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行书写与“想象”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中的“风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跃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海内外人士纷纷探访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写下了为数甚巨、流传甚广的“陕北游记”,“风景”是游记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对“陕北游记”中感性存在的“风景”进行探究,不仅使我们丰富和加强对“风景”作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海内外人士纷纷探访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写下了为数甚巨、流传甚广的“陕北游记”,“风景”是游记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对“陕北游记”中感性存在的“风景”进行探究,不仅使我们丰富和加强对“风景”作为“认识装置”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揭示实用性非虚构文体与文学想象的关系提供了可能。陕北游记中的“风景”包含了丰富的“风景政治”内涵,其背后潜藏复杂的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想象,纪游者也绝非风景的简单记录者,而是某种意义上的风景的创造者。域外旅行者笔下的“风景”则提供了一种带有“东方乌托邦”色彩的跨文化想象。“风景”和“想象”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互动互生模式,“风景”构建并刺激了一种“新中国”想象,后者又为前者提供了一种先在的眼光或“认知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游记 风景 旅行书写 想象
下载PDF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笔谈)
2
作者 王春林 杨玉梅 王士强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作家 文艺评论家 文学走向 王士 湖南少数民族 梁书 回族作家 笑泉
下载PDF
2020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
3
作者 郎伟 史春燕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2020年的宁夏小说创作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写作轨道上做“惯性滑动”。活跃在宁夏文坛的小说家,主力还是“60后”和“70后”作家,“80后”写作者很少,“90后”及“○○后”作者在宁夏文坛身影难觅。从小说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来看,乡土社会的... 2020年的宁夏小说创作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写作轨道上做“惯性滑动”。活跃在宁夏文坛的小说家,主力还是“60后”和“70后”作家,“80后”写作者很少,“90后”及“○○后”作者在宁夏文坛身影难觅。从小说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来看,乡土社会的复杂人生与底层百姓的命运悲欢依然构成宁夏小说家最为关注和最为集中的书写范围。多少给人一点惊喜感觉的是,女作家计虹等人的出现,使宁夏的城市文学有了一些新的取材视野和审美眼光。除了乡土和城市,宁夏作家对其他可以涉足的文学审美空间(比如说科幻题材领域)似乎兴趣不大,或者说意识上和行动上还有着某种迟疑和徘徊;创作家们对作品思想深度与精湛的写作技艺的追求也一直在路上。就2020年宁夏作家所发表的小说作品的品质而言,可用“差强人意”四个字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宁夏小说 创作年表
下载PDF
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
4
作者 刘勇 陈蓉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5,共9页
“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 “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的精神谱系中寻找白洋淀文学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冀中平原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记忆,从而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推动京津冀三地“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文脉 白洋淀作家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
5
作者 凤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56,共11页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勾勒出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政治、经济、农事、风俗、祭祀、礼仪等多重图景,涉及社会阶层变动、地方权力博弈、底层对统治阶层的反抗等多重政经脉络的演进。作品在贡献出一幅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整体的历史”的缩微图的同时,也打开了现实江南世界的历史纹理和日常褶皱,为现代江南文学的书写和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创作手法上的借鉴和研究路径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江南社会史 “农村三部曲”
下载PDF
“三维哲学”映射下的“物”与“情”——论王兆胜的散文创作
6
