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帕洛马尔先生》看卡尔维诺的认识论反思
1
作者 周小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帕洛马尔先生》是卡尔维诺的终笔之作,他通过主人公帕洛马尔总结了自己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自我出发,把某种固定模式强加给外部世界;第二阶段从事物出发,放弃模式,试图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三阶段发现前两种认识方式都无... 《帕洛马尔先生》是卡尔维诺的终笔之作,他通过主人公帕洛马尔总结了自己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自我出发,把某种固定模式强加给外部世界;第二阶段从事物出发,放弃模式,试图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三阶段发现前两种认识方式都无法呈现真实的世界,于是接受世界本身的混乱无序。这三个阶段体现了卡尔维诺对主体认识可能性的反思,其中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其在作家创作中的投射是理解其作品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认识论 模式 混乱
下载PDF
诗意的存在 审美的玄思——生态存在论视域中的卡尔维诺小说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淑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义,表达了以对自然的诗意审美超越当下碎片化的、功利性的存在而抵达全方位生态存在的意图,具有浓厚的生态关怀和存在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态存在论 卡尔维诺 自然审关
下载PDF
《十日谈》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浅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雪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十日谈》以100个故事的形式开近代短篇小说之先河。这100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古代世界和现实生活、意大利本土和世界各国,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从而在各个故事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这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 《十日谈》以100个故事的形式开近代短篇小说之先河。这100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古代世界和现实生活、意大利本土和世界各国,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从而在各个故事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这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就是以自然本性为核心的人性理论;以追求现世幸福为核心的幸福主义原则。我们在研究《十日谈》的过程中,只要抓住了这个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就能抓住解开各个故事之迷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理论基础 道德原则 人性论 幸福主义
下载PDF
从《十日谈》看中世纪欧洲的婚姻
4
作者 吉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8-55,共8页
薄伽丘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以《十日谈》为平台,他极力抨击中世纪的旧制度,来表达他对于女性的同情,对女性的赞美,对自由婚姻的向往。文章以《十日谈》中的主要故事为素材扼要结合史实对中世纪(特别是意大利)的婚姻进行浅析。大致... 薄伽丘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以《十日谈》为平台,他极力抨击中世纪的旧制度,来表达他对于女性的同情,对女性的赞美,对自由婚姻的向往。文章以《十日谈》中的主要故事为素材扼要结合史实对中世纪(特别是意大利)的婚姻进行浅析。大致由中世纪男女双方结婚的年龄、婚姻的择偶标准、结婚的嫁妆、婚姻缔结的过程、婚姻中双方的地位、婚姻的畸变以及婚姻的嬗变——寡妇现象等七个方面构成,以此折射出当时人们的婚嫁观念。漫长的中世纪虽然已经过去,但旧世界男尊女卑的法则已在婚姻史上树立了一个个典型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薄伽丘 中世纪 欧洲 婚姻
下载PDF
凯撒之梦
5
作者 路易吉·马莱巴 沈萼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凯撒之梦》 路易吉·马莱巴 意大利 小说
原文传递
新罗马的海豚
6
作者 路易吉·马莱巴 沈萼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共5页
关键词 《新罗马的海豚》 路易吉·马莱巴 意大利 小说
原文传递
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1959—1960
7
作者 伊塔洛.卡尔维诺 孙超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0,共1页
