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lination Towards Good——An Analysis of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aracters in the Scarlet Letter
1
作者 高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276-280,共5页
Nathaniel Hawthorne not only strongly condemns the belief that men are more evil than good, but also conveys the inclination towards good through the Scarlet Letter. The characters like Hester Prynne, Dimmesdale, ... Nathaniel Hawthorne not only strongly condemns the belief that men are more evil than good, but also conveys the inclination towards good through the Scarlet Letter. The characters like Hester Prynne, Dimmesdale, Chillingworth and even the community are the specific exampl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good and evil coexist in human nature, human beings are liable to be strongly affect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striving towards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LINATION GOOD sin HESTER DIMMESDALE CHILLINGWORTH Community
下载PDF
在句子的中央——齐奥朗笔记选
2
作者 齐奥朗 高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4期1-1,共1页
我应该写一部《论眼泪》。我常常感到一种极为强烈的哭泣的需要(我因此而感到同契诃夫的人物如此相近)。我对一切都感到懊悔,我会一连几个小时凝视着天空……瞧,当人人期待着我的作品并鼓励我工作的时候,我是如何度过时光的。
关键词 齐奥 平淡无味 格格不人 人的悲剧 我自己 我是我 罗马尼亚语 内在价值 成真 精神需要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正】 第一节概述1944至1989年在罗马尼亚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鉴于特定的外部政治、社会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制约,走过了一条异常曲折艰难的路。45年的文坛风雨饱含功过是非,为罗马尼亚留下了一份值... 【正】 第一节概述1944至1989年在罗马尼亚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鉴于特定的外部政治、社会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制约,走过了一条异常曲折艰难的路。45年的文坛风雨饱含功过是非,为罗马尼亚留下了一份值得认真评价的文学遗产。1944年8月2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经历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现象 文学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作家 社会环境 独具特色 文学创作 功过是非
下载PDF
罗马尼亚1867—1918年文学
4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8年第4期31-39,共9页
【正】 罗马尼亚公国与摩尔多瓦公国实现统一后,这个国家于1878年又经历了独立战争,此后摆脱土耳其的控制,1881年宣布为王国。在获得主权和部分自由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它... 【正】 罗马尼亚公国与摩尔多瓦公国实现统一后,这个国家于1878年又经历了独立战争,此后摆脱土耳其的控制,1881年宣布为王国。在获得主权和部分自由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它同欧洲各国建立了关系,商业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国家银行统一了币制,城市和港口相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文学革新 文学批评 诗歌 青年 文学作品 资本主义 文学发展 马约
下载PDF
罗马尼亚封建时期文学
5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8年第2期25-35,共11页
【正】 罗马尼亚在14—18世纪末的漫长封建时期,蕴涵于文化中的文学现象已相当明显,诸多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这一时期,与民族文学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是罗马尼亚民族和语言的形成、民间文学的发展、古斯拉夫语... 【正】 罗马尼亚在14—18世纪末的漫长封建时期,蕴涵于文化中的文学现象已相当明显,诸多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这一时期,与民族文学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是罗马尼亚民族和语言的形成、民间文学的发展、古斯拉夫语的盛行、印刷术的引进、罗马尼亚语文化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人 罗马尼亚语 摩尔多瓦 斯拉夫语 公国 奥斯曼帝国 大公 民族文学 民间文学 文化现象
下载PDF
罗马尼亚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文学(1919—1944)
6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8年第1期12-27,共16页
【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进入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德国的失败,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回归祖国,完成了人民世代追求的民族大统一。版图扩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相对集中,促进了政治、经济、... 【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罗马尼亚进入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德国的失败,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回归祖国,完成了人民世代追求的民族大统一。版图扩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相对集中,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代主义 文学成就 两次世界大战 文学作品 布加勒斯特 心理分析小说 诗歌创作 传统主义
下载PDF
1780-1867年间的罗马尼亚文学
7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8年第3期24-35,共12页
