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字化为肉身——狄金森诗歌与其生命的叠置
1
作者 丁怡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6页
狄金森将文字的力量视为自己独特的信仰,以圣经中"道成肉身"的段落为依据,暗示自己的诗歌文字同样可化为肉身。诗人隐居的生活方式造成身体的不在场,而其灵魂不懈地用文字去寻找,去替代那个缺席的身体,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幻化... 狄金森将文字的力量视为自己独特的信仰,以圣经中"道成肉身"的段落为依据,暗示自己的诗歌文字同样可化为肉身。诗人隐居的生活方式造成身体的不在场,而其灵魂不懈地用文字去寻找,去替代那个缺席的身体,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幻化为独具魅力的诗,诗歌与生命在此重叠而彼此照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灵魂 文字 道成肉身
下载PDF
芥川文学中的利已主义分析
2
作者 毛执剑 裴永蕾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1-52,56,共3页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大巨匠。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140多篇小说,有"鬼才"之美誉。他的小说故事新奇、技巧高超、寓...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大巨匠。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140多篇小说,有"鬼才"之美誉。他的小说故事新奇、技巧高超、寓意深刻,尤其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智分析为人称道,对人性利已主义的揭露则是芥川文学的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川文学 利已主义 人性
下载PDF
文学性的困境与突围:巴特与洛特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基于传统文学理论范式困境,巴特与洛特曼从文本多因互动格局入手,重新审视文学性,以对话产生意义为核心要旨,挖掘出文本的开放性和生产性,对等级森严、缺乏活力的文学本质观展开批判与重建。巴特通过颠覆传统文本中作者的地位,解除作者... 基于传统文学理论范式困境,巴特与洛特曼从文本多因互动格局入手,重新审视文学性,以对话产生意义为核心要旨,挖掘出文本的开放性和生产性,对等级森严、缺乏活力的文学本质观展开批判与重建。巴特通过颠覆传统文本中作者的地位,解除作者与文本之间的父子关系,以交互主体性解放结构。洛特曼则以结构语言学为依据,强调文学的交流功能,融文学的历史诉求于形式结构,纳具体可见的话语实践于语言系统。通过检视巴特与洛特曼的文本观,不仅能更加清晰地辨析文本从静态结构转变为跨学科的书写实践过程,更有助于在"后理论时代"观照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重塑文学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巴特 可写文本 洛特曼 差异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