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浪潮中的一座孤岛--德国小说《账单待付》中的岛屿母题
1
作者 薛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岛屿”母题在21世纪的德国哲学和文学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德国著名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回溯了人类文明中的三次全球化,并用“岛屿化”和“全球化”来隐喻人类自我保护和开拓疆域之间的关系。他笔下全球化的宏大“水晶宫... “岛屿”母题在21世纪的德国哲学和文学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德国著名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回溯了人类文明中的三次全球化,并用“岛屿化”和“全球化”来隐喻人类自我保护和开拓疆域之间的关系。他笔下全球化的宏大“水晶宫”破碎之后,个体以“泡沫化”的生存形式寻求自我免疫。德国作家英格-玛丽亚·马尔克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构思的小说《账单待付》描写了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推至城市边缘的生存孤岛。借助多重叙事技巧,马尔克不仅展现了一群在各自社会圈层中坠落的人们的悲喜,更是敏锐地透视了当代德国人泡沫式的“孤岛文化”,展开了一幅全球化时代德国现实主义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斯洛特戴克 岛屿母题 孤岛文化 《账单待付》
下载PDF
从德属西南非洲到东欧“生存空间”--论施林克代际小说《奥尔加》的多向度记忆书写
2
作者 庄玮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施林克代际小说《奥尔加》在家庭记忆框架下,虚构化、多视角地描绘了德国20世纪三代人的生平故事,以宏大叙事展现了德国20世纪动荡历史的全貌。小说呈现出多向度记忆书写的特征,揭示了德国殖民主义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在“殖民种族主义... 施林克代际小说《奥尔加》在家庭记忆框架下,虚构化、多视角地描绘了德国20世纪三代人的生平故事,以宏大叙事展现了德国20世纪动荡历史的全貌。小说呈现出多向度记忆书写的特征,揭示了德国殖民主义和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在“殖民种族主义”意义上的相似性和连贯性,着重展现了德国殖民者在德属西南非洲屠杀赫雷罗人以及纳粹侵占东欧“生存空间”的内在关联。小说提醒读者,在看待20世纪上半叶灾难性的历史事件时,不应采取简化或激进的立场,而应结合当前热议的多向度记忆话语,在理性和全面的反思基础上,相互指涉和对话式地探讨德国殖民史和纳粹史罪责共同的政治史和思想史根源,例如种族和文明优越论、俾斯麦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雷罗人 种族屠杀 生存空间 《奥尔加》 多向度记忆
下载PDF
失落的帝国将如何自处?——《英格兰,英格兰》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身份重构
3
作者 黄晖 周丽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4,共9页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以记忆为关键词,通过书写大英帝国衰落后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境遇来反思当下。他聚焦主人公玛莎,沿着玛莎重返老英格兰时代这条伦理线,分析个体和国家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选择的...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以记忆为关键词,通过书写大英帝国衰落后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境遇来反思当下。他聚焦主人公玛莎,沿着玛莎重返老英格兰时代这条伦理线,分析个体和国家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选择的困境,展示了个体和国家背后记忆与身份之间的冲突和博弈。文章试图思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记忆对民族国家身份建构生成的影响。《英格兰,英格兰》以记忆的伦理书写为文学表达,虚构的小说成为历史的镜子,历史在当代语境中被重新建构,当下在历史的关照中对现实展开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身份重构 《英格兰 英格兰》 巴恩斯
下载PDF
《母鼠》中的“童话蒙太奇”和童话的“陌生化”——“人类世”的“末日预言”
4
作者 丰卫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4,共11页
在小说《母鼠》的童话情节中,君特·格拉斯用文字建构了童话蒙太奇,用陌生化的手法,以童话森林的死亡揭示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言及地球科学的话题,追溯和反思人类历史,在人类世的深度时间语境中去理解现时的环境危机... 在小说《母鼠》的童话情节中,君特·格拉斯用文字建构了童话蒙太奇,用陌生化的手法,以童话森林的死亡揭示现实中的生态问题。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言及地球科学的话题,追溯和反思人类历史,在人类世的深度时间语境中去理解现时的环境危机,并对“世级别”的环境危机作出预测,提醒人类有效应对危机。为童话提供幻想源泉的童话森林的消失,喻示人类失去了思考和幻想的能力,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同时引发“大爆炸”,生存的家园化为灰烬。但格拉斯仍以文学叙述的方式表达其修复地球生存空间的欲望及对未来的期盼,这与人类世的末日叙事意旨耦合:既发出警示,又予人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鼠》 人类世 末日预言 童话蒙太奇 陌生化
下载PDF
布洛赫论侦探小说
5
作者 楼逸秋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87-106,共20页