作者 陈亚丽 王静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2,176,共8页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 在散文创作中,王兆胜文评互证,以老庄之道为基础,构建了天、地、人为一体的三维哲学世界,以此深思人的自洽及人与自然万物的辩证关系。其中,“物”与“情”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在“物”的书写中,蕴含着王兆胜对悠闲人生的追求和逍遥境界的渴望;在“情”的表达中,体现了王兆胜对“人间大爱”的肯定与坚持。而在由“物”及“情”的书写路径中,王兆胜的散文以平淡自然的风格、优雅闲逸的文化修养实现了“心散”的境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散文的书写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哲学 老庄之道 “物性”书写 “人间大爱”
下载PDF
“永远发出自己的声音”——叶兆言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7
作者 施军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9-184,216,共7页
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叶兆言紧紧抓住人最本质、最原始的方面,即人的情、欲、性三位一体的情感与欲望的存在,揭示其丰富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从而呈现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自我。他笔下的形象大都是平庸的灰色调人物,融合了严肃与荒诞、正经... 在新世纪小说创作中,叶兆言紧紧抓住人最本质、最原始的方面,即人的情、欲、性三位一体的情感与欲望的存在,揭示其丰富性、复杂性和顽固性,从而呈现一个个真实的人类自我。他笔下的形象大都是平庸的灰色调人物,融合了严肃与荒诞、正经与滑稽、善良与猥琐的性格特征;创作手法的开放与包容、小说质地的厚重与细腻、小说风格的求新求变,构成了新世纪叶兆言创作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欲望 灰色调 顽固 风景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述伦理研究
8
作者 付用现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 在当代中国小说中,以残疾人的故事伦理为叙述中心的残疾书写具有独特的叙述伦理内涵。其中尤以史铁生、毕飞宇、阎连科以及莫言等人的残疾书写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他们叙述残疾故事的文本中,叙述伦理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有意强化的重复性叙述、多重性格的残疾人物、以伦理取舍为标准的材料选用以及多元化的叙述语言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小说 残疾书写 叙述伦理
下载PDF
论徐坤《神圣婚姻》的新时代生活书写
9
作者 张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徐坤最新长篇小说《神圣婚姻》聚焦新时代生活,以婚姻书写为线索,连接了北京、沈阳、铁岭、安岭等多地生活空间,展现了新时代的多元区域特点,在婚恋变异和转企改制等变化中透视人心、人性。小说细致地描绘了新时代婚姻形态,塑造了新时... 徐坤最新长篇小说《神圣婚姻》聚焦新时代生活,以婚姻书写为线索,连接了北京、沈阳、铁岭、安岭等多地生活空间,展现了新时代的多元区域特点,在婚恋变异和转企改制等变化中透视人心、人性。小说细致地描绘了新时代婚姻形态,塑造了新时代女性形象,展开了关于新时代女性解放的思考,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彰显了作者小说审美的变与不变,具有突出的时代感与在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婚姻》 新时代生活 婚姻形态 女性解放 社会变革
下载PDF
井时空体:《大漠三部曲》的空间叙事
10
作者 吴燕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0-78,共9页
井是人们汲取物资的重要途径,是乡村人聚集与生活展开的社会空间,也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时间与空间在“井”这一意象上的结合,可视作一种以井时空为构架的叙事模式,即井时空体。中国乡土小说常见围绕“井”进行的空间叙事。雪... 井是人们汲取物资的重要途径,是乡村人聚集与生活展开的社会空间,也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时间与空间在“井”这一意象上的结合,可视作一种以井时空为构架的叙事模式,即井时空体。中国乡土小说常见围绕“井”进行的空间叙事。雪漠《大漠三部曲》中的“井”是故事展开的场所、情节发展的线索、窥视人物内心的入口,也是架构文本的脉络。其中每一种井都蕴含着特定的主题,对井的时空呈现是小说意义的重要来源:村庄水井对应传统乡土文明,矿井对应现代工业文明,沙漠之井对应人类在资源匮乏窘境下的生死存亡。通过井时空体,雪漠展现了西部乡村中人与自然、革新和传统、农村和城市的矛盾以及农民进退两难的生活现状和精神困境。《大漠三部曲》以“井”的时空再现了社会生活和历史变革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雪漠 《大漠三部曲》 井时空体
下载PDF
红色经典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11
作者 刘云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在红色经典小说中,由于强调国家民族意识与革命意识,在主流话语强大的力量之下,女性话语处在边缘地带。但革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她们身上的女性意识并未消失,依然具有较强的存在感。红色经典小说通过革命历程中女性主体性的彰显、... 在红色经典小说中,由于强调国家民族意识与革命意识,在主流话语强大的力量之下,女性话语处在边缘地带。但革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她们身上的女性意识并未消失,依然具有较强的存在感。红色经典小说通过革命历程中女性主体性的彰显、对革命女性遭受苦难的同情与抒写、革命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颂、女性性意识的隐性传达这四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女性意识,揭示了革命女性形象蕴涵的政治、历史、文化深层内涵与审美意蕴,为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女性意识 主体性 女性苦难 革命母亲 隐性传达
