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等对视东方帝国:17世纪《夏尔丹游记》对萨法维伊朗的记载及其价值 |
黄中流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伏尔泰《中国、印度及鞑靼通信》中的中国书写 |
彭娟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3
|
与《画》的对话:谢阁兰“中国幻象”的中国式解读 |
邵毅平
|
《东疆学刊》
CSSCI
|
2010 |
2
|
|
4
|
“无人”的旅途——斯坦因与伯希和的西域之行 |
蒋浩伟
|
《文学研究》
|
2023 |
0 |
|
5
|
《鞑靼西藏旅行记》中的西藏形象谫论 |
李祈越
|
《文教资料》
|
2019 |
0 |
|
6
|
一曲庄严的生命赞歌——读蒙田《热爱生命》 |
尹玉珊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
王有月
|
《中国石化教育》
|
2003 |
0 |
|
8
|
平常处见独特 自然中显真情——《冬天之美》审美鉴赏 |
张巧风
|
《常州师专学报》
|
2002 |
0 |
|
9
|
内在精神的书写——图森自传性散文研究 |
张晓慧
|
《海外英语》
|
2020 |
0 |
|
10
|
风月无边 |
黄荭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论克洛岱尔的东方再认识——以《朝日中的黑鸟》为中心 |
陈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2
|
从空无的符号到新的书写--论罗兰·巴特的日本书写 |
吴昊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3
|
巴尔扎克著作中的中国意象 |
刘阳
|
《法国研究》
|
1996 |
0 |
|
14
|
《中国书简》:谢阁兰“异域情调”理论实践的文本 |
张海燕
徐梅
|
《文化与传播》
|
2022 |
0 |
|
15
|
论《认识东方》中的中国形象之呈现 |
陈佳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6
|
对自己的爱好是任其发展还是加以克制 |
柳正琛
|
《语文世界(上旬刊)》
|
1999 |
0 |
|
17
|
谁动了谁的琴弦——看《雏菊》 |
陈恩贵
|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
2009 |
0 |
|
18
|
论《野草》与《巴黎的忧郁》的危机意识 |
罗嘉慧
|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9
|
大师的眼睛——[法]雨果《雏菊》赏析 |
罗小军
|
《阅读与写作》
|
2003 |
0 |
|
20
|
中国妇女的“马赛克图画”——论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想象中国妇女的方法 |
杨春芳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