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铸小说讲述者的“王国”——评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繁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积十余年之力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对长篇小说新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考量和自信。他改造了长篇小说讲述的“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小说只有一种声音即讲述者的声音。讲述者...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积十余年之力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对长篇小说新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考量和自信。他改造了长篇小说讲述的“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小说只有一种声音即讲述者的声音。讲述者对一切一目了然无所不知。但这个无所不知不是传统的,而是对传统的“逆向”对话,是要重建小说叙述的主体性,重新掌控小说叙事的“主权”。这是叙事立场,也是叙事态度,体现了讲述者的主体性。他要超越小说的“现代”叙事学,试图将现代叙事学升级为“2.0版”。这注定是一个险象环生、难以察觉甚至被误解的挑战。他构建了小说主角的发育史,发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虚无和幻影”,由此实现了对当下小说如何保有先锋精神的诉求。这是作家创作的小说“讲述者的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迎来到人间 叙述主体 虚无和幻影 先锋精神
下载PDF
理性与疯癫的“异态”世界——访谈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
2
作者 彭青龙 毕飞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通过比较《欢迎来到人间》和《推拿》两部小说的区别,毕飞宇指出,《欢迎来到人间》更多的是切入当下,描写异态的人与世界,展现其背后隐藏的理性与疯癫;《推拿》则是将盲人的黑暗世界拉到阳光下,展现他们的尊严与抗争。毕飞宇在创作时注重叙事的主体性,关注人与权力、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他的创作随着中国文学的阶段性发展,也有意识地实现了从书写历史向切入当下的转变,以期更有效地还原中国。毕飞宇认为,无论外界对经典文学持有怎样的态度,由内心驱动的文学创作不会完全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茅盾文学奖 《欢迎来到人间》 《推拿》 异态
下载PDF
论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的叙事伦理
3
作者 王桂荣 刘佳慧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毕飞宇在日常生活的肌理中,透过人物细致入微的行为与语言,描绘庸常的俗世,抑或是卑琐的浮生。他通过不断切换和交织的人物内外视角,创造了一种流动的叙事效果;他采用具有反讽魅力与日常语言杂糅的幽默性语言,将叙事对象对准时代、人性... 毕飞宇在日常生活的肌理中,透过人物细致入微的行为与语言,描绘庸常的俗世,抑或是卑琐的浮生。他通过不断切换和交织的人物内外视角,创造了一种流动的叙事效果;他采用具有反讽魅力与日常语言杂糅的幽默性语言,将叙事对象对准时代、人性、社会,工作与生活呈现出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与人性的复杂与悖论,凸显出时代映射下人的精神裂变与中年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迎来到人间》 叙事伦理 毕飞宇 对象伦理 视角伦理 语言伦理
下载PDF
隐喻符号、微观剖析与总体性建构——论陈彦《星空与半棵树》
4
作者 翟传鹏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聚焦秦岭深处“北斗镇”的乡土世界,笔触绵密,交织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生动描绘了安北斗、温如风、孙铁锤、草泽明等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沉寂、张狂与蜕变,深度挖掘了转型期社会的各类问题,有急切直率、尖锐泼辣的批评,也有委婉醇厚、含蓄蕴藉的建议,有忍着愤怒的温存,也有含着泪水的笑意。小说隽永深长,寓意深刻,是近年来少有的观照现实的力作。一、“树”与“星空”:人生隐喻与文化象征“树”在陈彦的作品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大树西迁》中,苏毅带到西部的橘树开花结果(与返回上海的橘树只长叶不开花结果相比较),象征着交大一代学人在西部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含蓄蕴藉 乡土世界 陈彦 橘树 自然主义 人生隐喻 落地生根
下载PDF
直面荒诞:锐利的“后青春”书写——《世间已无陈金芳》《不准眨眼》读札
5
