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与蒙古英雄史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乌日古木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突厥语民族和蒙古族由于相同的游牧经济生活、共同的萨满文化背景、错综复杂的族源关系和频繁的历史接触,他们的英雄史诗之间具有诸多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和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规律和结构类型的比...  突厥语民族和蒙古族由于相同的游牧经济生活、共同的萨满文化背景、错综复杂的族源关系和频繁的历史接触,他们的英雄史诗之间具有诸多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哈萨克英雄史诗《阿勒帕梅斯》和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规律和结构类型的比较研究,阐释了突厥英雄史诗和蒙古英雄史诗传统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史诗 《阿勒帕梅斯》 哈萨克族 蒙古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唱词看《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景迁 于静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格萨尔》史诗是藏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诗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史诗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糅合体。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的核心———唱词部分... 《格萨尔》史诗是藏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诗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史诗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糅合体。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的核心———唱词部分。从史诗唱词部分的内容、语词、文体等三个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论证史诗的民族属性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唱词 民族性特征
下载PDF
清中叶蒙古族和瑛家族诗歌创作谫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多洛肯 贺礼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5-81,共7页
清代是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蓬勃遽兴,层出不穷。蒙古族和瑛便是个中翘楚,和瑛一门,四世相承,四代文人,其中高中进士的就有三人,且皆有诗集传世。文章纵览各种对和瑛及其家族汉文诗文的研究论著及文章,对其整个... 清代是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蓬勃遽兴,层出不穷。蒙古族和瑛便是个中翘楚,和瑛一门,四世相承,四代文人,其中高中进士的就有三人,且皆有诗集传世。文章纵览各种对和瑛及其家族汉文诗文的研究论著及文章,对其整个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并且对其家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文化传承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瑛 谦福 壁昌 锡珍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从独白到对话: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的思维转型
4
作者 靳悦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建立文明对话,规避独白说教,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共识。以书法出版物为媒介,显现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现阶段的思维本相是独白,即唯我独美的传播理念、对象性欠缺的传播内容、单向输出的传播机制。中国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应用对话智慧... 建立文明对话,规避独白说教,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共识。以书法出版物为媒介,显现中国书法域外传播现阶段的思维本相是独白,即唯我独美的传播理念、对象性欠缺的传播内容、单向输出的传播机制。中国书法出版物跨文化传播应用对话智慧消解独白思维,树立各国各民族文字书写规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传播理念,建立以国际受众参与性为中心的传播内容,创设多元一体互动的传播机制,最大程度地推动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纵深发展,使书法真正成为形成人类共识的媒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书法出版物 跨文化传播 思维转型
下载PDF
论诗文学派对草创期浪漫主义的超越——朝鲜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5
作者 金明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诗文学派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的文学流派。在草创期,新诗因过分迎合激情崇尚和口语诗化的历史要求,最终导致尚感情而轻智慧,放纵人性并放任诗歌形式自流。而诗文学派则崇尚理性,主张意象的呈现和情感的客观化,扭转了新诗...  诗文学派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的文学流派。在草创期,新诗因过分迎合激情崇尚和口语诗化的历史要求,最终导致尚感情而轻智慧,放纵人性并放任诗歌形式自流。而诗文学派则崇尚理性,主张意象的呈现和情感的客观化,扭转了新诗的极端化趋向,引领诗歌走上现代化的轨道。但是诗文学派做出上述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古典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现代文学 诗文学派 草创期 浪漫主义 超越
下载PDF
满族祭祀神歌读本调查与比较研究
6
作者 吴雪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8-133,共6页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萨满 神歌
下载PDF
也谈仓洋嘉措的诗歌创作
7
作者 星全成 《青海民族研究》 2001年第3期78-83,共6页
仓洋嘉措既是藏传佛教领袖 ,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诗人。一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文章对仓洋嘉措创作的诗歌名称及社会根源作了探讨 ,并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仓洋嘉措 诗歌 爱情 影响
下载PDF
论尼扎里诗歌中的进步思想
8
作者 陈子涵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4-37,共4页
本文通过尼扎里控诉黑暗社会,号召勇敢斗争;歌颂纯洁爱情,反对封建伦理;维护人身自由,追求人生幸福;表达爱国思想,创建美好家园四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了尼扎里诗歌中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 尼扎里 诗人 诗歌 进步思想
下载PDF
现代性诉求、文化认同与文学资源的当代转换——以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为个案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峰 李华戎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提供了另一种范本。《巴林怒火》与蒙古族叙事诗、祝词、赞词、民歌有着文化血脉关系,对蒙古族民间文学资源进行了成功的当代转换。认为正是不同民族文学传统的延续和文学资源的当代开掘,形成了中国文学多特质、多风格、多内涵的丰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 现代性诉求 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 民间文学资源
下载PDF
萨都剌诗词创作的审美风格
10
作者 马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萨都剌的诗词创作 ,苍凉沉郁而不失豪放壮美 ,平淡自然而不失雄浑典雅。其诗词以深邃的思想内蕴、豪放兼清丽的艺术风格 ,营构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审美意境 ,一洗元代平庸苍白的诗坛词风 。
