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征程》的“人民性”底蕴及其政治美学表达
1
作者 王玉 刘炼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 《伟大征程》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奋斗吧中华儿女》之后的又一部大型情景史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辉煌进程。《伟大征程》不但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性文艺”的创作宗旨,还特别突出“人民史观”的政治审美叙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追求,折射出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美学表达。《伟大征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但扩充了“人民性”的内涵,更是将其政治审美的境界提升到“人类终极关怀”的高度,推动人类和平共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征程》 政治美学 人民性
下载PDF
数字场景下品牌形象设计的机制与表现
2
作者 方敏 孙同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在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设计与数字场景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种关联体现在品牌形象设计对数字媒介的响应,以及与人文和社会场景的交融。这揭示了品牌形象设计的新机制和新表现。通过采用场景理论模型,构建基于人、机、物的数字场景,... 在数字化时代,品牌形象设计与数字场景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种关联体现在品牌形象设计对数字媒介的响应,以及与人文和社会场景的交融。这揭示了品牌形象设计的新机制和新表现。通过采用场景理论模型,构建基于人、机、物的数字场景,进而分析了这种关联对品牌形象设计在共构、交互和认知性方面的生发机制。进一步阐述了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和互联,品牌形象在新的补贴机制、关系机制下设计范式的转变,以及对人、机、物生产关系的改变,以此探讨数字场景对品牌形象设计的影响,以及在新语境下品牌形象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品牌形象设计 场景理论 机制建构
下载PDF
“物”进入审美存在的可能路径
3
作者 卢春红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追溯“物”在思想流变的实际状况,审美存在构成其得以呈现的基础条件。凭借自身的整体性本质,物之为物抗拒思维的规定,却接纳并依赖感性的触碰。自审美存在通过美的艺术而显示自身的感性本色以来,主体的评判能力凭借“无形式”呈现出“... 追溯“物”在思想流变的实际状况,审美存在构成其得以呈现的基础条件。凭借自身的整体性本质,物之为物抗拒思维的规定,却接纳并依赖感性的触碰。自审美存在通过美的艺术而显示自身的感性本色以来,主体的评判能力凭借“无形式”呈现出“自然”意义上的物进入审美存在的近代路径。不过,“物”并未止步于自然这一近代身份,而是伴随思想背景的转换,获得其进入审美存在的当代路径。当审美存在以突破主体之藩篱的方式而落实于“此”,成为诗意的栖居,艺术作品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中呈现出接纳物的“大地”路径,而物也由此以“环境”身份现身审美存在;而当审美存在将主体的感性能力落实于“此”,成为具身化的主体——身体时,其经由知觉空间与情感空间的关联,呈现出接纳物的“气氛”路径,并让物以“生态”身份融入审美世界。回顾物进入审美存在的历程,从“无形式”到“大地”到“气氛”,揭示的既是各自不同的独立路径,也是物与审美存在二者之间渐次显露的本质关联,正是后者成就了“物”的真正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艺术 诗意的栖居 身体 自然 环境 生态
下载PDF
重返感性:当代美学进入艺术的方式——基于斯蒂格勒艺术观念的考察
4
作者 王大桥 冯乐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斯蒂格勒等当代美学家不断突破形而上学美学对感性的桎梏,重返“感觉与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情感生成机制问题,以扩展的理论话语与研究范式重新介入艺术问题的思考。斯蒂格勒将艺术置于可感物的存在模式中,强调艺术“技艺”面向对... 斯蒂格勒等当代美学家不断突破形而上学美学对感性的桎梏,重返“感觉与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情感生成机制问题,以扩展的理论话语与研究范式重新介入艺术问题的思考。斯蒂格勒将艺术置于可感物的存在模式中,强调艺术“技艺”面向对感性的重构,艺术与感性的双向构成为当代美学进入艺术场域提供了诸多启发。面对文化工业与消费主义造成的美学的灾难,斯蒂格勒以“工业艺术”调和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技术结合的数字艺术焕发出独特的感受力,蕴含着重塑感知方式与意义的潜能。感性的“技艺性”成为当代美学的重要问题,推动了美学重新进入艺术的进程,当代美学与艺术重新结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纳·斯蒂格勒 当代美学 工业艺术 感性的“技艺性”
下载PDF
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论争与西方美学新变
5
作者 安燕玲 段运冬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当代艺术中的美学变体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美学的基本命题和观念予以排斥,并以美学与时代生活的连接来推动艺术在当代的话语重建,不断扩展艺术的领域和美学的研究视野。围绕艺术的价值是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审美体验还是诉诸于艺术之外的社会... 当代艺术中的美学变体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美学的基本命题和观念予以排斥,并以美学与时代生活的连接来推动艺术在当代的话语重建,不断扩展艺术的领域和美学的研究视野。围绕艺术的价值是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审美体验还是诉诸于艺术之外的社会功能这个问题,引发了比尔兹利与古德曼关于“审美”与“认知”的价值争论。实际上这代表了美学领域中两种观念的抗衡与博弈,这种纠葛体现在对前卫艺术价值的美学认知上。前卫观念冲击了以美为主要价值的艺术观念,消解了美学传统价值的理论体系,加速了整个当代西方美学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价值 前卫艺术 价值梯级 全球美学
下载PDF
当代“审丑”艺术观念下的平面设计探究
6
作者 张健 酒路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在审美观念中,“丑”并非“美”的对立面,而是“美”的一个方面。“审丑”也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艺术家的处理,“丑”的事物可以变得具有审美价值和生命力。平面设计作品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离不开艺术表达形式和内在情感传达。如... 在审美观念中,“丑”并非“美”的对立面,而是“美”的一个方面。“审丑”也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艺术家的处理,“丑”的事物可以变得具有审美价值和生命力。平面设计作品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离不开艺术表达形式和内在情感传达。如何界定“美”与“丑”以及“丑”的存在意义是平面设计的关键问题。“新丑风”作为一种有意义的个性表现,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丑 平面设计 新丑风
下载PDF
现代禅意风格服装的设计表现及创新特征
7
作者 魏嘉敏 张康夫 曲直 《设计》 2024年第8期18-21,共4页
