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智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25,共8页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精神反应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励、振奋、陶冶和提高。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现在补充感觉、洞见美质、拓展诗意和超越时空局限方面。他的散文,极力追寻的浓艳富丽美文体,是由丰富的“色彩意识流”、变形的联喻、虚幻的荒诞描写和艺术通感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散文 自然美 柔美 壮美 悲壮美 审美特征 想象美 情感 表现形态 文体风格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的回顾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锡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发展历史 郁达夫 鲁迅 周作人 体式 朱自清 艺术风格 中国 现代散文
下载PDF
生命的瞩望:走近真实——海派小品散文比较谈 被引量:2
3
作者 方爱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10,共6页
海派小品散文是 2 0世纪 2 0至 4 0年代中国文学的时代生命意象 ,本文试图把海派小品散文归入现代散文的大视野中 ,就“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问题 ,与闲适派及太白派作比 。
关键词 海派小品散文 闲适派 文学评论 中国 现代文学 太白派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比喻论鲁迅杂文的“文学”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凯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64-68,共5页
从比喻论鲁迅杂文的“文学”性质刘玉凯以鲁迅杂文为典范的现代杂文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个问题争论了许多年,现在似乎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因为现在的文学史著、文学论著差不多都将杂文(至少是鲁迅杂文)作为文学作品去研究。但是... 从比喻论鲁迅杂文的“文学”性质刘玉凯以鲁迅杂文为典范的现代杂文究竟算不算文学作品,这个问题争论了许多年,现在似乎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因为现在的文学史著、文学论著差不多都将杂文(至少是鲁迅杂文)作为文学作品去研究。但是,如果细致加以考察,会发现:论定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鲁迅 杂文 文学性 比喻
下载PDF
举重若轻 大气磅礴——读梁衡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卫华 《写作》 2000年第10期18-20,共3页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后人为瞿秋白写下了大量文章,出版了不少传记。梁衡不足4000字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以下简称《觅渡》),在所有纪念瞿秋白的作品中,属不可多得的佳作。该文以鲜明...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后人为瞿秋白写下了大量文章,出版了不少传记。梁衡不足4000字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以下简称《觅渡》),在所有纪念瞿秋白的作品中,属不可多得的佳作。该文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独到的人物悲剧性格的探析,深深地震撼了读者,让人耳目一新。《觅渡》写瞿秋白,不是重复地讲述人物的人生经历,也不是简单地评述人物的功过是非,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人物的形象魅力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将哲理的思索,灵动的笔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梁衡 散文 《觅渡 觅渡 渡何处》
全文增补中
历史转折关头的探索与创新——吴组缃30年代散文创作谈
6
作者 傅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吴组缃小说名重一方,散文创作也颇具特色。但评论界长期以来对其散文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他在现代散文史上作出的独到贡献估计不足。本文就此问题发表见解,阐述了作家在现代散文发展关键时刻开拓与创新的努力及成就。
关键词 吴组缃 20世纪30年代 散文创作 文学评论 创新 理性 传统文化 现代文学
下载PDF
文体改革与人生态度──林语堂文论集序
7
作者 吴中杰 《阴山学刊》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林语堂提倡幽默,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文体改革的继续;二是人生态度的表明。在20年代和30年代,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林语堂在1924年开始提倡幽默,意在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文体改革作进一步推动,积极意义较多;而30年代再度鼓吹幽默,... 林语堂提倡幽默,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文体改革的继续;二是人生态度的表明。在20年代和30年代,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林语堂在1924年开始提倡幽默,意在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文体改革作进一步推动,积极意义较多;而30年代再度鼓吹幽默,乃是提倡一种冷静、超远、旁观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尖锐的时刻,有较大的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改革 人生态度 林语堂 性灵 幽默 《论语》派
下载PDF
漫谈林语堂及其散文
8
作者 蒋心焕 《山东电大学报》 1995年第3期2-5,共4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幽默 林语堂 散文
下载PDF
悲哀是一种美妙的快感——评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利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 ,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 ,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 ,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 ,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 ,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 ...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 ,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 ,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 ,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 ,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 ,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 ,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丑恶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属于抑郁美 ,萧红的散文属于悲壮美 ,张爱玲的散文属于苍凉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评梅 萧红 张爱玲 散文 悲剧性体验 文学评论 审美特征 抑郁美 悲壮美 苍凉美
下载PDF
“语丝文体”简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振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语丝》192 4年 11月在北京创刊 ,1930年 3月在上海自行停刊 ,前后历时 5年多。本文通过对《语丝》杂文的世界、精神和文体的分析 ,表明了《语丝》的成就在于杂文 ;探讨了《语丝》杂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 ;说明了《语丝》的杂文被... 《语丝》192 4年 11月在北京创刊 ,1930年 3月在上海自行停刊 ,前后历时 5年多。本文通过对《语丝》杂文的世界、精神和文体的分析 ,表明了《语丝》的成就在于杂文 ;探讨了《语丝》杂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 ;说明了《语丝》的杂文被认为是“语丝文体”的原由。《语丝》聚集了一流的写作队伍 ,创造了别具特色的“语丝文体”,为现代文坛增添了迷人的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文体 杂文 <<语丝>> <<现代评论>>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中国现代艺术性散文的选择与重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科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8,79,共8页
