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戏曲家徐士俊家世生平考略
1
作者 梁雪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就明末清初戏曲家徐士俊的家世、生平两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考述。家世家风方面:有“惟愿以文章抗天下”“有靖节风”之祖辈;有“积学有年”“久困场屋”之父辈;有至孝至仁、刚正不阿之兄弟辈;有“狷介自励、崇尚气节”之晚辈。徐士俊生平... 就明末清初戏曲家徐士俊的家世、生平两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考述。家世家风方面:有“惟愿以文章抗天下”“有靖节风”之祖辈;有“积学有年”“久困场屋”之父辈;有至孝至仁、刚正不阿之兄弟辈;有“狷介自励、崇尚气节”之晚辈。徐士俊生平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读书创作时期;“五战棘闱不遇”时期;游历隐逸时期。徐士俊的家世、家风对其戏曲创作及戏曲思想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士俊 家风 生平 考略
下载PDF
论《牡丹亭》中“画像”的运用
2
作者 李舒婷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汤显祖的至情观。基于此,诠释“画像”在本剧中的运用可以视为探析《牡丹亭》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画像 汤显祖
下载PDF
明代戏曲中诗歌存在形态及其曲学意义——以《六十种曲》为例
3
作者 刘相微 《学术交流》 2024年第4期179-192,共14页
在复杂的文体关系中,戏曲因“兼备众体”的属性特征成为文体研究独特的存在。基于戏曲的本位视域,从戏曲内部观照诗歌本体,并非仅聚焦诗歌的形态与功能,而是着眼于戏曲价值的思索。通过《六十种曲》,我们既看到了明代戏曲文本内部诗歌... 在复杂的文体关系中,戏曲因“兼备众体”的属性特征成为文体研究独特的存在。基于戏曲的本位视域,从戏曲内部观照诗歌本体,并非仅聚焦诗歌的形态与功能,而是着眼于戏曲价值的思索。通过《六十种曲》,我们既看到了明代戏曲文本内部诗歌的存在形态,同时也看到了戏曲与诗歌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所呈现出的融合互补的趋势,而这种融合也正是明代戏曲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因素。这一课题的研究,着重指向的是戏曲中的诗歌,是在明代复古思潮影响下创作出符合戏曲法度、本色的诗歌。并以此洞悉诗歌存在形态的巨大差异,为重新思考戏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诗歌 存在形态 曲学意义
下载PDF
明中期教坊司地位转变及其对宫廷戏曲的影响
4
作者 李文慧 马志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教坊司作为明代宫廷戏剧的主要承应机构之一,直接管理宫廷戏曲演出,引领着宫廷戏曲文化并影响下层社会文化风向。但经过万历时期的变革,民间新兴的戏剧人员与演剧机构渗透进了宫廷戏曲舞台,这一变革使得教坊司的职能被分割,地位有所下降... 教坊司作为明代宫廷戏剧的主要承应机构之一,直接管理宫廷戏曲演出,引领着宫廷戏曲文化并影响下层社会文化风向。但经过万历时期的变革,民间新兴的戏剧人员与演剧机构渗透进了宫廷戏曲舞台,这一变革使得教坊司的职能被分割,地位有所下降,新兴剧曲的大量演出使得宫廷戏剧更具有娱乐性,走向了俗化的道路,这一变化对万历时期及以后的宫廷戏曲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坊司 宫廷戏曲 地位转变
下载PDF
原型传承与嬗变:《南柯太守传》与《南柯记》之比较
5
作者 肖俏妮 米进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临川四梦”之一《南柯记》,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这两部同题材的作品间,存在原型的传承与嬗变现象。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蚁王和南柯等原型的传承,缘于汤显祖与李公佐二人寄托于纸上的相似心绪与情思;而公主与右相等原型的嬗变,... “临川四梦”之一《南柯记》,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这两部同题材的作品间,存在原型的传承与嬗变现象。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蚁王和南柯等原型的传承,缘于汤显祖与李公佐二人寄托于纸上的相似心绪与情思;而公主与右相等原型的嬗变,则与历史语境的变化相关。朝代几经更迭后,汤显祖所处时代政治局势与社会观念皆与李公佐所处时代不同,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汤显祖的创作。除此以外,文本外部诸多条件也推动着原型的嬗变,如传播载体、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都是作者创作前考虑的要素,为适应传播上的需要,作者也会对原型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柯太守传》 《南柯记》 汤显祖 原型 文学传播
下载PDF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儒士文化批评
6
