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卡夫卡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
曾艳兵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卡夫卡的梦境诗学及其在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创作中的回应 |
张莉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3 |
4
|
|
3
|
卡夫卡及其后现代性 |
卜红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06 |
1
|
|
4
|
论《城堡》意义的呈现方式 |
周亚明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5
|
逃不出的囚笼——从茨威格的小说看男性权力话语倾向 |
孔燕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6
|
伊尔赛·艾兴格尔《被缚的人》解读——兼论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
黄涛梅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7
|
“破碎写作的不归路”——卡夫卡创作生态论 |
伏飞雄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6 |
0 |
|
8
|
卡夫卡创作密码解析 |
张海波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9
|
论卡夫卡的小说艺术 |
杨晓莲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1
|
|
10
|
生存的尴尬——浅析卡夫卡《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形象 |
李晓白
|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1
|
论卡夫卡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微型对话”特征 |
黄肖嘉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2
|
走近卡夫卡 |
陈婷婷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3
|
二十世纪以来异军突起的奥地利文学 |
马文韬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斯·茨威格与弗洛伊德——兼论弗洛伊德及其学说的意义 |
杨荣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0
|
|
15
|
分裂 变形 死亡——卡夫卡的异化世界 |
俞红秀
|
《龙岩师专学报》
|
2003 |
5
|
|
16
|
恐惧中的执着——解读卡夫卡 |
张海虹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卡夫卡与老庄 |
王向东
|
《凉山大学学报》
|
2001 |
0 |
|
18
|
现代人的悲剧——浅析卡夫卡式悲剧及其悲观主义色彩 |
史素昭
|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0 |
|
19
|
绝望的奔赴婚姻——试析卡夫卡《乡间的婚礼筹备》 |
金燕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试论《城堡》的表现主义特征中荒诞和真实的结合 |
彭江兰
|
《保山师专学报》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