作者 张学昕 张田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魂的意绪和神情。石一枫的叙述像极具穿透力... 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魂的意绪和神情。石一枫的叙述像极具穿透力的钻头,锐利而机智地沉潜至日常生活、身体肌理,蔓延到灵魂,且多有喻象,在文本的符号和指涉的现实之间发生着诡异的联通,繁衍出多重的精神、心理意蕴。本文通过《世间已无陈金芳》和《不准眨眼》两部中篇小说,将这种不按叙事“牌理”出牌的“青春”题材叙事,即“后青春叙事”或“后青春书写”,展开对石一枫小说的体察和阐释,发掘石一枫写作的现实超越性和文本的价值和精神意义,探讨其如何在纷繁驳杂、碎片般的生活语境里,写出生活、存在的严峻和苦涩,审视其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存在世界里,书写出当代现实与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小说 后青春书写 文本价值
下载PDF
北京孩子“石一枫时刻”的到来——谈《漂洋过海来送你》
6
作者 张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石一枫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可称之为“新京派”小说的代表作。他在这部小说里发扬了1980年代王朔等人的京派小说对现实的批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世界图景。小说采用探险小说的叙事手法,情节展开跌宕起伏。在小说语言... 石一枫的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可称之为“新京派”小说的代表作。他在这部小说里发扬了1980年代王朔等人的京派小说对现实的批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世界图景。小说采用探险小说的叙事手法,情节展开跌宕起伏。在小说语言上,注意对北京口语的运用,并且融合了富有时代色彩的词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着力表现出了北京人的豁达与无奈却又不失深刻的现实的人生态度;而小说同时也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折射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历史的变化与世界的关联,构建了一幅宏大且生动的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新京派 时代精神 地方色彩
下载PDF
时间的幻术与生命寓言——关于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
7
作者 王春林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或许与现代化条件下包括城乡在内的地域差异性的日渐缩小,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日渐趋同紧密相关,当下中国小说创作似乎出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弊端--某种同质化倾向的日趋明显。但长期生活在新疆的刘亮程,却毫无疑问是带有鲜明异质性的... 或许与现代化条件下包括城乡在内的地域差异性的日渐缩小,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日渐趋同紧密相关,当下中国小说创作似乎出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弊端--某种同质化倾向的日趋明显。但长期生活在新疆的刘亮程,却毫无疑问是带有鲜明异质性的一位作家。刘亮程的异质性,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小说文体的选择上。虽然说文无定法,但依照常规,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一般的作家在小说创作道路上,大概总是要尝试性地创作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并以这些中短篇小说而接受来自文学期刊的严格规训,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经验之后,才可能进一步从事体量更为庞大、思想艺术内涵更为丰富驳杂的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创作。然而,刘亮程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创作 刘亮程 小说文体 文学期刊 文无定法 生命寓言 地域差异性 异质性
下载PDF
民间元气的招魂曲——《凉州十八拍》论
8
作者 刘志权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凉州十八拍》延续了作者关于河西乃至中华民族命运“除锈—培植元气—依靠少年”的思考路径,构建了一个宏大而诗性的民间世界。小说从凉州民间传承中提取了“忠义”与“信”,顾山农的悲剧命运表明,以忠义为出发点的隐忍、自污与自囚,... 《凉州十八拍》延续了作者关于河西乃至中华民族命运“除锈—培植元气—依靠少年”的思考路径,构建了一个宏大而诗性的民间世界。小说从凉州民间传承中提取了“忠义”与“信”,顾山农的悲剧命运表明,以忠义为出发点的隐忍、自污与自囚,不是承平堡也不是凉州的出路,忠义血勇才是凉州的唯一生门,也是凉州元气所在。惊白一代接替了“救孤”使命,从个体拓展到红军乃至全中国,惊白为此毅然舍弃了凉州法器、神器与公器,投奔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由于缺少对于民族命运的主体性思考,元气说尚无法解决凉州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问题,这也许将是新小说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十八拍》 忠义血勇 民间元气 救孤