【正】 经历了长达5个世纪的封建时期之后,罗马尼亚文学自1780年起开始了一个向近代文学转化的过渡阶段。这种转化是由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但也受到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的制约。1780-1867年间,罗马尼亚诸公国... 【正】 经历了长达5个世纪的封建时期之后,罗马尼亚文学自1780年起开始了一个向近代文学转化的过渡阶段。这种转化是由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但也受到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派生条件的制约。1780-1867年间,罗马尼亚诸公国经历了一个中世纪封建关系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开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各种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人 文学创作 近代文学 摩尔多瓦 文学发展 启蒙主义 民族意识 公国 浪漫主义 民族文学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8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7年第2期29-36,共8页
【正】 工业题材小说比较薄弱。50年代较为突出的作品是纳吉·伊斯特万的《最高度》(1952)和弗朗契斯科·蒙特亚努的《穆列什河畔的城》(1954),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内容涉及生产资料国有化、工人阶级忘我劳动、阶级敌人蓄意破坏等... 【正】 工业题材小说比较薄弱。50年代较为突出的作品是纳吉·伊斯特万的《最高度》(1952)和弗朗契斯科·蒙特亚努的《穆列什河畔的城》(1954),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内容涉及生产资料国有化、工人阶级忘我劳动、阶级敌人蓄意破坏等。60年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诗歌创作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主要作品 小说比较 布加勒斯特 创作特点 工业题材 新时代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9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7年第3期20-24,共5页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步人文坛的诗人,例如斯特凡·奥古斯丁·多依纳什和乔·杜米特雷斯库,在50年代基本保持沉默。多依纳什(1922—)曾是锡比乌文学社的发起人之一,倡导民谣体诗歌,1945年创作的《生着银牙的野猪》于6...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步人文坛的诗人,例如斯特凡·奥古斯丁·多依纳什和乔·杜米特雷斯库,在50年代基本保持沉默。多依纳什(1922—)曾是锡比乌文学社的发起人之一,倡导民谣体诗歌,1945年创作的《生着银牙的野猪》于60年代收入诗集《持罗盘者》(1966)中。这首诗通过一个民间传说,成功地塑造了为理想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罗马尼亚 诗歌创作 布加勒斯特 抒情诗 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学社 大学语文 情感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10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7年第4期23-29,共7页
【正】 60年代诗人中,扬·亚历山德鲁和阿德里安·波乌内斯库也颇有影响。亚历山德鲁(1941~)的诗歌隽永清秀,在寻求感情的理想境界时努力探索生活的哲理。就其发展轨迹来讲,他是从充满田园气息的传统主义逐步向表现主义演化的... 【正】 60年代诗人中,扬·亚历山德鲁和阿德里安·波乌内斯库也颇有影响。亚历山德鲁(1941~)的诗歌隽永清秀,在寻求感情的理想境界时努力探索生活的哲理。就其发展轨迹来讲,他是从充满田园气息的传统主义逐步向表现主义演化的,前期作品有《怎么对您说》(1964)、《暂时的生活》(1965)、《荒漠的关卡》(1969)。1970年后,他又转向颂体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戏剧作品 讽刺喜剧 戏剧冲突 戏剧创作 传统主义 创作手法 诗歌 社会变革 历史剧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11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6年第4期46-51,共6页
【正】 乔治·克林内斯库(1899—1965)既是文学史家,也是小说家。《欧蒂丽亚的秘密》(1938)和《罗马尼亚文学通史》(1941)使他名扬文坛。解放初期他曾主编《人民论坛》、《世界》和《民族》等刊物。1945年起。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短篇小说 报告文学 知识分子 小说创作 文学活动 作品 解放初期 小说家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第二节 小说
12
作者 冯至臣 《国际论坛》 1996年第3期22-26,共5页
【正】作为一种体裁,罗马尼亚小说起步较晚。自19世纪中叶出现于文坛后,经过依昂·斯拉维支、依昂·克里昂格、依昂·卢卡·卡拉迦列等作家的努力。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小说题材 创作手法 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 小说创作 布加勒斯特 文学艺术 多维
下载PDF
罗马尼亚当代文学(续)
13
作者 冯志臣 《国际论坛》 1996年第2期15-17,共3页
【正】 文学演化的第三阶段始于60年代初期,在此后的20余年中,罗马尼亚文学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起时伏,顽强表现自己,总的趋势是借助一切有利时机摆脱非文学因素的干扰,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求得发展。整个60年代,尤其是60年代中期后的... 【正】 文学演化的第三阶段始于60年代初期,在此后的20余年中,罗马尼亚文学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起时伏,顽强表现自己,总的趋势是借助一切有利时机摆脱非文学因素的干扰,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求得发展。整个60年代,尤其是60年代中期后的五六年间,出现了适宜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外部环境 文学发展 文学因素 年代 社会主义社会 文学艺术 社会条件 第三阶段 创作手法
下载PDF
斯特内斯库的明澈抒情或突围
14
作者 张曙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1,共5页
斯特内斯库成功地使罗马尼亚诗歌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禁锢,实现了突围,让诗歌朝向着自身的本质回归。他恢复了罗马尼亚诗歌传统,并延续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所进行的尝试。他的诗中很少有被米沃什称之为"阴郁"的品质,也很少像... 斯特内斯库成功地使罗马尼亚诗歌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禁锢,实现了突围,让诗歌朝向着自身的本质回归。他恢复了罗马尼亚诗歌传统,并延续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所进行的尝试。他的诗中很少有被米沃什称之为"阴郁"的品质,也很少像当代西方诗歌那样,受到各种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影响,更没有那种无休止的形式上和语言上的实验,并且拒绝日常细节。相反,他保持和发扬了传统抒情诗歌的明朗与简净,而更多的是从生活本身来提炼诗意,来表达人生的意蕴,在内与外、现代与传统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上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内斯库 罗马尼亚诗歌 明澈 写作策略 生命的悲歌
