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小说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汝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系统和逻辑—语义关系理论,分析小说Working Girls(《非常难女》)第四章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使用,探讨汉英语码转换在构建文学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作用,可以揭示出新加坡多语社会里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语码转换 衔接 逻辑—语义关系 Working GIRLS
下载PDF
丑与美——谈尤今沙漠题材小说的二元对立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登宇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4,共3页
新加坡著名华文作家尤今 ,在她的沙漠题材的小说中 ,体现出丑美二元对立的美学追求 ,主要表现在环境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方面 ,本文就此及作者作此美学追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尤今 沙漠题材 小说 二元对立意识 新加坡作家
下载PDF
“吃心/心脏母题”文本互涉及文类发展的启示——新加坡《南洋总汇新报》小说《情人心脏》的解读
3
作者 辜美高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9-53,共5页
新加坡《南洋总汇新报》在1907-1911年刊登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小说(主要是文言小说),其中不乏题材新鲜、情节曲折的佳作,应该予以高度评价。署名六六的小说《情人心脏》,乍看起来以为只是源于薄伽丘《十日谈》第四天的两个故事,仔细推敲,... 新加坡《南洋总汇新报》在1907-1911年刊登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小说(主要是文言小说),其中不乏题材新鲜、情节曲折的佳作,应该予以高度评价。署名六六的小说《情人心脏》,乍看起来以为只是源于薄伽丘《十日谈》第四天的两个故事,仔细推敲,可以看出这个吃心的母题,在英国文学、文化中曾有过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六六认识了整个发展的过程,在挪用、移借情节的时候,小心翼翼,既掌握小说写实及新闻性的特质,加以取舍与改造,又能配合清末东方的现实,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基本上遵守祖本文类的范式,也许可以说是华语系小说第一次成功地移借西方小说的传统,跟国际接轨!这种混合体的创作方式,不但启迪华语系的作者:文类横植的可行性和移植的创作方法;反过来说,也可以给世界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总汇新报》 六六 《情人心脏》 吃心母题 《十日谈》 混合体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及其流变
4
作者 赖干坚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新加坡华文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新华小说一开始便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积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一优良传统在20世纪40年... 新加坡华文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新华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新华小说一开始便以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积极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一优良传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小说得到继承和发展,涌现出一批有突出成就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从1965年至今,新华现实主义小说在题材、主题、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文小说 现实主义 流变
下载PDF
新加坡新生代小说两作家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岳玉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91-96,90,共7页
希尼尔小说出发于新加坡乡土而终极于世界性的艺术视野,谢裕民小说对新加坡“城与人”文化主题的新开掘,都反映出其创作多元文学因素的交汇,而尤自觉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新加坡本土文化传统的融合。这些不仅形成了新加坡新生代小说家的... 希尼尔小说出发于新加坡乡土而终极于世界性的艺术视野,谢裕民小说对新加坡“城与人”文化主题的新开掘,都反映出其创作多元文学因素的交汇,而尤自觉于中国文化传统和新加坡本土文化传统的融合。这些不仅形成了新加坡新生代小说家的特色,也构成了“新加坡小说再出发”的某些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文学 新生代小说 华文小说 新加坡华人 小说创作 现代主义 小说文体 裕民 《世说新语》 中国大陆
下载PDF
新加坡微型小说de繁荣及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白舒荣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微型小说在英美叫小小说,于日本谓掌篇小说或掌上小说,台湾多称极短篇,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一般多用“微型小说”之名。不管其命名如何,在小说家族中,于长篇、中篇、短篇之后,它排行队尾;就篇幅之大小,情节之繁简,人物之多寡而论,它不只不... 微型小说在英美叫小小说,于日本谓掌篇小说或掌上小说,台湾多称极短篇,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一般多用“微型小说”之名。不管其命名如何,在小说家族中,于长篇、中篇、短篇之后,它排行队尾;就篇幅之大小,情节之繁简,人物之多寡而论,它不只不可望长、中篇之项背,短篇小说在它面前亦属庞然大物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微型小说 黄孟文 华文微型小说 小说创作 中国大陆 志人志怪小说 现实主义 创作与研究 掌篇小说 未亡人
下载PDF
冷嘲热讽见真情——读黄孟文的《安乐窝》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宗法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1期7-10,共4页
1991年2月由新加坡作家协会和新亚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安乐窝》,是黄孟文80年代小说创作的结集,也是他的文学观和创作走向的一个里程碑,值得重视。
