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1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江健三郎:从人道主义到后人道主义
1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作为日本反战文学的杰出代表和“九条会”的重要发起人,大江健三郎的战斗精神令人感佩。基于他对日本国民的明敲与暗忧,我曾多次动容地称他为爱国者,却并未使他领情。有一次,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那是2006年9月的一个下午,他一边盯着《别... 作为日本反战文学的杰出代表和“九条会”的重要发起人,大江健三郎的战斗精神令人感佩。基于他对日本国民的明敲与暗忧,我曾多次动容地称他为爱国者,却并未使他领情。有一次,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那是2006年9月的一个下午,他一边盯着《别了,我的书》,一边当着慕名而来的众多读者大声嗔怪我说:“难道你是怕我被日本特务暗杀吗?难道这里有日本特务吗?”我一时无言以对,却服膺于他的睿智。他早就看透了我的忧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日本特务 后人道主义 北京西单 爱国者 发起人
下载PDF
跨媒介视域下都市文学改编电影的叙事研究——以村上春树作品为中心
2
作者 王天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2,共5页
村上春树的都市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丰富的象征意蕴而著称,深入挖掘了都市人的心理状态、社会问题等主题。电影《东尼泷谷》《燃烧》和《挪威的森林》等,通过影像和音效,展现了如何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和情感氛... 村上春树的都市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和丰富的象征意蕴而著称,深入挖掘了都市人的心理状态、社会问题等主题。电影《东尼泷谷》《燃烧》和《挪威的森林》等,通过影像和音效,展现了如何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将小说中的哲学思考和情感氛围转换成视觉与听觉语言。这种跨媒介的创作呈现了电影与文学之间深层次的文化互动,为观众开辟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感受的崭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视域 村上春树 都市文学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论《孤独行路》的记忆书写兼及华人文学的遗孤叙事研究
3
作者 张益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孟庆华的长篇小说《孤独行路》聚焦二战后日本遗孤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变迁,小说以个人亲历者视角来呈现战后遗孤的人生经验图像,从个人记忆视角鲜活生动地形塑一段被大历史所遮蔽的时代声音。小说关注到遗孤群体的现实和生命状态,既充满... 孟庆华的长篇小说《孤独行路》聚焦二战后日本遗孤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变迁,小说以个人亲历者视角来呈现战后遗孤的人生经验图像,从个人记忆视角鲜活生动地形塑一段被大历史所遮蔽的时代声音。小说关注到遗孤群体的现实和生命状态,既充满了对遗孤的人道主义伦理关怀,也充满了对中国和日本现实与文化的自我审查和质询,通过一种文化间性的方法处理了民族间异域想象的问题,进而为思考中日战争与历史、记忆的遮蔽和连续、遗孤叙事的方法等诸多命题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行路》 孤儿视角 疼痛叙述 历史省思 遗孤叙事问题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新人啊,醒来吧!》的后人文主义启示
4
作者 许金龙 许若文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 《新人啊,醒来吧!》是大江健三郎于1982年至1983年间相继创作并发表的7篇短篇小说之合集,也是大江文学中最具自传色彩的虚构作品之一。这些短篇虽以松散的时序和主题排布书中,叙事线索却呈现为交织错落的互文结构,看似琐碎的日常经由布莱克诗句相互勾联,逐渐浮现为渗透着国际政治、日本战后文化和边地神话的细密网络。7篇故事的篇名和章节中所引布莱克的诗句,均采自日本翻译家梅津济美所译《布莱克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自传色彩 布莱克 大江文学 互文结构 叙事线索 后人文主义 新人
下载PDF
论女性生命意识与男权文化的博弈——芥川龙之介之女性言说
5
作者 黄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作为日本大正时代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以148篇之巨的小说扫描了近代日本的“社会世相”。芥川试图通过文学实现近代自我完善的个人主义,在广泛摄取西方近代思想的基础上,实践了近代短篇小说多样化的可能性,故而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 作为日本大正时代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以148篇之巨的小说扫描了近代日本的“社会世相”。芥川试图通过文学实现近代自我完善的个人主义,在广泛摄取西方近代思想的基础上,实践了近代短篇小说多样化的可能性,故而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芥川小说中的女性言说反映了芥川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对女性认知的复杂心态,并导致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显得杂乱。通过对芥川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加以梳理,从而将芥川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女性认知加以明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言说 男权文化 博弈 人性拷问 樊篱
下载PDF
