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语言的歌者——诺思洛普·弗莱和他的《圣经》研究
1
作者 蒋秀青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0-42,共3页
诺思洛普.弗莱是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传统的弗莱研究聚焦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则强调《圣经》研究在弗莱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促使弗莱横跨《圣经》研究和西方文学批评两个领域辛勤耕耘的内在动力是... 诺思洛普.弗莱是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传统的弗莱研究聚焦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本文则强调《圣经》研究在弗莱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促使弗莱横跨《圣经》研究和西方文学批评两个领域辛勤耕耘的内在动力是弗莱对诗性语言的意义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思洛普.弗莱 《圣经》 诗性语言
下载PDF
孤独者:卡夫卡及其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孤独者:卡夫卡及其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陈遐没有卡夫卡,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不可想象的。他以洞察幽微的慧眼窥见了现代西方社会蕴藏着的精神危机,并以其朴实无华的笔描画了一个神秘莫测、难以索解的异化世界,由此奠定了他现代主义文... 孤独者:卡夫卡及其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陈遐没有卡夫卡,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不可想象的。他以洞察幽微的慧眼窥见了现代西方社会蕴藏着的精神危机,并以其朴实无华的笔描画了一个神秘莫测、难以索解的异化世界,由此奠定了他现代主义文学鼻祖的崇高地位。然而卡夫卡生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长篇小说 孤独者 《美国》 现代主义文学 主人公 土地测量员 法庭 “卡夫卡式” 格里高尔·萨姆沙
下载PDF
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汉——从卡夫卡的作品看他的内心世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慧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2期87-89,共3页
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汉——从卡夫卡的作品看他的内心世界陈晓慧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一个讲德语的犹太裔商人家庭。作为一个没有祖国受歧视的民族的一员,卡夫卡有着强烈的“无家可归”... 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汉——从卡夫卡的作品看他的内心世界陈晓慧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一个讲德语的犹太裔商人家庭。作为一个没有祖国受歧视的民族的一员,卡夫卡有着强烈的“无家可归”的痛苦和失落感,他的民族的悲剧命运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精神世界 作品 主人公 《变形记》 《城堡》 “异化” 内心世界 悲剧命运 价值重估
下载PDF
论《喑哑地带》的历史记忆--以卡尔·马里亚·杜林形象为中心的检视 被引量:2
4
作者 符晓 卢心悦 《文教资料》 2021年第35期30-34,共5页
《喑哑地带》是匈牙利作家纳道斯·彼得《平行故事集》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主人公卡尔·马里亚·杜林完成了指涉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历史记忆建构,他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历史的承载者。小说中梦境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凸... 《喑哑地带》是匈牙利作家纳道斯·彼得《平行故事集》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小说主人公卡尔·马里亚·杜林完成了指涉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历史记忆建构,他既是历史的叙述者,又是历史的承载者。小说中梦境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凸显出了杜林的双重身份和作为历史记忆主体的呈现方式。在历史记忆背后,潜藏的是对于历史的创伤和纳道斯·彼得借由德国纳粹后裔之思反对大屠杀的历史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文学 《喑哑地带》 历史记忆 创伤
下载PDF
苦难历程的执着诉求——论凯尔泰斯小说《惨败》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景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97-99,共3页
作为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凯尔泰斯的小说在获奖后得到普遍的关注。凯尔泰斯的创作具有显著的特征:作品描写的作家的个人经历、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品的传播,都与德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作品的内容上,凯尔泰斯的作品常常表现... 作为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凯尔泰斯的小说在获奖后得到普遍的关注。凯尔泰斯的创作具有显著的特征:作品描写的作家的个人经历、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品的传播,都与德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作品的内容上,凯尔泰斯的作品常常表现了对西方神话的重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尔泰斯 德国 集中营 石头
下载PDF
生命阈限的仪式书写——重读《我们的小镇》 被引量:1
6
作者 蒋贤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7-24,共8页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代表性剧作。该剧深受人类学仪式思想的影响,将人物的命运与远古的仪式融合在一起,将戏剧的叙事仪式化。剧作不仅展示了人类的生命通过仪式,而且将其置于自然的时序仪式当中,在四季变迁的...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代表性剧作。该剧深受人类学仪式思想的影响,将人物的命运与远古的仪式融合在一起,将戏剧的叙事仪式化。剧作不仅展示了人类的生命通过仪式,而且将其置于自然的时序仪式当中,在四季变迁的自然节律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剧中富有原型价值的仪式叙事再现了人类的生命体验与生死母题,实现了诗性叙事的回归。怀尔德用仪式化的戏剧语言,旨在唤起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重新认识,从而实现戏剧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顿·怀尔德 《我们的小镇》 文学人类学 仪式 原型
下载PDF
