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道怀情苦味真”:吴宓旧体诗的自我书写及其精神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作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现代知识精英,吴宓却与白话主流文学相背终身挚爱旧体诗。作为吴宓的精神自传,旧体诗典型地表现出现代文明场域中传统型知识分子价值认同与身份想象的矛盾特征。《吴宓诗集》可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告白&qu... 作为具有世界眼光的现代知识精英,吴宓却与白话主流文学相背终身挚爱旧体诗。作为吴宓的精神自传,旧体诗典型地表现出现代文明场域中传统型知识分子价值认同与身份想象的矛盾特征。《吴宓诗集》可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告白",更多抒发了"殉道""殉情"的理想信念与情感体验。从价值理想到诗学理念,吴宓始终坚持以"诚"为本。然而,由于"诗教""情教"以及欧洲浪漫主义的多元影响,"诚"的内涵具有游移性与矛盾性。无论是吴宓的价值理念,还是吴宓的旧体诗作,都不能以守旧简而论之。吴宓的中国文化本位主义立场与世界意识,时至今日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发展与学术话语建构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旧体诗 个人主义 殉道殉情
下载PDF
论历代诗法著作中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静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国古代不少诗法著作能够按照一定的有效形式排比编辑诗法名目,具有各自的体系设置与建构。但是,古典诗法著作在由唐到民国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体系的设立是缓慢而艰难的,具体表现为:唐五代诗格尚未重视诗法体系的建构;宋元时期诗法著... 中国古代不少诗法著作能够按照一定的有效形式排比编辑诗法名目,具有各自的体系设置与建构。但是,古典诗法著作在由唐到民国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其体系的设立是缓慢而艰难的,具体表现为:唐五代诗格尚未重视诗法体系的建构;宋元时期诗法著作开始尝试体系建设;明代诗法著作的体系设置得以加强;清代以来诗法体系设置出现多样化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著作 诗格 诗式 体系设置
下载PDF
鄂尔多斯民歌与地区宗教习俗 被引量:2
3
作者 庄国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3-40,共8页
明中期蒙古诸部入居河套地区,随后这一地区进入了相对稳定并以蒙古游牧文化为主的发展阶段,在鄂尔多斯地区形成了发达的民歌系统。民歌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记录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与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发生密切关联,而宗教信仰在蒙古... 明中期蒙古诸部入居河套地区,随后这一地区进入了相对稳定并以蒙古游牧文化为主的发展阶段,在鄂尔多斯地区形成了发达的民歌系统。民歌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记录性的文化形态之一,与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发生密切关联,而宗教信仰在蒙古游牧社会中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借助考查民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宗教因素,可以探知鄂尔多斯地区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变化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民歌 藏传佛教 社会变革 仪式 祝赞词 婚恋 蒙古游牧社会
下载PDF
老年人的文体──孙犁新时期散文创作散论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郎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3-79,共7页
新时期以来,老作家孙犁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散文的写作上。本文主要论述孙犁特殊的人生经历及老年心态对其散文创作的制约与影响。孙犁新时期散文多写回忆,其回忆性散文呈现通过书写个人命运,总结、反思历史的意向。命运感、沧桑感不仅... 新时期以来,老作家孙犁将创作重心转移到散文的写作上。本文主要论述孙犁特殊的人生经历及老年心态对其散文创作的制约与影响。孙犁新时期散文多写回忆,其回忆性散文呈现通过书写个人命运,总结、反思历史的意向。命运感、沧桑感不仅成为孙犁新时期散文最重要的感知意向,也使作家观察社会、思索人生问题的角度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新时期散文 回忆 命运感 沧桑感
下载PDF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重读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5
作者 赵军 张志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在当代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对它的误读,即认为这是一篇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官僚主义的小说,而事实上这篇小说写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活所呈现的复杂状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对其...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一篇在当代影响较大的短篇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对它的误读,即认为这是一篇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官僚主义的小说,而事实上这篇小说写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生活所呈现的复杂状态。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对其中人物的塑造,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林震 刘世吾 理想 现实
下载PDF
论晚清小说聚焦物与刻板形象呈现——以“眼镜”为例
6
作者 赵毓龙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晚清小说,尤其是谴责小说,其所聚焦的人物多有"刻板形象"特征。在对应形象的符号系统中,总能看到一些常规而抢眼的聚焦物,它们标识着社会集体对某类人群形象的偏见性预设。小说家经常利用这种预设,对聚焦物作艺术提炼与加工,... 晚清小说,尤其是谴责小说,其所聚焦的人物多有"刻板形象"特征。在对应形象的符号系统中,总能看到一些常规而抢眼的聚焦物,它们标识着社会集体对某类人群形象的偏见性预设。小说家经常利用这种预设,对聚焦物作艺术提炼与加工,以表达讽刺,甚至批判。"眼镜"就是典型的一例。在"旧式文人""府道官员""时髦人物"等形象中,对应的"老光眼镜""墨晶眼镜""金丝眼镜"经常作为主要聚焦物出现,无论静态形式(如服饰组成部分),还是动态形式(如场景中短时内显见的动作),都可见到作者借刻板形象符号来构造人物和表达思想的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谴责小说 聚焦物 刻板形象 日常物象 眼镜
下载PDF
走向人性深处的九十年代文学
7
作者 裴毅然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0期14-18,共5页
从1980年代揭示社会性压抑为主,19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性转入对自然性的深度观照与哲理剖析。作家主体独立精神的强调,意味着人性的必然深化。承认感觉的重要性,大统一批评标准必然解体。散点透视的时代特点形成1990年代多元化人性特... 从1980年代揭示社会性压抑为主,19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性转入对自然性的深度观照与哲理剖析。作家主体独立精神的强调,意味着人性的必然深化。承认感觉的重要性,大统一批评标准必然解体。散点透视的时代特点形成1990年代多元化人性特点。城市文学与女性文学的勃兴、民间化与探求生命本原的价值走向,成为1990年代文学的重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自然性 社会性 散点透视 1990年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
8
