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伦堡回忆录《人·岁月·生活》评析
1
作者 魏淑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回忆录的历史始于十八世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俄罗斯文学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妙笔生花的回忆录作品,虽然在回忆录描写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但数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流传范围最广,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 回忆录的历史始于十八世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俄罗斯文学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妙笔生花的回忆录作品,虽然在回忆录描写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但数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流传范围最广,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回忆录这一文学体裁、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苏联当时的社会状况都有巨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堡 回忆录 研究意义
下载PDF
作家传记的理论之花——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
2
作者 马洛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0-190,共1页
与俄罗斯文学中其他文类的研究成果繁星璀璨的盛况相比,学者们对传记尤其是作家传记的研究可谓寥若晨星。在此背景下,阿列克谢·霍利科夫(А.А.Холиков)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Биографияписателя... 与俄罗斯文学中其他文类的研究成果繁星璀璨的盛况相比,学者们对传记尤其是作家传记的研究可谓寥若晨星。在此背景下,阿列克谢·霍利科夫(А.А.Холиков)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Биографияписателякакжанр)纵使不算填补了俄罗斯作家传记研究的空白,也是当今俄罗斯作家传记乃至传记研究中见解独到的一部研究性新著。该书的作者将200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以作家传记为研究对象的圆桌会议内容为序,并在阐明了俄国传记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俄国作家的科学传记、作家的艺术传记、俄国学者对作家传记的理论探索、作为作家研究之方法的作家科学传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作家 传记 体裁 俄罗斯文学 研究成果 作家研究 研究性 莫斯科
下载PDF
新世纪的诞生
3
作者 亚.费.克伦斯基 白崇义 《江汉学术》 1994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文系克伦斯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情况的回顾与思考。
关键词 俄罗斯 俄国社会革命党 世界现代史
下载PDF
复活
4
作者 朱学东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第8期122-123,共2页
同我谈谈琐事,也同我谈谈永恒。—格奥尔基·伊万诺夫"我不需要三百年后还有人读我的书,我需要人们爱我。"伊琳娜·奥多耶夫采娃在她的文学回忆录《塞纳河畔》(蓝英年先生译本)
关键词 伊琳娜 意大利诗人 塞纳河畔 彼特拉克 白银时代 多耶 古米廖夫 巴尔蒙特 阿赫玛托娃 布宁
下载PDF
《回忆与思考》:正义战争胜利之神的心声
5
作者 江燕琴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11-112,124,共3页
《回忆与思考》:正义战争胜利之神的心声江燕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在当今风云变幻的莫斯科红场,一尊万众景仰的伟人塑像被信仰日趋多元化的俄罗斯人树立起来,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杰出的苏联英雄朱可夫元帅。而在二... 《回忆与思考》:正义战争胜利之神的心声江燕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在当今风云变幻的莫斯科红场,一尊万众景仰的伟人塑像被信仰日趋多元化的俄罗斯人树立起来,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杰出的苏联英雄朱可夫元帅。而在二十年前,由这位叱咤风云人物自撰的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战争 朱可夫 斯大林 反突击 法西斯 合理布局 莫斯科 二次世界大战 阵地防御 苏德战争
下载PDF
谁主沉浮——《阿富汗战争的悲剧》评鉴
6
作者 王晓捷 苏崇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在20世纪进入尾声的时候,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曾在国际上引起了世纪性的轩然大波。这场战争耗时十年,以苏联的撤军和阿富汗亲苏政权垮台结束。这是场彻头彻尾的侵略干涉战争,是沙文主义大国为了一己私欲对弱小邻国的霸权欺辱。三十年后,... 在20世纪进入尾声的时候,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曾在国际上引起了世纪性的轩然大波。这场战争耗时十年,以苏联的撤军和阿富汗亲苏政权垮台结束。这是场彻头彻尾的侵略干涉战争,是沙文主义大国为了一己私欲对弱小邻国的霸权欺辱。三十年后,通过А.利亚霍夫斯基所著《阿富汗战争的悲剧》,再次解读阿富汗战争的决策过程,从文化角度研究战争发动和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战争的悲剧》 作品评鉴 战争文化 军事文化
