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
1
作者 吴道毅 吴行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 康巴藏族作家群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主要包括以茶马互市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汉藏通婚为轴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以民俗、建筑、宗教等为重心的汉藏文化互融书写。它不仅凸显了汉藏民族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与感情,歌颂了汉藏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民族关系,而且对汉藏族等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与安定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巴藏族作家群 汉藏文化互融 茶马互市 通婚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的关系
2
作者 刘秋芝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观视角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一,裕固族口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二,裕固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观视角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一,裕固族口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二,裕固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是中国民间文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三,裕固族口头文学理论研究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裕固族口头文学既有独特性,又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兼容并蓄,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民族文化书写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裕固族 口头文学
下载PDF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3
作者 申朝晖 易辰希 李俭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4-51,共8页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区 西南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伊希丹金旺吉拉《训喻诗》蕴含的思想文化意识探析
4
作者 赵文工 《西部蒙古论坛》 2024年第1期57-70,M0004,M0005,共1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清末诗人伊希丹金旺吉拉《训喻诗》蕴含的思想文化意识。一、政治理念中的矛盾性。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深刻有力,但终未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二、关于饮酒的训喻。展示了诗人在饮酒问题上的辩...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清末诗人伊希丹金旺吉拉《训喻诗》蕴含的思想文化意识。一、政治理念中的矛盾性。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揭露深刻有力,但终未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二、关于饮酒的训喻。展示了诗人在饮酒问题上的辩证思维特征。三、在珍爱、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训喻。分析了诗人受到的蒙古族民众热爱大自然的影响。四、蒙古族敬母文化意识。诗中反映的敬母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希丹金旺吉拉 《训喻诗》 思想文化意识
下载PDF
快感机制·青年焦虑·疗愈落空:网络重生小说的表层游戏与深层症候
5
作者 陈海燕 张欣欣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网络重生小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重生”手法的继承,更是当代网络游戏重置体验的文学表达。从表层来看,重生文通过“再来一次”的想象收获情感认同,满足代入感,制造沉浸体验,提供唾手可得的廉价快感... 网络重生小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类型之一,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重生”手法的继承,更是当代网络游戏重置体验的文学表达。从表层来看,重生文通过“再来一次”的想象收获情感认同,满足代入感,制造沉浸体验,提供唾手可得的廉价快感。然而,在爽文表象的背后,重生小说映射着读者群体强烈的深层焦虑症候:多重现实场域的快速切换带来的身份焦虑,消费文化背景下如何攫取世俗功利的选择焦虑,折射出隐藏在重生背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幻想。重生小说的快感体验虽然可以暂时娱乐读者、抚慰情绪,但其中不乏借“重生”之名书写道德越轨与价值偏置的情节场景“。重生”泛滥将导致理性失序、导向虚拟疗愈的预期落空与疗效失灵,从而加重了群体的焦虑症候。面对低劣的重生文甚嚣尘上,需要管理层、创作者与接受者多方共同发力,以优秀的文化产品涵养现实人生,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文学的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重生小说 快感机制 青年群体症候 价值导向
下载PDF
清末西藏方志《西藏图考》编者黄沛翘生平考述
6
作者 蔡丹 王彤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黄沛翘编著的清末西藏方志《西藏图考》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因文献史料的散佚和缺失,后世在考论其人时往往一笔带过,或不置一词,甚或以讹传讹。以黄沛翘和《西藏图考》相关史志文献为基础,通过爬梳史料,对黄沛翘生平资... 黄沛翘编著的清末西藏方志《西藏图考》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因文献史料的散佚和缺失,后世在考论其人时往往一笔带过,或不置一词,甚或以讹传讹。以黄沛翘和《西藏图考》相关史志文献为基础,通过爬梳史料,对黄沛翘生平资料进行考证,使其生平概貌得以更完整地呈现,以期对深入研究《西藏图考》和清代方志等提供更具体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图考》 黄沛翘 生平考述
下载PDF
神话叙事的活态传承与功能比较——以中国《布伯》和老挝《蛤蟆国王》为例
7