原文传递
厌世者张开双臂——新近披露的齐奥朗的爱情故事
15
作者 高兴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许多资料表明,罗马尼亚哲学和文学家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1911—1995,本刊曾于1999年第8期介绍过他)是个极度厌世,极度悲观,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只知埋头写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坛怪杰。若说如此怪人晚年会坠人情网... 许多资料表明,罗马尼亚哲学和文学家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1911—1995,本刊曾于1999年第8期介绍过他)是个极度厌世,极度悲观,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只知埋头写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坛怪杰。若说如此怪人晚年会坠人情网,实在有点耸人听闻,很多人恐怕都难以相信。在某些读者心目中,齐奥朗已然成为一个神话,一个拒绝上帝,拒绝一切的神话。然而,刚刚由德国波恩魏德勒出版社推出的《齐奥朗的爱情》一书却要摧毁这一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怪人 隐居生活 文坛 厌世 人间 晚年 出版社 读者 写作
原文传递
文学是一面能照见灵魂的镜子——访罗马尼亚著名诗人乔治·伏尔多雷斯库
16
作者 高兴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共3页
乔治·伏尔多雷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诗人、罗马尼亚《诗刊》杂志主编、罗马尼亚萨都·马雷县文化局长,2000年5月曾访问过中国。几个月后,他又在自己的家乡热情接待了来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并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关键词 诗人 文学 中国作家 镜子 家乡 灵魂 罗马尼亚 文化局 采访 杂志
原文传递
奥斯卡·帕斯提奥:诗人还是间谍?
17
作者 吴华英 胡强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年第3期51-53,共3页
奥斯卡·帕斯提奥(Oskar Pastior)(1927—2006),罗马尼亚籍德语诗人,青年时代曾关进苏联劳改营,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公开的话》,1968年逃亡到德国,作为自由作家生活在柏林,是德国“潜在文学工作室”、达姆施塔特德语... 奥斯卡·帕斯提奥(Oskar Pastior)(1927—2006),罗马尼亚籍德语诗人,青年时代曾关进苏联劳改营,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公开的话》,1968年逃亡到德国,作为自由作家生活在柏林,是德国“潜在文学工作室”、达姆施塔特德语语言文学研究院和柏林艺术研究院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 诗人 帕斯 艺术研究院 间谍 语言文学 1968年 罗马尼亚
原文传递
论米勒文学创作的独立与自由精神
18
作者 李红 《求索》 CSSCI 2013年第8期149-151,共3页
赫塔·米勒作为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主要使用大量的对"过去的"回忆向世人展示了赫塔·米勒的成长环境及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她的语言凝练和率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以真实背景为基础的传奇故事。米... 赫塔·米勒作为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主要使用大量的对"过去的"回忆向世人展示了赫塔·米勒的成长环境及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她的语言凝练和率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以真实背景为基础的传奇故事。米勒"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赫塔·米勒在"跨文化"的两个国家和两个民族的夹缝中保持了一个写作者的独立性和自由感,她的文学作品中充盈着"少数民族语言运用的独到性"以及"字里行间的道义感",她用自己的作品完善着作家职业应有的使命、价值和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文学创作 独立 自由精神
原文传递
创作意图:探寻荒诞派戏剧的“阿里阿得娜线”——以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为例
19
作者 刘坤媛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2-73,共2页
荒诞派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戏剧流派,奠基人尤奈斯库第一个将荒诞派戏剧搬上戏剧舞台。他的《秃头歌女》等已成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荒诞派戏剧作品以反叛传统戏剧艺术为特征,它情节淡化、结构断续、人物形象破碎,许多人感到难以理... 荒诞派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戏剧流派,奠基人尤奈斯库第一个将荒诞派戏剧搬上戏剧舞台。他的《秃头歌女》等已成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荒诞派戏剧作品以反叛传统戏剧艺术为特征,它情节淡化、结构断续、人物形象破碎,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把它看作是一座艺术迷宫。然而,我们把握住了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就会沿着"阿里阿得娜线"寻找到它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 创作意图 阿里 戏剧艺术 现代主义 戏剧舞台 代表作品
原文传递
爱就是一种极端状态,疾病也一样
20
作者 诺曼.马内阿 严搏非 《上海文化》 200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诺曼·马内阿:一些著名的罗马尼亚作家,在西方国家也是有名的,但在中国则闻所未闻。例如,书里没有脚注,因为在这里人们是知道他们的,所以并不需要。但对中国的读者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点是,有一些表达方式,如拉丁语... 诺曼·马内阿:一些著名的罗马尼亚作家,在西方国家也是有名的,但在中国则闻所未闻。例如,书里没有脚注,因为在这里人们是知道他们的,所以并不需要。但对中国的读者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点是,有一些表达方式,如拉丁语的,英语的或法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尼亚 作家 疾病 状态 英语 非政治化 表达方式 二十年 共产党执政 困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