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斯·弗里施小说的自然书写研究
1
作者 侯沛沛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揭示其所反映出来的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也可以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马克斯·弗里施是著名的瑞士德语剧作家,他以独到、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工业技术的发展给人... 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揭示其所反映出来的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也可以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马克斯·弗里施是著名的瑞士德语剧作家,他以独到、敏锐的目光,揭示了工业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体现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书写 文学作品 生态审美 生态意识 文化根源 弗里施 探索文学 马克斯
下载PDF
雅各岱诗歌译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光荣 《法国研究》 2005年第2期25-29,共5页
菲力浦·雅各岱(Philippe Jaccottet,1925-)是当代著名的瑞士法语诗人、翻译家.生于瑞士沃州.少年时代就喜爱诗歌,16岁时结识了同乡瑞士著名诗人居斯塔夫·鲁,后者成了他文学生涯中的良师益友.在鲁的指引下,他开始阅读德国著名... 菲力浦·雅各岱(Philippe Jaccottet,1925-)是当代著名的瑞士法语诗人、翻译家.生于瑞士沃州.少年时代就喜爱诗歌,16岁时结识了同乡瑞士著名诗人居斯塔夫·鲁,后者成了他文学生涯中的良师益友.在鲁的指引下,他开始阅读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荷尔德林和奥地利著名作家里尔克、穆西尔等人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各岱 诗歌 译介
下载PDF
赫尔曼·黑塞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
3
作者 李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具有古典浪漫主义的坚实底色,作者以恣肆的想象行走在文字之间铸造新的艺术风格,同时以具有先锋性的技法结构文本,使其小说具有浓厚的空间性和象征性。本文即从空间叙事、意象书写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三个向度,结合...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具有古典浪漫主义的坚实底色,作者以恣肆的想象行走在文字之间铸造新的艺术风格,同时以具有先锋性的技法结构文本,使其小说具有浓厚的空间性和象征性。本文即从空间叙事、意象书写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三个向度,结合具体的文本深入探析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空间叙事 意象书写 浪漫风格
下载PDF
“现实主义”标签下被遮蔽的德意志精神——凯勒《绿衣亨利》的密托斯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广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共14页
德语作家凯勒的“形成小说”《绿衣亨利》被标示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我们的研究却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绿衣亨利》传承了经典—德意志浪漫精神,作品不仅充盈着密托斯气韵,更是由密托斯支撑与构架起来;主人公即自述者相信... 德语作家凯勒的“形成小说”《绿衣亨利》被标示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我们的研究却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绿衣亨利》传承了经典—德意志浪漫精神,作品不仅充盈着密托斯气韵,更是由密托斯支撑与构架起来;主人公即自述者相信有着高于人、规定人的更高存在。将《绿衣亨利》削足适履于人本主义—光照思潮统摄的现实主义范畴,将其从德意志浪漫家族谱系中剔除,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文化制造行为。德意志浪漫之家才是《绿衣亨利》安身立命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勒 《绿衣亨利》 密托斯 德意志浪漫精神 现实主义
下载PDF
马克斯·弗里施《能干的法贝尔》中的记忆与工具理性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亚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弗里施的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记忆首先"发生"在情节层面上,那里的核心词是"压抑",即主人公有意无意地对过往事件的回避,但它更是小说记忆话语层面上的主题: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片面的人"的塑造,作者... 在弗里施的小说《能干的法贝尔》中,记忆首先"发生"在情节层面上,那里的核心词是"压抑",即主人公有意无意地对过往事件的回避,但它更是小说记忆话语层面上的主题: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片面的人"的塑造,作者展现了一种极端化和僵化了的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讲述的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现代人、即"一种角色"的悲剧。因为"能干的法贝尔"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启蒙以降储存于西方文化记忆中技术至上理念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 压抑 工具理性 批判
下载PDF
论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对工具理性的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蕾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63-67,共5页
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1957)①中的主人公法贝尔是工程师,他笃信技术至上,这造成他的自我异化。作家以此尖锐地指出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生存的分裂与矛盾。本文通过具体... 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的小说《认为技术决定一切的人》(1957)①中的主人公法贝尔是工程师,他笃信技术至上,这造成他的自我异化。作家以此尖锐地指出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生存的分裂与矛盾。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通过梳理技术至上、憎恶自然属性和乱伦这几个主题,来深入探究工具理性使人异化这个核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技术至上 憎恶自然属性 乱伦