作者 李斯颖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与老挝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中国壮族的《布伯》与老挝佬族的《蛤蟆国王》两则神话,可发现它们在母题与叙事模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其不同仪式、风俗之间的关联。两则神话中高度相似的母题与情节,揭示了中国壮族人民与老挝佬族人民... 中国与老挝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比较中国壮族的《布伯》与老挝佬族的《蛤蟆国王》两则神话,可发现它们在母题与叙事模式上的相似之处及其不同仪式、风俗之间的关联。两则神话中高度相似的母题与情节,揭示了中国壮族人民与老挝佬族人民深厚的稻作农耕文化传统。他们还有着相似的雨(天)神、蛙类以及水神信仰,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侧重,塑造了新的神话形象,展示了神话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如今,《布伯》主要是壮族人民在求雨、酬神等仪式中演述,这与他们对人类始祖伏羲(盘古)兄妹的信仰相关,《蛤蟆国王》则解释老挝佬族人民放“芒飞”的由来,主要用于阐释风俗节庆的形成。可见,相似的神话叙事推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俗与节庆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重视对神话及其塑形功能的考察,将有助于理解和发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共性,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叙事 活态传承 母题演变 功能发展 文学比较
下载PDF
论北冈正子的“材源鲁迅”
8
作者 姚洁 蒋永国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日本学者北冈正子从“材源”角度探索鲁迅与域外文化、文学的关系,努力呈现鲁迅文学的渊源,并把比较文学实证研究推向成熟。她的“材源鲁迅”着力溯源鲁迅文学的“原点”,而非思想和政治的“原点”,而且极大程度地敞开了周树人到鲁迅的... 日本学者北冈正子从“材源”角度探索鲁迅与域外文化、文学的关系,努力呈现鲁迅文学的渊源,并把比较文学实证研究推向成熟。她的“材源鲁迅”着力溯源鲁迅文学的“原点”,而非思想和政治的“原点”,而且极大程度地敞开了周树人到鲁迅的路径。这对于回归真实的鲁迅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冈正子 “材源鲁迅” 实证 “原点”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朝鲜族小说的爱情叙事研究
9
作者 李光一 林圆 《东疆学刊》 2024年第2期81-87,14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朝鲜族小说对变化的经济文化环境做出及时的反映并呈现在大众视野。其爱情叙事将创伤、欲望、物质等多种主题进行了全方位挖掘,在本能与人性之间真实地呈现了诸多心理、社会经济元... 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朝鲜族小说对变化的经济文化环境做出及时的反映并呈现在大众视野。其爱情叙事将创伤、欲望、物质等多种主题进行了全方位挖掘,在本能与人性之间真实地呈现了诸多心理、社会经济元素之间纠葛冲突的状态。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人的自然层面和精神层面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加以探讨,是爱情叙事研究直面人性与社会本相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小说 爱情叙事 治愈 觉醒 虚假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多元实践与学术走向
10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160,共8页
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藏族文学的蓬勃发展,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回顾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文学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对文本审美意味的挖掘、... 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当代藏族文学的蓬勃发展,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回顾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文学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对文本审美意味的挖掘、对当代藏族文学文化资源的观照,以及全球化语境下对当代藏族文学话语嬗变的解析等学术实践,为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该领域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藏族文学 学术史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的结构与内涵
11
作者 黄龙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实践的权威经典,而仪式实践则是民间信仰的效验机制,它们有机形成一种互文互释的内在结构。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以神祇的名义,动员每一个民族成员具身参与神话叙事,通过共同在场强化其灾害记忆与文化认同,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的祈愿目的,促进地方社会的自我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并以其交互性实践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 神圣叙事 生态秩序 防灾减灾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民族文化与生态美学的建构:论当代畲族文学创作
12
作者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美学思想的观照下,当代畲族文学在民族性消解和精神还乡的二元对立中实现了和而不同、多元共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生态美学 畲族文学 当代创作
下载PDF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张耀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 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实践,每个部分都逐步反映其生成的原因和潜在困境。彝族女作家在继承原有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基础上,将其在流动经验中的边缘观照融合在创作中,并以文化空间的转移为新的探索,从而寻求新的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互构 彝族女作家 文化身份 文化空间
下载PDF
论“70后”朝鲜族作家朴草兰小说中的老庄思想
14
作者 金红梅 《东疆学刊》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朴草兰是有代表性的“70后”朝鲜族作家之一。在20余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她一直在探讨“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追寻自我”是朴草兰作品的重要主题。她运用老庄思想的诸要素,哲理性地展现... 朴草兰是有代表性的“70后”朝鲜族作家之一。在20余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她一直在探讨“我是谁”“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追寻自我”是朴草兰作品的重要主题。她运用老庄思想的诸要素,哲理性地展现了小说人物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状态,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且具有创新性的文学实践。通过文学书写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价值观,是朴草兰小说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草兰 朝鲜族作家 庄子 自我
