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的“镜像”:论《老人与海》中马林鱼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林林 谢龙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9,共6页
《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是一个具有独特悲剧意蕴的文学形象。它的独特性首先就在于它是作为老人桑提亚哥自我的镜像而存在的,老人追逐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自我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其次还在于马林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林鱼骨架所... 《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是一个具有独特悲剧意蕴的文学形象。它的独特性首先就在于它是作为老人桑提亚哥自我的镜像而存在的,老人追逐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自我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其次还在于马林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林鱼骨架所透露的存在的荒谬感与虚无意识。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自我是自欺的自我,因此,马林鱼作为一个"他者"对老人的自我建构产生了悲剧性影响。存在主义哲学表明,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荒谬的存在,这是既定事实,任何人都无法外在于荒谬。老人的这种求而不得、罢而不能,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悲剧底蕴。马林鱼是"存在"的"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鱼 镜像理论 存在主义 自我 他者 悲剧意蕴
下载PDF
约翰·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 被引量:3
2
作者 田俊武 李群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关系,是斯坦贝克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这种忽视导致了评论界对斯坦贝克小说诗学的一种简单化的解读。其实斯坦贝克在成名前和成名后曾阅读过大量的书,具有丰厚的文学积淀,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小说诗学追求,... 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关系,是斯坦贝克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这种忽视导致了评论界对斯坦贝克小说诗学的一种简单化的解读。其实斯坦贝克在成名前和成名后曾阅读过大量的书,具有丰厚的文学积淀,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小说诗学追求,即小说主题的史诗性、叙事手法的多元性、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和小说语言的诗意性。不了解斯坦贝克和欧美文学传统的关系,我们就很难把握斯坦贝克的小说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欧美文学传统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简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彤 邓建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8-40,共3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指二战之后,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的一种文艺潮流,而这种文艺思潮在美国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作了考查与研究,以求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一个了解。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 思想与特征 美国K1
下载PDF
论荣誉对海明威生活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明海 韩玉平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5-107,共3页
海明威一战时因受伤而成为短暂英雄的经历使他深切感觉到从英雄转化为普通人后的失落和痛苦。所以一生中他为了保持自己的硬汉形象 ,便在创作和生活中同时塑造硬汉 ,到后期荣誉已使他分不清作品中的硬汉和生活中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但是... 海明威一战时因受伤而成为短暂英雄的经历使他深切感觉到从英雄转化为普通人后的失落和痛苦。所以一生中他为了保持自己的硬汉形象 ,便在创作和生活中同时塑造硬汉 ,到后期荣誉已使他分不清作品中的硬汉和生活中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但是当过重的压力和他本人逐渐衰退的生命力二者之间的对比达到一定程度时 ,自杀也就成了一种较为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生活 创作
下载PDF
从叙述学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琼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3-25,44,共4页
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变革了传统的叙事手法与视角,突破旧有的叙事模式的局限,从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并赋予人物、读者更多平等、独立的空间。
关键词 第一人称见证人 叙述分层 人称转换 视角越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下载PDF
罗斯“以色列小说”中的犹太教传统思想解读
6
作者 周碧文 郭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4,共5页
《反生活》和《夏洛克行动》是罗斯的两部以以色列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尽管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对以色列政治争端的思考、对犹太人生存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的关注与立场时,有不少是对犹太人的批判,但结合犹太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分析... 《反生活》和《夏洛克行动》是罗斯的两部以以色列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尽管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对以色列政治争端的思考、对犹太人生存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的关注与立场时,有不少是对犹太人的批判,但结合犹太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分析解读小说中特殊历史文化现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内涵,可以看出《反生活》和《夏洛克行动》中所蕴涵的犹太民族的权力观及救赎观等宗教传统思想,这反映了罗斯作为一个犹太裔作家不可避免所受到的犹太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罗斯犹太性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以色列小说 犹太权力观 犹太救赎观
下载PDF
《人造黑人》的U型叙事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国枝 李佳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0-693,共4页
在短篇小说《人造黑人》中,作者弗兰纳里.奥康纳借用《圣经》中的U型叙事结构,通过海德先生带领孙子的进城之旅,展示了人类灵魂由堕落到救赎的过程,从而使作品中的种族关系主题经过宗教的着色而负载起深远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人造黑人 U型结构 堕落 救赎
下载PDF
苏里泰:一场孤独的游戏——对《人鼠之间》主题的三重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国枝 胡雪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51,共4页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残缺、两性的隔膜以及种族的疏离这三个层面,对其主题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残缺 隔膜 种族 疏离
下载PDF
德莱塞《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新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德莱塞视客观真实为创作的最高法则,突出人物的生存意识和欲望本能,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决定性作用。他的《嘉莉妹妹》就是其自然主义特征的一...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德莱塞视客观真实为创作的最高法则,突出人物的生存意识和欲望本能,强调环境对人物的决定性作用。他的《嘉莉妹妹》就是其自然主义特征的一个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莱塞 《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客观真实 欲望 环境
下载PDF
创伤视角下美国华裔小说中男性身份的重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娟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1,共7页
美国华裔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诸多美国华裔作家直面在美华裔被歧视、受凌辱的创伤史,痛诉他们被集体"失声"的创伤体验,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千疮百孔的创伤世界。美国华裔作家通过创伤书写的方式,表达了对特殊社会... 美国华裔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诸多美国华裔作家直面在美华裔被歧视、受凌辱的创伤史,痛诉他们被集体"失声"的创伤体验,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千疮百孔的创伤世界。美国华裔作家通过创伤书写的方式,表达了对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华裔男性群体身份危机的焦虑。这些作家从独特的视角审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从族裔身份、社会身份、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等不同的层面,颠覆和修正被美国正统历史抹杀和错误再现的华裔男性的创伤史,对被主流社会解构的华裔男性身份进行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书写 华裔小说 男性身份 身份重构
下载PDF
历史观照下的美国梦与犹太身份文化变迁——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解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5-129,共5页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将考察小说主人公利沃夫家族三代人在历史观照下美国梦的演进与传统身份文化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探究构成小说各文化要素的深层文化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历史 美国梦 犹太身份