禅宗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深入挖掘其“自然观”“空观”“顿悟”“境界观”中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与设计的关联性,阐述其对现代禅意服装设计的影响,将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从设计语言、设计思维、... 禅宗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深入挖掘其“自然观”“空观”“顿悟”“境界观”中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与设计的关联性,阐述其对现代禅意服装设计的影响,将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从设计语言、设计思维、艺术风格和创新设计方面对现代禅意风格服装的特质进行提取,为现代禅意风格服装设计的发展探索提供了可行性的创新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现代禅意服装 特征 影响 创新
下载PDF
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与实践研究
8
作者 王馨瑜 郑喆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6期82-86,共5页
众所周知,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质文化资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属于其中之一。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以及国民意识的增强,中国作为东方古代艺术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国风艺术素材和设计技法,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较为可... 众所周知,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质文化资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属于其中之一。随着潮流文化的兴起以及国民意识的增强,中国作为东方古代艺术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国风艺术素材和设计技法,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基于此,文章将以敦煌壁画特有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为基础,分析敦煌壁画艺术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创新融合和实践应用的策略,以期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魅力,让拥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走出“国际化”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艺术元素 当代服装设计 创新融合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剧场性:前卫还是回归?——一个基于当代艺术的分析
9
作者 杨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剧场性是一个伴随着前卫艺术运动发展才浮出水面的概念,它与剧本相对,与表演及观众相关,指向介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事态。作为艺术的一种普遍结构,它意味着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从作品转到经验,从作者走向观众,从事物走向事件,从规范走... 剧场性是一个伴随着前卫艺术运动发展才浮出水面的概念,它与剧本相对,与表演及观众相关,指向介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事态。作为艺术的一种普遍结构,它意味着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从作品转到经验,从作者走向观众,从事物走向事件,从规范走向偶发,从精神回归身体,从意指回归字面,从二分回归居间。通过理解剧场性,我们不仅可以找到极简艺术、现成品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合理性,而且可以连接起传统与现代,找到在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支配下被忽略的艺术共性。剧场性并未取消艺术的边界与自律,而是澄清了艺术自律的真正内涵,即不可重复的过程性与发生态。它与时间性、空间性和身体性密不可分,从而区别于超时空(任意时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剧场性也并未造成艺术在道德上的漠然,剧场性所带来的移情与遗憾、投身与介入是人类道德情感的基石,它所带来的审美眼光则是超越个人悲剧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性 当代艺术 过程性 居间性 自律性
下载PDF
“以竹代塑”的审美伦理意蕴
10
作者 寇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以竹代塑”倡议的提出,是以环保为理念,以美为媒介,以价值观为内核。“以竹代塑”不仅需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还需对竹从自然资源向人文资源挖掘;需寻找竹之美与当下审美以及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实现从审美自觉到伦理认同;... “以竹代塑”倡议的提出,是以环保为理念,以美为媒介,以价值观为内核。“以竹代塑”不仅需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还需对竹从自然资源向人文资源挖掘;需寻找竹之美与当下审美以及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实现从审美自觉到伦理认同;需赋予竹产品以道德内涵和内在精神性,从而唤起个体对中国传统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竹文化 审美伦理
下载PDF
线构成在文博空间中的体验重塑研究——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
11
作者 陈轶超 周睿 《设计》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文化类博物馆与艺术馆等作为公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公园城市建设对文化传播和彰显的过程中,应关注对文博空间体验的塑造和表现。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实地参观调研法分析线构成手法和线的体验设计语汇... 文化类博物馆与艺术馆等作为公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公园城市建设对文化传播和彰显的过程中,应关注对文博空间体验的塑造和表现。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实地参观调研法分析线构成手法和线的体验设计语汇在塑造文博空间体验中的表达形式。线构成手法的运用重塑文博空间体验,通过不同维度的张力感营造,充分展现出公园城市的文化活力与艺术魅力,以及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文博空间可以成为公园城市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空间形式的表现和体验的塑造,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并可以赋予更多元的全域旅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构成 文博空间 公园城市 空间体验 天府艺术公园
下载PDF
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与救赎方案
12
