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意识与未来视野: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1
作者 李修建 孙晓霞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5-20,共16页
2023年艺术学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学科建设中,以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性的学术布局;同时,学界认真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短板,积极寻求解决通道。对学科内基本概念、问题、核心思想的历史溯源... 2023年艺术学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学科建设中,以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性的学术布局;同时,学界认真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短板,积极寻求解决通道。对学科内基本概念、问题、核心思想的历史溯源,对艺术物性、事性、定义的哲学追问,对艺术的跨媒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艺术史学理论、中国艺术学学术史、文献整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艺术批评理论聚焦新媒体时代的新批评、批评方法以及中西方艺术批评理论等。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中,艺术传播学异军突起,在学术史梳理、学科建构及热点分析等方面都有新突破;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历史联系、当代互动及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等方面形成颇多创见。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学术史和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下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体系” 跨媒介理论 艺术史学 艺术批评理论 跨学科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热点扫描
2
作者 王永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5,共6页
2023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在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研究重点涵盖了艺术人类学学术史、艺术乡建、艺术民族志书写、艺术与文化认同、后现代艺术界与当代艺术实践等热点话题,反映了学界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关注... 2023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在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研究重点涵盖了艺术人类学学术史、艺术乡建、艺术民族志书写、艺术与文化认同、后现代艺术界与当代艺术实践等热点话题,反映了学界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关注。多家学术刊物推出艺术人类学专栏或田野调查专栏,刊载前沿理论、海外译介和田野实践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包括新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持。多次研讨会的举办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然而,仍需更多源自田野的艺术民族志呈现,构建具有中国在地性的艺术人类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人类学 学术史 学科建设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基于“两创”理念下的艺术管理实践教学方式研究--以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为例
3
作者 陈凌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两创”理念下,时代的发展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旨在研究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探讨效果,总结经验以做出适应实践教学更优化的方式,提高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两创”理念下,时代的发展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旨在研究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探讨效果,总结经验以做出适应实践教学更优化的方式,提高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学生能力培养
下载PDF
走进现场与本原创作:公共艺术毕业创作及其教学的再思考--以2022年重庆酉阳中心村的四件毕业创作为例
4
作者 曾令香 李佳璐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创作及教学也面临着由外循环向内循环的视野转向和伴生性的观念与路径转向。本文以...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创作及教学也面临着由外循环向内循环的视野转向和伴生性的观念与路径转向。本文以对2022年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方向的四位硕士毕业生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进行的毕业创作教学为例,探讨在新文科战略和“无墙教学”理念背景及当下公共艺术理论发展的基础下,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开展走进现场、回归生活、复归本原创作的公共艺术毕业创作教学,以及新时代、新阶段与新格局下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方法论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走进现场 本原创作
下载PDF
“表达”的悖论:论梅洛-庞蒂的意义理论
5
作者 胡敏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1,共10页
表达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传达内心思想的再现性行为,与身体感知无关。梅洛-庞蒂指出表达并非脱离身体的纯粹意识的意向性活动,在场身体的参与是表达发生的必要条件。表达存在一种根本性悖论:它是一种作为纯粹重复和纯粹创造之间的活动,亦... 表达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传达内心思想的再现性行为,与身体感知无关。梅洛-庞蒂指出表达并非脱离身体的纯粹意识的意向性活动,在场身体的参与是表达发生的必要条件。表达存在一种根本性悖论:它是一种作为纯粹重复和纯粹创造之间的活动,亦是重复既有意义与创造新意义之间的矛盾运动。通过对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中的语言及意义生成问题的考察,可以得出一种基于具身感知的意义理论:理解文本并非要寻求符号背后本不存在的“原意”,而是通过一个可感身体在过去、现在和理想的汇聚时刻来“实现”意义。这种意义理论表明读者并非被动的意义接受者,阅读本身是一种介于重复和创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现象 梅洛-庞蒂 身体 语言 意义
