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陌异化的情感-记忆:塞巴尔德作品的相片物质性考论
1
作者 丁鹏飞 《天府新论》 2024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在跨学科和跨媒介的思想语境下,摄影与文学、相片与文字间彼此互动的知觉关联域,正在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引发了对意识、情感、记忆等问题的重新思考。然而,在围绕情感的有关文本与相片关系的探究中,传统的研究思路着重提炼出一... 在跨学科和跨媒介的思想语境下,摄影与文学、相片与文字间彼此互动的知觉关联域,正在成为愈加重要的研究领域,也引发了对意识、情感、记忆等问题的重新思考。然而,在围绕情感的有关文本与相片关系的探究中,传统的研究思路着重提炼出一种与文字形态不同的视觉叙事话语,从而展开两者间异同关系的考辨,忽视了相片本身作为媒介的“物质性”,在其中起到的激活情感的作用。也即相片如何凭借其陌异化的物质性,让情感不由自主运作起来的地形学过程。鉴于此,以塞巴尔德穿插相片的著名四部曲为例,通过分析相片以一种稀缺性的“有”,施演“过量”历史情感的三种物质性方式,本文将阐明叙事途中的物质性摄影知觉,如何在让观者遭遇溢出意识界限的陌异化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触发其寻求历史真相的伦理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G.塞巴尔德 相片 物质性 陌异 情感-记忆
下载PDF
《白鲸》中“语源”的陌生化解读
2
作者 张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1-126,155,共7页
出版之初,《白鲸》中的非叙事性内容(语源、选录和鲸学章节)被认为是离题、拖沓,文体混杂,是败笔。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陌生化理论从主题、叙事策略、作者意图及读者对鲸鱼的意义建构等方面考察《白鲸》中的语源,阐释其独有的价值意... 出版之初,《白鲸》中的非叙事性内容(语源、选录和鲸学章节)被认为是离题、拖沓,文体混杂,是败笔。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陌生化理论从主题、叙事策略、作者意图及读者对鲸鱼的意义建构等方面考察《白鲸》中的语源,阐释其独有的价值意义,可以为《白鲸》研究提供新角度,展现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 非叙事性内容 语源 陌生化理论
下载PDF
中世纪英国的浮世绘——析乔叟的《富兰克林的故事》
3
作者 孙炳容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4-120,154,155,共9页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富兰克林的故事》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因为这篇小说采用了比较特别的不列颠籁歌的文体形式,并且主题非常丰富,包括婚姻恋爱伦理、道德选择主题、继承权制度、人们对魔法的态度...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中世纪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富兰克林的故事》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因为这篇小说采用了比较特别的不列颠籁歌的文体形式,并且主题非常丰富,包括婚姻恋爱伦理、道德选择主题、继承权制度、人们对魔法的态度和基督教伦理观等。《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其他小说如《巴斯妇》等只关注单一主题,《富兰克林的故事》却囊括了故事集中几乎所有的主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进而揭示中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和主流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的故事》 不列颠籁歌 魔法师
下载PDF
再现不可被再现的毁灭:《土星之环》中的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4
作者 王宇豪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303-315,共13页
W.G.塞巴尔德融合游记、回忆录、自传、小说、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打破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引发了关于他的作品究竟是历史还是小说的争论。本文认为,塞巴尔德是在用文学的形式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来书写历史。塞巴尔德在《土星之环》里... W.G.塞巴尔德融合游记、回忆录、自传、小说、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创作打破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引发了关于他的作品究竟是历史还是小说的争论。本文认为,塞巴尔德是在用文学的形式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来书写历史。塞巴尔德在《土星之环》里并置历史事实、虚构的精确数字和来源不明的影像资料以切近人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灾难,力图再现未被官方历史所记录的毁灭。深受瓦尔特·本雅明历史哲学影响的塞巴尔德不断以忧郁的目光回望并试图打捞历史的残骸,而《土星之环》作为毁灭史的记录蕴含着救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毁灭 忧郁 《土星之环》 W.G.塞巴尔德 历史书写
下载PDF
三部《卡夫卡手册》的互照——以学术史书写为框架
5
作者 卢盛舟 戴贝叶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50-57,共8页
从卡夫卡学术研究——“卡夫卡学”的脉络出发,回顾卡夫卡学术史在当下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历时发展与现时地位,并回归学术文本本身,选取1979年、2008年和2010年出版的《卡夫卡手册》,分别对其诞生背景、手册体例、章节主题等进行对照梳理... 从卡夫卡学术研究——“卡夫卡学”的脉络出发,回顾卡夫卡学术史在当下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历时发展与现时地位,并回归学术文本本身,选取1979年、2008年和2010年出版的《卡夫卡手册》,分别对其诞生背景、手册体例、章节主题等进行对照梳理,可以发掘新世纪卡夫卡德语研究的全新学术生长点。对于卡夫卡学术史研究本身而言,回归学术文本本身的纵观互照有助于在当下重新发掘卡夫卡研究之研究的思想史维度,同时对于我国卡夫卡学的学术建制有着借鉴意义与路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手册 卡夫卡学 学术史研究
下载PDF
2001至2005年中国德语文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亚琳 刘海婷 陈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53,共8页
对2001年至2005年我国德语文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盘点,通过分析和梳理,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德语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讲,以作家作品研究为盛,理论研究薄弱,点上研究较多,但系统研究欠缺。本文在对成果... 对2001年至2005年我国德语文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盘点,通过分析和梳理,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德语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并不平衡。总体上讲,以作家作品研究为盛,理论研究薄弱,点上研究较多,但系统研究欠缺。本文在对成果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研究 概述 分析 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赫塔·米勒作品的时代隐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丽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5,共3页
