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研究型建筑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王丽洁 聂蕊 侯薇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转型时期要求建筑教育必须采用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教学,是对转型时期建筑教育的很好回应。它突出研究的重要性,教与学的关系从知识和技能的单向传输转向基于研究的双向交流和共同探索,... 转型时期要求建筑教育必须采用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建筑设计教学,是对转型时期建筑教育的很好回应。它突出研究的重要性,教与学的关系从知识和技能的单向传输转向基于研究的双向交流和共同探索,实现“在研究中学”。教学中问题成为研究主题,设计则成为研究载体。提出问题研究型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理念、研究问题、研究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试图探索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建筑设计教学 研究型教学
下载PDF
再论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2
作者 谷鹏飞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1,F0003,239,共11页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中超越算法程序的隆规尚法而体现出拟人创造的创新生产特征表明,其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体现出艺术创造的“主体”(数字“作者”)特征。与之相应,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则是人类进入“人—机”共创时代后“艺术”本身变革的产物,是对“何为艺术”问题本身的观念重构。它作为一种褶皱“艺术”,其不同扇面所呈现的“古典—现代—后现代—智人代”艺术形式,所表现的“物—器具—艺术作品—艺术—符号”艺术内容,是“人—机”混合时代“更新代主体性”创造与理解的结晶。而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意义则来源于AI算法逻辑所创造的新的数字形式,这一形式引导或重构身体自身的格式塔形式,带来身体感知形式(身体图式)的“陌生化”,作品的意义就既来自陌生化形式所激发的情感盈余感,也来自身体图式付诸实践时所激发的情感动觉感。人工智能艺术阐释学如上基本问题的追问,对于建构一种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中国阐释学”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作者” AI“艺术作品” ChatGPT 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算法时代的艺术图式及其审美危机——兼及“艺术终结论”的算法回响
3
作者 张伟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9,共8页
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算法对艺术场域的介入是这一技术形态进驻人类社会的深层表征。就文本生产而言,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生成”不仅证实了艺术场域算法实践的加速迭代,其愈发抵近人类艺术的文本形态也佐证了基于算法的情感建模乃... 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算法对艺术场域的介入是这一技术形态进驻人类社会的深层表征。就文本生产而言,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生成”不仅证实了艺术场域算法实践的加速迭代,其愈发抵近人类艺术的文本形态也佐证了基于算法的情感建模乃至艺术创造力的实现或为可能。就艺术传播与接受而言,算法推荐的量身定制营造了艺术接受的“趣味化”导向,推动了基于同一审美旨趣的虚拟社群的构建,在改写艺术价值评判规则的同时也重构了艺术场域的权力布局。艺术场域的算法介入改变了人类艺术实践的关系图谱,其衍生的审美危机使得“艺术终结论”的算法重启可能更具现实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人工智能 艺术生产 AI生成 艺术终结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民艺的传承与发展——评《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
4
作者 莫秀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华儿女高超的造物智慧与创造力。《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华儿女高超的造物智慧与创造力。《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记录了杨先让教授及其考察队1986年至1989年先后14次深入黄河流域进行民艺调研时的所见所闻,涉及安塞炕围画、凤翔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嘉祥花包袱、高密扑灰年画、滦县皮影、内丘神马、朱仙镇年画、华阴布制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仙镇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 炕围画 民艺 传承与发展 民族文化遗产 杨先让 考察队
下载PDF
设计思维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5
作者 王玮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主动对接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维课程教学模式。结合MOOC和SPOC教学特点,强调课程思政融入,构建针对设计思维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混合式教... 主动对接国家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维课程教学模式。结合MOOC和SPOC教学特点,强调课程思政融入,构建针对设计思维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将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混合式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准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凸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协同学习、拓展学习视野,促进设计思维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设计思维MOOC+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对促进教学相长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SPOC 混合式教学 设计思维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初探空间诗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园场所营造
6
作者 熊承霞 李泉如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56-60,82,共6页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市民亲近自然和放松身心的疗愈场所。在科技数字化世界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园空间的“同质化”和“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以“诗性化”和“个性化”为核心,构建“诗情画意”和“个性魅力”的城市公园...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市民亲近自然和放松身心的疗愈场所。在科技数字化世界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园空间的“同质化”和“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以“诗性化”和“个性化”为核心,构建“诗情画意”和“个性魅力”的城市公园景观场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空间诗学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景观,通过空间诗学中的诗性空间与诗性场所精神的理念为切入点,并结合上海松江方塔园的实践案例进行解析,以此来探讨“诗意”在城市公园中的“场所意象”营造策略。这不仅是对城市公园单纯地环境提升,更多地是希望用诗学的场所营造来创造更多的生态价值,探寻出一条耐久重用性的持续设计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诗学 景观场所 场所精神 城市公园 营造策略
下载PDF
庆阳面塑的地域文化特色
7