下载PDF
漂浮的宁芙与卡在时间缝隙里的“瓦西里”——《入魂枪》的感觉结构
9
作者 申欣欣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以电竞游戏在新世纪以来的更迭变迁为素材背景,小说《入魂枪》延续了石一枫对正在发生着的中国故事的讲述热情。小说以“同时代人”为观测点,勾勒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二十年间的岔开和合流,也折射了数字时代“宁芙”们的感觉结构生... 以电竞游戏在新世纪以来的更迭变迁为素材背景,小说《入魂枪》延续了石一枫对正在发生着的中国故事的讲述热情。小说以“同时代人”为观测点,勾勒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二十年间的岔开和合流,也折射了数字时代“宁芙”们的感觉结构生成与形塑。“一代人”的无魂之殇、入魂期待以及对“人之为人”的精神辩驳,不仅是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价值秩序及伦理准则变动的思考,也使小说跳出了社会问题小说的文体窠臼,成为思索“一代人”感觉结构的精神成长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入魂枪》 宁芙 感觉结构
下载PDF
归乡之途与融合之道:《宝水》的还乡书写与现代乡村想象
10
作者 李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一部典型的还乡记,通过主人公回到宝水、认识宝水、认同宝水的归乡历程,回应了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这一宏大命题。在回乡叙述中,完成了对乡村意义的生产;在认识宝水的叙述中,反思了乡村传统与现代话语的关系... 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一部典型的还乡记,通过主人公回到宝水、认识宝水、认同宝水的归乡历程,回应了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这一宏大命题。在回乡叙述中,完成了对乡村意义的生产;在认识宝水的叙述中,反思了乡村传统与现代话语的关系。“融合”是《宝水》想象现代乡村的基本原则,也深刻地影响了《宝水》自身的美学建构。《宝水》中的“再造乡村”是现代化的一次在地实践,提供了新时代下乡村现代化的样板;同时也包含着巨大的乌托邦冲动,生产了新的乡村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叶 《宝水》 还乡书写 乡村传统 现代化
下载PDF
共时展示:交汇、错杂与震荡——读格非长篇小说《登春台》
11
作者 南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叙事流露出“知识分子气质”。为了将不同人物独特又彼此交集的命运轨迹齐头并进地展示,《登春台》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叙述结构。四个人物的故事汇成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每个故事的主题将再度获得与另外一个主题共...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叙事流露出“知识分子气质”。为了将不同人物独特又彼此交集的命运轨迹齐头并进地展示,《登春台》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叙述结构。四个人物的故事汇成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每个故事的主题将再度获得与另外一个主题共同演奏的舞台,各个主题开始彼此交汇、错杂与相互震荡,共同形成一个意义的“场”。可以从这些故事之中察觉,女性、性、家庭这些范畴正在遭受强烈的震荡,新型的人物及其社会关系开始进入历史舞台。这些人物共同从乡村进入城市,知识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又反过来决定他们对于各种知识的态度。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董事长退休之后迫不及待地返回花草与泥土,与植物为伍,互联网构造的远景与乡土之梦构成一对意味深长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登春台》 知识分子气质 叙述结构 新型社会关系
下载PDF
器物发现、故事诗学与情感结构——徐风《包浆》的紫砂叙事读解
12
作者 沈杏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关于陶都紫砂叙事的新作。《包浆》与徐风此前关于紫砂题材的纪实与虚构写作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对江南文化与紫砂世界的一种总结性叙事。《包浆》和徐风近些年的写作,使紫砂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成... 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关于陶都紫砂叙事的新作。《包浆》与徐风此前关于紫砂题材的纪实与虚构写作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对江南文化与紫砂世界的一种总结性叙事。《包浆》和徐风近些年的写作,使紫砂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成为可能。《包浆》再现了器物的文学异彩和器道合一的器物观。小说让故事成为叙事引擎,通过故事演绎历史与情感,并由人和物件充当紫砂故事的释谜人和解密者,由此建立起独特的故事诗学。小说通过精彩的壶事壶史意在讲述壶道和人道,所塑造的古今壶林人物,普遍共享了以人道大于壶利、命比壶大、尚真向善等为内核的情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浆》 徐风 紫砂叙事 故事 情感结构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评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
