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试探──读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炎秋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5,共8页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帕慕克用土耳其语将这种忧郁称为"呼愁"...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这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中,帕慕克用土耳其语将这种忧郁称为"呼愁",认为这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从现实层面看,西方旅人的建构与伊斯坦布尔全盘西化的现实是"呼愁"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伊斯坦布尔市民与政府对"土耳其性"有意无意地肯定、坚持与发展,也是"呼愁"形成的重要原因。西化与土耳其性在伊斯坦布尔既对立、矛盾,又交错、渗透,构成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然而,全盘西化和土耳其性都有其局限与不足,因而也就无法消除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超越其上,构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伊斯坦布尔 “呼愁” 西化 土耳其性
原文传递
地志自传与文化记忆构建——评奥尔罕·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研 《现代传记研究》 2021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帕慕克的地志自传《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不仅揭示了伊斯坦布尔地景风物、文化气质与自我主体的互涵共生关系,更呈现出这座城市被压抑然而却曾深刻影响其历史构建的多元文化记忆。一方面,对文化记忆的构建帮助帕慕克定位自我,实... 帕慕克的地志自传《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不仅揭示了伊斯坦布尔地景风物、文化气质与自我主体的互涵共生关系,更呈现出这座城市被压抑然而却曾深刻影响其历史构建的多元文化记忆。一方面,对文化记忆的构建帮助帕慕克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地志自传的书写,帕慕克又将交往记忆转化为文化记忆,并利用作品中的图像、建筑、废墟等多元媒介重构回忆空间,记录了当代伊斯坦布尔的文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地志自传 文化记忆 自我认同 多元媒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