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尔比尔吉分类说
1
作者 沈良杰 罗洪瓦达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119-125,共7页
彝族尔比尔吉,内容浩瀚、但成书零乱、毫无头绪、比较完整的《彝族尔比翻译》也只是按音序排例的。要使尔比成为一个部好的教科书,必须有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梯度性和可接受性。要达此标准,又必须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构建。对此作... 彝族尔比尔吉,内容浩瀚、但成书零乱、毫无头绪、比较完整的《彝族尔比翻译》也只是按音序排例的。要使尔比成为一个部好的教科书,必须有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梯度性和可接受性。要达此标准,又必须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构建。对此作者试图作一偿试,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尔比尔吉 分类说 内容构建 行为道德 伏生学
下载PDF
论凉山彝族“克智”与“尔比”的混融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阿牛木支 吉则利布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0-83,共4页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艺术独具一格,在民间中有广泛传播性。"克智尔比"语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彝族历史也是十分宝贵的素材。展演"克智尔比"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教育后代,以及鼓劲和安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智” “尔比” “尔吉” 特点 功能
下载PDF
彝族史诗《梅葛》原始共同意识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国荣 张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8-61,共4页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关键词 彝族史诗 《梅葛》 原始共同意识 审美
下载PDF
创世史诗研究的新篇章——对《“梅葛”的文化学解读》的认识
4
作者 杨绍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4-56,63,共4页
《"梅葛"的文化学解读》是综合运用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堪称"梅葛"研究的创新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 梅葛 创世史诗 彝族文化
下载PDF
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论彝族汉语文学的文化构成与精神指向
5
作者 罗庆春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115-118,共4页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叙述模式这一文化变迁...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叙述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学 汉语叙述 文学变迁 时代背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勒俄特依》与凉山彝族文化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瓦铁 何刚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99-106,共8页
著名古典的《勒俄特依》,主要思想内容源于古代彝民的鬼神观念、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等,故经大毕摩整理成册后,处处渗透,浓缩和淀积着凉山文化的基因,对彝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勒俄特依》 凉山彝族文化 史诗 鬼神观念 原始宗教
下载PDF
阿诗玛的诞生——搜集整理《阿诗玛》五十年来的回顾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知勇 《今日民族》 2003年第5期49-54,共6页
五十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正是从这时起,阿诗玛已不仅活在了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还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部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不但登上了文学殿堂,还享誉中华,斐声世界。她是怎样诞生... 五十年前,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版,轰动了全国。正是从这时起,阿诗玛已不仅活在了彝族撒尼人民的心中,而且还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部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不但登上了文学殿堂,还享誉中华,斐声世界。她是怎样诞生的?其经久不衰的魅力何在?当年整理者之一的杨知勇教授特为本刊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诗玛》 彝族 民间叙事长诗 撒尼人 搜集工作 整理工作 主题 民族风格 语言特色 出版工作 精神内核 血缘婚姻 一夫一妻制
下载PDF
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幺表妹》及其艺术特性
8
作者 孙正华 何刚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107-114,共8页
彝族民间抒情诗《幺表妹》以其成功的人物形象塑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精美的语言形成了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朵不可多得的鲜艳奇葩。
关键词 民间抒情长诗 《幺表妹》 艺术特性 彝族文化
下载PDF
《勒俄特依》文化背景试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巴且日火 杨慧云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88-98,共11页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文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 《勒俄特依》记录了彝族史诗文化由原始思维阶段进入理性认识时期,经历了神话时代和历史传说时代,产生了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及诸多亚神话。记录了彝族社会由母系制进入父系制到奴隶制阶级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史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变迁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俄特依》 文化背景 史诗 神话 理性认识 彝族
下载PDF