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川端康成小说改编电影的东方美学
6
作者 张绪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90,144,共5页
川端康成小说改编电影通过时间变迁与人物描写的结合,自然美学元素与情感命运的象征,文学书写在摄影镜头中的转译完成了自然抒写与心灵描绘的结合;并在古典结构与现代生命体验、传统情感描绘与现代叙事手法、传统叙事结构与现代节奏的... 川端康成小说改编电影通过时间变迁与人物描写的结合,自然美学元素与情感命运的象征,文学书写在摄影镜头中的转译完成了自然抒写与心灵描绘的结合;并在古典结构与现代生命体验、传统情感描绘与现代叙事手法、传统叙事结构与现代节奏的结合中同时体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精神。川端康成小说改编电影中传统美学结构与现代精神的结合是一种艺术创新的过程,旨在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深度和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和情感体验的电影作品。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电影改编 传统精神 现代意识 东方美学
下载PDF
论村上春树《和披头士一起》的选择性记忆
7
作者 张馨之 刘研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和披头士一起》出自村上春树最新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全篇在选择性记忆的断裂碎片中渐次展开,以症候式记忆书写的方式蕴藏着对青春往事、时代精神困境等复杂要素的回忆与反思。该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选择性记忆为核心话... 《和披头士一起》出自村上春树最新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全篇在选择性记忆的断裂碎片中渐次展开,以症候式记忆书写的方式蕴藏着对青春往事、时代精神困境等复杂要素的回忆与反思。该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选择性记忆为核心话题,围绕小说中呈现的精神创伤和个体自我建构的精神困境展开,最终挖掘与探讨作家在文本中所意指的精神文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和披头士一起》 选择性记忆 症候分析
下载PDF
从实证研究到文化研究:大江健三郎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8
作者 李贵苍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日语学界敏锐地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开始大量翻译其作品。从199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个人的体验》到2023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江健三郎文集》(14卷),20多年间,几十位译者在20多...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国日语学界敏锐地意识到他的重要性,开始大量翻译其作品。从1995年光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个人的体验》到2023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大江健三郎文集》(14卷),20多年间,几十位译者在20多家出版社翻译出版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其中有多部作品拥有不同的译者。根据李叶等学者统计,大江健三郎的个别作品被不断重译,从1995年到2017年,《个人的体验》由5位译者先后翻译出版;从1996年到2016年,《万延元年的Football》由6家出版社出版了不同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光明日报出版社 翻译出版 首次出版 诺贝尔文学奖 实证研究 现状和趋势 不同译本
下载PDF
“沉默的抗争”:堀辰雄《姨捨》中的反战叙事
9
作者 陈世华 柳田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姨捨》是堀辰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以菅原孝标女《更级日记》为蓝本改编的短篇小说。作品将主人公作为时代的缩影,通过主人公对物语和爱情的憧憬与幻想破灭之表象,影射日本女性在侵略战争中沦为战争工具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在日本... 《姨捨》是堀辰雄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以菅原孝标女《更级日记》为蓝本改编的短篇小说。作品将主人公作为时代的缩影,通过主人公对物语和爱情的憧憬与幻想破灭之表象,影射日本女性在侵略战争中沦为战争工具可能带来的悲惨命运。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姨捨》以“经典重写”的形式,极为隐晦地揭示了被天皇蛊惑、利用的日本女性乃至日本民众,终将成为战争牺牲品的必然性。堀辰雄在战时“古典回归”的趋势下创作的王朝文学改编系列小说亦成为其对抗大肆鼓动战争的文坛、政坛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堀辰雄 《姨捨》 反战叙事 经典重写
下载PDF
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文学的转变——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
10
作者 黄小英 杨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文学 第一人称 叙述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现代性书写
11
作者 周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直子、绿子进行相互对照。村上春树聚焦小说人物在个性与共性、妥协与对抗冲突中的不同表现,书写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小说对荒诞世界的书写,表达了反讽的立场,而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为反思日本20世纪60年代文化提供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现代性 反讽
