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城堡里的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雷碧乐 张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80-88,159,共10页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高城堡里的人》讲述了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的“反转的历史”—英美苏同盟国在二战中失败,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了美国的不同区域;同时,迪克又在书中通过阿本德森的作品《蝗虫成灾》构筑了另...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高城堡里的人》讲述了一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同的“反转的历史”—英美苏同盟国在二战中失败,德国和日本分割霸占了美国的不同区域;同时,迪克又在书中通过阿本德森的作品《蝗虫成灾》构筑了另外一个错列的历史——德国和日本战败,英美同盟统治了世界。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剖析本部作品,可以看到在小说化的叙事中,迪克使虚构和事实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间穿梭,在反思历史悲剧和挖掘历史沉淀处的多重话语中,表现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憎恶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的历史 错列的历史 历史的文本性 文本的历史性
下载PDF
美国诗人汉米尔的“杜甫情结”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特夫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汉米尔非常推崇杜甫,与中国诗圣缔结了一段跨越古今时空和中西异质文化的诗歌因缘。迄今30多年来,汉米尔一直坚持翻译和传播杜诗,而杜甫、杜诗也对汉米尔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汉米尔常直接以杜甫之名入诗来吟咏杜...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汉米尔非常推崇杜甫,与中国诗圣缔结了一段跨越古今时空和中西异质文化的诗歌因缘。迄今30多年来,汉米尔一直坚持翻译和传播杜诗,而杜甫、杜诗也对汉米尔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汉米尔常直接以杜甫之名入诗来吟咏杜甫,同时还善于学习和借鉴杜诗,将杜甫诗学理念和艺术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汉米尔的译杜、咏杜和学杜,不仅彰显了其浓郁的"杜甫情结",而且也折射出杜甫不泯诗魂的异域回响以及杜诗在英美诗坛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诗人 汉米尔 杜甫情结 接受与影响
下载PDF
《大都会》中的双重物质叙事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建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2-101,155,共11页
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聚焦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中的物质书写,可以揭示物质叙事的双重维度。在高科技支撑的跨国资本主义世界,物质高度符号化导致社会紊乱和身份危机,社会话语对物质世界建构的凸显导致人们诟病该部作品存在物... 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聚焦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中的物质书写,可以揭示物质叙事的双重维度。在高科技支撑的跨国资本主义世界,物质高度符号化导致社会紊乱和身份危机,社会话语对物质世界建构的凸显导致人们诟病该部作品存在物质性缺失的不足。但是对叙事隐形进程的分析却可以发现物质性并没有缺失,而是隐藏在物质叙事的暗流中,主人公埃里克在小说的两部分中分别体验了物质自我的唤醒和最终回归,以此反讽了人类超越物质、主导世界的狂妄,展现了物质的物质性与话语性的交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物质叙事 物质生态批评 话语性 物质性
下载PDF
再论美国新女性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08-118,159,160,共13页
21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多元价值观的产生催生了对美国新女性文学研究的再思考。和同时期英国的新女性相比,美国新女性社会理想更趋于动态,其多元形象突破了传统的新女性概念,美国作家对新女性也抱有更为强烈的批判精神。由于新女... 21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多元价值观的产生催生了对美国新女性文学研究的再思考。和同时期英国的新女性相比,美国新女性社会理想更趋于动态,其多元形象突破了传统的新女性概念,美国作家对新女性也抱有更为强烈的批判精神。由于新女性文学对流行文化的依赖和明确的政治诉求,新女性文学曾被现代主义文学忽视,但其对性别和性关系的重构拓展着传统现代主义文学的边界,可视为正统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文本。同时,美国文学中的新女性具有明显的杂糅性和多元文化性,刷新了读者对第一代女性主义者的认识,也影响着当代女性主义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 美国文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
下载PDF
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解读
5
作者 李莉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33-142,156,共11页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杰出的犹太作家,其所有作品都深刻地反思了人类经历的伦理境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从人际伦理、犹太伦理、民族伦理和生态伦理四个方面探讨马拉默德的长篇小说《天生的运动员》《基辅怨...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杰出的犹太作家,其所有作品都深刻地反思了人类经历的伦理境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从人际伦理、犹太伦理、民族伦理和生态伦理四个方面探讨马拉默德的长篇小说《天生的运动员》《基辅怨》《房客》和《上帝的恩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拉默德的小说蕴含深厚复杂的伦理思想,不但揭示人类面临的伦理境遇,而且还对人们进行劝诫,指明摆脱伦理困境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马拉默德 伦理救赎 伦理回归 伦理构建 伦理理想
下载PDF
浅析哈克的叛逆性格
6
作者 刘国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10,共3页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克 性格 叛逆