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对赫塔·米勒赞誉有加,称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关键词 作品 米勒 隐喻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院 颁奖
下载PDF
上海犹太流亡杂志《论坛》中的文学文本与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范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7,共7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曾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这些报刊通过讨论交流将移民凝聚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有意识地或在无形中塑造移民的文化自立意识,以补偿由纳粹迫害带来的身份丧失。文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亡上海的犹太难民曾创办了大量的报刊,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这些报刊通过讨论交流将移民凝聚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同时有意识地或在无形中塑造移民的文化自立意识,以补偿由纳粹迫害带来的身份丧失。文章从符号运动的角度,通过具体分析德文杂志《论坛》上发表的文学文本及其中的符号间相互指涉,揭示这种文化身份建构的一些重要侧面,从而为理解上海犹太难民在流散处境中展示的精神努力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犹太难民 流亡杂志 《论坛》 文化身份
下载PDF
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建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89,117,共5页
德国文学界关于后现代的讨论, 缘起于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 而最终被曲折接受和获得较普遍认可的后现代观念, 却是由韦尔施咀嚼过的多元性。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始终未能躲避怀疑的审视, 但确又借由一批作家的创作, ... 德国文学界关于后现代的讨论, 缘起于费德勒“为后现代辩护”的即席发言, 而最终被曲折接受和获得较普遍认可的后现代观念, 却是由韦尔施咀嚼过的多元性。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始终未能躲避怀疑的审视, 但确又借由一批作家的创作, 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 后现代 多元性 存在和发展
下载PDF
开拓思想自由的原野——略论莱辛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莹 王为群 《兰州学刊》 2000年第2期58-59,,57,,共3页
关键词 莱辛 德国 民族文学 影响研究 市民悲剧
下载PDF
恶魔主题在俄国文学中的嬗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2-78,共7页
恶魔主题在西方由来已久 ,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神话中的恶神。基督教文化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俄国文学中的恶魔主题因此呈现出与圣经神话交相辉映的特点。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 恶魔主题在西方由来已久 ,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神话中的恶神。基督教文化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俄国文学中的恶魔主题因此呈现出与圣经神话交相辉映的特点。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古代到 2 0世纪 ,经历了由神学化向世俗化、精神化、个性化发展 ,继而纳入思想、道德探索和心理分析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俄国文学 恶魔主题 神学化 世俗化 精神化 个性化 心理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埃利亚斯·卡内蒂的变形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克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20,共7页
1981年英籍德语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学界开始对该作家进行译介和研究,然而作为卡内蒂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的"变形"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却几乎无人提及。文章从卡内蒂的杂记入手,对卡... 1981年英籍德语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学界开始对该作家进行译介和研究,然而作为卡内蒂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的"变形"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却几乎无人提及。文章从卡内蒂的杂记入手,对卡内蒂的变形观进行梳理后认为:源自于神话故事的"变形"乃是卡内蒂对20世纪科学理性的反击和对技术世界的厌弃。同时,文章也结合卡内蒂的小说、戏剧和传记作品,分析了其变形观在创作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内蒂 “变形” 神话 理性
下载PDF
忧患云海诗哲心——现代性视域中歌德思想形成史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8,共12页
本文提炼出歌德思想形成的"精神三变"概念,将其概括为一生中的"浪漫思脉"—"启蒙思脉"—"古典思脉"的三阶段经历;同时追溯作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性早期话语的德国形态,即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 本文提炼出歌德思想形成的"精神三变"概念,将其概括为一生中的"浪漫思脉"—"启蒙思脉"—"古典思脉"的三阶段经历;同时追溯作为时代背景的现代性早期话语的德国形态,即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话语、施莱格尔兄弟等为代表的诗学话语与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文学话语的三峰并立,进而探讨作为个体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过程与现代性早期萌发状态的时代语境关系。本文区分"现代概念"建构的三大维度,即"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人";以现代学构成的三大基本问题意识"社会的公义"、"自由的秩序"、"欲望的个体"为核心,追问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性方案的危机症候;并由此凸显歌德、席勒所开辟的"古典图镜观"的重要思想史意义。突出"现代性早期方案"中的"哲学-文学"对话结构,即"歌德-席勒VS.康德-黑格尔",尤其通过作为代表人物的歌德思想形成史这一个案分析,提出"现代性的文学话语"概念,揭示他们对"现代人"建构的重要理念,从而彰显作为非主流现代性形态的"古典思脉"的思想史意义,为解决"启蒙——一项未完成的计划"提供另类进路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歌德 德国古典文学 思想史 “哲学一文学”对话结构
下载PDF
艺术对生活的介入:比格尔先锋派理论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师会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德国学者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以唯美主义为批判对象,对现代主义美学的艺术自律观念作了全面反攻,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注重开放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以充分发挥艺术所具有的文化批判功能,有效对抗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比格尔先... 德国学者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以唯美主义为批判对象,对现代主义美学的艺术自律观念作了全面反攻,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注重开放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以充分发挥艺术所具有的文化批判功能,有效对抗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比格尔先锋派理论给当今的文艺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尔 先锋派理论 艺术体制 介入