下载PDF
什克洛夫斯基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晓彬 焦洋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2期63-71,共9页
什克洛夫斯基的《列夫·托尔斯泰传》是一部思想深厚、艺术精湛的文学传记。作者基于历史主义原则,汲取托尔斯泰的日记、通信、回忆录,艾亨鲍姆乃至列宁关于托尔斯泰的论述,通过大量的生活素材和文学事实,揭示了托尔斯泰创作意识及... 什克洛夫斯基的《列夫·托尔斯泰传》是一部思想深厚、艺术精湛的文学传记。作者基于历史主义原则,汲取托尔斯泰的日记、通信、回忆录,艾亨鲍姆乃至列宁关于托尔斯泰的论述,通过大量的生活素材和文学事实,揭示了托尔斯泰创作意识及其个性成因,阐发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与矛盾。同时,作者并不囿于对托尔斯泰的生平纪实,还大量揭示了其精神探寻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既侧重于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细致解读,又致力于对传记书写方法的潜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传》 鲍·艾亨鲍姆 维·什克洛夫斯基 思想小说 分析式传记
原文传递
萨拉斯金娜的新著《索尔仁尼琴传》
8
作者 任光宣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2008年6月,《索尔仁尼琴传》出现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各大城市书店里。这是记录索尔仁尼琴生平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传记,也是“名人传记丛书”自1936年创建以来第一次为健在的俄罗斯作家出版的一部传记。
关键词 索尔仁尼琴 拉斯金 俄罗斯作家 名人传记 大城市 莫斯科
原文传递
漂泊流亡路,何处是我家?——评俄侨作家娜塔利娅·伊里因娜的《道路与命运》
9
作者 李新梅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道路与命运》是十月革命后流落到中国的俄罗斯侨民作家娜塔利娅·伊里因娜的自传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作者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流亡中国的经历,而且回忆性书写了其他同胞的流亡人生和命运,甚至讽刺性书写了她回国后目睹的苏维... 《道路与命运》是十月革命后流落到中国的俄罗斯侨民作家娜塔利娅·伊里因娜的自传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作者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流亡中国的经历,而且回忆性书写了其他同胞的流亡人生和命运,甚至讽刺性书写了她回国后目睹的苏维埃国家的负面现象。这部文集堪称俄罗斯侨民人生和命运的一部图谱,也是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一种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与命运》 娜塔利娅·伊里因娜 俄罗斯侨民
原文传递
赫鲁晓夫的悲剧命运及其“父亲情结”——普利策传记奖作品《赫鲁晓夫全传》评析
10
作者 张利平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3年第6期59-60,共2页
荣获2004年度美国普利策传记奖的《赫鲁晓夫全传》(Khrushchev:The Manand His Era,2003)是苏联解体后出版的第一部苏联领导人的全面资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而综合的赫鲁晓夫(1894—1971)传记。2003年在美国一经面世,便获... 荣获2004年度美国普利策传记奖的《赫鲁晓夫全传》(Khrushchev:The Manand His Era,2003)是苏联解体后出版的第一部苏联领导人的全面资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而综合的赫鲁晓夫(1894—1971)传记。2003年在美国一经面世,便获得赞誉和畅销,并被译为俄、捷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普利策 传记 父亲情结 悲剧命运 苏联解体后 作品 The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自传书写
11
作者 马轶伦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自传书写在俄罗斯的兴起相较于西欧出现较晚。经历了从宗教性的使徒行传到18世纪贵族阶层的主体化写作,自传写作在俄罗斯于19世纪开始趋于常态化。文学家逐渐加入了自传书写的行列,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愈加模糊。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自传研... 自传书写在俄罗斯的兴起相较于西欧出现较晚。经历了从宗教性的使徒行传到18世纪贵族阶层的主体化写作,自传写作在俄罗斯于19世纪开始趋于常态化。文学家逐渐加入了自传书写的行列,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愈加模糊。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自传研究也在1970年代逐步从文学研究的边缘走向热点,自传性散文的纪实性、自传的文类划分、真实与虚构等问题得以广泛讨论。本文拟从俄罗斯的自传书写传统出发,提供一个自传在俄罗斯的发展状貌,进而考察俄罗斯在自传研究领域的研究特点以及解体后本土与域外的俄罗斯自传研究学者发出的新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自传书写 自传性散文 俄苏文学