1959年11月初,36岁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因福特基金的赞助启程前往美国,由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考察,脚步遍及芝加哥、底特律、加州、田纳西州以及美国南部。卡尔维诺总是力图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从人类学家和控制论的角... 1959年11月初,36岁的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因福特基金的赞助启程前往美国,由此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考察,脚步遍及芝加哥、底特律、加州、田纳西州以及美国南部。卡尔维诺总是力图深入理解事物的内涵,从人类学家和控制论的角度去观察。跟随卡尔维诺的脚步,我们发现了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更加“朴素”的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部 乐观主义 卡尔维诺 1959年 田纳西州 人类学家 “朴素” 意大利
原文传递
《爱的教育》:从意大利到日本
8
作者 颜淑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34,共10页
在现当代中国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夏丏尊译著《爱的教育》,以日本教育家三浦修吾译《爱的学校》为底本,其原作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托·德·亚米契斯的Cuore。聚焦该文本从意大利到日本的旅行过程,Cuore诞生于意大利民族国家形成... 在现当代中国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夏丏尊译著《爱的教育》,以日本教育家三浦修吾译《爱的学校》为底本,其原作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托·德·亚米契斯的Cuore。聚焦该文本从意大利到日本的旅行过程,Cuore诞生于意大利民族国家形成期,小说提倡"尊王爱国""为国献身"等精神,形塑了意大利读者的民族想象。三浦修吾将该小说翻译到日本时,为了迎合新的语境,培养儿童的"国民精神和忠君爱国的至情",把故事背景中的意大利因素模糊化,并将儿童和教师统合于作为"国民精神之父"的天皇的权威下。《爱的学校》中的爱国故事曾被多次收入日本的小学教材,在《爱的学校》的阅读实践中"忠君爱国"的价值取向得到了贯彻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浦修吾 《爱的学校》 国民教育 “忠君爱国”
原文传递
《至爱》
9
作者 特雷莎.恰巴蒂 陈绮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0-110,共1页
作家简介:特雷莎·恰巴蒂(Teresa Ciabatti,1975—),出生于意大利奥尔贝泰洛,现居罗马。200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阿代尔莫,回到我身边》(Adelmo,torna dame,Einaudi),出版后被保罗·维尔齐(Paolo Virzi,1964—)拍成电影《初吻之... 作家简介:特雷莎·恰巴蒂(Teresa Ciabatti,1975—),出生于意大利奥尔贝泰洛,现居罗马。200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阿代尔莫,回到我身边》(Adelmo,torna dame,Einaudi),出版后被保罗·维尔齐(Paolo Virzi,1964—)拍成电影《初吻之夏》(L’estate del mio primo bacio),获得两极评价。后出版《幸福时光》(I giorni felici,Mondadori,2008),《我的天堂是沙漠》(Il mio paradiso è deserto,Rizzoli,2013),《众贤》(Tuttissanti,Il Saggiatore,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爱》 《幸福时光》 PRIMO 意大利 出版 作家 小说 天堂
原文传递
《蜂鸟》
10
作者 陈绮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58-158,共1页
作品简介:意大利作家桑德罗·韦罗内奇的《蜂鸟》(Il Colibrì)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别无选择的生活中幸存的小说。眼科医生马可·卡雷拉经受着接二连三的打击:婚姻破裂,真爱不得,兄弟反目,女儿早逝,但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表现... 作品简介:意大利作家桑德罗·韦罗内奇的《蜂鸟》(Il Colibrì)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别无选择的生活中幸存的小说。眼科医生马可·卡雷拉经受着接二连三的打击:婚姻破裂,真爱不得,兄弟反目,女儿早逝,但这个身材矮小的男人表现出强大的抵抗和生存能力。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也通过四代人的生活变迁、他们的志向、愿望和恐惧,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小说结局凄美而充满希望,蜂鸟也寓意着普通人在痛苦中持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作品简介 生活变迁 眼科医生 普通人 社会经济环境 别无选择
原文传递
马可瓦尔多
11
作者 马小漠(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0,共1页
一年四季轮回一季一个故事在沟渠里仰望星星一个小工眼中城市的奇趣与窃喜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 一年四季轮回一季一个故事在沟渠里仰望星星一个小工眼中城市的奇趣与窃喜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捉 奇趣 候鸟
原文传递
卡尔维诺短小说五篇
12
作者 毛尖 《雪莲》 2014年第6期37-43,共7页