下载PDF
论《1Q84》中牛河的两种形象及其意义
12
作者 王德峰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村上春树在《1Q84》BOOK2和BOOK3中塑造了牛河的不同形象。借助对牛河的不同塑造,村上以物语的方式来置换和暗示日本社会在“奥姆真理教”和“地铁沙林事件”上存在的误区:将奥姆信徒无限“妖魔化”,将善恶绝对化。村上暗示:这些误区本... 村上春树在《1Q84》BOOK2和BOOK3中塑造了牛河的不同形象。借助对牛河的不同塑造,村上以物语的方式来置换和暗示日本社会在“奥姆真理教”和“地铁沙林事件”上存在的误区:将奥姆信徒无限“妖魔化”,将善恶绝对化。村上暗示:这些误区本质上正是日本责任回避型的封闭性社会“体制”使然。村上呼吁“奥姆真理教”和“地铁沙林事件”的关键在于对日本社会体制的彻底反思,否则“地铁沙林事件”“福岛核事故”等悲剧会反复上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Q84》中过分强调体制之恶,致使牛河及领袖等人物身上弥漫着一股受害者气息,这不仅模糊了善恶的界限,更是对个体之恶的回避,甚至放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 《1Q84》 奥姆真理教 体制
下载PDF
空间、知识、皇权:《真空地带》中的伦理阐释
13
作者 杨月 陈世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以军营特殊空间为主题创作了描述军营生活的小说《真空地带》,描写了日本士兵在军营空间中的权力、欲望、野心、献媚和争斗的丑态,揭露了军营空间内天皇制权力结构将日本人转化为“日本兵”的黑暗过程。士兵在军营... 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以军营特殊空间为主题创作了描述军营生活的小说《真空地带》,描写了日本士兵在军营空间中的权力、欲望、野心、献媚和争斗的丑态,揭露了军营空间内天皇制权力结构将日本人转化为“日本兵”的黑暗过程。士兵在军营空间与监狱空间内被操控、被驯服为功利主义的战争机器;其中的知识分子士兵认识到与外界隔绝、形如真空的军营空间中的欺骗性和人工性,对军营空间背后天皇制军队的侵略性质深感质疑。作品表达了对作为日本人应如何面对日本皇权这一问题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间宏 《真空地带》 空间 伦理 皇权
下载PDF
何为“祖国的丧失”?——大城立裕早期冲绳战书写的探索与尝试
14
作者 忻雨帆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冲绳作家大城立裕在战后初期创作的冲绳战题材作品如《龟甲墓》《棒兵队》,并未如本人所说毫无政治因素,而是作为创作时期冲绳政治状况的一种反馈,是在复归日本前对“日本人身份”的质疑。在早期的冲绳战书写中,大城立裕处处反映着战时... 冲绳作家大城立裕在战后初期创作的冲绳战题材作品如《龟甲墓》《棒兵队》,并未如本人所说毫无政治因素,而是作为创作时期冲绳政治状况的一种反馈,是在复归日本前对“日本人身份”的质疑。在早期的冲绳战书写中,大城立裕处处反映着战时本应作为冲绳祖国的“日本”在战争中是如何一步步丧失其地位的,也有意无意间在作品中厘清冲绳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立裕 冲绳战书写 《龟甲墓》 “祖国的丧失”
下载PDF
论《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与审美意蕴
15
作者 宋蓉蓉 史永霞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是日本唯美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创新之处,文章旨在深入分析《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探求其中的审美意蕴。方法:通过解读叙述者并且超脱叙述者的视角范围,同时借助对照比较更好地把握作品,进而探究《春... 目的:《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是日本唯美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创新之处,文章旨在深入分析《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探求其中的审美意蕴。方法:通过解读叙述者并且超脱叙述者的视角范围,同时借助对照比较更好地把握作品,进而探究《春琴抄》中的人物形象、审美意蕴与主题内涵。故事内叙述者佐助使用大量赞美之词描述春琴,《鵙屋春琴传》是佐助编写的,同为故事内叙述者的鴫泽照对春琴的一些事情避而不谈,故事外的异故事叙述者且作为隐含作者象征的“我”也存在主观臆断,因此多重叙述下他们所描绘的春琴形象存在相互矛盾之处。结果:春琴形象的构建涉及事实/事件轴的不充分报道与价值/判断轴的错误解读、不充分解读,其最终指向是佐助式价值判断:佐助刺瞎双目是为了超脱形体的束缚,因为春琴容颜已被损伤,肉体也会衰亡,他便以现实的春琴为媒介,在美丑转化之间将时间与感觉凝缩为一瞬,由感官美、虚幻美凝定为一种永恒的女性之美,化视觉之美为专属的抽象思维建构之美。结论: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杂糅了多方面的元素,包括翻译的契机、恶魔主义者的写作传统、阴翳之美的日本风情,同时《春琴抄》中的不可靠叙述映射出谷崎润一郎对女性美、官能美的执着与痴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春琴抄》 不可靠叙述 审美意蕴
下载PDF
论《放学后》中的身体美学
16