13
作者 韩松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在我看来,《本巴》是对《江格尔》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本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本质才得以确立。但解构不是对《江格尔》史诗意义的消解,重构更不是对《江格尔》历史价值的遮蔽,相反,它是以最大的敬意实现对《江格尔... 在我看来,《本巴》是对《江格尔》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本巴》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的本质才得以确立。但解构不是对《江格尔》史诗意义的消解,重构更不是对《江格尔》历史价值的遮蔽,相反,它是以最大的敬意实现对《江格尔》作为古老史诗在当下的丰富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自身也随着不衰的想象和新的英雄的诞生成了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巴》 时间 游戏 英雄 史诗
下载PDF
双螺旋结构与百合心剥落——《万川归》叙事风格探析
14
作者 张德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万川归》完成了一个有关个体在经历活跃与奔流之后,最终回归曾经有情的物理世界的生命叙事,是作家朱辉在长篇小说叙事风格与主题实现上的全新尝试与实践。小说自如运用全知叙述控制下的内视角,以带有世故与感伤两种话语品质的声音交... 《万川归》完成了一个有关个体在经历活跃与奔流之后,最终回归曾经有情的物理世界的生命叙事,是作家朱辉在长篇小说叙事风格与主题实现上的全新尝试与实践。小说自如运用全知叙述控制下的内视角,以带有世故与感伤两种话语品质的声音交错于情节的叙事时空中,并创造性地采取DNA双螺旋般的象征性结构方式,在对各条人物命运线索之间交互、干涉与影响的呈现过程中,立体地展示了个体从充盈到“剥落”、从拥有到逐渐丧失这一如百合花剥落般的生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辉 《万川归》 全知叙事 叙述声音 双螺旋结构
下载PDF
地处边缘的疼痛与文学--关于阿莲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哈达图》
15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构的,就是独属于叙述者少年“我”(也即“王猫猫”或者“李三连”)的一个哈达图世界。充斥于其间的,既有充满着生命疼痛感的乡村各种隐秘情事,更有作家对那一特定时段中国社会历史类似于海明威冰山一般的内敛式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莲 《一个人的哈达图》 自传色彩 抒情气质
下载PDF
抵近现实的悬疑套索与三副面具下的谎言人生——评蔡骏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谎言之子》
16
作者 刘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8,共12页
蔡骏的悬疑推理长篇小说《谎言之子》,被誉为蔡骏里程碑式作品,一经出版就荣获第二届“凤凰文学奖”大奖。将《谎言之子》与作家出版社同期出版的《一千万人的密室》作互文性对读,可见其创作上的新变。“阳面”“阴面”双线叙事和文本结... 蔡骏的悬疑推理长篇小说《谎言之子》,被誉为蔡骏里程碑式作品,一经出版就荣获第二届“凤凰文学奖”大奖。将《谎言之子》与作家出版社同期出版的《一千万人的密室》作互文性对读,可见其创作上的新变。“阳面”“阴面”双线叙事和文本结构,令《谎言之子》在呈现出强大的悬疑推理虚构性技巧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由实向虚、由虚化实的能力。《谎言之子》继续表现出悬疑推理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艺术创作的丰赡维度及新探索,是蔡骏将悬疑推理类型小说作中国化、本土化叙事改造所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谎言之子》 互文性对读 双线叙事 悬疑推理
下载PDF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煤矿空间:以《断层》《红煤》《女工绘》三部长篇小说为例
17
作者 史修永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80,共16页