关键词 安乐窝 黄孟文 新加坡 冷嘲 赴美留学 创作走向 热讽 文学观 物质文明 留学生
下载PDF
《马华新文学大系》战前小说中的当地词汇 被引量:1
8
作者 洪丽芬 陈明瑞 《八桂侨刊》 2013年第2期54-60,共7页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马)华文文学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其中一大延续点,但是与中国文学不尽相同,其中一大差异在于华人方言与当地语言的渗透。本文以《马华新文学大系》(1919-1942)中的两册小说集为文本探讨对象,从华人方言、华语、马来语...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马)华文文学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其中一大延续点,但是与中国文学不尽相同,其中一大差异在于华人方言与当地语言的渗透。本文以《马华新文学大系》(1919-1942)中的两册小说集为文本探讨对象,从华人方言、华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的搜集,探讨战前新马华文小说中非典型汉语的词汇使用。小说集的创作群是来自中国和新马当地的华人作家。研究发现大多数词汇来自粤语、闽南语、当地华语、马来语和英语。方言和地方语言词汇的穿插使用让新马华文小说呈现不一样的面貌,独具浓厚的南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语言特色 词汇 南洋华人 马来西亚
下载PDF
“义”“利”困扰的现代都市——读新加坡华文作家流军的《归去来兮》
9
作者 吴剑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54,共2页
流军原名赖涌涛,祖籍广东省丰顺县,194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边佳兰村,后入新加坡念中学和大学,新、马分家后,成为新加坡公民。流军生活经历颇丰,当过割胶工人、杂货店店员、工厂书记、家庭教师,现主持一家国际性贸易公司。流军自幼... 流军原名赖涌涛,祖籍广东省丰顺县,194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边佳兰村,后入新加坡念中学和大学,新、马分家后,成为新加坡公民。流军生活经历颇丰,当过割胶工人、杂货店店员、工厂书记、家庭教师,现主持一家国际性贸易公司。流军自幼爱好文艺,中学时期就开始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热爱土地的人》、《暗渡陈仓》,中篇《玉镯的故事》、《蜈蚣岭》,长篇《浊流》和《热带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作家 现代都市 “义” 商业社会 批判意识 短篇小说集 暗渡陈仓 丰顺县 现实主义 家庭教师
下载PDF
微型小说的结构艺术——新加坡微型小说管窥
10
作者 杨振昆 《华文文学》 1995年第2期53-55,共3页
在文学的疆域里,微型小说似乎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领地,但是,新加坡作家协会竭力提倡,确已显出一派春天的气势。《微型小说季刊》和《大地》双月刊不断推出微型小说佳作。周粲的《恶魔之夜》、《抢劫》,洪生的《掌上惊雷》、林锦的《我不... 在文学的疆域里,微型小说似乎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领地,但是,新加坡作家协会竭力提倡,确已显出一派春天的气势。《微型小说季刊》和《大地》双月刊不断推出微型小说佳作。周粲的《恶魔之夜》、《抢劫》,洪生的《掌上惊雷》、林锦的《我不要胜利》、张辉的《45、45会议机密》、林高的《猫的命运》等一系列微型小说专集和周粲主编的《万花筒》、贺兰宁编选的《幸福出售》、新加坡出版的《新加坡微型小说选》、中国出版的《赤道边缘的珍珠》等微型小说选本以及黄孟文小说选《安乐窝》中的微型小说都说明了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已渐成了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微型小说 结构艺术 新加坡华文 华文微型小说 小说创作 《大地》 结构方法 黄孟文 理论探讨 小型录音机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小说:自觉的文体选择
11
作者 黄万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2-57,共6页
八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小说呈现出文体多元丰富的状态,微型小说、商界小说、现代派小说、魔幻写实小说、心理小说等小说形式纷纷涌现,表现出新华小说家文体选择上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 华文小说 微型小说 新加坡 文体选择 现代派小说 小说文体 商界小说 孙爱玲 文体意识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日暮乡关: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路向
12
作者 冯浩 《今日教育》 2017年第12期60-62,共3页
知识分子往往绕不开把对故乡的体悟落于笔端,如鲁迅之于浙江绍兴,沈从文之于湖南凤凰,莫言之于山东高密,马尔克斯之于阿拉卡塔卡,乡土成为作家写作生涯的重要资源。多年前《亚洲周刊》曾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上榜的百部华... 知识分子往往绕不开把对故乡的体悟落于笔端,如鲁迅之于浙江绍兴,沈从文之于湖南凤凰,莫言之于山东高密,马尔克斯之于阿拉卡塔卡,乡土成为作家写作生涯的重要资源。多年前《亚洲周刊》曾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上榜的百部华文小说中,鲁迅小说集《呐喊》高踞榜首,沈从文的《边城》名列次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知识分子 路向 精神 《亚洲周刊》 华文小说 浙江绍兴 马尔克斯 写作生涯
下载PDF
论新华伤痕小说中的“小人物”形象——以尤琴《画眉鸟》为例
13
作者 岑园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9-74,共6页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琴的《画眉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新加坡华人"小人物"阿顺的形象。就读华校的阿顺青年时参加左翼运动,中年时面临事业、理想、亲情的三重失落。"小人物"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新华小说中普遍出现的...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琴的《画眉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新加坡华人"小人物"阿顺的形象。就读华校的阿顺青年时参加左翼运动,中年时面临事业、理想、亲情的三重失落。"小人物"形象作为社会变革时期新华小说中普遍出现的阶段性人物,反映了伤痕时期新加坡华校、华文衰亡以及人物命运的变迁,也折射了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在本土化和中国化之间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文文学 小人物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一把颜色》中的双重创伤书写