下载PDF
从摹仿之物到物之物化--艺术现象学视角下物的追问
6
作者 杨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119,共10页
西方艺术史中物的概念可以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考察,同时要放在西方哲学中对物和艺术的本体论思考的理论框架中来讨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论出发,直到20世纪的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家关于物的讨论,从中可以梳理出从古希腊的形而... 西方艺术史中物的概念可以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考察,同时要放在西方哲学中对物和艺术的本体论思考的理论框架中来讨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论出发,直到20世纪的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家关于物的讨论,从中可以梳理出从古希腊的形而上的本体论中物作为低级的摹仿之物到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关联之物,再到物的自身关联性以及物之物化这一发展脉络。这一脉络显示了思想史和艺术史中的对物越来越开放而动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论 关联性 情境主义 反身性 物之物化
下载PDF
新书推介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7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6期F0004-F0004,I0004,共2页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延续了近年来较为稳定成熟的体例,内容涵盖对中国艺术整体发展进行宏观概览的总论,对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等进行分别透...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延续了近年来较为稳定成熟的体例,内容涵盖对中国艺术整体发展进行宏观概览的总论,对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等进行分别透视的分报告。无论是总论还是分报告,始终坚持运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分析文艺现象,把握文艺创作和发展规律,将主流价值贯穿到《报告》的字里行间,让《报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价值导向和学术意义,努力成为指导文艺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报告》“以全局鸟瞰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通过全景记录、重点分析、趋势展望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中国艺术发展的“全景图”和“瞭望哨”,同时及时反映各艺术门类的新观念、新趋势、新形态,与时俱进展现中国文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日新月异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新书推介 文艺现象 文艺实践 文艺评论 全景图 民间文艺 文艺创作
下载PDF
2023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建设与跨学科构建
8
作者 唐宏峰 王子畅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68-81,I0003,共15页
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六大方面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指引下,艺术学理论自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西方现代化既有路径,以“三大体系”建设引领中国人文研究新形态;在艺术学学科方面,新学科目录调整... 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六大方面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指引下,艺术学理论自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西方现代化既有路径,以“三大体系”建设引领中国人文研究新形态;在艺术学学科方面,新学科目录调整推动新时代艺术学研究及教育格局的不断完善;在艺术学理论基础理论及评论方面,强调“史、论、评”结合,且艺术评论得到重视和充分讨论;在美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与艺术学理论的交融方面,对中西古典美学概念进行溯源和重构,并对本土概念进行创造性阐释和价值肯认,促进各学科的本土化发展;在媒介研究方面,对媒介本体的思考、跨媒介艺术理论及相应的批评标准与时俱进,并在艺术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展现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人工智能与艺术跨界融合方面,从艺术实践到理论生产、研究范式以及人才培养得到切实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三大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艺术评论 媒介 跨学科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从“同感”问题说开去——论梅洛-庞蒂的交互主体性诗学
9
作者 魏昕昕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解答“唯我论”疑难,“交互主体性”的建构成为胡塞尔现象学当中的重要环节。胡塞尔看到具身性经验在“同感”过程中的作用,但主张将他人构造为“他我”以回返先验的交互主体性。梅洛-庞蒂沿具身性的路径对交互主体性问题做了推进。... 为解答“唯我论”疑难,“交互主体性”的建构成为胡塞尔现象学当中的重要环节。胡塞尔看到具身性经验在“同感”过程中的作用,但主张将他人构造为“他我”以回返先验的交互主体性。梅洛-庞蒂沿具身性的路径对交互主体性问题做了推进。基于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梅洛-庞蒂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在“超前”与“倒退”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并通过将身体姿势作为意义的符号化呈现完成了对身体知觉的意义转换,由此演化出了一种感性的符号学理论。在存在论的视角下,梅洛-庞蒂将这种感性的符号学发展为身体与世界、符号、他人之间相互交织的“叠印美学”。这种“叠印”美学得以建构的基础则在于梅洛-庞蒂的“同时性”的时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胡塞尔 交互主体性 同感 叠印 同时性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
10