作者 高宇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观照晚清儒士在社会变局下的真实想法,还原晚清社会的真实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奇 评点 儒士 戏曲批评
下载PDF
浅析“白井源氏”的“源氏剧”创作方法
7
作者 刘嘉瑢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3-15,共3页
本文以白井铁造创作的歌剧《源氏物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井源氏”中的宝塚歌剧“源氏剧”创作方法。首先,在“白井源氏”中承担“古典性”的舞台载体已由“小野源氏”的语言文字变为了服装与音乐。该剧的舞台服饰制作十分讲究,且... 本文以白井铁造创作的歌剧《源氏物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井源氏”中的宝塚歌剧“源氏剧”创作方法。首先,在“白井源氏”中承担“古典性”的舞台载体已由“小野源氏”的语言文字变为了服装与音乐。该剧的舞台服饰制作十分讲究,且引入了雅乐乐器伴奏。其次,“白井源氏”诞生于复兴期的“源氏热”,其创作灵感来源从之前的传统戏剧进一步扩大到了电影上,这是当时《源氏物语》最新的、在大众间普及度最高的大众化媒介。再次,为了实现与同时代其他《源氏物语》题材大众文艺作品的差异化,白井铁造将他所擅长的REVUE创作法运用在了“白井源氏”的创作中,并充分发挥宝塚歌剧当时演员结构的特殊性,为“白井源氏”创造出了独特的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源氏剧 宝塚歌剧 白井铁造 古典大众化
下载PDF
论文学史上“一人永占”之说的形成过程
8
作者 冯蒴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五十九年,宝研斋本《一笠庵四种曲》刊行,该本将李玉原作《人兽关》《永团圆》二剧替换为冯梦龙改本,逐渐取代了李作的案头读本地位。在冯梦龙、昆剧艺人和书商的共同作用下,《人兽关》《永团圆》才能与《一》《占》比肩,“一人永占”的说法遂流传开来,并为后世文学史家所转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一笠庵四种曲》 “一人永占”
下载PDF
试论明传奇情鬼戏中多女鬼--以《牡丹亭》和《红梅记》为例
9
作者 樊智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9期10-14,共5页
明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年代,出现了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明中叶后,传奇的创作呈井喷之势,情鬼戏则是明传奇鬼戏中的一种,受才子佳人小说影响,以人鬼相恋为主题。明传奇情鬼戏塑造的鬼魂形象又以女鬼为多,呈现出“... 明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年代,出现了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明中叶后,传奇的创作呈井喷之势,情鬼戏则是明传奇鬼戏中的一种,受才子佳人小说影响,以人鬼相恋为主题。明传奇情鬼戏塑造的鬼魂形象又以女鬼为多,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任何文化现象都有其历史渊源。该文以《牡丹亭》和《红梅记》为例,对情鬼戏的概念加以界定,随后以其中的女鬼形象为切入点,探究明传奇情鬼戏中多女鬼形象这一现象与传统鬼神文化思想以及明代中叶以后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而生的以“情”反“礼”的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传奇 情鬼戏 女鬼 人物形象 《牡丹亭》 《红梅记》
下载PDF
浅析关汉卿剧作的戏剧冲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更祯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共3页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和散曲,留下许多优秀作品,是一位世界级的剧坛大家。关汉卿剧作中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当代戏剧创作理论相吻合。研究关汉卿剧作中的戏剧冲突,分析其...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和散曲,留下许多优秀作品,是一位世界级的剧坛大家。关汉卿剧作中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当代戏剧创作理论相吻合。研究关汉卿剧作中的戏剧冲突,分析其作品的外部冲突、内部冲突,以及内外冲突的并行构建,对深化戏剧创作中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戏剧情境与戏剧冲突等辩证关系,均有较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戏剧冲突 戏剧创作
下载PDF
禅宗美学视域下汤显祖«南柯记»唱词韵味探析
11