作者 赵荣婕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东野圭吾作为深受当今读者喜爱的推理小说家,其成名作品《放学后》围绕宫坂惠美身体承受“视线强暴”后发生的案件展开。研究文本中的身体美学,目的是以身体叙事为媒介,深入探究人的矛盾性与对立性。方法:首先采用文献梳理法,梳理... 目的:东野圭吾作为深受当今读者喜爱的推理小说家,其成名作品《放学后》围绕宫坂惠美身体承受“视线强暴”后发生的案件展开。研究文本中的身体美学,目的是以身体叙事为媒介,深入探究人的矛盾性与对立性。方法:首先采用文献梳理法,梳理《放学后》的相关文献,阐释文本与身体美的内在联系,围绕身体进行审美实践,分析文本中的身体叙事,论述其身体叙事的动力;其次采用理论分析法进行研究,以身体美学研究文本,对人物形象中的身体美学进行分析,叙述在不同生存场域下,处境不同的身体外在呈现的差异性,并反思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再次通过比较研究法进行梳理,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探索身体美学的内在含义,分析文本所呈现的社会现象;最后采用总结概括法,总结《放学后》中发生的悲剧反映的社会现象。结果:目前,学界开始关注身体美学的研究,在探索审美实践中研究身体美学的合理性,从文本出发,寻求身心合一的境界。《放学后》以欲望身体作为身体叙事的动力,以人物形象的身体标记,展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抗争,映射出两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结论:应思索“文本的身体”与“身体”之间存在的深意,重视身体,共同探索社会文明的合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学后》 身体叙事 身体美学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的《上海》与《旅愁》
17
作者 王艳华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上海》是横光利一以当时亚洲的中心上海为舞台,以上海的“五卅惨案”为背景,基于一个多月的上海体验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出场人物的恋爱故事描写了像幽灵一样滞留在上海的日本人的生活状况及其思想转变,最后提出日本回归... 《上海》是横光利一以当时亚洲的中心上海为舞台,以上海的“五卅惨案”为背景,基于一个多月的上海体验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出场人物的恋爱故事描写了像幽灵一样滞留在上海的日本人的生活状况及其思想转变,最后提出日本回归的主题。与此相对,《旅愁》是以欧洲的中心巴黎为舞台,以“二·二六事件”为背景,基于欧洲旅行于1937年到1946年写就的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将十年间的时势变迁通过小说出场人物的恋爱进展和思想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描写了出来,主题设定是“与西洋对决的东洋的精神构造”,最终依然是日本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爱故事 《上海》 横光利一 比较视域 思想变迁 上海体验 出场人物 精神构造
下载PDF
从社会文化理论看偶像与粉丝的“他者”悲剧——以《偶像失格》为例
18
作者 张特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偶像失格》[1]作为2021年第164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至今仍被热烈讨论,其作品核心话题——偶像与粉丝,更是于新媒体视频平台中大量流传并不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除三篇针对该作品的翻译实践报告外,王晶与闫焕娥以共生社会理论为基... 《偶像失格》[1]作为2021年第164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至今仍被热烈讨论,其作品核心话题——偶像与粉丝,更是于新媒体视频平台中大量流传并不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除三篇针对该作品的翻译实践报告外,王晶与闫焕娥以共生社会理论为基础,对作品中的特殊群体进行了社会学上的分析;李笑与肖霞则专注主人公明里的行动和话语,在自我认同理论与准社会关系理论之上聚焦主人公内心的冲突,为网络时代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研究提供了文学层面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粉丝 网络时代 核心话题 文学层面 准社会关系 自我认同 青少年
下载PDF
守护与共生:上桥菜穗子《精灵守护者》论
19
作者 宋文燕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幻想小说作为现代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当下热度持续升温。2014年国际安徒生作家奖得主、日本儿童文学女作家上桥菜穗子的代表作《精灵守护者》是一部以东方世界为背景的优秀幻想小说,主要讲述了以救人为生计的女保镖巴尔萨和体内寄宿着... 幻想小说作为现代儿童文学的体裁之一,当下热度持续升温。2014年国际安徒生作家奖得主、日本儿童文学女作家上桥菜穗子的代表作《精灵守护者》是一部以东方世界为背景的优秀幻想小说,主要讲述了以救人为生计的女保镖巴尔萨和体内寄宿着精灵之卵的新约格皇国二皇子查格姆等人的逃亡守护故事。本文从守护视角出发,详细考察小说中人类世界和精灵世界重叠下面临的生态危机、生命危机和文化危机,在以精灵之卵为核心的多层守护关系中分析“守护者”这一代表群体对于生命和成长的守护、对于文化和世界的救赎,阐释《精灵守护者》在危机与守护相互交织下,隐含于小说中的人与世界、人与自然、多元文化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桥菜穗子 《精灵守护者》 危机 守护 共生
下载PDF
小说《楢山节考》中的替罪羊迫害研究
20
作者 吴润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3,55,共5页
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以日本弃老传说为蓝本,通过对迫害诸定式的表现,揭露了其背后隐匿的替罪羊机制。村落中的迫害集团牺牲部分老人,以疏解村落内部潜在的暴力隐患,凭借对社会资源危机的反应、对老人之无用的定罪、衰老... 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以日本弃老传说为蓝本,通过对迫害诸定式的表现,揭露了其背后隐匿的替罪羊机制。村落中的迫害集团牺牲部分老人,以疏解村落内部潜在的暴力隐患,凭借对社会资源危机的反应、对老人之无用的定罪、衰老的特殊标记以及暴力本身,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替罪羊机制。该小说是典型的迫害性文本,暗示了日本古代社会中存在着残酷的集体暴力,并借此反思了日本近代社会的自我意志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楢山节考》 替罪羊 迫害定式 日本 深泽七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