作者 施畅 梁亦昆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 “跨媒介”正日益成为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关注的关键议题与创新方法。2023年,全球跨媒介艺术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态势:研究者们在源流追溯中拓展跨媒介历史维度,在理论梳理中创新跨媒介研究方法,在叙事变革中总结世界构筑之策略,在改编实践中考察跨媒介转化路径,以及在产业变迁中打造跨媒介转型模式。当前跨媒介艺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在于历史视野有待进一步扩展、文化关切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建议立足数字时代场景,以跨媒介本体论为视角,以故事世界构筑为路径,以科技艺术融合为趋势,加快构建中国跨媒介艺术体系与跨媒介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艺术 跨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艺格敷词 艺术媒介
下载PDF
《林泉高致》新释:基于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
11
作者 范红发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林泉高致》中,作画时的画意、观山水(画)方法、以及对山水的绘画表达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知觉问题。画意作为“虚静之心”的另一表述,它与经过现象学还原后的知觉主体相似,作画时的画意与观画时的联觉都是知觉的。在观山水(画)时,“... 在《林泉高致》中,作画时的画意、观山水(画)方法、以及对山水的绘画表达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知觉问题。画意作为“虚静之心”的另一表述,它与经过现象学还原后的知觉主体相似,作画时的画意与观画时的联觉都是知觉的。在观山水(画)时,“观”具体表现为身体经验、动态知觉以及对空间的知觉。在作画时,画家绘出的是自身混沌的、真实的知觉体验。以上三点皆能够基于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郭熙 梅洛-庞蒂 知觉
下载PDF
江南城市形象设计体验与创新|2024年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暑期学校正式开班
12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江南城市形象设计体验与创新”2024年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暑期学校于7月19日正式开班!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小俊,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维青,院长魏洁,党委副书记江琳娜... “江南城市形象设计体验与创新”2024年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暑期学校于7月19日正式开班!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小俊,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维青,院长魏洁,党委副书记江琳娜,副院长廖曦、周林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设计 教指委 南京艺术学院 研究生院院长 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生暑期学校 江苏省
下载PDF
形态演化:“形变”与1980年以后计算机视错觉艺术的图像应用
13
作者 许倚凡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形态学在后现代视觉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歌德形态学中“形变”概念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对事物本质的启示。同时详细阐述艺术形态学在后现代视知觉研究中的演变过程,探讨如何应对计算机图像时代的视觉语境变革的现... 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形态学在后现代视觉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歌德形态学中“形变”概念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对事物本质的启示。同时详细阐述艺术形态学在后现代视知觉研究中的演变过程,探讨如何应对计算机图像时代的视觉语境变革的现实解法。方法:首先研究歌德关于形态演变的观点,凸显感知和观察在形态认知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主观感受对物体形态理解的影响,并分析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在生成复杂形态结构、产生视觉错觉的实际情况。结果:在艺术形态学的后现代视知觉研究中,形态学在图像研究中经历了演变。数字化技术的崛起使图像制作摆脱传统限制,实现了对视觉语境的重新组合,呈现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形态。后现代视觉艺术中,通用名词变得难以准确定义,艺术作品回归感官维度,强调非经验视角对艺术品审视方式和结构形态的影响。结论:文章探讨计算机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独立艺术领域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创作工具的形态转向,并进一步介绍视错觉屏幕技术,指出其通过图像设计和处理技术创造视知觉多义的艺术形式。此外,文章还深入探讨科学成像与艺术创作的形态关系,强调二者在面临问题时都需要启动创造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形变 计算机艺术 视错觉 后现代视知觉
下载PDF
“相似性”的发现与“主体性”的建构--本雅明的“思想图像”论对中国书画的观照
14
作者 李云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05-114,159,共11页
本雅明借助处在思想与图像之间的“思想图像”,觉察出书法在文人画中是作为中间性质元素的文人笔迹。中国文人画和书法成为本雅明思考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中介。本雅明在中国道家思想的生命观中进一步印证了自身的自然生命观念。本雅明... 本雅明借助处在思想与图像之间的“思想图像”,觉察出书法在文人画中是作为中间性质元素的文人笔迹。中国文人画和书法成为本雅明思考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中介。本雅明在中国道家思想的生命观中进一步印证了自身的自然生命观念。本雅明的“思想图像”与中国文人画、书籍誊写术之间的碰撞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文人画模仿自然多样化的特性,让本雅明找到了新的救赎空间,即突破法西斯“同一性”社会压抑的空间。二是在探讨文人画的摹本的基础上,本雅明认为中国的书籍誊写作为手工复制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三是在恢复西方工业文明被压制的主体性意识的尝试过程中,本雅明似乎在中国文人画和书籍誊写的笔迹中找到了一种跨越中西文化的宇宙生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思想图像” 文人画 誊写 主体性
