学概念,认为启蒙理性以"我"来归纳、掌控世界,导致主体(我)与客体(... 一九二○年代的人生观论述,是跨越欧亚文化的思想运动之一环。"人生观"一詞是現代日文的译詞,译自德國哲學家倭伊铿(Rudolf Eucken,1846-1926)的哲学概念,认为启蒙理性以"我"来归纳、掌控世界,导致主体(我)与客体(非我)分离。因此,寻求主客合一的道路,成为欧亚反启蒙运动的关键课题。倭伊铿提倡希腊传统的"玄学"(即形而上学Metaphysik),呼吁哲学脱离认知科学的歧途,回归人生的探讨。西田由法国哲学的"心的认知"(la connaissance du coeur)概念,进而发展佛教的"一切有情"及"宗教心"概念,由坐禅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张君劢等,则在打倒孔家店、科学挂帅的五四启蒙运动中,致力于连结儒家传统与欧亚后启蒙运动,使濒临危机的传统文化展开跨文化的连结,重新开创传统文化的现世意义。在此同时,以"唯情哲学"来对抗理性的思潮,也在一九二○年代前后的中国展开,以顾绶昌与袁家华一九二四年的讨论最为全面。对启蒙理性的反动,启蒙时代的休姆及鲁索即已发其端,至一九六○年代而不坠。德勒兹的"情动"(affect)概念,正是晚近对启蒙理性的持续质疑。中国一九二○年代以降的人生观运动所启动的情与理性的讨论,实具有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人生观 欧亚后启蒙 倭伊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