小说空间既指涉现实世界,是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模仿和呈现,又能自成一个艺术世界,是具有象征性和表意性的符号世界。刘庆邦的三部煤矿题材小说《断层》《红煤》《女工绘》在现实与象征的维度上创造出了丰富而生动的煤矿世界,看似是对煤矿... 小说空间既指涉现实世界,是对社会历史空间的模仿和呈现,又能自成一个艺术世界,是具有象征性和表意性的符号世界。刘庆邦的三部煤矿题材小说《断层》《红煤》《女工绘》在现实与象征的维度上创造出了丰富而生动的煤矿世界,看似是对煤矿历史和现实空间的经验表达和摹写,实则是用艺术编码的表意方式,构建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化空间和艺术体验。《断层》《红煤》和《女工绘》中的煤矿空间,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地域性特征,同时蕴含着复杂的区域文化身份,凝聚着中国当代煤矿空间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情感结构以及话权力形式,它们不是封闭空间,也不是僵死和空洞的容器,它们代表着刘庆邦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煤矿空间场域不同的审美认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烙印,是一个充满多种可能性的精神空间,更是一次次地“作为历史重写本”的地理景观。煤矿空间在营造氛围、塑造人物和设置故事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意或无意建构的直观空间形象,以及对这些直观空间的巧妙安排和运用使得小说艺术的特性充分彰显出来,并且小说的空间本身就是小说文本之中的潜在密码或者言外之意,通过对小说空间的拆解和探密,可以加深和拓展对小说空间叙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煤矿小说 空间理论 叙述空间
下载PDF
时代的“壳”与情感的“核”——评许春樵小说《下一站不下》
18
作者 王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181,共6页
许春樵的小说与民族、时代紧密相关,其新推出的长篇小说《下一站不下》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人物“他”传,有意错开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力图在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中“重建”或“找回”历史,即我们经历过的“共同的时代”。小说中的主要女性... 许春樵的小说与民族、时代紧密相关,其新推出的长篇小说《下一站不下》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人物“他”传,有意错开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力图在对个人生活的描绘中“重建”或“找回”历史,即我们经历过的“共同的时代”。小说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分别对应女人的“三性”:妻性、母性和女儿性,隐喻了爱情的三种阶段或模式。在“以人带事”的写实风格中又潜藏着浪漫主义倾向。最终作家完成了这样的写作意图:时代为“壳”,情感为“核”,两者相乘除决定了人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春樵 《下一站不下》 共同的时代 “三性”浪漫主义
下载PDF
语图转换中的“山乡巨变”——论贺友直对《山乡巨变》的连环画改编
19
作者 李洪华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29-40,共12页
贺友直根据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在以图释文的艺术转换中,寓乡村风情于社会变革,运用“明显强烈的处理手法”,凸显人物在外貌、身份和性格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成功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陈先晋、王... 贺友直根据周立波小说《山乡巨变》改编的同名连环画,在以图释文的艺术转换中,寓乡村风情于社会变革,运用“明显强烈的处理手法”,凸显人物在外貌、身份和性格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成功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刘雨生、盛佑亭、陈先晋、王菊生等一批新型乡村干群形象。贺友直善于在连环图像叙事中“做戏”和“制造情节”,将充满政治指涉的社会化内容纳入乡村家庭伦理生活叙事,生动再现了合作化运动给山乡人物带来的巨大影响。画家在以传统线描笔法构设山乡风情的同时,赋予山水风物以鲜明的时代蕴含,在原本紧张峻切的时代氛围中营构出轻松活泼的诗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贺友直 连环画改编 语图转换
下载PDF
都在“笼”中的“囚徒”——毕飞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中的“自我”形态
20
作者 闫春慧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毕飞宇最新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以现代城市作为观测地,“观察”并塑造了围绕主人公傅睿展开的多个人物形象,探讨人性在当代人间“笼”中的多样态“自我”表达:无论是“自我”心甘情愿地交出,还是“自我”与时代的契洽,抑或是傅睿... 毕飞宇最新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以现代城市作为观测地,“观察”并塑造了围绕主人公傅睿展开的多个人物形象,探讨人性在当代人间“笼”中的多样态“自我”表达:无论是“自我”心甘情愿地交出,还是“自我”与时代的契洽,抑或是傅睿所表现出的“自我”之困与无意识的“自我”救赎,都是对人性幽微深处“精神隐痛”主题的思考和探寻。《欢迎来到人间》的所有人物,无一不映照着当下的真实人间,也无一不是“笼”中的囚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迎来到人间》 自我 囚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