下载PDF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之道--在“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仲呈祥 《艺术传播研究》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尊敬的廖书记、廖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我首先代表王一川教授、王廷信教授、周星教授等前一届,乃至“前前届”的几位学科组成员,来给与会的各位老师道一声感谢,感谢各位老师对前一届和前几届学科组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 尊敬的廖书记、廖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我首先代表王一川教授、王廷信教授、周星教授等前一届,乃至“前前届”的几位学科组成员,来给与会的各位老师道一声感谢,感谢各位老师对前一届和前几届学科组工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个人还要进一步感谢各位老师近十余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师 艺术思维 王一川 艺术学理论 王廷信 科学思维 学科组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比较艺术学建设--2022年第二届比较艺术学年会会议综述
16
作者 魏容 曾维林 +1 位作者 王坤 张心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51-55,共5页
2022年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诞生的第十一个年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逐步确立比较艺术学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科学定位,2022年第二届比较艺术学年会以“新... 2022年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诞生的第十一个年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逐步确立比较艺术学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科学定位,2022年第二届比较艺术学年会以“新时代中国比较艺术学建设”为主题,讨论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率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新时代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边界探求与合法性建构--2017年艺术理论类学术图书盘点
17
作者 李宁 陈琰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46-52,共7页
自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至今,已经倏忽6年。为了使艺术学得以走出文学的巨大天幕,获取自身的合法性,6年来诸多学人孜孜不倦地反复论证与研讨。作为艺术学门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在聚讼纷纭中一路走来,学科研究对象与方... 自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至今,已经倏忽6年。为了使艺术学得以走出文学的巨大天幕,获取自身的合法性,6年来诸多学人孜孜不倦地反复论证与研讨。作为艺术学门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在聚讼纷纭中一路走来,学科研究对象与方法不断清晰,教学与教材体系的建构渐趋完善。而自艺术学独立以来,以艺术原理为代表的艺术理论书籍一时呈井喷状态,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与此同时,一般艺术学与门类艺术学的冲突与博弈、艺术理论与美学及文艺理论的学科边界、中国艺术理论的发掘与阐释等问题依旧是困扰艺术学人的焦点所在。从这一视角来看,尽管2017年艺术理论类学术图书已经跨过了众声喧哗的喷涌阶段而趋于平稳,但仍然在发掘本土艺术特质或译介国外艺术理论的实践中努力探索着艺术理论研究的边界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研究 学术图书 合法性 盘点 探求 学科门类 艺术学 教材体系
下载PDF
唐乐舞研究概览(2002-2012)
18
作者 黄忠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对2002年—2012年大陆艺术界对"唐乐舞"主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对这段时期内唐乐舞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唐诗与唐乐舞关系、乐舞作品解读、乐舞审美、坐立部伎研究以及其他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以说明,... 对2002年—2012年大陆艺术界对"唐乐舞"主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对这段时期内唐乐舞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唐诗与唐乐舞关系、乐舞作品解读、乐舞审美、坐立部伎研究以及其他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以说明,为唐乐舞的日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使唐乐舞的研究更为深入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舞 2002-2012 研究概览
下载PDF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艺术学教育--评《艺术学理论要略》
19
作者 张杨 刘达 《中国教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27-I0027,共1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及其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及其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目前的艺术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的支持,很多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比较简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教育 教学质量 艺术课程设置 创新能力 社会责任感 资金投入 不可忽视
下载PDF
工业4.0时代高职“数字媒体设计创客空间”的生态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常州机电学院为例
20
作者 丁彦 张伟 《艺海》 2018年第3期81-83,共3页
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客人才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工业4.0时代高职创客空间的构建途径,最后进行"数字媒体设计... 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客人才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提出工业4.0时代高职创客空间的构建途径,最后进行"数字媒体设计创客空间"的生态构建与实践应用,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创客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数字媒体设计 创客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