下载PDF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
12
作者 张立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当代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生力量。海外媒体关注与读者评价显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具有良好的效果。域外媒体报道呈现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与文化娱乐的商业化传播倾向,而媒体评价有效地引导了... 当代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生力量。海外媒体关注与读者评价显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具有良好的效果。域外媒体报道呈现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与文化娱乐的商业化传播倾向,而媒体评价有效地引导了读者的阅读选择、制造了丰富的阅读体验。海外读者评论表明题材书写、情感力量、生存关照、艺术底蕴等文本因素是影响中国科幻小说跨文化传播成效的关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跨文化接受经验对当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 域外媒体 读者评论 跨文化出版
下载PDF
“后黄易时代”武侠玄幻小说创作热现象探析
13
作者 唐瑛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黄易小说的武侠玄幻风格使得他成为金庸之后的“武侠旗手”,其作品风靡海内外华人世界。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武侠玄幻小说以其独特魅力带动我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本文运用接受学理论和大数据分析技... 黄易小说的武侠玄幻风格使得他成为金庸之后的“武侠旗手”,其作品风靡海内外华人世界。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武侠玄幻小说以其独特魅力带动我国网络文学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本文运用接受学理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从读者接受、“互联网+”影响、数字时代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文化自信视域下网文出海成功及国家文化政策支持等方面,论述“后黄易时代”中国武侠玄幻小说创作热现象及其成因,并探讨以武侠玄幻为代表的中国网络小说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黄易时代 武侠玄幻热 成因探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论《在细雨中呼喊》的“异化”书写
14
作者 侯业智 温玉媚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90年代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亦是余华童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部小说沿袭了80年代先锋文学的“反叛”,为读者呈现了极具非理性色彩的童年世界。在这部小说中,余华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多重“异化”,将真实的童年...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90年代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亦是余华童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部小说沿袭了80年代先锋文学的“反叛”,为读者呈现了极具非理性色彩的童年世界。在这部小说中,余华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多重“异化”,将真实的童年幻化成虚构的回忆性空间,逐一剖析着孩童眼中阴森肮脏的世界,揭示着人性和世界的丑恶。从“异化”角度切入,不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先锋文学的非理性色彩,还可洞悉到异化书写背后蕴藏的独特经历和时代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 异化
下载PDF
凝视与想象:《回响》的回响——东西小说《回响》和电视剧《回响》读札
15
作者 石竹青 任子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文学作品文本与影视艺术剧本的改编由来已久。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始终为影视创作提供着不竭的文学、文化支撑。影视短剧《回响》以其超高的文本还原度,深度地反映当下的现实情境和时代症候,在想象与现实的缝隙中建构起能够触摸... 文学作品文本与影视艺术剧本的改编由来已久。可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始终为影视创作提供着不竭的文学、文化支撑。影视短剧《回响》以其超高的文本还原度,深度地反映当下的现实情境和时代症候,在想象与现实的缝隙中建构起能够触摸灵魂、心灵的场域,激发起警示人性的回响。本文通过对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的影视化改编进行分析,从改编策略、主题哲思与心理关照等角度切入,探究在文学与影视交融中,在镜像呈现与文学想象之间,对于现实、人生和时代的多重反思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响》 文学改编 文学性 想象 人性
下载PDF
从黄土地到宇宙间:另一种“乡土中国”及其文明想象——论刘慈欣科幻中的乡土文化与乡村书写
16