14
作者 邹梦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13期29-30,共2页
本文试图运用后殖民中对语言、历史、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与创伤精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分析小说《一把颜色》中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两代人在语言、精神、历史、身份认同方面所遭受的创伤,在书写新加坡历史的同时,通过文学叙述的形... 本文试图运用后殖民中对语言、历史、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与创伤精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分析小说《一把颜色》中殖民时期和后殖民时期两代人在语言、精神、历史、身份认同方面所遭受的创伤,在书写新加坡历史的同时,通过文学叙述的形式让新加坡人直面创伤,从而达到疗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林素琴 创伤 后殖民 战争 文化 种族
下载PDF
《蜗居》中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探析——以郭海萍形象为例
15
作者 廖晋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9-,共1页
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了以"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为核心的原型理论。小说《蜗居》将矛头直击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面临的生存境遇与情感问题。本文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探析《蜗居》中郭海... 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了以"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为核心的原型理论。小说《蜗居》将矛头直击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都市人面临的生存境遇与情感问题。本文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下探析《蜗居》中郭海萍身上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原型批评 蜗居 阿尼玛 阿尼姆斯
下载PDF
“武汉”地理意象构建起厚重的历史视野——读孙志卫长篇小说《武汉谍战》
16
作者 彭姗姗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本文从'主线与支线交迭'书写间谍网络的结构手法,多层次的情节设计展现了波诡云谲的生死谍战,冈本矢一的人物形象展现战争的悲剧性与荒诞性,'武汉'地理意象的多重含义从四个方面讨论《武汉谍战》呈现出来的独特审美价值。
关键词 情节结构 荒诞性 “武汉”意象 历史视野
下载PDF
看雪的心会亮吗——试论《没有时间的雪》
17
作者 林高 《华文文学》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微型小说 董农政 <<没有时间的雪>>
下载PDF
新加坡作家黄孟文和他的微型小说
18
作者 宋方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2年第4期49-50,共2页
黄孟文是新加坡著名华文作家、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开放大学兼职教授。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以亦庄亦谐、讽刺幽默的手法,深刻地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将华夏文学的神韵与西方文... 黄孟文是新加坡著名华文作家、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开放大学兼职教授。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以亦庄亦谐、讽刺幽默的手法,深刻地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将华夏文学的神韵与西方文学的创作技法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黄盂文 微型小说 语言艺术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混杂性书写:林宝音小说与新加坡“本土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志刚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6,共14页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的本土文学实践,以当地华裔族群文化为素材,聚焦新加坡社会中的核心问题。林宝音有意识地使用新加坡式英语,将其当作摆脱英国后殖民文化束缚、建构新加坡性的重要手段。在其小说中,混杂的文化语境是人物冲突的文化...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的本土文学实践,以当地华裔族群文化为素材,聚焦新加坡社会中的核心问题。林宝音有意识地使用新加坡式英语,将其当作摆脱英国后殖民文化束缚、建构新加坡性的重要手段。在其小说中,混杂的文化语境是人物冲突的文化根源,表明新加坡人在寻找共同的"国家身份"过程中的认同困惑;其中所创设的混杂的文化意象,更是华人传统文化和英国经典文学双重影响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混杂性文化书写中,林宝音并没有盲目地认同东方或者西方,而是将二者作为新加坡的镜像或参照,以此来思考和审度新加坡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林宝音 混杂性书写
原文传递
论孙爱玲小说叙事的“红楼梦”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军芳 张丽娜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孙爱玲,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已出版的作品有《绿绿杨柳风》《碧螺十里香》《玉魂扣》《孙爱玲文集》《女也,人也》。《幺七》曾获第一届金狮小说第三名,《碧螺十里香》获第二届金狮小说推荐组优胜奖及新加坡全国书籍奖,现为新加坡南洋理... 孙爱玲,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已出版的作品有《绿绿杨柳风》《碧螺十里香》《玉魂扣》《孙爱玲文集》《女也,人也》。《幺七》曾获第一届金狮小说第三名,《碧螺十里香》获第二届金狮小说推荐组优胜奖及新加坡全国书籍奖,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驻校作家。孙爱玲明确的说自己写作喜欢用《红楼梦》的风格,专门写了《红楼梦对话研究》,研究红楼梦对话的艺术成就。评论家也多有这样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爱玲 十里香 小说叙事 红楼梦 对话研究 碧螺 《红楼梦》 杨柳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