作者 刘洋 侯星如 +2 位作者 王一凡 周鑫琴 彭程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南柯记》作为明代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开创性地以佛家禅宗经典的说教式为主体进行戏剧呈现。通过对《南柯记》中反映“普度众生”“空与色”“因果轮回”“烦恼”等禅宗思想的人物对话和唱词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汤显祖戏剧... 《南柯记》作为明代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开创性地以佛家禅宗经典的说教式为主体进行戏剧呈现。通过对《南柯记》中反映“普度众生”“空与色”“因果轮回”“烦恼”等禅宗思想的人物对话和唱词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汤显祖戏剧的语言风格,体会禅宗美学在其中的独特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汤显祖 《南柯记》 唱词
下载PDF
汤显祖《南柯记·情著》中的古代诗词禅意研究
12
作者 刘洋 周鑫琴 彭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本文对汤显祖《南柯记》中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研究,挖掘诗词在作品中的禅意韵味;以第八出《情著》中的代表性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禅宗与诗学的关系,窥探诗词中的禅意。汤显祖善于化用情景交融、具有禅意的诗词来表达他的禅宗思想,传递以... 本文对汤显祖《南柯记》中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研究,挖掘诗词在作品中的禅意韵味;以第八出《情著》中的代表性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禅宗与诗学的关系,窥探诗词中的禅意。汤显祖善于化用情景交融、具有禅意的诗词来表达他的禅宗思想,传递以“心”为根本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柯记》 诗词 禅意
下载PDF
士商便览、旅行类书与晚明闽刻曲选读者定位——书籍史视域下闽刻戏曲选本的考察
13
作者 陈志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晚明福建建阳编刻的戏曲选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闽刻曲选的书名设计、目录制作和版面分栏等物质形态,传达出这类书籍的市场定位、图书性质和读者人群等核心信息。上下主栏剧曲以散出为中心,多民间南戏而... 晚明福建建阳编刻的戏曲选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闽刻曲选的书名设计、目录制作和版面分栏等物质形态,传达出这类书籍的市场定位、图书性质和读者人群等核心信息。上下主栏剧曲以散出为中心,多民间南戏而少文人传奇和北曲杂剧的选曲取向,形成与精英阶层戏曲知识的区隔。中栏以民歌小调、时兴小曲为主,同时兼选酒令、灯谜、笑话、方语、历史及地理等知识,彰显编刻者明确的旅行知识生产意图。而从书籍用墨用纸、字体行款、价格定位以及封面插图所绘生活场景之指向来看,这类曲选的性质是为士商提供曲类及旅行知识的特殊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阳书坊 戏曲选本 旅行知识 书籍史 戏曲史
下载PDF
晚清戏曲功能的多向度展开——以黄燮清戏曲创作为中心
14
作者 马丽敏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黄燮清为晚清戏曲家代表之一,戏曲创作于其一生有重要的作用,以才子自诩与用世之志贯穿于其戏曲创作之始终。借助于不断的自我塑造以及戏曲的广泛传播,黄燮清之“才”名著四方,然所招致的才名并未对其经世、治世之志真正有所裨益。黄燮... 黄燮清为晚清戏曲家代表之一,戏曲创作于其一生有重要的作用,以才子自诩与用世之志贯穿于其戏曲创作之始终。借助于不断的自我塑造以及戏曲的广泛传播,黄燮清之“才”名著四方,然所招致的才名并未对其经世、治世之志真正有所裨益。黄燮清的戏曲创作,由自喻式演绎开始,但很快转向以风世为主旨,且以一生践行之。其戏曲作品之于风教的认同和阐释,是一代文人忧心国事之心的真切表达,具有顺应时代风尚、针砭时弊的意义。黄燮清对戏曲的娱乐、教化、交际功能都努力践行之,其作品的刊刻与传播过程展示了晚清时期戏曲之于社会生活结构的独特作用,也带来了戏曲题材、主题等的变化。黄燮清等晚清文人借助戏曲创作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理解,不仅将戏曲之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也带来了戏曲形态的新变乃至其地位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燮清 《倚晴楼七种曲》 《玉台秋》 《绛绡记》 晚清戏曲 戏曲功能
下载PDF
从《西厢记》张本到霍本看古籍校勘的重要性
15
作者 刘火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张深之版的《西厢记》与霍松林本《西厢记》相比,前者在版本上得到学界称道,后者则显然没有经过校勘。霍本的增、删,除个别处外,大都不得体,没有张本原生的鲜活。张本的眉批指出了《西厢记》文本的一些错讹。此外,王季思的《西厢记》校... 张深之版的《西厢记》与霍松林本《西厢记》相比,前者在版本上得到学界称道,后者则显然没有经过校勘。霍本的增、删,除个别处外,大都不得体,没有张本原生的鲜活。张本的眉批指出了《西厢记》文本的一些错讹。此外,王季思的《西厢记》校注本虽是诸本中最好的本子,却仍有百密一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本 霍本 眉批 风流业冤 王仲闻
下载PDF
明清南曲谱收录、辨改明人散曲情况分析——兼论曲谱编纂者的意图与心态
16