作者 程顺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在刘慈欣的科幻书写中,相隔不啻霄壤的乡土乡村与宇宙星际奇异而又浑然地连接为一体,这一方面源于乡村世界和乡土文化实则构成了其科幻想象的主要现实基源和深层文化支点,另一方面也促使其呈现出了拼接滑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原点和宇宙... 在刘慈欣的科幻书写中,相隔不啻霄壤的乡土乡村与宇宙星际奇异而又浑然地连接为一体,这一方面源于乡村世界和乡土文化实则构成了其科幻想象的主要现实基源和深层文化支点,另一方面也促使其呈现出了拼接滑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原点和宇宙星际的文明终极之间的奇异性乡村景观。从“乡土中国”的核心文化命题来看,这一乡村科幻书写不仅以宏阔终极的宇宙视域取代西方现代性视域,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乡土中国”的现代性困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从乡村到宇宙的文化与想象时空,还将科技启蒙引入乡村并赋予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实的主体性,最终推动其走向了宇宙田园的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慈欣 乡土中国 奇异性乡村 宇宙田园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视野下文学作品的文化叙事研究——以余华当代长篇小说《文城》为例
17
作者 李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余华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文城》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亦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值得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里不仅有鲜活生动的语言,也有千姿百态的文化。教师应该通力合作,挖掘并讲好当下优秀... 余华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文城》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亦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值得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尤其是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里不仅有鲜活生动的语言,也有千姿百态的文化。教师应该通力合作,挖掘并讲好当下优秀小说里的中国文化故事,以激发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长篇小说 《文城》 文化故事 国际中文教育
下载PDF
主体危机与创伤的书写--黄崇凯小说创作论
18
作者 张帆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42-52,156,共12页
黄崇凯的小说以嬉笑怒骂的语言与戏谑、嘲讽、无厘头式的美学风格,描写了普通青年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状态,刻画了一幅失去生命理想与热情,被平庸、碎片化的生活所吞噬,沉浸在孤独又巨大的自我世界里的失败青年群像,形绘出新世... 黄崇凯的小说以嬉笑怒骂的语言与戏谑、嘲讽、无厘头式的美学风格,描写了普通青年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状态,刻画了一幅失去生命理想与热情,被平庸、碎片化的生活所吞噬,沉浸在孤独又巨大的自我世界里的失败青年群像,形绘出新世纪台湾地区青年颓废消极的精神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崇凯小说 失败青年 现代性症候 主体危机
下载PDF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的叙事艺术研究
19
作者 高玉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艺术用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提升,并将其融入文本艺术结构之中,有利于文本叙述的策略,由此带给读者特殊的美学感受,启发想象力,并指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达到... 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叙事艺术用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得到提升,并将其融入文本艺术结构之中,有利于文本叙述的策略,由此带给读者特殊的美学感受,启发想象力,并指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达到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和谐共鸣。其叙事艺术十分丰富,不仅留下了丰富了想象空间,也逐步构成了故事的发展框架,为我国小说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的人》 莫言 小说 叙事艺术
下载PDF
论《红岩》改编作品的叙事类型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可可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近六十年来,《红岩》小说的改编一直备受青睐,改编类型与改编作品数量繁多。按叙事类型,根据改编作品与原著的关系,《红岩》的改编作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紧密型”改编与“松散型”改编。两种改编类型并不存在艺术评判价值上的高低... 近六十年来,《红岩》小说的改编一直备受青睐,改编类型与改编作品数量繁多。按叙事类型,根据改编作品与原著的关系,《红岩》的改编作品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紧密型”改编与“松散型”改编。两种改编类型并不存在艺术评判价值上的高低,共同作用于《红岩》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传播,形成红色经典文学跨媒介传播合力,打造出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在不同时代和代际传承中实现其文化价值。站在大众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下,深入《红岩》的跨媒介改编,也是为其他红色经典文学的传播提供一种参考,有助于红色经典文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 “紧密型”改编 “松散型”改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