由于西方随笔理论的引入 ,中国现代散文一开始便确立“闲话”体理论的独特地位和强势话语。但这一理论的背后 ,却潜伏着中国现代学者在理论上轻视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的倾向。而本文意在寻找和研究与此不同的另一血脉的散文理论资源 ... 由于西方随笔理论的引入 ,中国现代散文一开始便确立“闲话”体理论的独特地位和强势话语。但这一理论的背后 ,却潜伏着中国现代学者在理论上轻视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的倾向。而本文意在寻找和研究与此不同的另一血脉的散文理论资源 ,指出“艺术性”美文的理论主张 ,经由周作人首倡 ,并得到梁实秋、徐志摩等人的积极回应 ,而后在 2 0世纪 3 0年代初以何其芳为代表的新进散文家那里得到全面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理论 中国 现代 艺术性散文 散文理论 艺术手法 徐志摩 何其芳 象征 暗示 白白
下载PDF
读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瑛 于美芹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评介《现代十六家小品序》,论述了阿英的现代散文观。文章首先介绍了阿英走近现代散文的特殊背景,而后谈到面对现代散文,阿英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与革命文学思想的交融,最后,通过对《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阿英... 通过评介《现代十六家小品序》,论述了阿英的现代散文观。文章首先介绍了阿英走近现代散文的特殊背景,而后谈到面对现代散文,阿英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与革命文学思想的交融,最后,通过对《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的具体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阿英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的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现代十六家小品序》 散文 社会性 散文观 现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不要低估苏青散文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茂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7,共4页
本文把苏青的散文按内容分为四大类 ,并对每类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论述。同时对苏青散文艺术方面的特点作出了一定的评价。文章认为 ,我们现在不应该忘记苏青 。
关键词 题材 技巧 散文 审美价值 现代
下载PDF
人文关怀中的女性世界——论二十年代女性散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贵志浩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二十年代女性散文作为二十年代散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女性书写,它从女性的独特视野,观照着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以富有女性质感的话语,表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 二十年代女性散文作为二十年代散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女性书写,它从女性的独特视野,观照着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以富有女性质感的话语,表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以及审美追求,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灵动的女性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20世纪20年代 女性散文 人文关怀 审美特征 人文主义 自我
下载PDF
试论抽象-读沈从文四十年代论说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歌 《吉首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15-23,共9页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与他的文学世界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使沈从文获得巨大成功的是以写于1933年的《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系列,它们使他的以写于1935年的《八骏图》为代表的城市小... 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与他的文学世界同样充满传奇色彩。使沈从文获得巨大成功的是以写于1933年的《边城》为代表的湘西小说系列,它们使他的以写于1935年的《八骏图》为代表的城市小说系列相形见绌。在政治上,沈从文始终保持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尽管他一度被认为是“京派”作家的领袖,并实际上几次引起文坛重大的论争,而且不断受到各种批判,但是他对于派阀之争的厌恶使他几乎一直在孤军奋战。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沈从文的立场都是人性的与生命的,不言而喻,这使他游离于中国现代文学主流传统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沈从文研究 审美观 现代文学 论说文 抽象美学
下载PDF
《一个传奇的本事》的内涵及地位
16
作者 杨瑞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7-79,共3页
《一个传奇的本事》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湘西散文三部曲。《一个传奇的本事》不仅是乡土知识分子的沉浮史 ,湘西竿军的兴衰史 ,还是湘西知识分子超越地方历史宿命的希望之歌和一份作者生命追求、思想性格成因 。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散文 《一个传奇的本事》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知识分子 创作倾向 性格 成因 自我审视
下载PDF
礼赞生命: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 被引量:1
17
作者 疏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4-46,共3页
苏雪林的散文清新明丽 ,富有情趣 ,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礼赞 ,并以“爱的哲学”观照全人类的命运。
关键词 苏雪林 现代 文学评论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刷新自己的一贴清凉剂——谈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与《伦敦杂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景华 《唐山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60-64,共5页
朱自清的两部游记散文——《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描述了欧洲五国的文化、风俗、人情,表现了朱自清学习本国文化要与学习外国进步文化相结合的一贯主张。两部游记在艺术上有着“全写口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特色。
关键词 朱自清 <<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振元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6-71,57,共7页
朱自清的散文写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具有绵密和深厚的情致,委婉腻细的艺术风格。三十年代以后的后期散文,仍然保持了精细观察、工笔勾勒的作风,并且更多地带上了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因而,文章显得更加朴素... 朱自清的散文写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具有绵密和深厚的情致,委婉腻细的艺术风格。三十年代以后的后期散文,仍然保持了精细观察、工笔勾勒的作风,并且更多地带上了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因而,文章显得更加朴素、隽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杂记》 《欧游杂记》 散文写作 艺术风格 后期散文 三十年 朱自清
下载PDF
含情的落英——论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
20
作者 乐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1期230-231,共2页
丰子恺的散文平易朴实,较同一时期的其他散文作品别有一种风味。本文试从题材的细碎、感情的真挚和散文的形式这三方面来论述其艺术特色,并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一特色的原因。
关键词 丰子恺 散文 细微 率真 纯朴 通脱 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