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浸透了波兰知识分子苦难的思想文集——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被禁锢的头脑》
1
作者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11期244-254,共11页
1951年,时任波兰驻巴黎使馆文化参赞的切斯瓦夫·米沃什,怀揣着当年写成的文集《被禁锢的头脑》,脱离隶属于东方阵营的波兰,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流亡西方之旅。在当时的欧洲,这位曾在国内享有优裕待遇的流亡者,既不为波兰侨民,... 1951年,时任波兰驻巴黎使馆文化参赞的切斯瓦夫·米沃什,怀揣着当年写成的文集《被禁锢的头脑》,脱离隶属于东方阵营的波兰,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流亡西方之旅。在当时的欧洲,这位曾在国内享有优裕待遇的流亡者,既不为波兰侨民,也不为一般巴黎人所看好,在他们眼中,米沃什既非受迫害的异己分子,亦非生计困窘的逃难者,他的出逃令人匪夷所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波兰 禁锢 文集 苦难 1951年 文化参赞 巴黎人
下载PDF
波兰战后文学史(十六) 第五章 六、1968年以后的戏剧创作(二)
2
作者 易丽君 《国际论坛》 1994年第2期28-35,56,共9页
【正】 (二)斯·姆罗热克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波兰社会上曾经历两度浮沉。1968年以前,他不仅在话剧舞台上与塔·鲁热维奇平分秋色,而且几乎被评论界视为经典作家。著名评论家杨·科特在《姆罗热克家族》一文中把他和斯&#... 【正】 (二)斯·姆罗热克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波兰社会上曾经历两度浮沉。1968年以前,他不仅在话剧舞台上与塔·鲁热维奇平分秋色,而且几乎被评论界视为经典作家。著名评论家杨·科特在《姆罗热克家族》一文中把他和斯·韦斯皮扬斯基以及斯·伊·维特凯维奇看成一个家族的三代人,分析了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姆罗热克在创作思想上继承了韦斯皮扬斯基的新浪漫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戏剧创作 新浪漫主义 波兰 作品 屠宰场 艺术 反文化 表现手法 音乐厅
下载PDF
波兰战后文学史(二十) 第六章 战后文学中的主要评论家(三)
3
作者 易丽君 《国际论坛》 1995年第2期33-40,共8页
【正】 耶瑞·克维亚特科夫斯基(1927—1986)出生于华沙,1947年至1950年间在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受业于卡·韦卡的门下。毕业后在波兰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语言文学 波兰 论文集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评论家 文学研究 诗歌研究 大学 文学生活
下载PDF
波兰战后文学史(十九) 第六章 战后文学中的主要评论家(二)
4
作者 易丽君 《国际论坛》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正】 斯泰凡·茹凯夫斯基(1911—1991)出生于华沙,1929年至1934年间在华沙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毕业后当中学教师,同时从事科研工作,在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学领域发表过多篇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关键词 波兰统一工人党 战后文学 文学史 外国文学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评论家 文学评论 语言文学 华沙 作家
下载PDF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2019年波兰文学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茅银辉 托·米泽尔凯维奇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2019年,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带动了波兰文坛的繁荣,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这种现象被波兰评论界称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小说方面,历史小说复兴,侦探犯罪小说蓬勃发展,传记佳作不断... 2019年,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带动了波兰文坛的繁荣,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这种现象被波兰评论界称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小说方面,历史小说复兴,侦探犯罪小说蓬勃发展,传记佳作不断涌现,乡村流派强势回归,讨论波兰与犹太人关系的作品及涉及大屠杀的创伤文学趋热。诗歌方面,年轻的左派诗歌影响力显著增强,"笔记本一代"的诗作依旧占据主导。戏剧方面,敏锐反映社会政治问题的作品不断涌现。此外,女性文学的力量在波兰文坛上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文学年度研究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 文学传统 奖励机制
原文传递
纪念米沃什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6
作者 北塔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年第4期43-43,共1页
2004年8月,伟大的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去世时,正值《米沃什词典》在中国出版。2011年6月30日是米沃什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据悉,波兰总统也亲自参加了米沃什故居的重建揭幕仪式。
关键词 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日 学术研讨会 诺贝尔文学奖 揭幕仪式 波兰 诗人
原文传递
莱姆文集
7