作者 胡建次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我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味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味创造与生成之论的承传。其中,在第三个方面,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字语运用与词味关系之... 我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味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味创造与生成之论的承传。其中,在第三个方面,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字语运用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二是词作用笔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三是艺术表现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古典词味之论,分专题勾画出了古典词味论的论说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味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传
下载PDF
晚清小说“再版”现象考辨
9
作者 李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131,共7页
清末,小说地位空前提高,读者群亦随之迅速扩容。但是,出于旧学界的士人观念转变还需时日,创作和翻译小说队伍尚未完全形成,一时间小说出版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再版成为清末书局维持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晚清小说“再版”,从世纪... 清末,小说地位空前提高,读者群亦随之迅速扩容。但是,出于旧学界的士人观念转变还需时日,创作和翻译小说队伍尚未完全形成,一时间小说出版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再版成为清末书局维持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晚清小说“再版”,从世纪之交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从点到面,其实也是一种有序的动态演变。因此,归纳晚清小说“再版”的类型、特点和成因,细致考察背后的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其在文学史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 书局 “再版”
下载PDF
两本文学史和两种文学史观——兼谈文学史“个人写作”的文体构想
10
作者 崔云伟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0期23-26,共4页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理论,比较了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和洪子诚的《1956百花时代》,指出它们分别继承了《史记》的“历史的文本化”(为野史所继)和“文本的历史化”(为正史所承),其背后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新历史主义...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理论,比较了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和洪子诚的《1956百花时代》,指出它们分别继承了《史记》的“历史的文本化”(为野史所继)和“文本的历史化”(为正史所承),其背后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新历史主义”历史观和传统历史观。文章还以钱著《1948天地玄黄》为范例,撷取新历史主义的某些概念,本着整合和超越的原则,初步建构了“个人化”文学史写作格局,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文学史观 “个人化”文学史写作
下载PDF
后稷无父遭弃说质疑
11
作者 纪晓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4-99,共6页
由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华夏上古文化重土崇实的原始宗教特点辨识不清,肇始于汉代王逸的后稷生而"无父遭弃说"是关于后稷弃因中影响最大、从者最众的观点,它包括"遗腹子说"、"荡肠正世说"等众多派生观... 由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华夏上古文化重土崇实的原始宗教特点辨识不清,肇始于汉代王逸的后稷生而"无父遭弃说"是关于后稷弃因中影响最大、从者最众的观点,它包括"遗腹子说"、"荡肠正世说"等众多派生观点。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后稷神话乃是始祖崇拜造成的历史神话化的最典型代表,后稷生而见弃实乃因其出生时"体貌硕壮、生而灵异"。《楚辞.天问》中后稷生而能"冯弓挟矢"神异武功记载和在巫祝文化繁盛的南土流播的后稷战神形象均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稷神话 无父遭弃 质疑 楚辞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词曲中的劝学精神
12
作者 张互助 张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38-140,共3页
通过广泛阅读和涉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经典文献,总结了古代贤哲们的劝学告诫。古人劝学精神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有立志成才、珍惜年华,贵在刻苦、贵在创新,勇于实践、把握今天等方面。目前,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力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倾... 通过广泛阅读和涉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经典文献,总结了古代贤哲们的劝学告诫。古人劝学精神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有立志成才、珍惜年华,贵在刻苦、贵在创新,勇于实践、把握今天等方面。目前,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力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倾向,很有必要弘扬古人劝学精神,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劝学 增强 学习力
下载PDF
《歧路灯》和谐教育研究
13
作者 彭海燕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和谐"是指"和而不同",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它能产生最佳氛围、产生最佳效应。通过对清代教育小说《歧路灯》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反思和启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法、教育... "和谐"是指"和而不同",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它能产生最佳氛围、产生最佳效应。通过对清代教育小说《歧路灯》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反思和启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法、教育环境都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歧路灯》 师生 亲子 方法 环境
下载PDF
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变迁——以抗战时期桂林文艺家群为例
14
作者 李建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1936年,左联组织解散,左翼文学活动仍在延续。1937年后,左翼文艺家的活动融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潮流中,其活动依然十分广泛频繁,但文艺思想和外部特征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桂林文艺家群为例,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均... 1936年,左联组织解散,左翼文学活动仍在延续。1937年后,左翼文艺家的活动融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潮流中,其活动依然十分广泛频繁,但文艺思想和外部特征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桂林文艺家群为例,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均发生了重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左翼文艺家 桂林文艺家群 文学变迁