下载PDF
二战以后汉学在德国的流播及其学术特征——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友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6-172,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寻绎二战以后中国古典文学在德国流播的历史进程,进行学术分期并简述各阶段代表人物及学术成果;2、探讨德国学者在接受中所体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特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流播史中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二战后 汉学 德国流播 学术特征
下载PDF
理解与时间距离——伽达默尔论“时间距离的诠释学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玲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德国解释学在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转变的过程中,伽达默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理和解释前人不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时间距离提到了重要位置,认为时间距离在理解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同时阐... 德国解释学在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转变的过程中,伽达默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理和解释前人不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时间距离提到了重要位置,认为时间距离在理解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同时阐发了它的诠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德国 诠释学 时间距离 历史意识 本体论
下载PDF
论特拉克尔诗歌对《圣经》的戏仿性互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雨其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4,共5页
在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中,存在着对于《圣经》文本的大量戏仿性互文。诗人通过对其进行空缺式戏仿、并置式戏仿以及变形式戏仿,分别实现了对基督教神学权威的质疑、降格乃至最后的亵渎。然而诗人却未能通过这一系列对于神的解构将自身... 在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中,存在着对于《圣经》文本的大量戏仿性互文。诗人通过对其进行空缺式戏仿、并置式戏仿以及变形式戏仿,分别实现了对基督教神学权威的质疑、降格乃至最后的亵渎。然而诗人却未能通过这一系列对于神的解构将自身从"信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诗人最终将自我推为逻各斯,"信仰自我"于是取代了"信仰神",成为了诗人诗学话语的中心。对这一互文性问题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诗人诗歌创作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对"自我"问题的认识及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拉克尔 诗歌 圣经 戏仿性互文
下载PDF
德国核文学发展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山 张千怡 《鄱阳湖学刊》 2020年第1期95-104,128,共11页
核文学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利用核能技术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粗略统计,德国核文学作品不下千余部,反映了各时期人们对核能利用的不同认识。自二战以来,德国核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核文学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人类利用核能技术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粗略统计,德国核文学作品不下千余部,反映了各时期人们对核能利用的不同认识。自二战以来,德国核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战后至1970年代的起步发展期、1980年代的全面丰收期以及1990年代至今的复兴期。小说、散文、诗歌、舞台剧、广播剧等文学体裁的运用,使德国核文学创作丰富多彩。这些作品不仅有助于了解德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发展状况,而且警示人类: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技术伦理观,核能才可真正为人类造福;反之则可能会带来巨大灾难。人类在命运共同体时代如何把握自身命运、求同存异、趋利避害,这应是未来核文学创作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核文学 生态文学 生态批评
下载PDF
黑塞与中国现代文学家审美生存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春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黑塞和中国现代文学先驱们身处不同的国度,国情有所区别,对科学理性的态度也相悖,然而双方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审美生存作为人类共同的理想。他们对审美生存的理解超越了浪漫主义思潮中一度出现的脱离现实的倾向,... 黑塞和中国现代文学先驱们身处不同的国度,国情有所区别,对科学理性的态度也相悖,然而双方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审美生存作为人类共同的理想。他们对审美生存的理解超越了浪漫主义思潮中一度出现的脱离现实的倾向,在对审美启蒙民众、反思生活的现实价值认识上有着共通性,并且他们都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士精神追寻着心灵的诗意,在清醒的悲剧意识中肯定审美生存理想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诗化生存 审美启蒙 反思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论歌德后期新古典主义精神的发展
20
作者 王静 张典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5,共4页
歌德后期一般是指1805年至1832年这段时期,歌德在此期间仍旧遵循新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但他不再只关注希腊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他同等程度的理解;通过融会贯通,歌德对新古典主义的理解达到一个更深的高度。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歌德后期一般是指1805年至1832年这段时期,歌德在此期间仍旧遵循新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但他不再只关注希腊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得到他同等程度的理解;通过融会贯通,歌德对新古典主义的理解达到一个更深的高度。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歌德后期新古典主义精神的发展:一是对温克尔曼新古典主义的重新认识;二是《意大利游记》的写作动机;三是与辛克尔新古典主义建筑理念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新古典主义 温克尔曼 浪漫派 辛克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