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津大学藏中国宣讲唱本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蕴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6,共9页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有14种湖北民间唱本文献。这些文献将今人难得一见的汉口宣讲唱本呈现于世人面前,颇有价值。首先,宣讲来源于清代的圣谕宣讲,映衬出浓厚的教化之风与乡土意趣,成为农耕文明中"熟人社会"构建的伦理底色与...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有14种湖北民间唱本文献。这些文献将今人难得一见的汉口宣讲唱本呈现于世人面前,颇有价值。首先,宣讲来源于清代的圣谕宣讲,映衬出浓厚的教化之风与乡土意趣,成为农耕文明中"熟人社会"构建的伦理底色与细节安排。宣讲善书不仅在汉口地区大量刊印,而且构成了汉口地区流动的"口头传媒"之重要景观。其次,从文学与审美的角度考察,日常伦理尤其家庭伦理成为善书重要的叙述方式与情感诉求。它的价值不在于词藻的堆积,而体现于现场的嬉笑怒骂、声声如诉,彰显了庶民百姓的日常情感与娱乐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宣讲 民间唱本 牛津大学
下载PDF
同源异流下的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 被引量:3
2
作者 钱秀琴 《河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6-51,共6页
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都是流传在河西走廊的一种说唱结合、散韵相间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它们在历史源流、题材渊源、演唱仪式、教化功能等方面与敦煌变文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既继承了敦煌变文的说唱传统,又承载了各自不同的文... 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都是流传在河西走廊的一种说唱结合、散韵相间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它们在历史源流、题材渊源、演唱仪式、教化功能等方面与敦煌变文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既继承了敦煌变文的说唱传统,又承载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格,在传承中变异,创造中发展,进而演变成两种同源异形的说唱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凉州贤孝 历史源流 题材渊源 演唱仪式
下载PDF
文备众体:论变文之“杂”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洪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变文吸收汉译佛经的文体特点,继承中国古代固有的多种文体形式,表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变文的散文部分含有赋体、骈体、史传文学和应用文体等;唱词部分的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所运用的诗体则近似于歌行;韵散相... 变文吸收汉译佛经的文体特点,继承中国古代固有的多种文体形式,表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变文的散文部分含有赋体、骈体、史传文学和应用文体等;唱词部分的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所运用的诗体则近似于歌行;韵散相间的体制是在中国赋体和汉译佛经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文体 文备众体
下载PDF
清代宝卷与善书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彦弘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在探讨宝卷与善书之间的关系时,学界倾向于从源流的视角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事实上,不管是源流、编撰者的身份、受众对象、叙述方式,还是清人对二者所持的态度,它们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过,如果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审视,不难发现... 在探讨宝卷与善书之间的关系时,学界倾向于从源流的视角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事实上,不管是源流、编撰者的身份、受众对象、叙述方式,还是清人对二者所持的态度,它们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过,如果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审视,不难发现,不论是宝卷还是善书都追求劝善,劝善成为二者不约而同的目标。另外,在清代及其以前,被“污名化”的宝卷的地位远不如善书。但是,当清代的社会情境不复存在,在摆脱传统的政治束缚的前提下,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宝卷与善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客观公允地看待宝卷在清代民间社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宝卷 善书 比较 劝善功能
下载PDF
河西走廊非遗保护又结硕果——王吉孝先生《宝卷》价值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贵生 《河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河西宝卷说唱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翔实的材料,为河西走廊其他民间说唱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非遗 《宝卷》 河西宝卷 价值
下载PDF
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棋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4-70,共7页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河西地区的民间文学。为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亟需加快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目的、译介受众与译介策略五个维度,梳理了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分析总结了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河西地区的民间文学。为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亟需加快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目的、译介受众与译介策略五个维度,梳理了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分析总结了河西宝卷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与策略,希望能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对外译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译介 英语世界
下载PDF