下载PDF
《夜色温柔》:空间形式的解读 被引量:7
7
作者 姜礼福 石云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空间形式”理论一经美国教授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便受到理论界持久关注。该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以独特的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技巧显... “空间形式”理论一经美国教授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便受到理论界持久关注。该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以独特的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技巧显示出现代主义小说淡化故事情节、注重立体思维的新范式,体现了构建空间结构的趋向,对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色温柔 时空倒置、并置 叙述视角 意识流
下载PDF
信仰的无奈:约翰·厄普代克与新教世俗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郝蕴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3,共5页
世俗化的新教满足了美国人对物质追求的需要,却无法解决道德伦理日趋沦丧的问题,人的心灵变得日益空虚,孤独。作为世俗化发展的结果,新兴宗教虽能迎合人寻找宗教补偿物的需要,但由于其教义极端化,非但不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 世俗化的新教满足了美国人对物质追求的需要,却无法解决道德伦理日趋沦丧的问题,人的心灵变得日益空虚,孤独。作为世俗化发展的结果,新兴宗教虽能迎合人寻找宗教补偿物的需要,但由于其教义极端化,非但不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且还可能对人类文明构成新的威胁。《圣洁百合》就印证了厄普代克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厄普代克 中产阶级 新教世俗化 新兴宗教
下载PDF
幽灵批评之洞察:重读爱伦·坡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琼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3,共5页
介绍分析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幽灵批评视角,阐述它对文本的一些独特诠释功能,并以此对爱伦.坡的创作进行分析。从幽灵批评的角度揭示文本所体现的隐秘的内心之魔和洞穴作用,以及作品的“幽灵”因素在读者解读过程中的影响。文章... 介绍分析上世纪90年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幽灵批评视角,阐述它对文本的一些独特诠释功能,并以此对爱伦.坡的创作进行分析。从幽灵批评的角度揭示文本所体现的隐秘的内心之魔和洞穴作用,以及作品的“幽灵”因素在读者解读过程中的影响。文章还对这种批评视角的当下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 幽灵批评 爱伦·坡
下载PDF
美国的清教主义及其在殖民时期文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拾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9-150,153,共3页
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加尔文主义构成了英国清教主义的神学基础。流传到北美的清教主义,在新大陆严酷而崭新的环境下得以实践与发展。美国的清教思想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源泉,它渗透在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得到充分的体现,... 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加尔文主义构成了英国清教主义的神学基础。流传到北美的清教主义,在新大陆严酷而崭新的环境下得以实践与发展。美国的清教思想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源泉,它渗透在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得到充分的体现,它对美国以后基本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清教主义 文学
下载PDF
美国华裔移民的心理创伤及其“美国梦”的幻灭——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之文化透视
11
作者 姚璐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成长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对哲学意义的“主体之谜”进行破解,对心理学上的自我作剖析,对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身份进行建构,最终实现他者到主体、边缘到中心的转化。小说《骨》以旧金山唐人街美国华裔梁家三代人辛酸... 成长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对哲学意义的“主体之谜”进行破解,对心理学上的自我作剖析,对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身份进行建构,最终实现他者到主体、边缘到中心的转化。小说《骨》以旧金山唐人街美国华裔梁家三代人辛酸的移民创伤为背景展开成长的故事。作品没有沿用传统小说基于时间维度展示人物成长过程的模式,而以贯穿着核心意象“骨”的空间置换推动叙事发展,选择边缘作为彻底开放的空间来反抗压迫,以此作为后殖民抵抗策略,在种族主义、东方主义到全球化等系列变化语境中再现美国华裔成长的真实和想象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创伤 边缘空间 后殖民 成长
下载PDF
从属下角度解读J.M.库切的小说《耻》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晓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库切的小说《耻》中所呈现的最为明显的特质就是女性属下不再沉默,她们有自己的话语,有自己的声音。而其主体性策略性地表达是通过对男性主体的坚定地消解、边缘化来实现的。这种再现方式与女性真实的自我体验是休戚相关的,并非源自于... 库切的小说《耻》中所呈现的最为明显的特质就是女性属下不再沉默,她们有自己的话语,有自己的声音。而其主体性策略性地表达是通过对男性主体的坚定地消解、边缘化来实现的。这种再现方式与女性真实的自我体验是休戚相关的,并非源自于男性主体话语对女性的想像和构建。文本所呈现的意义对后殖民话语与属下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梳理,从而从属下角度对《耻》进行解读,揭示了库切作为一个“有机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后殖民话语中显现属下的主体性,再现属下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下 后殖民主义话语 主体性 后殖民南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