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梅士及其《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被引量:1
1
作者 顾卫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文章叙述了葡萄牙地理大发现时代诗人贾梅士(又译为卡蒙斯)在葡萄牙、北非、印度果阿以及中国澳门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结合16世纪欧洲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背景、文艺复兴时代人类探索与发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葡萄牙人国家起源以及远航印... 文章叙述了葡萄牙地理大发现时代诗人贾梅士(又译为卡蒙斯)在葡萄牙、北非、印度果阿以及中国澳门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结合16世纪欧洲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背景、文艺复兴时代人类探索与发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葡萄牙人国家起源以及远航印度和远东的历史、当时欧洲人对人类学、地理学以及宗教方面的知识,分析了他所作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梅士 葡萄牙 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下载PDF
文学中的“文化立场”——葡语文学中的场景与视界 被引量:2
2
作者 采薇 张润萍 《理论观察》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学作品中 ,具有文化辨识意义的行为方式、生活场景等一定与作家的文化立场相关。作家的文化立场一定与作家的身份环境相关。本文借助三个不同时代的葡语作家作品 ,在文化本位基础上重建了阅读猜想空间 ,指出了葡语文学中葡萄牙资产阶... 文学作品中 ,具有文化辨识意义的行为方式、生活场景等一定与作家的文化立场相关。作家的文化立场一定与作家的身份环境相关。本文借助三个不同时代的葡语作家作品 ,在文化本位基础上重建了阅读猜想空间 ,指出了葡语文学中葡萄牙资产阶级文化、海外没落殖民文化、土生澳门人文化三种价值轨迹。经过对葡语文学的文化辨识 ,提出文化是一种封闭形成 ,但不绝缘 ,都有撞击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语文学 文化立场 资产阶级文化 没落殖民文化
下载PDF
文学中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启示——2016年葡萄牙语文学年度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04-112,共9页
2016年,葡语国家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巴西总统遭到弹劾,莫桑比克面临内战危机,在此情况下,葡语文学体现出了强烈的抗争性与思辨性,力图展现人在压抑环境中的反抗本能。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及安哥拉均有佳作问世。总的来说,对历史及回... 2016年,葡语国家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巴西总统遭到弹劾,莫桑比克面临内战危机,在此情况下,葡语文学体现出了强烈的抗争性与思辨性,力图展现人在压抑环境中的反抗本能。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及安哥拉均有佳作问世。总的来说,对历史及回忆的书写依旧是葡语作家创作的重点。此外,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对现代生活的剖析与讽刺也成为葡语文学的重要主题。作为个体生命体验的爱情、孤独、衰老、死亡等话题亦有所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语文学 历史回忆 社会批判 个体体验
原文传递
2012年葡萄牙语文学综述
4
作者 闵雪飞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3年第6期4-9,共6页
2012年的葡萄牙语文学创作呈现出两个特点:一,老一辈作家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频繁获得评论界好评与文学奖青睐;二,以《格兰塔·葡文版》出版为标志的葡语文学新生代崛起,年轻作家逐渐获得承认。
关键词 葡萄牙语 语文学 综述 出版作品 文学创作 文学奖 新生代 作家
原文传递
以历史反观现实,以个体经验书写自我——2017年葡语文学概述
5
作者 马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72-78,共7页
2017年,葡语文坛异彩纷呈,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及安哥拉均有佳作问世。葡语作家们延续着以虚构作品重塑、反思历史的文学传统,以史为镜,反观现实。在经济遭遇危机、政治形势混乱的大背景下,一些作家以辛辣讽刺手法针砭时弊、呼吁大... 2017年,葡语文坛异彩纷呈,葡萄牙、巴西、莫桑比克及安哥拉均有佳作问世。葡语作家们延续着以虚构作品重塑、反思历史的文学传统,以史为镜,反观现实。在经济遭遇危机、政治形势混乱的大背景下,一些作家以辛辣讽刺手法针砭时弊、呼吁大众正视社会问题。此外,通过描写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命经验来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体身份的构建及自我认同也成为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葡语文学 历史反思 社会批判 个体经验
原文传递
历史与当下,社会与自我——2015年葡语文学概述
6
作者 樊星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90-97,共8页
2015年,葡语国家的文学创作展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对历史与回忆的书写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其次,社会与个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借个体经验反映社会问题或者突出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认同都是本年度葡语文坛的重要主题。此外,在对世界... 2015年,葡语国家的文学创作展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对历史与回忆的书写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其次,社会与个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借个体经验反映社会问题或者突出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认同都是本年度葡语文坛的重要主题。此外,在对世界文学传统的吸收之余,对文学语言的创新也成为许多作家追求的目标。而在巴西与葡萄牙,多名"80后"作家崭露头角,也预示着葡语文学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语文学 历史回忆 现实关注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葡萄牙侨民的文学创作(20-21世纪):临界与跨界
7
作者 安娜·葆拉·科蒂尼奥 谈方(译) 《第欧根尼》 2020年第2期115-137,153,共24页
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葡萄牙本土的疆界随着时间的流逝始终保持着极其少见的稳定状态,它还拥有数百年的侨民历史。众所周知,这最后一个词长期以来仅仅指代犹太民族在世界上的散居,尽管它来源于希腊语的动词rod qu,表达中性意义上... 作为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葡萄牙本土的疆界随着时间的流逝始终保持着极其少见的稳定状态,它还拥有数百年的侨民历史。众所周知,这最后一个词长期以来仅仅指代犹太民族在世界上的散居,尽管它来源于希腊语的动词rod qu,表达中性意义上的“散布”的意思,一个背井离乡的社群,也就是说注定要生活在远离故土之地的社群,其被迫承受的命运所具有的价值和神圣历史意义在这个词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民族 社群 21世纪 希腊语 葡萄牙 侨民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佩索阿:一个“残缺的整体”
8
作者 闫文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共3页
在我对于写作的想象中,应该很早就有这么一个影子(即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坚持异名写作,来组合自我的不同分身。在其身后,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迄今许多还在整理之中)存在,他比博尔赫斯和卡夫卡更为接近我,但... 在我对于写作的想象中,应该很早就有这么一个影子(即费尔南多·佩索阿,一生坚持异名写作,来组合自我的不同分身。在其身后,留下了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迄今许多还在整理之中)存在,他比博尔赫斯和卡夫卡更为接近我,但也更为沉闷(当然,沉闷这个词或许根本不适合用在另外两位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缺 博尔赫斯 卡夫卡 写作 整理
原文传递
16世纪葡萄牙文学中的中国
9
作者 何高济 《国际汉学》 CSSCI 2014年第1期225-233,共9页
葡萄牙对中国的认识、接触和交往始于16世纪,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本文从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来源说起,通过分析葡萄牙学者、旅行家、作家、使者、传教士等留下的有关中国的文字记载,探讨了16世纪葡萄牙文学中的中... 葡萄牙对中国的认识、接触和交往始于16世纪,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本文从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的来源说起,通过分析葡萄牙学者、旅行家、作家、使者、传教士等留下的有关中国的文字记载,探讨了16世纪葡萄牙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影响,以期对葡萄牙的中国形象有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加深中国形象的自我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文学 中国 中国形象 16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