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名与传情: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谫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 文人诗集 传名 传情
下载PDF
第十七届(汉中)《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雷勇 宫臻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有:《金瓶梅》作者、成书、版本及评点研究,《金瓶梅》文本研究,《金瓶梅》文化研究,《金瓶梅》比较研究和《金瓶梅》传播及学术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清小说研究 学术史研究 文本研究 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台湾地区 汉中
下载PDF
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3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下问题:输入者的时代环境、编选者的情感差异、接受者的美学取向、中西方的伦理歧异以及不同文化系统的性别认同。分析编选者主体对中国古代爱情诗的阐释依据,剖析具体文学文本与文化现象背后的跨文化传播机理,可以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阐释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性别认同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中对“奇”的阐释
4
作者 王炜 方健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但明伦在评点《聊斋志异》时,将“奇”作为核心术语,并通过奇文和奇事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就奇文而言,但明伦以“曲”为奇文的构型准则,将创作中曲折变化的叙事手法拢括在奇文的范畴之内,架构了“奇”与文法层面相对应的叙述方式。就奇... 但明伦在评点《聊斋志异》时,将“奇”作为核心术语,并通过奇文和奇事两个维度进行阐释。就奇文而言,但明伦以“曲”为奇文的构型准则,将创作中曲折变化的叙事手法拢括在奇文的范畴之内,架构了“奇”与文法层面相对应的叙述方式。就奇事而论,但明伦从题材内容的角度确立“幻”为奇事的内核。在奇文与奇事双向同构的批评维度中,但明伦将“奇”与“理”构于一体,围绕“奇”与因果报应的关系建构起特定的逻辑依据,重构了“奇”的原初义涵。这样,“奇”不仅接续独特、殊异的本义,进而还与社会道德准则、伦理规范形成了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明伦 小说评点 《聊斋志异》
下载PDF
物性 情性 智性 善性——蒲松龄《省身语录(残稿)》含蕴的中华智慧探析
5
作者 盖光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4期69-81,共13页
《省身语录(残稿)》并非蒲松龄劳作园地的主打产品,但接承及传输中华文化优质内容,对中华智慧的精义汇聚、精准悟解及精确表达,的确不应该被忽视。物性、情性、智性及善性多角度的探析路径,作为逻辑推演的方法有序展开,全在于这多个层... 《省身语录(残稿)》并非蒲松龄劳作园地的主打产品,但接承及传输中华文化优质内容,对中华智慧的精义汇聚、精准悟解及精确表达,的确不应该被忽视。物性、情性、智性及善性多角度的探析路径,作为逻辑推演的方法有序展开,全在于这多个层面本就是《语录》的事实存在。《语录》中有物,蕴物性,聚合物的多样、整体意蕴,言物不受物限,而是缘物而扩/拓时空,见思想际域之广阔。《语录》情意融通,和风细雨,微风拂面似地以情展性、显性、明性,缘情而明理,通情而充智。《语录》的智性品质随诗性展露,知天地交合、万物生动,且理趣相融、辨思精细,疏通文脉。《语录》基于物、情、知、智而融通的德性与善性,智慧满满、情意无间,映现“聊斋先生”的仁与智,镜摄融情与和善的策略及方式。《语录》智慧性、全形态的自省性,“发世德之祥”的表达之势,展示了中华智慧传承的基本脉络及重要载体的独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身语录(残稿)》 智慧性 中华智慧 诗性 德与善
下载PDF
论《金瓶梅词话》饮食叙事的时空特征及其小说史意义
6
作者 史小军 吉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6,115,共9页
《金瓶梅词话》饮食叙事的时空特征比较明显,一方面,兰陵笑笑生刻画了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的特色饮食物象,时令性与地域性特点突出;另一方面,书中的饮食场景描写深入而细致,展现了西门庆等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状态以及世俗人情等多方面... 《金瓶梅词话》饮食叙事的时空特征比较明显,一方面,兰陵笑笑生刻画了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的特色饮食物象,时令性与地域性特点突出;另一方面,书中的饮食场景描写深入而细致,展现了西门庆等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状态以及世俗人情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小说史角度来看,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的饮食叙事具有开创性意义,在饮食物象选择与场景构建方面对《林兰香》《红楼梦》等作品也有着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饮食叙事 时空特征 小说史意义