中国宝卷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演进及未来展望——基于2002—2022年CSSC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贺琳 曹强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3期86-93,共8页
中国宝卷源于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的“说经”,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学。以CNKI(中国知网)中2002—2022年间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中国宝卷研究成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6.1.R2可视化分... 中国宝卷源于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的“说经”,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学。以CNKI(中国知网)中2002—2022年间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中国宝卷研究成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6.1.R2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分析宝卷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发文作者、核心期刊、研究主题以及前沿演进等。经对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推导出宝卷四个主导性研究领域,同时按照文献突现词和时区分布图谱,将宝卷研究分为三个分区阶段,梳理“宝卷”研究的主题框架,系统把握学界对宝卷研究的流变趋势和前沿演进。新时代的宝卷研究亟待以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学术体系、拓宽传播视野为发力点,更好推进宝卷生态演进,传播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宝卷 发展脉络 热点演进 未来展望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刍论
8
作者 曹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宝卷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间说唱文本,是研究方言、民俗、历史、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梳理近百年的北方宝卷研究史,总结得失,挖掘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分析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旨在拓宽北方宝... 宝卷是集文学、信仰、教化为一体的民间说唱文本,是研究方言、民俗、历史、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梳理近百年的北方宝卷研究史,总结得失,挖掘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价值,分析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旨在拓宽北方宝卷研究的领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语言学、西北方言史、宝卷学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宝卷 语言文化 说唱文本
下载PDF
论敦煌变文的空间叙事
9
作者 韩洪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内容上讲,变文叙事空间主要包括地域内容和景物内容。场面是变文叙事空间化的主要表现,其中神魔斗法场面、游历地狱场面和军事战斗场面最为突出。变文叙事中的空间转换依靠指示性语句得以实现,这些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并列性为主。变文... 从内容上讲,变文叙事空间主要包括地域内容和景物内容。场面是变文叙事空间化的主要表现,其中神魔斗法场面、游历地狱场面和军事战斗场面最为突出。变文叙事中的空间转换依靠指示性语句得以实现,这些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并列性为主。变文叙事空间化的特征对后世白话小说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空间 叙事
下载PDF
从敦煌变文看敦煌人的寻家心结——从《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看流民的反抗哲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翔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0-82,共3页
一般认为《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为《史记》《汉书》中相关内容的演义,笔者认为这两篇变文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演义,其实是借演义之表象抒发当时敦煌人民的现实心理。敦煌作为古代的边关之地,在每个朝代的国势衰微之时,时常面临被... 一般认为《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为《史记》《汉书》中相关内容的演义,笔者认为这两篇变文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演义,其实是借演义之表象抒发当时敦煌人民的现实心理。敦煌作为古代的边关之地,在每个朝代的国势衰微之时,时常面临被异邦侵占的命运,因而产生了当地人民对家园回归的渴望。产生于唐末敦煌地区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借主人公相似的被流落家园的命运来表现当时敦煌人民寻求归家归国的悲伤而不绝望的心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变文》 《李陵变文》 家园 流亡 贰臣心理
下载PDF
论《大唐三藏取经变文》存在的可能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超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1,16,共4页
《西游记》的定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演化过程。唐五代时,变文文体流行,而西游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从现有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并没有一部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变文流传下来。然而当时多种形式的西游故事流行,变文的初衷本在于敷演佛法,变... 《西游记》的定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演化过程。唐五代时,变文文体流行,而西游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从现有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并没有一部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变文流传下来。然而当时多种形式的西游故事流行,变文的初衷本在于敷演佛法,变文的文体、内涵与西游故事有颇多交集之处,而后来的西游故事的表达形式乃至佛教知识的错误和《取经诗话》中的声误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唐三藏取经变文》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西游故事 《大唐三藏取经变文》 民间说唱 可能性
下载PDF