原文传递
双重叙事的典范之作——评丘科夫斯卡娅的《捍卫记忆》
12
作者 冯玉芝 《现代传记研究》 2016年第2期100-111,232-233,共13页
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的日记与回忆录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传中的他传'。作为出版社的编辑、作家,她以极大的生活勇气和非凡的使命感,不遗余力地为同时代人保留记忆,用文字拒绝对特定时代历史真相的掩埋。在她的笔下,有栩... 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的日记与回忆录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自传中的他传'。作为出版社的编辑、作家,她以极大的生活勇气和非凡的使命感,不遗余力地为同时代人保留记忆,用文字拒绝对特定时代历史真相的掩埋。在她的笔下,有栩栩如生的俄罗斯文化大师的群雕,也有渐行渐远的时代的印痕。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细密地编织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经纬,通过体裁的整合,以双重叙事的方式,突出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中的自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季娅·丘科夫斯卡娅 捍卫记忆 自传与他传
原文传递
俄罗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苏联解体后的“名人传记”丛书
13
作者 张蕾 《现代传记研究》 2015年第2期230-237,247,共9页
俄国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名人传记'丛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包罗万象的传记丛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该丛书的历史,着重梳理其在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情况,从传主范围、传记作家、传记形式及获奖情况几个外部形态方面进行分... 俄国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的'名人传记'丛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包罗万象的传记丛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该丛书的历史,着重梳理其在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情况,从传主范围、传记作家、传记形式及获奖情况几个外部形态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近年来俄国传记文学繁荣的事实,使广大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传记佳作,初窥近期俄国传记文学的发展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传记”丛书 传主 传记作家
原文传递
评扎伊采夫的文艺传记《屠格涅夫的一生》
14
作者 张玉伟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2期66-71,共6页
《屠格涅夫的一生》是扎伊采夫侨居国外时期文艺传记体裁的开篇之作。立足于真实材料与传记事实相结合、外在事实的一致性与内在逻辑的一贯性原则,扎伊采夫艺术地再现了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完整个性,不仅展示了传主鲜为人知的生活图景,... 《屠格涅夫的一生》是扎伊采夫侨居国外时期文艺传记体裁的开篇之作。立足于真实材料与传记事实相结合、外在事实的一致性与内在逻辑的一贯性原则,扎伊采夫艺术地再现了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完整个性,不仅展示了传主鲜为人知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其内在心灵轨迹,还反映了作家扎伊采夫的生活哲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伊采夫 文艺传记 传记事实 屠格涅夫
原文传递
传记、回忆录与学术论著的合璧——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15
作者 谢子轩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此书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对洛特曼的学术遗产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 传记的一贯性
原文传递
《马蒂斯》片段
16
作者 亚·伊利切夫斯基 薛冉冉(译)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08年第2期1-1,共1页
