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 |
张捷
|
《俄罗斯研究》
CSSCI
|
2005 |
3
|
|
2
|
新时期以来美国科幻小说中译的三次浪潮 |
姚利芬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2
|
|
3
|
论《铁皮鼓》中的畸形侏儒形象 |
陈文育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4
|
美国文学与美国社会文明 |
王芳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批评家的“现世性”——解读赛义德 |
赵建红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6
|
伍尔芙与意识流 |
石毅仁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7
|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兼与庄子自然观之比较 |
朱芳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9 |
0 |
|
8
|
“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
吴微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 |
王泽庆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0
|
李德裕赋与中晚唐赋的发展 |
曲景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从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看桐城文化精神的现代影响 |
萧晓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2
|
两重世界的彷徨者——解读夏多布里昂的《墓外回议录》 |
胡新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3
|
后人类语境下《别让我走》的身份建构解读 |
支运波
张扬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4
|
言此意彼的策略性选择——解读《霸王别姬》、《喜宴》 |
马潇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5
|
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欧美文学史教学难点透析 |
周青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表哥的角窗 |
E.T.A.霍夫曼
王炳钧(译)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