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与历史生成 |
姜彩燕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
张洁宇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3
|
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戏仿”艺术考察 |
高俊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人”的悲剧:细读《祝福》 |
李文优
|
《文山学院学报》
|
2024 |
1
|
|
5
|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中的解/构辩证 |
朱崇科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1
|
|
6
|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
汪卫东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论中期鲁迅的小说自觉 |
汪卫东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再说《墓碣文》“外典”与“今典”——释“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
郜元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后五四”时期的启蒙、爱情与“生活者”鲁迅——再读《伤逝》及其周边 |
凤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从“呐喊”到《呐喊》:论“破恶声”之鲁迅文学的发生 |
姜异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墓碣文》:由被动死亡到积极求索的生命记录 |
张永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灰棚中的《野草》:人间、战士与中间物 |
罗义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鲁迅的“人力车夫情结”——兼谈《一件小事》的创作动机 |
孙向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敬惜与揖别:鲁迅1924年暑期西行之旅的神思姿态 |
李林荣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莽原》周刊与鲁迅早期编辑思想的实现 |
刘运峰
曾熙涵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1939年世界语版《鲁迅小说选》 |
常楠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故乡”与“家”:鲁迅不愿触碰的心灵之痛——“《日记》中的鲁迅”研究系列之一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鲁迅西安讲稿中的唐传奇论述及其他 |
李浩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论鲁迅小说中的同时代人再现 |
朱崇科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西行讲学与鲁迅二十年代中期的文学行动——兼论西行与“杨贵妃”题材创作之关系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