科罗廖夫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些事情:他的大学同学多数出生在1970年。当历史教会他们思考时,他们已无时间去思索、应对周遭发生的一切了,就好像通海阀向被羁留的驳船敞开时,驳船却早已逃离得所剩无一。这代人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科罗廖夫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些事情:他的大学同学多数出生在1970年。当历史教会他们思考时,他们已无时间去思索、应对周遭发生的一切了,就好像通海阀向被羁留的驳船敞开时,驳船却早已逃离得所剩无一。这代人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一起成长,……调皮任性的时代吸引着所有的人,使他们陶醉其中,但最后却把他们都抛弃掉。政治风云-浪接-浪地变幻,最终形成了一个虚假的进展:小偷们变成了小商贩;强盗们变成了警察;商人们变成了政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背景 人生经历 生活方式 《马蒂斯》
原文传递
如何让回忆同时成为思考——重读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
17
作者 陈家琪 《书城》 2008年第6期13-20,共8页
我已经读过两次伊利亚·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了,也写过两篇相关的文章,如《爱伦堡眼中的一段历史》(《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2日),讨论过《用什么担保回忆的真实》(《文论报》1999年3月4日)的问题,因为这是爱伦堡... 我已经读过两次伊利亚·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了,也写过两篇相关的文章,如《爱伦堡眼中的一段历史》(《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2日),讨论过《用什么担保回忆的真实》(《文论报》1999年3月4日)的问题,因为这是爱伦堡在他的回忆录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我还记得晓芒在读完这篇文章后的兴奋;我之所以记得他的兴奋,是因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早就想把我生平遇到过的一些人、我所参与或目睹的一些事写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思考 回忆录 斯大林 帕斯捷尔纳克 生活 犹太人 马雅可夫斯基 海明威 作者 托尔斯泰
原文传递
卢梭《忏悔录》与18世纪俄国忏悔自传——以冯维辛、卡拉姆津作品为例
18
作者 夏益群 余敏 《现代传记研究》 2022年第1期26-39,共14页
卢梭及其《忏悔录》对18世纪俄国文学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传记影响视角,探析卢梭《忏悔录》与冯维辛、卡拉姆津忏悔自传的影响关系。他们的作品不是对卢梭忏悔自传简单的模仿、继承、接受和吸收,而是引力和拒力的复杂结合,既有对话,也... 卢梭及其《忏悔录》对18世纪俄国文学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传记影响视角,探析卢梭《忏悔录》与冯维辛、卡拉姆津忏悔自传的影响关系。他们的作品不是对卢梭忏悔自传简单的模仿、继承、接受和吸收,而是引力和拒力的复杂结合,既有对话,也有变异,与俄国民族文学传统以及当时的文学语境相关联,他们的忏悔自传是宗教和人性自我的回归,呈现了从私人话语走向公众话语的过程,也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文化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忏悔录》 冯维辛 卡拉姆津 比较传记
原文传递
红场上的癫僧 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19
作者 优游 《厦门航空》 2018年第7期40-41,共2页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提到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写了一本回忆录,谈到苏联30年代邻居们往对方烧水壶里吐痰。王小波说这本书令他'得到很大的乐趣'。肖斯塔科维奇最初打动我心的,其实是一首小曲子。看德国纪录片《俯瞰德...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提到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写了一本回忆录,谈到苏联30年代邻居们往对方烧水壶里吐痰。王小波说这本书令他'得到很大的乐趣'。肖斯塔科维奇最初打动我心的,其实是一首小曲子。看德国纪录片《俯瞰德国》,伴随着德国美丽的大地,一首乐曲作为背景乐响了起来。如此怪异,而又如此迷人。那是一首舞曲,欢乐之中满是忧伤,喧闹之处尽现落寞。虽是首古典乐,却有着浓烈的爵士风味,走调很偏,往往朝着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同时又有着非常明显的社会主义特色,空旷又邈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斯大林 交响乐 《见证》 回忆录
原文传递
试从“世界三”理论出发简析俄罗斯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
20
作者 罗薇 《作家天地》 2020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试图考察著名汉学家、新闻记者库利科夫的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几则典型片段中的中国形象及成因。本文的亮点是将比较文学中狄泽林克的"世界三"理论、以及"文化三角"理论相联系,层层推进,以"中国文化的... 本文试图考察著名汉学家、新闻记者库利科夫的报告文学《陌生的中华》几则典型片段中的中国形象及成因。本文的亮点是将比较文学中狄泽林克的"世界三"理论、以及"文化三角"理论相联系,层层推进,以"中国文化的三角式建构"对库里科夫的文本进行了一次新的阐释,并且做出了从多重角度进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三” 认知心理学 文化三角 俄罗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