黑羊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 黑羊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了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晓时分 卡尔维诺 就这样 特丽莎 阿尔伯 人的眼睛 万能钥匙 短篇小说选 一个女人 别人家
原文传递
恐龙
13
作者 依泰洛·卡尔维诺 袁华清 张柠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8年第4期132-140,共9页
从三叠纪到侏罗纪,恐龙不断进化发展,在各大洲称王称霸长达十五亿年之久。后来它们却很快灭绝了,原因何在,至今仍然是个谜。或许是不能适应气候和植物在白垩纪发生的巨大变化的缘故。反正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全部死了。
关键词 恐龙 骨架 新出现 故事 卡尔维诺 地球 凤尾 尾花 灭绝 新人
原文传递
西西里残阳如血
14
作者 云也退 《书城》 2008年第9期97-99,共3页
安东尼奥·葛兰西批评马基雅维里的戏剧《曼陀罗华》,说它为作者的政治思想服务,"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科学通过一种生动的‘神话’形式融合到一起。"这话拿来评价托·迪·兰佩杜萨一九五八年发表的小说《豹》,... 安东尼奥·葛兰西批评马基雅维里的戏剧《曼陀罗华》,说它为作者的政治思想服务,"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科学通过一种生动的‘神话’形式融合到一起。"这话拿来评价托·迪·兰佩杜萨一九五八年发表的小说《豹》,却也有几分适用。在兰佩杜萨的神话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里 葛兰西 马基雅维里 意大利 残阳 皮埃蒙特 家族 政治意识形态 贵族 小说
原文传递
捣蛋鬼日记(二)
15
作者 万巴 思闵 《小学生作文辅导(作文与阅读版)》 2005年第3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日记 龙胆草 窗台 经说 松土 无花果树 突然遇到 障碍物 花盆 惊叹声
原文传递
市区的蘑菇
16
作者 卡尔维诺 《风流一代》 2019年第8期12-13,共2页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对花粉过敏的人,就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多,他...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对花粉过敏的人,就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马可瓦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想 街道 霓虹灯 海报 花粉 装腔作势 蘑菇 市区
原文传递
悦读
17
《厦门航空》 2018年第3期40-40,共1页
《我的天才女友》【看点·Highlight】这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小说的过人之处,在于作者对熟知的故事和情感仍然怀有坚定的信心,仍然耐心地在山一样高... 《我的天才女友》【看点·Highlight】这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小说的过人之处,在于作者对熟知的故事和情感仍然怀有坚定的信心,仍然耐心地在山一样高的生活垃圾中淘捡闪着微光的宝石。《回望》【看点·Highlight】金宇澄讲述父母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一个江南普通读书人家庭近百年来的悲愁与欢欣,并借此感知那些被遮蔽在正统历史叙事和文化符号冰层下面的中国人静水深流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宇澄 少女时代 静水深流 历史叙事 过人之处 近百年 生活垃圾 读书人
原文传递
错死了的画家
18
作者 迪诺·布扎蒂 陈师兰(译) 《芳草(经典阅读)》 2014年第6期54-54,共1页
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占四栏地位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下面是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悼文,还有去世者... 四十六岁的著名画家鲁乔·普莱东扎尼隐居在维梅尔卡特乡下的别墅里。一天早晨他打开报纸,一见第三版右下方一个占四栏地位的标题,不禁惊呆了:意大利艺术界的损失,画家普莱东扎尼逝世 下面是一篇充满赞扬之词的悼文,还有去世者的一帧约二十年前拍的照片。普莱东扎尼目瞪口呆,简直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马梯尔德!马梯尔德!”普莱东扎尼等到惊魂稍定,就喊道。听到他的声调如此惊慌,妻子马梯尔德赶紧跑了过来。“你看,你看,”画家把报纸递给她,哭也似地说。她接过报纸一看,脸色变得苍白,然后以妇女所特有的莫名其妙的逻辑突然放声恸哭。“唉呀,我的鲁乔,我可怜的鲁乔,我亲爱的!”她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这情景使丈夫恼火了。“马梯尔德,你疯了吗?你没看到我好端端地活着?你不明白这是一场误会,一场骇人听闻的误会?”马梯尔德立即止住哭,瞧瞧丈夫,神色坦然了。接着像刚才感到自己成了寡妇而轻率地哭泣一样,又突然纵声大笑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画家 哭泣 报纸 第三版 艺术界 意大利 丈夫 误会
原文传递
阴影
19
作者 达恰.玛拉依妮 刘锡荣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意大利作者 当代
原文传递
夜晚的墙
20
作者 达恰.玛拉依妮 沈萼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7,,33,,共5页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意大利作者 当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