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曾经是机器”——《万能机器人》中机器人的身份含混 |
宋爽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政治与性——昆德拉小说的主题模式探寻 |
张伟航
杨国荣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3
|
布拉格学派对戏剧翻译理论的贡献 |
孟伟根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边界·遗忘·可能性之树——昆德拉《身份》的主题探析 |
牛磊磊
王桂红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7 |
2
|
|
5
|
生命:往返于两种失落之间——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李卫华
|
《嘉兴学院学报》
|
2004 |
4
|
|
6
|
米兰·昆德拉《不朽》中的精神生态隐喻 |
赵谦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7
|
政治、性、笑: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之比较 |
王长才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2 |
4
|
|
8
|
昆德拉哲思概念中的女性独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萨宾娜的形象分析 |
梅启波
|
《语文知识》
|
2009 |
3
|
|
9
|
“存在”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尹璐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2
|
|
10
|
存在之可能性的展现与敞亮——论昆德拉的小说观 |
黄少华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0 |
|
11
|
非真实性与游戏性艺术——米兰·昆德拉的创作与欧洲小说传统 |
刘英梅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遗忘与回忆——谈米兰·昆德拉后期作品的思想性 |
陈秀娟
谭泽宁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6 |
0 |
|
13
|
别无选择:诠释“昆德拉式的幽默” |
李凤亮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2
|
|
14
|
小说理念引发的文体革命——昆德拉与鲁迅小说的比较研究 |
黄树红
翟大炳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5
|
论卡夫卡及其创作的跨文化特征 |
曾艳兵
|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
16
|
无尽的欲望与永恒的孤独——米兰·昆德拉对现代两性生存困境的揭示 |
张天景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7
|
从随笔集管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叙事艺术——以《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为例 |
赵谦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8
|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
成怡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9
|
捷克著名历史题材小说与戏剧简介 |
李梅
|
《国际论坛》
|
1998 |
0 |
|
20
|
解释的权利和自由——对米兰·昆德拉作品中解释主题的研究 |
裴亚莉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