下载PDF
向南望北斗——“美丽南方”的历史考察与当代重建
15
作者 李仰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8-24,共7页
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百年新文学自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中国区域新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广西区域文学异军突起,业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美丽南方”,也正是广西形象的... 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百年新文学自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中国区域新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广西区域文学异军突起,业已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美丽南方”,也正是广西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丽南方”的形象建构,包括了鲜明的壮民形象、壮味浓郁的语言形象、独特的民族风俗、多彩迷人的环境形象等要素。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打造“美丽南方”的品牌形象,从政策推动方面要着力推进“六个强化”,即强化导向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强化民族特色,强化文艺批评,强化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南方 文学崛起 形象重构
下载PDF
1958年新民歌中的巨人形象分析
16
作者 张凤渝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2-33,47,共3页
1958年新民歌中夸张的巨人形象耐人寻味。它是在现代化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现代共产主义理论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乌托邦冲动下共谋的结果。共产主义关于太平盛世的现世许诺,经由民歌在日益频繁的群体活动中传播,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乌托邦... 1958年新民歌中夸张的巨人形象耐人寻味。它是在现代化大规模群众运动中,现代共产主义理论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乌托邦冲动下共谋的结果。共产主义关于太平盛世的现世许诺,经由民歌在日益频繁的群体活动中传播,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乌托邦冲动被激活了,一切表现出非理性的夸张和幻想。于是,"个体"消失了,开天辟地的"巨人"诞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形象 群体心理 共产主义 集体无意识 乌托邦冲动
下载PDF
湘妃怨:历史可能的一个横切面——读肖献军《湘妃怨》所想到的
17
作者 潘雁飞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2,共3页
肖献军历史小说《湘妃怨》以历史载籍为基础,通过艺术虚构刻画了二妃作为怨女的形象,具备了了两性情爱的坚贞、家庭和谐的德性、天下的责任等特性,对历史的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超越了历史载籍中主要由男性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的所... 肖献军历史小说《湘妃怨》以历史载籍为基础,通过艺术虚构刻画了二妃作为怨女的形象,具备了了两性情爱的坚贞、家庭和谐的德性、天下的责任等特性,对历史的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超越了历史载籍中主要由男性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的所谓实录现象。小说对二妃显性幸福中隐含着的怨情忧思做了艺术地揭示,较为成功地刻画了蛮荒时代历史可能的一个横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妃怨 舜帝 政治 历史
下载PDF
本我·自我·超我——李锐、蒋韵长篇小说《人间》中的白素贞形象分析
18
作者 张晋霞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8-80,共3页
李锐、蒋韵夫妇二人通过对经典神话"白蛇传"的重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白娘子"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展示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探析她内... 李锐、蒋韵夫妇二人通过对经典神话"白蛇传"的重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白娘子"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展示其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探析她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矛盾,可以进一步洞悉人间百态,探寻人间善恶,思索人类的精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人间 本我 自我 超我
下载PDF
试论楚图南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9
作者 蔡世保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楚图南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以及人民自由,他不仅在政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文学方面,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他的著作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与精神,人文情怀与睿智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凸显。文章介绍了楚图南的生平及其取得... 楚图南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以及人民自由,他不仅在政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文学方面,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他的著作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与精神,人文情怀与睿智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中凸显。文章介绍了楚图南的生平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概述了民间文学的含义及特征,最后分析了楚图南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图南 民间文学 生平 艺术成就
下载PDF
近半世纪《聊斋志异》的渊源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立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8-183,共6页
《聊斋志异》故事文本渊源研究,是古代小说外来影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源"与"流",未必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从"一对多"尤其是"多对一"角度探讨,考察某一篇章所受的一脉... 《聊斋志异》故事文本渊源研究,是古代小说外来影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源"与"流",未必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从"一对多"尤其是"多对一"角度探讨,考察某一篇章所受的一脉相承或多脉相承的影响。当密切关注"中介"、"轨迹"研究,还要更多地从国别文学角度关注中国叙事文学母题流变,印度母题的中国化,以及作家的个人体验与天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佛经故事 外来影响 渊源研究 研究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