作者 靖振忠(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2,共1页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波兰文坛最耀眼的科幻泰斗。2021年9月12日是这位科幻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纪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展开,波兰更是将2021年直接命名为“莱姆年”。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简体世界首套“...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波兰文坛最耀眼的科幻泰斗。2021年9月12日是这位科幻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纪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陆续展开,波兰更是将2021年直接命名为“莱姆年”。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简体世界首套“莱姆文集”,包含了他的六部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林出版社 纪念活动 科幻 中文简体 文集 波兰 代表作
原文传递
抒情的沉思,沉思的抒情——关于扎加耶夫斯基和他的作品
8
作者 李以亮 《花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1945年6月21日出生于当时还属于波兰、现在属于乌克兰的东方名城利沃夫。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祖上几辈人里都有教育从业者,祖父曾经是中学校长,父亲是工程师、教授,母亲受过良好教育,有成为诗人的...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1945年6月21日出生于当时还属于波兰、现在属于乌克兰的东方名城利沃夫。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祖上几辈人里都有教育从业者,祖父曾经是中学校长,父亲是工程师、教授,母亲受过良好教育,有成为诗人的抱负,不需说,文学修养定是极好的。扎加耶夫斯基出生四个月就随全家被迫迁居西里西亚省的格里威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中学毕业后进入他所向往的学府,克拉科夫著名的雅盖沃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家庭 利沃夫 米沃什 文学修养 赫贝 文学大奖 平民百姓 随笔集 三十岁 王家新
原文传递
波兰语写作
9
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李以亮 《花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朋友们有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写作?或者,如果是在法国,为什么不用法语?他们显然认为,如果改变语种,我会受益良多。因此,最好是使用一种世界性语言,而不是一种地方性语言。原则上,我同意,用一种更加广泛使用的语言(要是我能就好了!... 朋友们有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写作?或者,如果是在法国,为什么不用法语?他们显然认为,如果改变语种,我会受益良多。因此,最好是使用一种世界性语言,而不是一种地方性语言。原则上,我同意,用一种更加广泛使用的语言(要是我能就好了!),当然会更方便。这使我想起一则有关萧伯纳的轶事。在跟亨里克·显克微支通信时,萧伯纳表示,他不理解波兰人为什么不采纳俄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爱尔兰人就接受了英语并且使用得十分出色!的确如此。用波兰语写作,在十九世纪国家被分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伯纳 波兰语 显克微支 十九世纪 世界性语言 波兰人 爱尔兰人 切斯 托马斯 米沃什
原文传递
乌尔罗地(节选)
10
作者 切斯瓦夫·米沃什 韩新忠 《花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7-201,共5页
一我过去是谁?而现在,当身处格尼兹利峰上的工作室中眺望太平洋的时候,我又是谁?我一直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会隐约触及,但也是小心翼翼且并不情愿。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是时候战胜我对于读者一直以来所深深抱有的不信... 一我过去是谁?而现在,当身处格尼兹利峰上的工作室中眺望太平洋的时候,我又是谁?我一直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会隐约触及,但也是小心翼翼且并不情愿。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是时候战胜我对于读者一直以来所深深抱有的不信任了,虽然这一刻对于我们变小的地球以及个体生命来说,都略显迟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选 内心世界 个体生命 太平洋 工作室 不信任
原文传递
2012波兰文学之旅纪行
11
作者 赵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共9页
华沙:波兰文学之家里的电梯;巧遇布鲁诺·舒尔茨展;墓、墓、墓 位于华沙著名的王室城堡广场边上的波兰文学之家是个四层楼(顶层是旅馆)的象牙色红瓦顶建筑,简洁、低调、温馨,和周同的建筑很搭调地融为一体,老建筑们身上都... 华沙:波兰文学之家里的电梯;巧遇布鲁诺·舒尔茨展;墓、墓、墓 位于华沙著名的王室城堡广场边上的波兰文学之家是个四层楼(顶层是旅馆)的象牙色红瓦顶建筑,简洁、低调、温馨,和周同的建筑很搭调地融为一体,老建筑们身上都有一种不讲究特立独行,讲究舒适的从容派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文学 特立独行 舒尔茨 布鲁诺 建筑 华沙
原文传递
现实的神话化
12
作者 布鲁诺·舒尔茨 赵四(译)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5,共2页
现实的本质是意义或意识。对我们来说,缺少意义的东西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每一碎片靠参与进某种宇宙意识而存活。古老的宇宙起源论者这样表达这一观念,“太初有言”①。对我们来说,未被命名即是不存在。而命名某物就意味着将它包括进... 现实的本质是意义或意识。对我们来说,缺少意义的东西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每一碎片靠参与进某种宇宙意识而存活。古老的宇宙起源论者这样表达这一观念,“太初有言”①。对我们来说,未被命名即是不存在。而命名某物就意味着将它包括进某种宇宙意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化 宇宙意识 起源论 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