美神的呼唤 心灵的家园
10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小凉山下明珠放彩,大渡河畔溢彩流金。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这片广袤美丽的热土。历经千年的嬗变,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独特、鲜明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家园 心灵 大渡河 大自然
下载PDF
当代彝族汉诗的兴起
11
作者 郑千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0-25,共6页
“当代彝族汉诗”是中国当代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当代彝文诗歌”共同汇成了“当代彝族诗歌。”“当代彝族汉诗”起始于二十世纪 80年代 ,它经历了诞生、发展、壮大 ,现在正逐步走向辉煌。本文试从转述、融合。
关键词 当代 彝族汉诗 彝族诗人 兴起
下载PDF
析《苏尼与姑娘》的原始宗教形态
12
作者 洪志强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126-134,共9页
本文试从一个彝族民间故事《苏尼与姑娘》说起,讨论彝族宗教及其认识和发展变化。
关键词 《苏尼与姑娘》 原始宗教形态 彝族 民间故事
下载PDF
神山信仰与神话创造——试论《格萨尔》史诗与昆仑山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连荣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中原汉族创造的昆仑神话具有深厚的内涵与功能。现今比定为昆仑神话发祥地的昆仑山(阿钦岗加)的"龙头山"正是位于青海杲洛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而其恰好是藏族早期族源之一的董氏族(■)的祖先山,也是《格萨尔》史诗中格萨尔王... 中原汉族创造的昆仑神话具有深厚的内涵与功能。现今比定为昆仑神话发祥地的昆仑山(阿钦岗加)的"龙头山"正是位于青海杲洛境内的阿尼玛卿雪山。而其恰好是藏族早期族源之一的董氏族(■)的祖先山,也是《格萨尔》史诗中格萨尔王(安多型)的寄魂山。同一座神山在两个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寓意,带给我们关于文化传播与传承方面的许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阿钦岗加 阿尼玛卿 格萨尔 神山
原文传递
细细的小路
14
作者 纳张元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3,共2页
千里彝山,骨瘦如柴。山里人的天地,另是一种风景。仰望高空,直到把帽子仰掉,才见窄窄的一线蓝天,七歪八扭地夹在两座枯瘦的大山之间。在不下雨的日子里,常见到淡淡的棉花状云朵,在那一线蓝天里从东向西走,后来又从西向东往回走,看得眼... 千里彝山,骨瘦如柴。山里人的天地,另是一种风景。仰望高空,直到把帽子仰掉,才见窄窄的一线蓝天,七歪八扭地夹在两座枯瘦的大山之间。在不下雨的日子里,常见到淡淡的棉花状云朵,在那一线蓝天里从东向西走,后来又从西向东往回走,看得眼睛又涩又酸的时候,天空就有些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抒情散文 彝族 当代
原文传递
站在大凉山守望,珍视文化的价值——序钟大坤先生《彝魂》
15
作者 何万敏 《凉山文学》 2018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因为偏爱人文地理写作的缘故,我在所供职的媒体主编有《锦绣凉山》季刊,作为外宣产品广为散发,向包括凉山人在内的读者,介绍这里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读者常常赞誉有加,珍爱收藏。从2013年第2期开始,杂志推出了中国... 因为偏爱人文地理写作的缘故,我在所供职的媒体主编有《锦绣凉山》季刊,作为外宣产品广为散发,向包括凉山人在内的读者,介绍这里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读者常常赞誉有加,珍爱收藏。从2013年第2期开始,杂志推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钟大坤先生的山居民族、婚礼、彝历年、火把节、传统村落、服饰等“凉山彝族文化系列”专题,引起极大的反响,好评如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文化 大凉山 价值 人文地理 民俗风情 自然景观 协会会员 传统村落
原文传递
青刀豆收获的季节
16
作者 莫凯.奥依蒙 《边疆文学》 2000年第2期19-24,共6页
这是一个栽种青刀豆的季节。这年的烤烟发生病虫害,没到七月就已经提前采光烤完。病得没法儿采的,大片大片的枯在烟地里。不能让地这么闲置着,乡政府、村公所、农业社的领导们面对现实,这样发动群众,烤烟的损失一定要用栽种青刀豆的收... 这是一个栽种青刀豆的季节。这年的烤烟发生病虫害,没到七月就已经提前采光烤完。病得没法儿采的,大片大片的枯在烟地里。不能让地这么闲置着,乡政府、村公所、农业社的领导们面对现实,这样发动群众,烤烟的损失一定要用栽种青刀豆的收入补回来。他们毕竟是领导,一切为民着想,且比社员更信心百倍。这种学名叫法国青刀豆的农作物据说是出口创汇的玩艺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每亩能产三吨鲜豆荚,按每公斤二元零五分计算;每亩能收入六千多元。乡政府为民着想,在全乡内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社会小说 婚恋题材 当代 彝族
原文传递
走近多瑙河
17
作者 杨佳富 《边疆文学》 2000年第1期59-59,共1页
叶子黄了,秋天来了。小时候,我常常呆呆地站在彝家高高的山上,望着那南飞的大雁,多想长上一对翅膀飞出大山,看一看山外的世界。1981年秋天,一张人伍通知书,把我带到了山外,不仅走进了城市,还走遍了祖国的边防线。当世纪末的秋风吹来的时... 叶子黄了,秋天来了。小时候,我常常呆呆地站在彝家高高的山上,望着那南飞的大雁,多想长上一对翅膀飞出大山,看一看山外的世界。1981年秋天,一张人伍通知书,把我带到了山外,不仅走进了城市,还走遍了祖国的边防线。当世纪末的秋风吹来的时候,我得到部队的关心,有幸参加云南作家代表团出访了罗马尼亚,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难忘的秋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走近多瑙河>> 当代 彝族 杨佳富
原文传递
古道山街
18
作者 李智红 《云南民政》 2000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散文 当代 彝族 地方风物题材 博南古镇
原文传递
献给新世纪的彝歌(组诗)
19
作者 柏叶 《边疆文学》 2000年第4期22-24,共3页
柏叶是从彝山走出的青年诗人。读柏叶的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彝族青年诗人对祖国、对故乡以及对自己民族的赤子情怀。传统、现代、未来都在他诗的意象中闪现。他诗中的现代感,是基于优秀彝歌传统上的时代表现;他诗中的传统韵味,又是在对... 柏叶是从彝山走出的青年诗人。读柏叶的诗,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彝族青年诗人对祖国、对故乡以及对自己民族的赤子情怀。传统、现代、未来都在他诗的意象中闪现。他诗中的现代感,是基于优秀彝歌传统上的时代表现;他诗中的传统韵味,又是在对未来进行诗的思考中跳出的火花。读这一组彝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新诗 组诗 彝族作者 <<等待>>
原文传递
四山情话
20
作者 毕增堂 《金沙江文艺》 2000年第1期4-11,共8页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四山情话>> 彝族 当代 毕增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