下载PDF
在现实语境中解读《老妇还乡》 被引量:1
7
作者 和建元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只有通过对体裁的还原定位和体验现实的鲜活人生,才能弄清作者在"怪诞"的伪装下,本意是在追求完善、合理、充满人性的社会。从而提出转变观念,认同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社会里人性的张扬与异化,是解读《老妇还乡》的必要... 只有通过对体裁的还原定位和体验现实的鲜活人生,才能弄清作者在"怪诞"的伪装下,本意是在追求完善、合理、充满人性的社会。从而提出转变观念,认同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社会里人性的张扬与异化,是解读《老妇还乡》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妇还乡》 体裁 体验 认同人性的张扬与异化
下载PDF
试析《老妇还乡》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次晓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1-53,100,共4页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 《老妇还乡》 女性形象 美狄亚 复仇 异化
下载PDF
金钱淫威下人性的颠覆——浅析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雪梅 《戏剧之家》 2014年第4期87-88,共2页
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通过暗示、对比、讽刺等艺术手法描述一个充满怪诞的女富翁的复仇故事。她以10个亿为交换条件,不仅杀死了年轻时曾经背叛了她的情人,更是彻底撕毁了整个居伦城人的善良、人道等人生价值。上演了一场在金钱淫威下... 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通过暗示、对比、讽刺等艺术手法描述一个充满怪诞的女富翁的复仇故事。她以10个亿为交换条件,不仅杀死了年轻时曾经背叛了她的情人,更是彻底撕毁了整个居伦城人的善良、人道等人生价值。上演了一场在金钱淫威下人性被彻底颠覆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诞 暗示 对比 讽刺 悲喜剧
下载PDF
黑塞小说《荒原狼》的叙述层次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红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根据著名学者赵毅衡的叙述分层理论将《荒原狼》分为三个叙述层次:《哈里.哈勒尔自传》是主叙述层次,《出版者序》为超叙述层次,《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论文属于次叙述层次,各叙述层次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荒原狼的特性。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叙述层次
下载PDF
无言的身体 欲望的寓所——评祖尔策小说《完美的侍者》中的物化现象
11
作者 张克芸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作为瑞士当代文学的代表作,祖尔策小说《完美的侍者》讲述了发生在三位男性之间的两段失败的同性之恋。然而,描写奇情异恋绝非小说主旨,通过文本分析,结合认知理论,不难发现隐匿在情感模式中的物化关系,这折射出现代个体所面临的交往困... 作为瑞士当代文学的代表作,祖尔策小说《完美的侍者》讲述了发生在三位男性之间的两段失败的同性之恋。然而,描写奇情异恋绝非小说主旨,通过文本分析,结合认知理论,不难发现隐匿在情感模式中的物化关系,这折射出现代个体所面临的交往困境和情感疏离,它是现代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尔策 瑞士小说 同性恋小说 物化关系
下载PDF
《阿尔卑斯山》生态伦理思想解读
12
作者 张宇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阿尔卑斯山》是德国自然诗史上的里程碑,18世纪欧洲自然诗中的代表和典范,也是德语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然诗。诗作内容庞大,哲理深刻,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内涵:自然是一切的法则,非自然和反自然的认知和行为是人类痛苦的源泉。在人与... 《阿尔卑斯山》是德国自然诗史上的里程碑,18世纪欧洲自然诗中的代表和典范,也是德语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然诗。诗作内容庞大,哲理深刻,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内涵:自然是一切的法则,非自然和反自然的认知和行为是人类痛苦的源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以自然为标准,融入自然,感受自然,才能使人获得幸福。大自然为人类做出了榜样,人类只有在自然的引导下,回归到内在的自我,才会成为真正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卑斯山》 生态伦理 自然
下载PDF
谁是道德的审判者——读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13
作者 刘雪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5-56,共2页
年轻时被情人伊尔诬陷抛弃的克莱安在阔别家乡45年后以亿万富婆的身份衣锦还乡,目的是对伊尔进行道德的审判,并将对伊尔的惩罚权交给居伦城的市民,让他们也成为对伊尔道德的审判者。得知条件的最初,居伦人一致拒绝批判克莱安。然而受不... 年轻时被情人伊尔诬陷抛弃的克莱安在阔别家乡45年后以亿万富婆的身份衣锦还乡,目的是对伊尔进行道德的审判,并将对伊尔的惩罚权交给居伦城的市民,让他们也成为对伊尔道德的审判者。得知条件的最初,居伦人一致拒绝批判克莱安。然而受不住经济的诱惑,很快就一致变成对伊尔道德的审判者了。经历了所有的恐惧后,伊尔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但他拒绝自杀,不肯免掉居伦人对自己的宣判,其实是逼居伦人通过对伊尔的审判来审判他们自己,伊尔成为了最终的道德审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道 复仇 道德审判者
下载PDF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枕头鹅》
14
作者 涂媛媛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11,共2页
瑞士当代小说家胡戈·罗切尔的短篇小说《枕头鹅》,以一只枕头化身为鹅游历世界时的所见批判了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至威胁动物生存的严重后果。小说控诉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不断膨胀地控制和扭曲利用自然的欲望... 瑞士当代小说家胡戈·罗切尔的短篇小说《枕头鹅》,以一只枕头化身为鹅游历世界时的所见批判了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以至威胁动物生存的严重后果。小说控诉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不断膨胀地控制和扭曲利用自然的欲望,呼吁人与自然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生态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头鹅》 生态批评 反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
下载PDF
