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6-158,共3页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
下载PDF
海明威的双性视角——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133,共4页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入手对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剖析,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入手对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剖析,旨在阐释海明威不是一个对女性世界麻木不仁的作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男权崇拜者。相反,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但他也是一个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换言之,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权主义批评 双性视角
下载PDF
文本“过度阐释”及其历史语境分析——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反犹倾向”谈起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现代南方女作家。发表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被誉为麦卡靳斯的一部扛鼎力作,其故事情节已经广为熟知,然而作品问世后的一段插曲却多半鲜为人知:作... 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现代南方女作家。发表于1943年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被誉为麦卡靳斯的一部扛鼎力作,其故事情节已经广为熟知,然而作品问世后的一段插曲却多半鲜为人知:作者曾因"反犹倾向"的指控而一度遭受精神折磨。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反犹倾向"谈起,尝试对文本的"过度阐释"及其特定历史语境作出简要分析,从而加深理解麦卡勒斯的反主流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犹倾向” “过度阐释” 历史语境 作者意图 文本意图 隐含作者 反讽
下载PDF
断代史框架下的美国黑人文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断代史为观照点,重新审视美国黑人文学,并提出在断代史框架下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意义、划分美国黑人文学为五...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断代史为观照点,重新审视美国黑人文学,并提出在断代史框架下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意义、划分美国黑人文学为五个阶段的主要依据以及如何从整体视角来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学 研究意义 划分依据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从深层生态学视角看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征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77-80,共4页
琳达·霍根是美国本土裔契卡索女作家,其各种文学创作作品都集中关注了生态环境的主题,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同于她的其他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视角的关注,小说《太阳风暴》更多地体现了霍根的传统印第安... 琳达·霍根是美国本土裔契卡索女作家,其各种文学创作作品都集中关注了生态环境的主题,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同于她的其他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视角的关注,小说《太阳风暴》更多地体现了霍根的传统印第安生态观及其对深层生态学的思考。霍根借助小说呼吁人类摈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建立生物中心主义平等观,并最终实现生态自我,彰显了印第安人的生态智慧,唤醒人类作为生态共同体所应该具有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琳达·霍根 《太阳风暴》 深层生态学 生态自我
下载PDF
谈杰克·伦敦北方小说创作动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锡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2-76,共5页
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全新的视角对杰克·伦敦的北方系列小说的创作动因作深入细致的探究 ,分析导致他热衷于以荒野雪原作为小说背景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并从中引出若干教训。
关键词 北方小说 创作动因 若干教训
下载PDF
跨世纪华裔美国文学非虚构作品述评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文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非虚构作品 传记 纪实文学
下载PDF
浅析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睿含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4期234-234,共1页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承接了以往黑人文学对种族歧视批判的同时,又从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挖掘潜藏在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将建构黑人种族文化身份及女性身份作为黑人女作家们文学创作的话语中心,带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进入...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承接了以往黑人文学对种族歧视批判的同时,又从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挖掘潜藏在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将建构黑人种族文化身份及女性身份作为黑人女作家们文学创作的话语中心,带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改写了黑人女性边缘创作的命运,真正走入了自我的发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 文化身份 女性身份 边缘创作 话语权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五邑元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晋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8-41,93,共4页
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存在着一个五邑籍华裔作家群落。他们在作品中记载了先辈们关于五邑侨乡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趣闻轶事、移民经历、在他乡的生存境遇等,体现出诸多五邑元素,可以说五邑历史文化与他们的作品彼此呈现出一种见证与互... 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存在着一个五邑籍华裔作家群落。他们在作品中记载了先辈们关于五邑侨乡的历史故事、民俗习惯、趣闻轶事、移民经历、在他乡的生存境遇等,体现出诸多五邑元素,可以说五邑历史文化与他们的作品彼此呈现出一种见证与互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邑籍 美国华裔文学 五邑元素
下载PDF
美国亚裔刻板印象:黄祸论到模范族裔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怡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30,34,共7页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一源;模范族裔神...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一源;模范族裔神话离间了亚裔与其他族裔,束缚了亚裔的个性发展,认同族裔间的共享历史是瓦解这一虚假光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 刻板印象 黄祸论 模范族裔
下载PDF
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家园意识
11
作者 杨建军 王聪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59-163,204,共6页
美国回族华人文学属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该支特殊的文学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家园意识有地理家园和文化家园。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指向中国多地,文化家园意识有的指向族裔的宗教文化家园,... 美国回族华人文学属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华裔少数民族文学,该支特殊的文学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家园意识有地理家园和文化家园。美国回族华人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指向中国多地,文化家园意识有的指向族裔的宗教文化家园,有的指向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超越固定的文化形态指向一种精神的旅行。美国回族华人作家的家园思考也各不相同,白先勇在跨文化中重构家园,艾骊·马琳在跨文化中坚守家园,马兰在跨文化中追寻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回族华人 地理家园 文化家园 写作策略
下载PDF
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文献述略
12
作者 王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3期99-102,共4页
苗族英语文学研究在美国方兴未艾,有必要分析和概括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研究视角、方法、研究成果及影响,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国内学界了解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美国苗族 苗族英语文学 研究文献
下载PDF
略论美国犹太文学的艺术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洪中 吴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文学 艺术特性 主题 形象 表现
下载PDF
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历史事实与文学再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书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19世纪60年代,大批华工加入太平洋铁路建设。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历史语境下,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认识暴力与资本合谋,服务于对华工的剥削,华工为美国开发所作的贡献与遭遇形成了反差。铁路完工造成的时空压缩加速了人口和资本的跨区域流... 19世纪60年代,大批华工加入太平洋铁路建设。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历史语境下,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的认识暴力与资本合谋,服务于对华工的剥削,华工为美国开发所作的贡献与遭遇形成了反差。铁路完工造成的时空压缩加速了人口和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引发了白人和华人的就业竞争,排华随之开始。这些排华行为体现在歧视性的法律法规、驱逐和迫害华人的暴行以及抹去华人贡献的历史建构等方面。华裔作家在作品中对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历史事实进行文学再现,强调华工对美国的贡献和遭受的不公待遇,从而重构美国主流社会以白人为主体的历史,证实华人在美国存在的合法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工 太平洋铁路 时空压缩 历史事实 文学再现
下载PDF
再现美国华裔个人、家族和族裔的历史——试论伍慧明《骨》的文本结构特色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俊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旧金山一个普通华裔家庭梁家的故事。《骨》一书以梁家二女儿安娜的自杀为中心事件,运用点辐射的文本结构,由此而产生的骨架意象与书中“骨”的寓意相对应,从而有力地再现了美国华裔个人、家族和族裔... 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旧金山一个普通华裔家庭梁家的故事。《骨》一书以梁家二女儿安娜的自杀为中心事件,运用点辐射的文本结构,由此而产生的骨架意象与书中“骨”的寓意相对应,从而有力地再现了美国华裔个人、家族和族裔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点辐射结构 骨架 再现 历史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太阳照常升起》中布莱特的新女性形象
16
作者 朱丽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6期232-232,234,共2页
《太阳照常升起》作为海明威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里面的人物性格各有特点。而其中作为唯一女主人公布莱特,她出众的外表及不同一般的人物个性吸引了文中各位男性的青睐。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书中女主人公布莱特的新女性形象,从而... 《太阳照常升起》作为海明威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里面的人物性格各有特点。而其中作为唯一女主人公布莱特,她出众的外表及不同一般的人物个性吸引了文中各位男性的青睐。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书中女主人公布莱特的新女性形象,从而解码布莱特人物带有强大魅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常升起 布莱特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