作者 余永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陇东庆阳为古代北豳之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至今民风淳朴,古风犹存,为面塑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庆阳面塑也称“面花”,被广泛运用于婚嫁、丧葬、祭祀、祝寿、满月、节日等民俗中,是群众基础最广泛、内容最完整、形式最丰富、文化内涵... 陇东庆阳为古代北豳之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至今民风淳朴,古风犹存,为面塑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庆阳面塑也称“面花”,被广泛运用于婚嫁、丧葬、祭祀、祝寿、满月、节日等民俗中,是群众基础最广泛、内容最完整、形式最丰富、文化内涵最深厚的面食艺术,也是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庆阳面塑往往通过异物同构、谐音双关等民间艺术的语言,使作品不仅具有美好的形式,更有喜庆吉祥的文化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 面塑 艺术特征 地域特色
下载PDF
生态艺术助力生态公民塑造路径探析
8
作者 刘心恬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生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公民塑造的路径主要依靠生态美育。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生态公民。艺术场馆在开展生态美育、塑造生态公民、构筑生态社群等层面应发挥...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生态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公民塑造的路径主要依靠生态美育。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塑造生态公民。艺术场馆在开展生态美育、塑造生态公民、构筑生态社群等层面应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生态艺术助力生态公民塑造的基本路径包括当代艺术展与生态文明主题的有机融合,走入田野与社区的社群艺术与生态审美化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等。“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策展理念彰显了生态人文关怀,为生态艺术塑造生态公民的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艺术 生态美育 生态公民 生态审美共同体
下载PDF
大设计观下殷正声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9
作者 周敏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通过人物访谈、口述资料收集、文物对照分析,研究殷正声先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面对不同领域设计任务时,从设计跨界到系统整合的大设计实践的历程。作为上海老一辈设计师中的代表,殷正声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设计实践,是全产业链... 通过人物访谈、口述资料收集、文物对照分析,研究殷正声先生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面对不同领域设计任务时,从设计跨界到系统整合的大设计实践的历程。作为上海老一辈设计师中的代表,殷正声先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设计实践,是全产业链视角下上海工业设计发展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 系统整合 大设计 设计实践
下载PDF
《生产工艺》(1930—1931)与中国“设计现代性”之兴起
10
作者 王玮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设计运动之现代性兴起的关键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成立于这一时期的“生产工艺协进会”肩负“生产工艺振兴”的民族使命,积极倡导中国生产工艺的改良与推广,以生产工艺的现代...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设计运动之现代性兴起的关键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成立于这一时期的“生产工艺协进会”肩负“生产工艺振兴”的民族使命,积极倡导中国生产工艺的改良与推广,以生产工艺的现代性建构为办刊宗旨和行动指南创办了《生产工艺》杂志。从设计现代性视域出发,以《生产工艺》为文本研究依据,呈现生产工艺协进会成立的理念与宗旨,梳理艺术、工艺等关键概念的生成发展过程,彰显其在中国现代设计观念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协进会 设计现代性 设计观念
下载PDF
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文本语境分析教学法探析
11
作者 边千慧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在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中,专业英语课是专业课的一部分。而长期以来,其教学模式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强,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获得感弱。让专业英语课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结合,突破传统英语技能教学模式与应试思维,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中,专业英语课是专业课的一部分。而长期以来,其教学模式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强,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获得感弱。让专业英语课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结合,突破传统英语技能教学模式与应试思维,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为艺术设计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为例,教学设计思路借鉴“价值形成模式”,形成以艺术文献为统摄、以专业术语为中心,以“印象―文本―语境―思辨”为内生逻辑的教学方法,以期有益于艺术设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学 专业英语 价值形成 语境分析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用户体验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12
作者 薛颖 杨晗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采用空间用户体验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系统地探讨影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首先验证了模型框架的合理性,然后识别并排序了对用户体验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情感反应、人际距离、环境适应性... 采用空间用户体验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系统地探讨影响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首先验证了模型框架的合理性,然后识别并排序了对用户体验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情感反应、人际距离、环境适应性和空间认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包括创建与使用者具有情感联结的个性化空间、通过家具布局调整控制人际距离、塑造合适的声、光与热环境,以及利用设备与家具布局提升用户的空间认知能力,这些策略旨在增进用户空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习空间 空间用户体验
下载PDF
基于审美的应用——“装潢”一词发展探究考
13
作者 汪晓东 吴雨泽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147-150,155,共5页
“装潢”一词的应用演变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展息息相关。“装潢”在封建时期意为对书画作品的加工装裱,主要反映了文人墨客对其审美需求的重视。近代时期,随着审美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装潢”从以前对艺术品的装裱含义延伸到了设计领域,... “装潢”一词的应用演变与人们的审美观念发展息息相关。“装潢”在封建时期意为对书画作品的加工装裱,主要反映了文人墨客对其审美需求的重视。近代时期,随着审美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装潢”从以前对艺术品的装裱含义延伸到了设计领域,以此反映出审美意识的世俗化。现当代艺术发展中,在对艺术审美再认识的影响下,“装潢”一词逐渐被“设计”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潢 审美需求 设计
下载PDF
