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煎煮时间对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晓巍 杨明慧 +3 位作者 张丹丹 王晋冀 王紫薇 许佳明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葛根煎煮液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葛根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葛根煎煮液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葛根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在1~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葛根煎煮20 min葛根素含量为41.281 mg/g,煎煮25 min为43.820 mg/g,煎煮30 min为46.906 mg/g,煎煮35 min为52.583 mg/g,煎煮40 min为51.457 mg/g,煎煮45 min为44.677 mg/g,煎煮50 min为39.346 mg/g,煎煮55 min为38.827 mg/g,煎煮60 min为38.784 mg/g。结论葛根在煎煮35 min时,葛根素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葛根素不能充分溶出;煎煮时间过长,葛根素含量下降;临床应用葛根以先煎15 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煎煮时间 葛根素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美国的俄狄浦斯式英雄——试论小说《智血》中的古希腊悲剧元素 被引量:2
2
作者 韩亚元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1-84,共4页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包含了许多古希腊的悲剧元素。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智血》在情节安排、悲剧成因及悲剧效果方面都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于其他学者...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包含了许多古希腊的悲剧元素。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智血》在情节安排、悲剧成因及悲剧效果方面都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宗教救赎、圣经原型移位及后现代等的研究视角,从悲剧理论入手分析小说的悲剧特征,展示《智血》长久以来震撼读者的悲剧魅力,试图拓宽奥康纳小说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血》 悲剧元素 情节安排 悲剧成因 悲剧效果
下载PDF
试论《白痴》的戏剧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9-92,共4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痴》 戏剧性 小说结构 共时性 戏剧表现手法
下载PDF
当归远志颗粒中部分药味水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光 杨秀璐 +3 位作者 陶雪慧 王玥玥 高文义 陶贵斌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研究当归远志颗粒处方中甘草、远志、菊花、当归4味中药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L_9(3~4)优选最佳提取工艺。... 目的研究当归远志颗粒处方中甘草、远志、菊花、当归4味中药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L_9(3~4)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0倍,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制备工艺条件下总多糖含量高,工艺稳定,适用工业化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远志颗粒 水提工艺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话剧表演过程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分析
5
作者 颜超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期30-30,共1页
话剧表演中的体态语言即指通过表演者肢体表达和表情展现剧情的表演语言,对话剧表演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话剧表演过程中体态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为话剧表演工作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提供一定启... 话剧表演中的体态语言即指通过表演者肢体表达和表情展现剧情的表演语言,对话剧表演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话剧表演过程中体态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为话剧表演工作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表演 体态语言 运用
下载PDF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饮片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郝敏 陆兔林 +3 位作者 毛春琴 王巧晗 苏联麟 张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99-1708,共10页
饮片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汤剂、中成药的原料药,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三大中药产品的质量。作为"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饮片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中药质量控制一直以药材为主,饮片的质量控制虽逐... 饮片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汤剂、中成药的原料药,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三大中药产品的质量。作为"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饮片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中药质量控制一直以药材为主,饮片的质量控制虽逐渐被行业内重视,但仍不能体现其本身特性,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刘昌孝院士于2016年首次提出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控制新概念,在行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对目前大中药产业质量标准的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饮片本身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饮片特色的"饮片质量标志物"质量控制新思路,旨在引发饮片领域内专家同行的思考与共鸣,推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保证中药产品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饮片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汤剂 中成药 饮片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铁皮石斛中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冬莲 汤富彬 +3 位作者 莫润宏 沈丹玉 张延平 李祖光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SPE-HPLC-MS/MS)测定铁皮石斛栽培过程中可能使用的8种有机磷农药。前处理采用Qu ECh ERS方法,样品先经水浸润,用乙腈高速均质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分离...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SPE-HPLC-MS/MS)测定铁皮石斛栽培过程中可能使用的8种有机磷农药。前处理采用Qu ECh ERS方法,样品先经水浸润,用乙腈高速均质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分离,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8种有机磷农药在测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在10,50,100μg/kg添加水平下8种农药的回收率范围为75.9%~117.8%,相对标准偏差在2.1%~12.3%(n=6)之间;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5.47μg/kg和0.84~8.52μg/k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于铁皮石斛鲜样中多种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有机磷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磊 刘怡 梁生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439,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动物,已经在生物医学的诸多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于斑马鱼的中药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重点综述了斑马鱼应用于中药药理、毒理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前景。
关键词 斑马鱼 模式生物 中药
原文传递
珊瑚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洁 周文斌 +1 位作者 从玉文 刘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32,共8页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是一种通经活络的民间药用植物,它主要含有二萜、三萜、黄酮、倍半萜、木脂素、香豆素苷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中vibsanin型是其特征化合物,分为3种亚型结构即十一元环型、七元环型和重排型,代表化合物...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是一种通经活络的民间药用植物,它主要含有二萜、三萜、黄酮、倍半萜、木脂素、香豆素苷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中vibsanin型是其特征化合物,分为3种亚型结构即十一元环型、七元环型和重排型,代表化合物为vibsanin B、vibsanin C和neovibsanin A。珊瑚树具有细胞毒、抑菌、鱼毒及抑制植物生长等活性,其中细胞毒活性为主要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树 化学成分 二萜 生物活性 细胞毒
原文传递
波罗蜜根中的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川云 李文艳 +5 位作者 翟晓晓 朱灵芝 周燕飞 姚鹏程 舒清霞 任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2-597,共6页
采用ODS、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波罗蜜(桑科波罗蜜属)根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artoheteroid E(1)、cycloheterophyllin(2)... 采用ODS、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波罗蜜(桑科波罗蜜属)根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artoheteroid E(1)、cycloheterophyllin(2)、artelastoxanthone(3)、artoindonesianin Q(4)、柘树黄酮C(5)、8-(γ,γ-dimethylallyl)-5,2',4'-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6)、桑皮酮T(7)、6-(3-methylbut-2-enyl)apigenin(8)、5,7,2',4'-四羟基-6-异戊烯基黄酮(9)和albanin A(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 K)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3~5、7和10对Cat K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9、1.6、4.5、24.5、63.5μ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蜜 化学成分 异戊烯基黄酮 CATHEPSIN 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