下载PDF
心魔遁形与妖魅再现——论聊斋小说《瞳人语》的网络电影改编
7
作者 赵庆超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4期82-95,共14页
网络电影《聊斋志异之瞳人语》以聊斋小说《瞳人语》为取材缘由,又吸收了《画皮》《聂小倩》等其他聊斋小说的叙事元素,把原著小说中缘起缘灭的个人心魔加以遁形化处理,改编成一个融浪漫与魔幻于一体、寻找男女真爱和人间正义的主题故事... 网络电影《聊斋志异之瞳人语》以聊斋小说《瞳人语》为取材缘由,又吸收了《画皮》《聂小倩》等其他聊斋小说的叙事元素,把原著小说中缘起缘灭的个人心魔加以遁形化处理,改编成一个融浪漫与魔幻于一体、寻找男女真爱和人间正义的主题故事,叙事格局的扩张和异类形象的赋魅增加了它影像传播的神秘感和陌生化,从而在游戏性、趣味性、奇观性等美学特征上呼应了网络青年们的审美接受趣味。因此,既置身于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不断兴起的时代语境,又与传统文化记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影片需要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在传统文化借鉴与故事情节模仿、类型话语整合与审美元素凸显、古装场景仿真与现实世界隐喻等方面均留下了可供深入探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瞳人语》:电影改编 心魔 妖魅
下载PDF
张竹坡与明清小说文法理论的新发展
8
作者 张永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 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美,揭示出了《金瓶梅》复合单线乃至初步网状叙事结构,这是其在小说文法论建构上的贡献。张竹坡的文法论建构推动了清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和批评,催生出了《红楼梦》的网状叙事结构这一璀璨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竹坡 文法论 金瓶梅 网状叙事
下载PDF
《聊斋志异》能简称为《聊斋》吗?
9
作者 杨海儒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4期26-36,共11页
本文旨在纠正聊斋学研究领域及文艺作品创作中,将《聊斋志异》书名简化臆改称《聊斋》的不规范理解。该现象从300多年前遗传至今,大有约定俗成的趋势,而从未见有人论及。其实,聊斋乃蒲松龄居室名,也是其代称,时人亦称其聊斋先生。当年... 本文旨在纠正聊斋学研究领域及文艺作品创作中,将《聊斋志异》书名简化臆改称《聊斋》的不规范理解。该现象从300多年前遗传至今,大有约定俗成的趋势,而从未见有人论及。其实,聊斋乃蒲松龄居室名,也是其代称,时人亦称其聊斋先生。当年他在著作名前皆冠以聊斋,谓之《聊斋诗集》《聊斋词集》《聊斋文集》《聊斋志异》《聊斋通俗俚曲》等,以显示这些作品都是聊斋所著。《聊斋志异》书名是全称,若需简化只能称《志异》,而不能称《聊斋》。笔者从文献史料入手,认真考证,得出上述结论。文字无小事,学术研究为求是,容不得臆断和杜撰。聊斋学领域应当规范的问题,不能留给后人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学术研究 求是
下载PDF
哈佛大学馆藏《拍案惊奇》的价值
10
作者 于展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4期167-172,共6页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的《拍案惊奇》来自齐如山,共36卷12册,为消闲居刻本。此书缺失4篇小说,盖有5种印,目录有36卷的回目,部分篇目有标点、评点。此书印刷不够精良,错别字多,保存不完善,多处字迹漫漶。但此本有一定的学术研...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的《拍案惊奇》来自齐如山,共36卷12册,为消闲居刻本。此书缺失4篇小说,盖有5种印,目录有36卷的回目,部分篇目有标点、评点。此书印刷不够精良,错别字多,保存不完善,多处字迹漫漶。但此本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及参考价值,其中不少文字比通行的其他版本更形象、准确、通俗,研究藏书人或读者对此本的标点和评点,可以获知此本的流传、接受情况,目前对于《拍案惊奇》的研究大都是以明代尚友堂刊本为底本的各种版本,对于此本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努力发掘此本的价值,有效保护和整理利用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献,达到延长中国古籍生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濛初 《拍案惊奇》 哈佛大学 价值
下载PDF
“伟大也要有人懂”——论《儒林外史》的曲笔艺术
11
作者 沈新林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F0002,124,共11页