从哲学层面分析,布洛赫认为侦探小说以先于原初的罪恶为逻辑起点展开,并展现出一幅开放性的现实世界图景。此外,侦探的破案行为在布洛赫看来亦与马克思对于社会经济所作出的细致分析同质。从社会学层面分析,布洛赫认为侦探小说是伴随着... 从哲学层面分析,布洛赫认为侦探小说以先于原初的罪恶为逻辑起点展开,并展现出一幅开放性的现实世界图景。此外,侦探的破案行为在布洛赫看来亦与马克思对于社会经济所作出的细致分析同质。从社会学层面分析,布洛赫认为侦探小说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社会革命而兴起的,其盛行亦与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败密切相关,而其中侦探所用的破案方法更是随着社会中主导思维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从美学层面分析,布洛赫的批评在于,侦探小说把过多的精力用于清算过去的罪恶上,而不是去展望未来。布洛赫的侦探小说理论是意义独特的,但结合侦探小说的具体情况来考察,布洛赫的理论又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侦探小说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乌韦·约翰逊小说《年中日》中的“事件”与“事实”
6
作者 童城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9期18-21,共4页
哈琴在她的《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中将“历史”区分为“事件”和“事实”。“事件”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具体事件本身,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事实”是“由原始事件制造的﹑经过人为阐释﹑能表意的﹑带有话语性的﹑... 哈琴在她的《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中将“历史”区分为“事件”和“事实”。“事件”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具体事件本身,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事实”是“由原始事件制造的﹑经过人为阐释﹑能表意的﹑带有话语性的﹑被文本化的是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化 后现代主义诗学 话语性 约翰逊 哈琴 事件 事实
下载PDF
克里斯托夫·海因小说中的梦境研究
7
作者 潘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德国当代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他的多部小说中融入有关梦境的描写。梦作为文本叙述中的诗性成分与结构元素,在海因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梦境的运用在海因的作品中具有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双重价值。本文以海因的三部作品为例,分... 德国当代作家克里斯托夫·海因在他的多部小说中融入有关梦境的描写。梦作为文本叙述中的诗性成分与结构元素,在海因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梦境的运用在海因的作品中具有史学与美学意义上的双重价值。本文以海因的三部作品为例,分析海因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意象,探讨梦境的隐含意义及其在全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 克里斯托夫·海因 德国 历史
下载PDF
论《远大前程》的心理空间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熊荣敏 张绍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9,共4页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篇的构架是一个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该理论通过构建基点空间、视点空间、焦点空间和事件空间,把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关系转化为读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语篇分析提供合理修改的解释。
关键词 《远大前程》 心理空间 构建 叙事功能
下载PDF
诵读与启蒙,拯救与逍遥--试论《朗读者》中朗读的启蒙隐喻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丁伟祥 房春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在康德启蒙思想框架下,对小说《朗读者》中"朗读"的启蒙隐喻意义进行不同层面上的解读:从小说男女主人公由蒙昧到启蒙开化的拯救与逍遥之路,推及至整个民族的启蒙和历史反思,凸显出作者施林克宏大的历史观和民主思想。
关键词 伯恩哈德·施林克 朗读者 启蒙思想 历史观
下载PDF
荒诞的意义——君特·格拉斯的小说《铁皮鼓》中的现实与超现实 被引量:6
10
作者 华少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6-92,共7页
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在小说《铁皮鼓》中,通过小说主人公奥斯卡这一怪诞而又真实的艺术形象,以一个侏儒的视角,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小说的很多情节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然而它又对德国现代不... 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在小说《铁皮鼓》中,通过小说主人公奥斯卡这一怪诞而又真实的艺术形象,以一个侏儒的视角,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小说的很多情节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然而它又对德国现代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现实生活作了真实、细致的描写。作者把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与他极为丰富的想像力相结合,通过荒诞这种特有的艺术手法,创造了“现实”与“超现实”的艺术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德国 格拉斯 小说 《铁皮鼓》 叙事视角 奥斯卡形象 艺术手法 荒诞风格 情节 语言
下载PDF