“我不是施蒂勒!”——马克斯·弗里施日记体长篇小说《施蒂勒》体现的自我认同问题
15
作者 冯小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自我认同问题是马克斯·弗里施成名长篇小说《施蒂勒》最重要的主题。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以"角色"和"画像"为切入点,分析该作品体现的"自我认同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评论界把该小说誉为&q... 自我认同问题是马克斯·弗里施成名长篇小说《施蒂勒》最重要的主题。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以"角色"和"画像"为切入点,分析该作品体现的"自我认同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评论界把该小说誉为"社会小说"的原因,因为心理学研究的自我认同问题实质上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危机 自我逃避 角色 画像
下载PDF
理性与偶然性对抗下的悲剧——简析《诺言》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0-96,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迪伦马特的犯罪小说《诺言》中主人公马泰依英雄形象和悲剧命运的分析,指出小说所蕴含的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以及作家对哲理的探讨,这正是这部小说成为无与伦比的犯罪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严肃小说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键词 理性 偶然性 图书评价 《诺言》 迪伦马特 犯罪小说 悲剧命运 社会文化批判 哲理 瑞士
下载PDF
暮色中的追光--约瑟夫·罗特的历史想象与现实观照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尼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42,共11页
作为魏玛共和国时期最知名的记者和小说家之一,约瑟夫·罗特亲身经历并记录了德奥社会多层面的变化,其政治立场与文字风格也随之改变:告别左派与新写实主义,回归传统文学叙事,倾向保守思想。罗特一方面扎根东欧犹太社会,探讨以犹太... 作为魏玛共和国时期最知名的记者和小说家之一,约瑟夫·罗特亲身经历并记录了德奥社会多层面的变化,其政治立场与文字风格也随之改变:告别左派与新写实主义,回归传统文学叙事,倾向保守思想。罗特一方面扎根东欧犹太社会,探讨以犹太民族为代表的边缘种族争取政治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歌颂传统贵族社会格局和多民族国家,用文字雕刻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时光。他的文字看似游戏于边缘-中心、信仰-怀疑的两端,实则力求从思想上恢复欧洲传统,以兼容取代单一,用精神抵御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罗特 魏玛 民族国家 犹太
下载PDF
试论《技术人法贝尔》中的精神生态批评意识
18
作者 施显松 班鹤立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年第1期40-43,共1页
《技术人法贝尔》揭示被科学技术主宰的时代无疑是"死亡的时代",作者借用主人公瓦尔特·法贝尔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技术文明病做出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在物化的世界里人崇尚技术,蔑视自然,与自然处于分裂的关系,最终遭到... 《技术人法贝尔》揭示被科学技术主宰的时代无疑是"死亡的时代",作者借用主人公瓦尔特·法贝尔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类技术文明病做出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在物化的世界里人崇尚技术,蔑视自然,与自然处于分裂的关系,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惩罚。虽然最后有所转变,但他的人生已经成为无法逆转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态危机 自然与人 技术
全文增补中
小说与戏剧性的博弈——关于迪伦马特《抛锚》的研讨对谈
19
作者 孙海燕 罗雅琳 +1 位作者 丛治辰 陈晓明 《百家评论》 2015年第1期52-69,共18页
陈晓明:前面我们讨论过门罗,门罗的小说是那种特别合乎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期待的小说。她把西方那种正统的小说形式做到了极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难的。什么路最难走?正道最难走,因为正道大家都能看明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要走歪门... 陈晓明:前面我们讨论过门罗,门罗的小说是那种特别合乎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期待的小说。她把西方那种正统的小说形式做到了极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难的。什么路最难走?正道最难走,因为正道大家都能看明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要走歪门邪道。除了门罗,我们这门课讨论的其他小说都有些怪异,但那些人也全是世界小说圈里的高人。比如欧茨、奥康纳、迪伦马特等等,在门罗获奖之前,他们的名气可能都比门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式 迪伦马特 门罗 拉普 陈晓明 奥康纳 欧茨 小说叙述 现代小说 孙海燕
下载PDF
灵与肉的对立——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分析《老妇还乡》
20
作者 曾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4期79-81,共3页
结构主义文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盛极一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有深远... 结构主义文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大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盛极一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是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有深远的作用。通过对立性来把握差异性的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本文借鉴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来探入迪伦马克的经典著作《老妇还乡》,通过拆分情节单元把作品分解成一些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二元对立项,然后再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从而得出作品的意义,即灵与肉的冲突是文本的核心,同时证明利用二元对立的思想有助于加深对文本意义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文论 二元对立 《老妇还乡》 灵与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