《儒林外史》中有大量的曲笔描写,有些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于是,鲁迅发出“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浩叹。《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原本不学无术,意外考中而发疯。学道周进的科举经历使他对范进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手下留情,使... 《儒林外史》中有大量的曲笔描写,有些读者觉得莫名其妙,于是,鲁迅发出“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浩叹。《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原本不学无术,意外考中而发疯。学道周进的科举经历使他对范进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手下留情,使范进命运发生了逆转。曲笔手法源于史官的历史记载,后代诗歌等文体也有运用,直接影响到小说创作。曲笔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加强了小说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扩大了想象空间,提升了审美趣味;深化了作品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为后世小说创作开辟了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曲笔 艺术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的党争书写
12
作者 汤克勤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正反相照。其小说情节主要是:利用“朋党”之名攻击政敌;君子朋党往往斗不过小人朋党,遭到小人朋党的迫害。在党争中,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的胜与败,实际上皆由君王操控;朋党双方最后均遭受君王制裁甚至消灭,结局悲惨;有的明清小说客观上写出了“党争亡国”的思想。某些明清小说能迅速反映时代思潮,生动体现出朋党观念,这是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党争书写 朋党观念
下载PDF
《蒲松龄小品》前言、后记
13
作者 赵伯陶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或称柳泉居士,清济南府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其父蒲槃,尝习举子业,以博学多识享誉乡里,后因家计问题弃儒从商。蒲松龄自幼从父习读“四书”“五经”,欲由科举跻身仕途,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或称柳泉居士,清济南府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其父蒲槃,尝习举子业,以博学多识享誉乡里,后因家计问题弃儒从商。蒲松龄自幼从父习读“四书”“五经”,欲由科举跻身仕途,十九岁即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进学(俗称考取秀才)。原欲顺风顺水以搏一第之荣,不意从此蹭蹬场屋,屡战屡败,始终未能通过山东乡试,直至七十一岁方援例经考试成为岁贡生,有了做学官的资格,然而已垂垂老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风顺水 淄川县 柳泉居 蒲家庄 留仙 原欲 蒲松龄 弃儒从商
下载PDF
蒲松龄及其聊斋文化的廉洁思想探析
14
作者 吴兴兰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152-160,共9页
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从蒲松龄思想及其聊斋文化中提炼反腐治贪的廉洁因子,对于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有裨益。本文从蒲松龄廉洁思想观、聊斋文化中反腐倡廉主题、蒲松龄为民请命、躬身反贪等方面进行阐... 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从蒲松龄思想及其聊斋文化中提炼反腐治贪的廉洁因子,对于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有裨益。本文从蒲松龄廉洁思想观、聊斋文化中反腐倡廉主题、蒲松龄为民请命、躬身反贪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讲好“中国故事”,溯源中华廉洁文脉,充分发挥聊斋文化“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文化 廉洁思想
下载PDF
《聊斋志异》域外交流描写的类别、内涵与意义
15
作者 付岩志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聊斋志异》中有250余篇描写了山东以外的人或事,其中有20余篇甚至涉及域外交流。这些描写,有的单独成篇,有的构成篇中的某处情节,还有的只是提及某些域外物品名称等等。作为涉外交往现象的文学呈现,它包含着政治上和平共处、经济上互... 《聊斋志异》中有250余篇描写了山东以外的人或事,其中有20余篇甚至涉及域外交流。这些描写,有的单独成篇,有的构成篇中的某处情节,还有的只是提及某些域外物品名称等等。作为涉外交往现象的文学呈现,它包含着政治上和平共处、经济上互惠互利、文化上多元共生等多方面内涵。在今天看来,它有着理解蒲松龄内心世界中的情感与哲思、了解涉外交往时的猎奇心理、把握当时涉外交往的文化心态、增进当今的对外交流交往等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这些丰富内涵和多重意义,可以深化对当时涉外交流交往问题的认知,对现代条件下推进中外交流交往提供历史镜鉴和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域外交流 类别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的叙事功能探析
16