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艺术疗愈空间的热点与趋势
14
作者 刘毅 谢尘沐 周安迪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 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献,揭示艺术疗愈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环境媒介在艺术疗愈空间的应用,定义环境媒介的具身性、主体间性、沉浸性特征及三者间的关联;以具身交互理论为线索,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疗愈空间中环境媒体的具身性实践与作用方式,以期进一步探索结合新兴技术的环境媒介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艺术疗愈空间的环境媒介能具身地影响疗愈对象的交互行为与认知,提高疗愈的效率和质量。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能增进疗愈过程中的不同主体间的体验共享,并辅助疗愈对象沉浸地参与或融入艺术疗愈;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丰富环境媒介的形式,提高艺术疗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疗愈空间 具身交互 环境媒介 视觉艺术
下载PDF
质朴与回归:本雅明空间美学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启示
15
作者 李明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173-175,共3页
从本雅明的灵韵空间美学、空间体验美学和历史空间观三个维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历史和公共场域和谐共生。充分权衡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共享空间、日常生活机理等要素,使公共艺术发挥出更大的美学价... 从本雅明的灵韵空间美学、空间体验美学和历史空间观三个维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历史和公共场域和谐共生。充分权衡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共享空间、日常生活机理等要素,使公共艺术发挥出更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生活审美和优质环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空间美学 公共艺术 灵韵 体验美学
下载PDF
美术考古视域下塔里木盆地南缘早期佛教艺术考析
16
作者 张健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3S系统”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地理、地貌等环境信息叠加进数据库中,传达出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验证艺术遗址、遗迹的环境演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汉代通西域的交通路线以及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指标进行判断,鼎盛时期的“... “3S系统”把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地理、地貌等环境信息叠加进数据库中,传达出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验证艺术遗址、遗迹的环境演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汉代通西域的交通路线以及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指标进行判断,鼎盛时期的“河间派”美术影响到了塔里木盆地。在巴克特里亚形成的回字形佛寺经过犍陀罗影响到了热瓦克佛寺,又形成为新的样式。上溯至希腊母题、草原动物风格和佛教艺术的要素组合形成的河间派艺术是一种复杂、合成的艺术类型,它对尼雅N3号遗址出土的装饰木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发展,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均对西域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出土的织锦、铜镜、漆器等,一如汉制。随着佛教传入塔里木盆地,当地建筑木雕、壁画、雕塑及墓葬形式均出现了新变化。塔里木盆地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使得这些材料得以长期保存,美术考古的众多指标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这也是我们从更宏大的视野中寻求丝绸之路古代造型艺术的目的和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南缘 佛教艺术 河间派 美术考古
下载PDF
汉服文化与汉服产业发展
17
作者 吕钊 马艳辉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近年来汉服文化备受关注,汉服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也暴露出误读汉服文化、汉服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良莠不齐和汉服产业发展趋势方向不清等问题。探讨汉服的发展历程及美学,明晰汉服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调研分析当下汉服热潮的原因及汉服产业... 近年来汉服文化备受关注,汉服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也暴露出误读汉服文化、汉服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良莠不齐和汉服产业发展趋势方向不清等问题。探讨汉服的发展历程及美学,明晰汉服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调研分析当下汉服热潮的原因及汉服产业的现状与特点,重点梳理汉服产业现阶段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理清汉服产业的发展趋势。力求推进现阶段汉服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文化 汉服产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论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伟 冯超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以人的进步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来完成的,这是我们阐...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以人的进步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来完成的,这是我们阐释艺术当代价值的目的所在。艺术的当代价值除了传统上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外,还表现为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艺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的经济价值;“艺术城建”和“艺术乡建”如火如荼展开的社会价值等。因此,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艺术工作,惟其如此,推进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下载PDF
谢林与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的“象征”之争 被引量:1
19
作者 先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 “象征”(Symbol)是谢林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这个概念原本是指两个东西的合体或一致,然后被康德决定性地诠释为理念与感性事物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结合。谢林与黑格尔随后突破了康德对于这个概念的限制,将其应用于各自的艺术哲学,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哲学家对于“象征”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展示出了他们的艺术哲学思想乃至哲学体系本身的差异性,即黑格尔哲学总体说来是单向度的、西方中心式的,仅仅把片面的理性思想发展当作一切的准绳,反之谢林哲学是多维度的,对远古的和非西方的文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给予更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象征 古典 建构 体系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筠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艺术媒介 艺术传播 本体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