下载PDF
表现可视世界的内在结构——斯泰因在《软纽扣》中的字词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舒笑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91,共3页
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在诗集《软纽扣》中聚焦语言的基本单位??字词,厘清语言符号的所指,即概念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探究何种语词的所指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让审美主体直接进入对象内部,直观地外化作者... 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在诗集《软纽扣》中聚焦语言的基本单位??字词,厘清语言符号的所指,即概念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探究何种语词的所指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让审美主体直接进入对象内部,直观地外化作者隐秘的内在情志,同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斯泰因的字词实验体现了她对语言本质的哲理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特鲁德·斯泰因 字词 《软纽扣》 所指 能指
下载PDF
母女文化身份的重构——谭恩美《接骨师的女儿》意蕴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的女儿》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对清教妇道观的有力抨击——评《喧哗与骚动》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碧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6-119,130,共5页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人公凯蒂 ,美丽善良 ,富有爱心 ,但却不为深受清教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所爱护 ,她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 ,却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同传统妇道观相抗争 ,最终沦落为妓女... 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女主人公凯蒂 ,美丽善良 ,富有爱心 ,但却不为深受清教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和家庭所接受、所爱护 ,她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 ,却又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同传统妇道观相抗争 ,最终沦落为妓女。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形象的塑造 ,有力地抨击了南方传统道德标准及清教主义的妇道思想 ,揭露了它们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清教思想 妇道观
下载PDF
菲利普·罗斯“欲望三部曲”中的身体反讽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玉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身体反讽是菲利普·罗斯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特色。"欲望三部曲"中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凯普什借助于身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个体的心理需求。青年时代,他借助于身体的狂欢,以"性"的方式来彰显其个人身份;年届中年,通... 身体反讽是菲利普·罗斯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特色。"欲望三部曲"中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凯普什借助于身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个体的心理需求。青年时代,他借助于身体的狂欢,以"性"的方式来彰显其个人身份;年届中年,通过凯普什男性身体变形为女性乳房的荒诞经历,表达现代社会个体在理智与欲望中努力挣扎的无奈,现代生活所带来的身份焦虑、性别焦虑及自我存在的焦虑;接近老年的凯普什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试图以寻求身体激情的方式与死亡相对抗,而每次激情却强化了其走向衰老走向死亡的事实。个体试图以身体解决自身面临的人生难题的初衷与相应后果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反讽地加重了现代社会个体存在的荒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身体反讽 菲利普·罗斯 “欲望三部曲”
下载PDF
性别·种族·和谐——浅析艾丽思·沃克的妇女主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侠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所创立的妇女主义有别于传统的女权主义思想,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坚持黑人或有色人种女性群体的特殊性,反性别歧视,反种族歧视,强调两性的和谐与融洽,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和人...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所创立的妇女主义有别于传统的女权主义思想,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坚持黑人或有色人种女性群体的特殊性,反性别歧视,反种族歧视,强调两性的和谐与融洽,追求人与人的平等和人性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种族 和谐 妇女主义 《紫色》
下载PDF
奥尼尔晚期剧作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惠玲 周丽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60,共4页
在奥尼尔的晚期代表作品《诗人的气质》、《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月照不幸人》中,剧作家借助丰富的戏剧表现手段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一幅幅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图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甚至毁坏,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 在奥尼尔的晚期代表作品《诗人的气质》、《送冰的人来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月照不幸人》中,剧作家借助丰富的戏剧表现手段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一幅幅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图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甚至毁坏,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离,物欲横流,公正和平等的缺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灵魂与信仰的丧失,等等。这一切深刻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有力地印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有关资本主义反生态趋势和物质变换裂缝的相关论述。将这些剧作置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框架之中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这四部剧作的内涵,而且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量这位伟大剧作家的创作,揭示他超前的生态意识以及对于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思考——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种族歧视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尼尔 晚期剧作 生态马克思主义 超前生态意识
下载PDF
简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象征意象的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群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题都具有极为深刻的意象,其作品中人物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及内容的取舍也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象不仅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题都具有极为深刻的意象,其作品中人物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及内容的取舍也蕴含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象不仅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探析莫里森小说的象征意象,对加深其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小说创作 象征意象
下载PDF
海明威与“硬汉”形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曙光 车向前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形象 死亡 生命
下载PDF
伊莎贝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拉尔夫·杜歇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士倩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6-29,40,共5页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讲述的是主人公伊莎贝尔在跨文化背景下从天真无知到成熟自省的成长蜕变,而其表兄拉尔夫·杜歇在其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在应对文化冲突之下的人际交往问题、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 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讲述的是主人公伊莎贝尔在跨文化背景下从天真无知到成熟自省的成长蜕变,而其表兄拉尔夫·杜歇在其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在应对文化冲突之下的人际交往问题、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冲突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三个方面,拉尔夫都对伊莎贝尔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使她得以褪去天真,走向成熟,使其真正领会欧美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位女士的画像》 伊莎贝尔 成长 拉尔夫 引路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