作者 李奎 刘薇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聊斋志异》对唐人小说多有借鉴,有学者认为《莲花公主》是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派生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花国奇缘》的叙事与中国梦境小说多有关联,与《莲花公主》也有传承关系。从文本比对中可以发现,《花国奇缘》和《南柯太守... 《聊斋志异》对唐人小说多有借鉴,有学者认为《莲花公主》是唐传奇《南柯太守传》的派生文本。而越南汉文小说《花国奇缘》的叙事与中国梦境小说多有关联,与《莲花公主》也有传承关系。从文本比对中可以发现,《花国奇缘》和《南柯太守传》《莲花公主》三者间有相同的叙事情节要素,《莲花公主》一方面对《南柯太守传》借鉴吸收,另一方面又影响《花国奇缘》。同时,三者之间的文本内容与深层内涵也是不断递进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 《南柯太守传》 《花国奇缘》 叙事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镜花缘》科举叙事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尚继武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80-95,共16页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叙事传统的影响所致,或许是李汝珍可能读过或者听人介绍过《聊斋志异》故事所致,或许是李汝珍与蒲松龄有相似的科场经历与见闻所致;其相异之处,则与各自的作者在家世家境、志趣遭际、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 《镜花缘》
下载PDF
从青柯亭本到《择翻聊斋志异》——兼论《择翻聊斋志异》的价值
18
作者 柏秀叶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26-38,共13页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 清道光年间,翻译进士布吉尔根·札克丹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作品翻译成了满文,称作《择翻聊斋志异》,因为是满汉对照本,又称《合璧聊斋志异》。这一满文翻译本不仅是满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该书自刊刻伊始,即在满、蒙、锡伯、达斡尔等民族广泛传播,学界对此已有很充分的认识,但对于此书的价值与汉文本《聊斋志异》的来源还认识不足。通过考查这一择翻本,我们不仅可以明确布吉尔根·札克丹选入的这一百二十九篇作品皆来自于清乾隆年间的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还可以发现,其之所以入选《择翻聊斋志异》,是出于“有功于名教”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爱奇幻曲折、文辞佳丽的作品,而这一选择标准,与他的人生阅历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翻聊斋志异》 札克丹 青柯亭本 劝世
下载PDF
陈端生与浙江精神
19
作者 徐晓芳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或著书立说或亲身实践,对浙江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但是鲜有女性的身影。清初陈端生在弹词小说《再生缘》中虚构了孟丽君女扮男装离家出走的故事形象,表达了女性对于权欲的追求,体现了作者不甘世俗的反抗,从而彰显了...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或著书立说或亲身实践,对浙江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但是鲜有女性的身影。清初陈端生在弹词小说《再生缘》中虚构了孟丽君女扮男装离家出走的故事形象,表达了女性对于权欲的追求,体现了作者不甘世俗的反抗,从而彰显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端生 弹词小说 浙江精神
下载PDF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聊斋志异》对外翻译
20
作者 丁玉 李志红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聊斋志异》之前的海外传播尽管翻译语种多,但精品并不多,且目的语读者似乎更喜欢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样来阅读聊斋。这不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聊斋志异》的对外传播,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当属文本翻译。我们认为,基于对历史上中国文... 《聊斋志异》之前的海外传播尽管翻译语种多,但精品并不多,且目的语读者似乎更喜欢按照自己想象的模样来阅读聊斋。这不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聊斋志异》的对外传播,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当属文本翻译。我们认为,基于对历史上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考察,《聊斋志异》的翻译者应同为中国文化通和目的语文化通;基于对《聊斋志异》中各类文化负载词的分析,可针对性采取直译、意译、释义等翻译手段;基于对《聊斋志异》各种语言表达特色的分析,可针对性地关注翻译时的语言节奏和修辞格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海外传播 文本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