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社会父权制解析——以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为例
1
作者 张琳琳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6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是黎巴嫩入选阿拉伯作家协会评选的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十篇中的一篇,通过对小说中父亲、丈夫、哥哥、情人等男性人物形象以及对母性形象的解析,解构父权制社会,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漫长... 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是黎巴嫩入选阿拉伯作家协会评选的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十篇中的一篇,通过对小说中父亲、丈夫、哥哥、情人等男性人物形象以及对母性形象的解析,解构父权制社会,探索女性解放道路的漫长性和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赫拉的故事》 男性人物形象 父权制社会
下载PDF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作品中的爱、美与智慧
2
作者 李珮 《海外文摘》 2020年第6期5-6,共2页
美籍黎巴嫩作家、诗人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先驱。由他创立的旅美派文学,即阿拉伯侨民文学,为阿拉伯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舞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除了创作诗歌、小说和散文之外,他还精于绘画,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巨人。爱... 美籍黎巴嫩作家、诗人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先驱。由他创立的旅美派文学,即阿拉伯侨民文学,为阿拉伯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舞台,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除了创作诗歌、小说和散文之外,他还精于绘画,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巨人。爱、美与智慧是纪伯伦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事实上,没有哪位作家像纪伯伦一样,将三者的关系结合的如此紧密,并将它们作为通往人性最高真理的阶梯。他在作品中经常对爱、美与智慧进行细致的描述与讴歌,认为它们足以揭示人类的灵魂和心灵的本质。本文将通过对纪伯伦作品的细读,分析爱、美与智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与指向,试图探究纪伯伦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人本主义 纪伯伦
下载PDF
多维度时空中的异乡孤独旋涡——胡黛·巴拉卡特《死信》故事世界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昊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1期239-247,共9页
2019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获奖作品《死信》采用了读者参与创作的故事世界建构方式。作家胡黛·巴拉卡特用"偶然拾到信件"和"异乡人的孤独"将《在窗后》的五封信件构成线性链条,再用五篇独白将《在机场》和《在... 2019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获奖作品《死信》采用了读者参与创作的故事世界建构方式。作家胡黛·巴拉卡特用"偶然拾到信件"和"异乡人的孤独"将《在窗后》的五封信件构成线性链条,再用五篇独白将《在机场》和《在窗后》连为环形链条,最后以上帝视角用《尾声:邮递员之死》诠释《在机场》和《在窗后》。小说以立体叙事的方式将多维度的时空和碎片化的主题巧妙地糅合在异乡孤独的旋涡中,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故事世界的讲述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信 故事世界 孤独 异乡
原文传递
纳·阿比-厄兹获2011年度德国自由文学奖
4
作者 曹霞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2年第1期22-22,共1页
来自黎巴嫩的女作家纳塔利亚·阿比.厄兹(Nathalie Abi—Ezzi)以小说《鲁巴的秘密》(Rubas Geheimnis)获得了2011年度的德国自由文学奖。德国自由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会在2011年7月18日公布了这一消息。
关键词 文学奖 自由 德国 评审委员会 女作家 黎巴嫩 ABI 小说
原文传递
《夜信》:迷宫叙事与阿拉伯民族的迷宫之境
5
作者 任宏智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胡黛·巴莱卡特的书信体小说《夜信》以五封缺头少尾的神秘信件勾勒出濒于社会边缘的当代阿拉伯流散者的生活原貌。作者仿构迷宫迂回多歧的建筑形态,借助“叙事要素的空白”和“记忆的不可靠性”搭建迷宫结构,通过参照物的设置引导... 胡黛·巴莱卡特的书信体小说《夜信》以五封缺头少尾的神秘信件勾勒出濒于社会边缘的当代阿拉伯流散者的生活原貌。作者仿构迷宫迂回多歧的建筑形态,借助“叙事要素的空白”和“记忆的不可靠性”搭建迷宫结构,通过参照物的设置引导“探行者”在迷宫中反复游走与兜绕,以闭环式迷宫实现对阿拉伯民族迷宫之境的映照,并通过迷宫叙事策略巧妙地将不同人物的流散经历与边缘体验进行串联,让读者在选择通往迷宫出口不同路径过程中探寻文本的现实意义,在聆听信件主人自白的过程中自觉地对阿拉伯民族迷宫般的生存境遇进行评述与审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黛·巴莱卡特 《夜信》 迷宫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