下载PDF
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奖成果简介
15
《社科纵横》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成果名称:《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研究》作者简介: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合形成。甘肃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一级学科... 成果名称:《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研究》作者简介: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合形成。甘肃省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民族文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阿来研究》等刊物编委。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大学 阿来 获奖成果 作者简介 学科带头人 古代文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流学科
下载PDF
妮莎古歌的羌族式天问考释——兼与屈原《天问》比较
16
作者 赵曦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羌族多声部妮莎古歌诗句中,约有1500个左右针对天地万物的问答。这应当看作是羌族古典多声部歌诗形式的天问。这些问答涉及天地之初、开辟鸿蒙、天地翻腾、巨人转变、远古时代、神与古人、四大天柱、宇宙四锁、天地父母、水系流脉、森... 羌族多声部妮莎古歌诗句中,约有1500个左右针对天地万物的问答。这应当看作是羌族古典多声部歌诗形式的天问。这些问答涉及天地之初、开辟鸿蒙、天地翻腾、巨人转变、远古时代、神与古人、四大天柱、宇宙四锁、天地父母、水系流脉、森林何生、人间母舅、耕作游戏等,其表述特别,想象奇妙。数以千计的羌族式天问与屈原之《天问》有着某些异曲同工之妙,是藏羌彝文化走廊中羌族的宝贵口传语言经典,同时是长江上游古文化中的问天究地之作,是中华民族诗歌中璀璨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妮莎 天问 屈原 考释
下载PDF
不同而和的灾难观:羌族毒药狐狸研究
17
作者 康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羌族释比经典》中的狐狸具有打破分类、跨越边界的特征,由此成为羌民眼中的毒药狐狸。毒药狐狸一方面表明羌族社会的毒药猫不仅指向人类中的某类女性,而且包括动物狐狸,另一方面反映羌民的灾难观:其一为因果模式的禳灾思维,即通过将... 《羌族释比经典》中的狐狸具有打破分类、跨越边界的特征,由此成为羌民眼中的毒药狐狸。毒药狐狸一方面表明羌族社会的毒药猫不仅指向人类中的某类女性,而且包括动物狐狸,另一方面反映羌民的灾难观:其一为因果模式的禳灾思维,即通过将灾难转嫁给毒药狐狸,并以暴力驱逐毒药狐狸的方式消除灾难;其二是包容灾难,与之共存的开放心态。毒药狐狸及其所呈现的羌族地方性灾难观充实了中华民族灾难表述的方式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释比经典》 毒药猫理论 狐狸 灾难 认知研究
下载PDF
仿作与超越:互文性视角下的《十八岁出门打工》
18
作者 阿力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一种文本或明或暗隐含着多种文本的信息、范式和结构,形成互文关系。互文性表明了某种信息、范式、结构在文本之间流窜,并影响、篡改或者派生新文本。余华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1986年)与海勒根那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打工》(2019... 一种文本或明或暗隐含着多种文本的信息、范式和结构,形成互文关系。互文性表明了某种信息、范式、结构在文本之间流窜,并影响、篡改或者派生新文本。余华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1986年)与海勒根那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打工》(2019年),在内容结构、叙事技巧和主题意蕴等诸多方面构成显著的互文关系。通过翔实对比、考察和讨论,认为后文本是前文本的派生文本。一方面,作者采用承袭、模仿、篡改和组合方式对前文本进行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将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小说创作中,在借鉴与创新、模仿与超越中完成了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打工》。这种互文创作案例,对于当下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如何借鉴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经验提供了一种参考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勒根那 互文性 小说:余华 《十八岁出门打工》 《十八岁出门远行》
下载PDF
晚清蒙古族诗人延清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19
作者 刘红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晚清蒙古族诗人延清的汉文创作成就突出,其中反映庚子事变的《庚子都门纪事诗》及表现漠北生活的《奉使车臣汗记程诗》具有代表性。内容题材方面,延清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诗史的特点。艺术表达方面,延清诗歌叙事性增强,... 晚清蒙古族诗人延清的汉文创作成就突出,其中反映庚子事变的《庚子都门纪事诗》及表现漠北生活的《奉使车臣汗记程诗》具有代表性。内容题材方面,延清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诗史的特点。艺术表达方面,延清诗歌叙事性增强,传承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之风,融入蒙古族诗歌直抒情感的表达方式,形成悲愤悱恻的艺术风格。形式表现方面,延清通过用杜甫诗韵、将杜甫诗句扩展成章、使用集句诗等方式表现出对杜甫诗的追随与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清 杜甫 接受
下载PDF
新时期到新世纪——试论达斡尔族文学的书写向度
20
作者 阿茹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达斡尔族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学生态的重要构成,在所经历的新时期到新世纪40多年间,融入祖国文学趋同的合唱之中,表现出对时代书写的积极参与,并努力深植民族文化传统,追寻历史之根,不断开创新的写作路向。其间形成了一只区域广泛、人数... 达斡尔族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学生态的重要构成,在所经历的新时期到新世纪40多年间,融入祖国文学趋同的合唱之中,表现出对时代书写的积极参与,并努力深植民族文化传统,追寻历史之根,不断开创新的写作路向。其间形成了一只区域广泛、人数可观且有持续创作生命力的作家群。他们以优异的创作实绩,为中华民族文学带来了生活经验的多样性,极大地充盈了中华民族文学的精神思考,为中华民族文学注入了鲜活的原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新世纪 达斡尔族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