哈代的小说创作及其宗教观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世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21-12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哈代的长篇力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艺术和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指出邪恶虚伪的宗教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更是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元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邪恶宗教的立场... 本文通过对哈代的长篇力作《德伯家的苔丝》的创作艺术和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命运的分析,指出邪恶虚伪的宗教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更是导致苔丝悲惨命运的元凶。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邪恶宗教的立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创作艺术 宗教观点
下载PDF
格拉斯的《铁皮鼓》与20世纪小说叙事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万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53,共7页
《铁皮鼓》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 ,在于它以第一人称叙事统帅九种叙事法而与一般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不同 ;它有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符号象征系统而与一般用象征手法叙事的小说不同 ;它以超越国界的广阔人性真实为描写对象而与一般描写人性的... 《铁皮鼓》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 ,在于它以第一人称叙事统帅九种叙事法而与一般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不同 ;它有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符号象征系统而与一般用象征手法叙事的小说不同 ;它以超越国界的广阔人性真实为描写对象而与一般描写人性的小说不同 ;它继承和发展了日耳曼民间笑文化传统而与一般当代西方小说的话语资源不同 ;它以历史和现实为镜探索当代人性及当代世界的前途而与以神话影射现实的西方小说不同 ,因此它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手段 象征系统 人性真实 民间笑文化 格拉斯 小说 文学评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现实的批判、道德的弘扬、人性的探索——浅析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观念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颖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他以敏锐独特的目光,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隔阂,使读者体会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失望与批判。同时,在他的作品中... 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他以敏锐独特的目光,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隔阂,使读者体会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失望与批判。同时,在他的作品中,狄更斯又极力宣扬必须根据平等和对人仁爱的正义的原则来和平改造社会制度。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在社会批判、道德弘扬、人性探索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批判 道德 人性
下载PDF
战争悲剧的另一种书写:《朗读者》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亚珉 《阅江学刊》 200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朗读者》以德国作家特有的反思意识,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不失为对人类战争的另一种书写。从生死、爱情、文明、罪与罚等视角,阐释该小说... 《朗读者》以德国作家特有的反思意识,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不失为对人类战争的另一种书写。从生死、爱情、文明、罪与罚等视角,阐释该小说的悲剧主题,挖掘其悲剧内涵,评估其文学价值,有助于通过深层次地探讨历史来剖析人性、启迪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生死 爱情 文明 罪恶 惩罚
下载PDF
在先锋与媚俗之间——谈冯内古特的文化姿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尚晓进 龚晓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自《五号屠场》之后,冯内古特的创作越来越融合了一种宽泛的文化视域。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结合《冠军早餐》和《蓝胡子》两部作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力图廓清冯内古特的文化姿态,指出他如何试图在具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和曲... 自《五号屠场》之后,冯内古特的创作越来越融合了一种宽泛的文化视域。本文拟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结合《冠军早餐》和《蓝胡子》两部作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力图廓清冯内古特的文化姿态,指出他如何试图在具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和曲高和寡的先锋文艺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倡议艺术家在摒弃大众文化媚俗成分的同时,应融合先锋文艺的批判精神,培育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内核的健康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内古特 文化姿态 文化使命 大众文化 先锋文艺