论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的人生》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方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9期51-52,共2页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以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伊姆雷青少年时期的集中营生活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以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伊姆雷青少年时期的集中营生活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无命运的人生》是作家本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观宿命论色彩,小说结尾处指出了作品与众不同的主题——集中营里的幸福。本文试从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探讨作者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及其哲学基础,以及这部小说的现实社会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维辛集中营 犹太人的苦难 悲观宿命论 另类的幸福
下载PDF
《奥尔弗尔德的大夫》的视角
8
作者 张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卡尔曼的《奥尔弗尔德的大夫》的叙事采用了平行和超然双重视角。后者源于死亡之于人世间的存在和人对死亡的洞悟。它使小说在拥有一个正面、也是传统的主题——“进步”的同时 ,也拥有了一个侧面和潜在的主题 ,即“抽掉死亡的生活将会... 卡尔曼的《奥尔弗尔德的大夫》的叙事采用了平行和超然双重视角。后者源于死亡之于人世间的存在和人对死亡的洞悟。它使小说在拥有一个正面、也是传统的主题——“进步”的同时 ,也拥有了一个侧面和潜在的主题 ,即“抽掉死亡的生活将会怎么样”。这种具有飞翔性的超然视角也改变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正是这方方面面的有机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视角 超然视角 “先行于死” 叙事节奏
下载PDF
我对《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三度设计
9
作者 陈成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2008年5月,福建省普教室要求各市拍录两节语文课改研讨课送去交流。我将自己刚拍的《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送到了省普教室。不久,普教室的同志遇见我,在赞扬之余,很认真地说:“你那节录像课与原先的设计完全不一样了。”我点头... 2008年5月,福建省普教室要求各市拍录两节语文课改研讨课送去交流。我将自己刚拍的《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送到了省普教室。不久,普教室的同志遇见我,在赞扬之余,很认真地说:“你那节录像课与原先的设计完全不一样了。”我点头表示认同。的确,这次教学《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思路与原先的设计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原先的设计思路大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威辛 设计 新闻 语文课改 研讨课 教室 福建省 录像课
下载PDF
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撒旦探戈》及其美学
10
作者 符晓 孙雪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57-61,共5页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撒旦探戈》是一部复杂而充满多义性的小说,表现出了欺骗、欲望、覆灭等多重主题。文章从生命政治、隐喻及象征、小说叙事学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阐释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撒旦探戈》及其美学。研究...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撒旦探戈》是一部复杂而充满多义性的小说,表现出了欺骗、欲望、覆灭等多重主题。文章从生命政治、隐喻及象征、小说叙事学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阐释作为“反乌托邦小说”的《撒旦探戈》及其美学。研究认为:小说中骗与被骗呈现出的是作为“赤裸生命”的存在方式;“医生”既是“赤裸生命”之一又是小说的叙事者,具有双重功能;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为小说提供了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文学 《撒旦探戈》 反乌托邦小说 赤裸生命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烛烬》与马洛伊·山多尔的帝国言说
11
作者 符晓 卢心悦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11期41-45,共5页
马洛伊·山多尔在《烛烬》中呈现出了一个以“帝国”为背景的旧世界,“帝国”和贵族要素塑造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同时结合将军、康拉德和克丽丝蒂娜三人的感情纠葛凸显出关于帝国时代友情、爱情和亲情的羁绊,暗含了作者对贵族道德、... 马洛伊·山多尔在《烛烬》中呈现出了一个以“帝国”为背景的旧世界,“帝国”和贵族要素塑造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同时结合将军、康拉德和克丽丝蒂娜三人的感情纠葛凸显出关于帝国时代友情、爱情和亲情的羁绊,暗含了作者对贵族道德、君子情义和帝国时光消逝的惋惜。在此过程中,“烛烬”不但是帝国衰落的象征,而且是英雄迟暮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旧时光的永恒消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文学 马洛伊·山多尔 《烛烬》 帝国 象征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12
作者 符晓 张华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大屠杀,底层群体生活,知识分子与贵族的没落生活是汉译匈牙利文学的四大主题。20年间,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主要集中于凯尔泰斯·伊姆雷和马洛伊·... 新世纪以来,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大屠杀,底层群体生活,知识分子与贵族的没落生活是汉译匈牙利文学的四大主题。20年间,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主要集中于凯尔泰斯·伊姆雷和马洛伊·山多尔,“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也翻译了匈牙利大量文学作品,对匈牙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文学 译介 凯尔泰斯·伊姆雷 马洛伊·山多尔
下载PDF
重读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13
作者 朱秋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3-74,共2页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政治理想 人生境界 生存状态
下载PDF
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14
作者 彭海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0-34,共5页