作者 刘英波 《艺术探索》 202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明清时期的南曲谱中收录不少明人散曲,其对曲家曲作收录的多少与明散曲的兴衰、曲家的地位影响、曲谱的收录标准、对前人曲谱的延承以及曲家与谱主的亲疏等有着疏密不同的关系。南曲谱对收录的散曲辨明宫调、曲牌,改换曲牌的归属与牌名... 明清时期的南曲谱中收录不少明人散曲,其对曲家曲作收录的多少与明散曲的兴衰、曲家的地位影响、曲谱的收录标准、对前人曲谱的延承以及曲家与谱主的亲疏等有着疏密不同的关系。南曲谱对收录的散曲辨明宫调、曲牌,改换曲牌的归属与牌名,达到了纠正错误、规范创作的目的。由于收录的部分曲作尚属草创或受编纂者崇元情结影响,一些辨改出现了偏误。南曲谱收录明人散曲的情况与对宫调、曲牌的辨改彰显了曲谱编纂者的崇古心态、创新意识、纠误目的,以及借此寄寓情怀、提携后学、弘扬区域文化的心理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南曲谱 明人散曲 辨改行为 意图与心态
下载PDF
从陈继儒的序跋、题记看其戏曲美学思想
17
作者 陈友峰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陈继儒戏曲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对戏曲文本的评点、题记以及所撰写的诸多序跋中。认为真正的当行、本色并非仅仅是语言风格的朴实和对俗谚俚语的运用,更要体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对人物内在情感的真实展示,与沈璟所代表的“本色派”相... 陈继儒戏曲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对戏曲文本的评点、题记以及所撰写的诸多序跋中。认为真正的当行、本色并非仅仅是语言风格的朴实和对俗谚俚语的运用,更要体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对人物内在情感的真实展示,与沈璟所代表的“本色派”相比,汤显祖所代表的“辞采派”则更为当行本色;戏曲之“妙”在于“传神”和“精微”,不仅存在于戏曲语言和唱词中,也存在于情节钩织和剧本结构中;“平淡”并非平实,而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淡而有味,淡中有致,淡中有神;它不排斥纤丽、柔媚、精妙之美,但更追求一种雄浑、悲壮的黄钟大吕之美,以及慷慨任侠、快意豪迈的奇伟之美。陈继儒戏曲艺术思想是对传统戏曲美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美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儒 戏曲美学思想 本色当行 雄浑
下载PDF
创调与流变:浙派古琴曲《禹会涂山》本事考辨
18
作者 马晓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禹会涂山》是浙派琴人毛逊(敏仲)所作,始见于《神奇秘谱》,在现存明清39种琴谱中都有刊载,是浙派琴曲的代表作品。琴曲以口传历史事件“禹会涂山”为创调本事,通过禹大会诸侯、各国朝贡之盛况来颂咏宋德。在流传过程中,毛逊改曲名为... 《禹会涂山》是浙派琴人毛逊(敏仲)所作,始见于《神奇秘谱》,在现存明清39种琴谱中都有刊载,是浙派琴曲的代表作品。琴曲以口传历史事件“禹会涂山”为创调本事,通过禹大会诸侯、各国朝贡之盛况来颂咏宋德。在流传过程中,毛逊改曲名为《上国观光》,打算献曲于元世祖以求取功名,未果而卒。明代琴史资料皆普遍淡化甚至隐瞒了这一事实,体现了“为贤者讳”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涂山》 《上国观光》 本事
下载PDF
晚明曲家陆世廉考补
19
作者 潘明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21-30,共10页
晚明曲家陆世廉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尚有不甚明了之处。依据郑敷教《前中大夫陆晚庵小传》及其他一些相关材料,对陆世廉的生平、交游及著述等情况进行钩沉,可以更全面、更完整地了解陆世廉其人其事,对深入研究其戏曲作品亦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晚明 陆世廉 生平 交游 著述
下载PDF
《单刀会》《西蜀梦》传播境遇比较研究
20
作者 杜鹃 王筱颖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5-19,27,共6页
关汉卿的两部表现关羽的杂剧《关大王单刀会》和《关张双赴西蜀梦》都是喻义深刻的杰出之作。然而,二者在后世的传播中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传播境遇:一部繁花似锦,不断传唱,甚至几近成为七百多年来尚存的元曲活化石;另一部仅有元刊本... 关汉卿的两部表现关羽的杂剧《关大王单刀会》和《关张双赴西蜀梦》都是喻义深刻的杰出之作。然而,二者在后世的传播中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传播境遇:一部繁花似锦,不断传唱,甚至几近成为七百多年来尚存的元曲活化石;另一部仅有元刊本随波逐流,几乎无文献记载,鲜有舞台演出,连学者都少有问津。探究其原因,关公信仰决定了英雄形象的传播指向、诗性书写与戏剧意境奠定了元杂剧的审美认知、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吻合了受众的审美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刀会》 《西蜀梦》 传播境遇 关汉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