延寿宝卷的功能探究——以《男延寿宝卷》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潇予 李永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0-55,61,共7页
宝卷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阶段,从一开始的宗教信仰载体,演变出娱乐、知识记录与传播、劝善、禳灾的功能。与此同时,宝卷不断从宗教与文学中吸取营养,禳灾的功能指向越来越具体、明确。《男延寿宝卷》是晚期宝卷,它是宝卷禳灾指向性明确... 宝卷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阶段,从一开始的宗教信仰载体,演变出娱乐、知识记录与传播、劝善、禳灾的功能。与此同时,宝卷不断从宗教与文学中吸取营养,禳灾的功能指向越来越具体、明确。《男延寿宝卷》是晚期宝卷,它是宝卷禳灾指向性明确化的代表。通过仪式中的宣念与传抄,宝卷实现禳灾功能,并将社会伦理规范内化为宣卷人、听卷人的道德准则。延寿类宝卷为人类向生畏死的情绪与生命终归寂灭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提供了化解之法。在宣卷的过程之中,宣卷者与听众实现了对“生老病死”等既定规律的短暂反叛,疾病与创伤得到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 延寿 禳灾 《男延寿宝卷》
下载PDF
从“目连救母变文”文本入手细析儒道释孝观的体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秦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0-25,共6页
通过对三种"目连救母变文"写本1的文本分析阐释三教融通的中华孝道观,侧重儒家孝观的"色养"和"重祭"层面,以及中土佛教基于"报恩"的平等孝观,特别从修仙成道和母性崇拜的角度探析道教孝观在变... 通过对三种"目连救母变文"写本1的文本分析阐释三教融通的中华孝道观,侧重儒家孝观的"色养"和"重祭"层面,以及中土佛教基于"报恩"的平等孝观,特别从修仙成道和母性崇拜的角度探析道教孝观在变文中的展现,并以三教孝观混融合一的视角总结目连僧出于慈悲救度之心的"出世之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变文 儒释道 孝道观 文本
下载PDF
甘肃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雪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3-84,共12页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安多藏区音乐文化的影响。部分曲牌的行腔走韵与当地方言声调之间存在清晰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依字行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宝卷 曲牌 明清俗曲
下载PDF
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
15
作者 程洁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及三界空间的影响,其叙事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叙事时空特点,即便是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敦煌变文作品,其叙事时序也往往不按正常时间的顺序,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超现实 叙事时空 叙事时序
下载PDF
季布故事的变更与发展——兼论《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
16
作者 王阔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4-37,共4页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探究了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捉季布传文》 季布 《史记》
下载PDF
21世纪敦煌变文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婧媛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敦煌变文的研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外学者在校勘考证作品、搜集整理目录、研究词汇语法、追源溯流、探讨文化意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敦煌变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文献学、文学、语言学等若干方面对敦煌变文进入2... 敦煌变文的研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外学者在校勘考证作品、搜集整理目录、研究词汇语法、追源溯流、探讨文化意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敦煌变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从文献学、文学、语言学等若干方面对敦煌变文进入21世纪后的研究状况做一简单总结,力求获得最新的研究动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尽量探讨其在研究中的得失,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文献学 文学 语言学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敦煌变文研究综述
18
作者 王伟琴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近百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辛勤耕耘,在变文的解释与讨论、变文集的整理、变文论文集和专著的出版、变文具体篇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河南省图书馆藏宝卷版本叙考——以《中国宝卷总目》为参照
19
作者 韩洪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42-45,共4页
河南省图书馆藏宝卷15种,有12种刻本、2种铅印本、1种石印本,其中10种属于重刊本。刊刻年代自道光至民国间皆有,刊刻地域包括河南南阳、周口、彰德府、洛邑、许昌等地,且与先天道等民间宗教有密切关系。考察这些宝卷的版本情况,可以补... 河南省图书馆藏宝卷15种,有12种刻本、2种铅印本、1种石印本,其中10种属于重刊本。刊刻年代自道光至民国间皆有,刊刻地域包括河南南阳、周口、彰德府、洛邑、许昌等地,且与先天道等民间宗教有密切关系。考察这些宝卷的版本情况,可以补充完善《中国宝卷总目》在著录版本及收藏机构方面的疏漏之处。在当今学界侧重研究吴方言区和河西地区宝卷的学术背景下,对河南省图书馆所藏宝卷的整理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地区宝卷的刊刻、流传及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图书馆 宝卷 《中国宝卷总目》 民间宗教
下载PDF
河西宝卷音乐源流探略
20
作者 汪雪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0-50,共11页
河西宝卷中的音乐可分为主曲、词(杂)曲、小曲三种类型。主曲的渊源可追溯至唐代俗讲,音调的传承多依托于各类民俗仪式。宝卷中词(杂)曲的本质为南北曲曲牌及明清俗曲,与中国传统曲牌同根同源。宝卷中的小曲以当地民间音乐为主体,兼有... 河西宝卷中的音乐可分为主曲、词(杂)曲、小曲三种类型。主曲的渊源可追溯至唐代俗讲,音调的传承多依托于各类民俗仪式。宝卷中词(杂)曲的本质为南北曲曲牌及明清俗曲,与中国传统曲牌同根同源。宝卷中的小曲以当地民间音乐为主体,兼有外来音乐元素。河西宝卷的音乐形成了一个以课诵音调为核心、传统曲牌为基础层次、民间音调为外围的多种音乐杂糅交汇的音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宝卷 主曲 曲牌 明清俗曲 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