关键词 萨都剌 创作 审美风格 特点
下载PDF
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秀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4期53-57,共5页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民歌节对...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南宁国际民歌节,是审美人类学实践自己的学术主张和丰富自身理论的需要,也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继续发展的需要。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它的审美交流、审美修复和审美抵抗功能表现出来的。民歌节对于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还需要审美人类学以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民歌节 审关交流 审美修复 审美抵抗 碎片
下载PDF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述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晓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尚“意”的观念上 ,而“意”的实质即“生意” ,即“自然”。苏轼尚自然的书法美学观在创作过程及作品品格上均要求体现“自然”的特征 ,充分体现了艺道合一的传统思想。
关键词 苏轼 书法美学思想 自然 “意”
下载PDF
传统书法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雨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能吸引读者购买和阅读书籍。传统书法元素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既能使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也能增加书籍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借助现代计算机科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大胆创新,...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能吸引读者购买和阅读书籍。传统书法元素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既能使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也能增加书籍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借助现代计算机科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大胆创新,能设计出既符合时代审美、又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书籍装帧 设计 应用 创新
下载PDF
书法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志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混乱无序和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发人深思、令人焦虑。因此,看清现状、指弊寻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是当前之要务,这对于书法本身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书法教育 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韩碑艺术美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海卫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韩愈在其碑志文创作中,既立足现实,又秉以通变精神,使之由一种实用性文体变成一种形象丰富生动、情感真挚深切、议论犀利深刻的文学审美艺术。其间鲜明地体现出"文以明道"、"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等文... 韩愈在其碑志文创作中,既立足现实,又秉以通变精神,使之由一种实用性文体变成一种形象丰富生动、情感真挚深切、议论犀利深刻的文学审美艺术。其间鲜明地体现出"文以明道"、"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等文学创作理论的指导。正是这些创作理论的自觉实践,韩碑才真正实现了"文"与"道"的相互贯通与高度融合,进而达到实用与文学的兼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碑志文 艺术美 文学创作理论
下载PDF
气势与气韵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树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1-96,共6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气势 气韵
下载PDF
论黄道周书法对20世纪书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远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黄道周的书法在传统的"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独树一帜,其笔法特点兼有碑帖之长,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对以碑帖融合为主流的20世纪书坛影响颇大。近当代书法大家如沈曾植、马一浮、沙孟海等人的书法均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他,并... 黄道周的书法在传统的"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独树一帜,其笔法特点兼有碑帖之长,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对以碑帖融合为主流的20世纪书坛影响颇大。近当代书法大家如沈曾植、马一浮、沙孟海等人的书法均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他,并形成影响巨大的以雄强书风为主的流派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书法 影响
下载PDF
试论《西藏赋》文体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乌日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9-120,共2页
《西藏赋》的韵文句式、韵文语言、韵文用典、韵文结构基本遵循了传统骈赋的写作规律,同时作为蒙古族诗人创作的赋也有不同于传统骈赋的自身特色,它延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汉大赋。
关键词 《西藏赋》 句式 语言 用典 结构
下载PDF
“三大行书”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蜀卫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如王羲之——"魏晋风骨"孕育一代宗师、颜真卿——忠君与恪守儒家道义、苏轼...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如王羲之——"魏晋风骨"孕育一代宗师、颜真卿——忠君与恪守儒家道义、苏轼——奋厉与"野性"的结合体,从而造就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如心旷神怡,信笔由之;悲情四溢,铺毫聚墨;几度沦落,烂漫不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行书” 艺术魅力 文化底蕴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论“吴中四士”诗歌与书法的写意特征
20
作者 胡遂 禹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唐代诗人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四人合称为"吴中四士",多有诗、书才华。贺知章和张旭以宣情写意为特征的书风,深具浪漫主义精神,草书中所追求的变幻莫测、不拘一格的审美趣味和强调抒情的创作心理,都自然地渗透到四士的... 唐代诗人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四人合称为"吴中四士",多有诗、书才华。贺知章和张旭以宣情写意为特征的书风,深具浪漫主义精神,草书中所追求的变幻莫测、不拘一格的审美趣味和强调抒情的创作心理,都自然地渗透到四士的山水诗创作中。诗歌和书法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来源、构思过程和表现手法、美学追求等方面都体现出共同的写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四士” 写意 草书 山水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