匈牙利学者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是一种辩证批判的理论。它辩证批判地考察了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艺术和社会的"互动"说。同时,它还对艺术史研究的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法作了有机综合的分析,既肯定... 匈牙利学者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是一种辩证批判的理论。它辩证批判地考察了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艺术和社会的"互动"说。同时,它还对艺术史研究的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法作了有机综合的分析,既肯定它们的成绩,又指出其不足,试图将审美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融合为一体加以研究。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由于具有辩证批判性、多元综合性的品质,别具特色,所以能够回应和阐述当下语境中文艺学的现状,对文艺学研究及建设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泽尔 艺术社会学 互动说 多元性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总体性、非连续性及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卢卡契文学史思想综论
15
作者 温潘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8-44,共7页
卢卡契在他的文学史研究中提出,只有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和从社会的总体性出发,才能科学地解释一切文学史现象,社会的物质和经济状况必须通过“时代精神”或“世界观类型”等中介影响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文学史作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 卢卡契在他的文学史研究中提出,只有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和从社会的总体性出发,才能科学地解释一切文学史现象,社会的物质和经济状况必须通过“时代精神”或“世界观类型”等中介影响文学史的发展进程。文学史作为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所继承的当是优秀传统文学中的人民性、人道主义思想等具体的历史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高度艺术形式的具体性。衡量文学史上作品优劣的标准是看其是否达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契 总体性 现实主义 文学史理论
下载PDF
论《仁慈的关系》的叙事空间--兼及与“传统-现代”模式的生成
16
作者 符晓 孙雪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8期27-31,共5页
在《仁慈的关系》这部短篇集中,匈牙利当代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以巧妙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设置,叙述和描写了不同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这些设置构成了相应的“乡村-城市”动线模式,透过它揭露了传统与现代性的碰撞下匈牙... 在《仁慈的关系》这部短篇集中,匈牙利当代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以巧妙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设置,叙述和描写了不同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这些设置构成了相应的“乡村-城市”动线模式,透过它揭露了传统与现代性的碰撞下匈牙利人普遍的精神困境。而《仁慈的关系》也正是作为对于逃离这种精神困境的自由寓言,体现出了拉斯洛的审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慈的关系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 叙事空间 匈牙利文学
下载PDF
《月光下的旅人》的爱情伦理与死亡想象
17
作者 符晓 陈瑞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月光下的旅人》中,存在着爱情伦理和死亡想象两个主题,米哈伊在追寻爱情的同时也在寻求死亡,其内心始终在本我欲望与超我约束中犹疑挣扎,最终在两者中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完成与自我的和解,是作者瑟尔伯·昂托独特的爱情观和生... 在《月光下的旅人》中,存在着爱情伦理和死亡想象两个主题,米哈伊在追寻爱情的同时也在寻求死亡,其内心始终在本我欲望与超我约束中犹疑挣扎,最终在两者中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完成与自我的和解,是作者瑟尔伯·昂托独特的爱情观和生命观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光下的旅人 爱情伦理 死亡想象 瑟尔伯·昂托
下载PDF
创伤记忆衍生恶之花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恶童日记,[匈牙利]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简伊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恶童日记》是一本让人震惊的书,作者从各个角度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主题首先惊世骇俗,一直以来我们对“恶”避之不谈,一味尊崇“善”,从来没有... 恶童日记,[匈牙利]雅歌塔·克里斯多夫著,简伊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恶童日记》是一本让人震惊的书,作者从各个角度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主题首先惊世骇俗,一直以来我们对“恶”避之不谈,一味尊崇“善”,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如此正面集中地描写“恶”,相比于善的单薄虚妄,恶坚定有力,内涵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记忆 恶之花 上海人民出版社 阅读体验 “恶” 匈牙利 “善” 日记
下载PDF
至尔·妙伦的童话作品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80,共6页
在鲁迅西文藏书的德奥文学部分,女作家海尔密尼亚·至尔·妙伦著作数量最多。《鲁迅手迹与藏书目录》中,共刊出六条她的童话书目,分别为:Es war einmal...u.es wird sein(《从前……将会如此》-笔者译,下同);Der Muezzin(... 在鲁迅西文藏书的德奥文学部分,女作家海尔密尼亚·至尔·妙伦著作数量最多。《鲁迅手迹与藏书目录》中,共刊出六条她的童话书目,分别为:Es war einmal...u.es wird sein(《从前……将会如此》-笔者译,下同);Der Muezzin(《宣礼人》);Was PeteSchens Freunde Erzahlen(《彼得朋友们的诉说》,许广平译为《小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伦 童话创作 小彼得 藏书目录 宣礼 许广平 尼亚 萨义德 蔷薇花 外来者
下载PDF
卡夫卡:生存体验与创作心理
20
作者 高照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卡夫卡的生存体验与创作心理之间有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首先是其家庭和尴尬的父子关系影响了他的创作心理,并在其作品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 卡夫卡 生存 体验 创作心理 父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