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孤儿”故事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传播——以《赵氏孤儿》的改编为核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著名悲剧作品。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出版,收录了《赵氏孤儿》法译本,随后在欧洲引发了关注。1736年,耶稣会率先上演了以“救孤”为主题的戏剧《召公》。此后,在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至少出现了六部以“中国孤儿”故事为基础的改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改编思路。伏尔泰改编的“五幕孔子道德剧”《中国孤儿》融入了启蒙精神,宣扬了儒家的仁爱思想;意大利剧作家梅塔斯塔西奥的《中国英雄》褒扬了博爱与忠诚;英格兰作家哈切特和爱尔兰剧作家墨菲的《中国孤儿》突出了对暴政及侵略军的反抗;德国作家维兰德的《金镜》将“中国孤儿”故事与“重返自然”的教育思想融为一体;弗里德里希的《中国人或命运的公正》则宣扬了善恶有报、天命难违的观念。这些欧洲作品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中国孤儿”故事中的优秀元素,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西方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伏尔泰 梅塔斯塔西奥 维兰德 中学西传
下载PDF
歌德《铁手骑士葛兹》所反映的阶层博弈与群体互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0,共10页
本文以歌德早期名作《铁手骑士葛兹》为研究文本,在指出其题材选择的德意志性、在艺术形式上打破亚里士多德三一律的开创性等特点的同时,将16世纪德国的各阶层放置在一种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突出阶层博弈与群体互动的关系,以作为骑士阶... 本文以歌德早期名作《铁手骑士葛兹》为研究文本,在指出其题材选择的德意志性、在艺术形式上打破亚里士多德三一律的开创性等特点的同时,将16世纪德国的各阶层放置在一种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突出阶层博弈与群体互动的关系,以作为骑士阶层代表的葛兹为中心,分析他的言语作为的矛盾性特征,揭示骑士阶层乃是一种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它在宗教改革过程中随时代发展将逐渐被淘汰的必然性(没落的必然)。并进而提出,这样一种题材选择具有作者写作的当下问题意识,并在歌德思想的早期形成中具有确立坐标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铁手骑士葛兹》 宗教改革 骑士文学
下载PDF
社会问题还是宗教情结?——论莱辛剧本《犹太人》对传统种族价值的颠覆
3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对莱辛的早期剧本《犹太人》进行文本细读,探讨剧本所反映的宗教问题。一方面展现社会问题与宗教情结的复杂纠葛关系,另一方面充分肯定莱辛此剧挑战传统种族价值观念的重要思想史意义。同时,进一步将问题的探讨追溯到问题的宗教根... 文章对莱辛的早期剧本《犹太人》进行文本细读,探讨剧本所反映的宗教问题。一方面展现社会问题与宗教情结的复杂纠葛关系,另一方面充分肯定莱辛此剧挑战传统种族价值观念的重要思想史意义。同时,进一步将问题的探讨追溯到问题的宗教根源层面,即欧洲社会问题实质为基督教vs.犹太教。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宗教关系,乃是亘古有之、至今未结的根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犹太人》 宗教 文学史
下载PDF
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6,共9页
文章以德国学界及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歌德研究学术史为参照,试图归纳和梳理出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脉络。中国学界对于歌德戏剧的研究以《浮士德》为中心展开,真正的高潮出现在1978年之后,此前的研究受到政治时局和... 文章以德国学界及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歌德研究学术史为参照,试图归纳和梳理出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的主要特点和重要脉络。中国学界对于歌德戏剧的研究以《浮士德》为中心展开,真正的高潮出现在1978年之后,此前的研究受到政治时局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文章重点对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浮士德》研究从主题内容研究、戏剧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和接受研究三个方面予以考察分析,并指出中国歌德戏剧研究尚待开拓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浮士德》研究 歌德中国接受史
下载PDF
论《阴谋与爱情》中乐师米勒性格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汶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7-78,共2页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的名著之一,该剧通过对一场跨越阶级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德国贵族的黑暗与腐朽。然而席勒在剧中对女主人公露易丝的父亲———乐师米勒形象的塑造似乎有着很多矛盾,进而使其性格表现出一种不...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的名著之一,该剧通过对一场跨越阶级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德国贵族的黑暗与腐朽。然而席勒在剧中对女主人公露易丝的父亲———乐师米勒形象的塑造似乎有着很多矛盾,进而使其性格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成为该剧鲜明的人物性格群中的败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勒 金钱 阶级 矛盾
下载PDF
《浮士德》中的母题分析
6
作者 程鹂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2-84,111,共4页
《浮士德》这部作品洋洋大观,涉猎极广,出现了多样母题,如死亡与重生、爱情、巫术等,而行文紧凑,结构精巧,母题的纷呈没有影响其整体意韵,反而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母题,从全新的视野解读了这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 《浮士德》 母题 死亡与重生 爱情 巫术
下载PDF
论克莱斯特《论木偶戏》中的雅俗文化冲突
7
作者 卢盛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论木偶戏》是德国著名经典作家克莱斯特的名篇之一,相关研究众说纷纭,但大多局限于美学和诗学上的解读。文章尝试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对该文及其原初语境——克莱斯特主编的《柏林晚报》——进行观照,借此提供一种对《论木偶戏》一文... 《论木偶戏》是德国著名经典作家克莱斯特的名篇之一,相关研究众说纷纭,但大多局限于美学和诗学上的解读。文章尝试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对该文及其原初语境——克莱斯特主编的《柏林晚报》——进行观照,借此提供一种对《论木偶戏》一文全新的理解路径,并展现雅俗文化的对抗关系对克莱斯特写作该文的影响;并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试图以《论木偶戏》为范例,说明文本、媒介和语境间的流通交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斯特 席勒 《论木偶戏》 《柏林晚报》 大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