下载PDF
主宰家庭和城市社会的父权机制——解读克莱斯特的叙事文本《智利地震》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薇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父权统治下的社会秩序,男性在家庭、宗教及世俗社会机构中拥有特权。与父权社会秩序相对的是母权社会秩序,人们通常将后者与自然、情感等所谓女性特质联系在一起,而将前者与社会性、理智等男性特质相联... 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了父权统治下的社会秩序,男性在家庭、宗教及世俗社会机构中拥有特权。与父权社会秩序相对的是母权社会秩序,人们通常将后者与自然、情感等所谓女性特质联系在一起,而将前者与社会性、理智等男性特质相联系。克莱斯特的叙事文本《智利地震》展现的是这两种秩序在一种自然的、非人力所决定的条件下发生的碰撞,揭示了人们最终在父权社会秩序的思维定势中重新臣服于父权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希·冯·克莱斯特 智利地震 父权机制 社会规范 公众暴力
下载PDF
从《金罐》和《沙人》看霍夫曼二元对立的艺术观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亚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9,共6页
分裂是霍夫曼现实观的主要特征,他的二元对立的艺术观正是建立在这种现实观基础之上的。作为讽刺作家,霍夫曼描述了19世纪德国社会的不和谐与不成熟;作为哀歌诗人,他则以特殊的敏锐感悟并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人面对日益异... 分裂是霍夫曼现实观的主要特征,他的二元对立的艺术观正是建立在这种现实观基础之上的。作为讽刺作家,霍夫曼描述了19世纪德国社会的不和谐与不成熟;作为哀歌诗人,他则以特殊的敏锐感悟并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人面对日益异化的现实时的惶恐与不安。《金罐》和《沙人》中两个世界的并存或者相互交织不是消解真实,而是一种阐释真实艺术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童话 外部世界 内部世界 二元对立
下载PDF
论黑塞《荒原狼》中的两极思想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6,共6页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原狼》这部作品中,黑塞以其细腻入微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遭受的心灵疾病与精神危机。他刻画了狼性镜像下的理想人和人性镜像下的市民人。那么...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原狼》这部作品中,黑塞以其细腻入微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遭受的心灵疾病与精神危机。他刻画了狼性镜像下的理想人和人性镜像下的市民人。那么这两种身份何为本我,何为自我?荒原狼是人还是狼,这不仅是主人公哈勒尔寻找自我时所不断追问的问题,亦是黑塞对于人的道德内涵所进行的深刻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人性 狼性 两极性
下载PDF
追求真实,再现迷惘——评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蕾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的叙述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理念,标志着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最终突破,提高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该小说探讨的主题是:在婚姻问题上,社会等级观念仍起很大阻碍作用。冯塔纳具有超前意... 台奥多.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的叙述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实的现实主义理念,标志着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的最终突破,提高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该小说探讨的主题是:在婚姻问题上,社会等级观念仍起很大阻碍作用。冯塔纳具有超前意识,他同情并理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彰显了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赋予作品很强的社会批评力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乱与迷惘 台奥多.冯塔纳 德语文学 现实主义原则 社会批评
下载PDF
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看亨利·菲尔丁对人性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方林 翟连珍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1-63,共3页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行文结构、人物刻画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乡村———城市———乡村的行文线索预示着人性由善良单纯到堕落腐化再到善良单纯的回归。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设计...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行文结构、人物刻画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乡村———城市———乡村的行文线索预示着人性由善良单纯到堕落腐化再到善良单纯的回归。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设计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幽默的语言加上作者第一人称适时的评论是对人性隐性的一面更加深刻的披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行文结构 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叙述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