作者 张泽鸿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展开恰当的批评,因而也导致艺术审美阐释的危机。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既涉及艺术概念本身,也涉及大众对艺术的期待。以显现美学、气氛美学等为代表的当代新美学突破了分析美学之藩篱,重回审美的“感性学”传统,以“显现”“气氛”“通感”等感性概念为解释框架,建构以身体为中心的感知经验,重新发现和阐释了当代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诸感性特征,针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提出了合理的感性救赎方案,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审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审美危机 反审美 观念化 显现美学 气氛美学 审美回归
下载PDF
庄子的精神生命论及其艺术观探析
13
作者 黄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庄子认为有至高艺术的存在,它是崇高的自然美,人通过体会至高艺术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庄子重视人的精神,认为人的精神生命的美可以胜过物质生命的丑。这一点是庄子审美观的基础。庄子由此认为人应该成为“艺术的人”,向内寻求艺术... 庄子认为有至高艺术的存在,它是崇高的自然美,人通过体会至高艺术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庄子重视人的精神,认为人的精神生命的美可以胜过物质生命的丑。这一点是庄子审美观的基础。庄子由此认为人应该成为“艺术的人”,向内寻求艺术之美,而非借助外在的艺术形式来追求美。庄子将这种内含美的“艺术的人”称之为真人,这种人能够达到庄子所向往的“道”与“美”的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艺术 审美观 精神生命 生命美学
下载PDF
形式主义艺术理论演进述论
14
作者 贾博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罗杰·弗莱在20世纪初将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引入英国,随之而来的是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在西方学术视野中逐渐出现。其更多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因而忽视了作为历史语境中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属性。虽然弗莱并不强调形式主义对传统艺术理... 罗杰·弗莱在20世纪初将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引入英国,随之而来的是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在西方学术视野中逐渐出现。其更多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因而忽视了作为历史语境中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属性。虽然弗莱并不强调形式主义对传统艺术理论研究的挑战,但是其后的研究者如克里夫·贝尔则将形式主义推向了关注艺术形式的极端。极端形式主义也在20世纪中期由美国艺术理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发展至高潮。但由于其极端革命的性质,形式主义也很快受到来自艺术社会学及后现代主义为主导的艺术理论学界的批评。然而在21世纪后,形式主义艺术理论似乎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尼克·赞格威尔等学者强调“温和”的形式主义理论再次为形式主义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因而,自20世纪初开始,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在现当代艺术理论领域便占居了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甚至延续到今天的学术界。对此演进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论析,对学界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认识形式主义艺术理论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形式主义 形式 审美
下载PDF
从AI绘画到AI美图:“反真实”的审美异化
15
作者 袁梓昕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从AI绘画到AI美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绘画艺术领域延伸至更广泛的日常生活影像中。AI美图在为大众打造日常性的审美实践空间的同时,却导致了审美功能式微与审美价值失落的困局,其实质上是在构建新的神话,形成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反真实... 从AI绘画到AI美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绘画艺术领域延伸至更广泛的日常生活影像中。AI美图在为大众打造日常性的审美实践空间的同时,却导致了审美功能式微与审美价值失落的困局,其实质上是在构建新的神话,形成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反真实审美准则,打造符合消费社会特征的审美体系与意识形态。与之对应的是审美进一步遁入异化,导致审美意义的流失和审美幻象的形成、身体的符号化展演及赛博式的关系网络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美图 审美异化 反真实
下载PDF
质古而颜新——当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内涵传承与形式创新刍议
16
作者 蔡芝竖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日益显现出融合性的艺术特征,其形式上的创新造就了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对传统山水精神的传承和古典审美意蕴的表达依旧是当代青绿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当代青绿山水画吸收了意象性的写实造型和平面... 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日益显现出融合性的艺术特征,其形式上的创新造就了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对传统山水精神的传承和古典审美意蕴的表达依旧是当代青绿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当代青绿山水画吸收了意象性的写实造型和平面化的构成图式等形式要素,广泛借鉴民间绘画和西方绘画中的色彩,尝试新材料、探索新技法、表现新题材,不断拓展青绿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呈现出质古而颜新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绿山水 内涵 形式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从主人道德到开放道德——比较尼采和柏格森的道德观
17
作者 陈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呈现为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此氛围下,个人的道德行为往往也受理性约束。但在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的进程中,非理性思想开始抬头。尼采、柏格森作为广义生命哲学的代表,在道德领域中他们都突出道德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试图将道德行为与个人幸福关联在一起。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标准把道德区分为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柏格森则从生命冲动出发将道德分为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尼采和柏格森都强调道德行为中的情感作用,但是尼采推崇的是超人的主人道德,主人道德是把个人幸福建立在掠夺普通人的基础之上,因此最终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而柏格森崇尚的是英雄主义式的开放道德,它是建立在英雄人物带领普通大众一起向前创造的基础之上,最终走向了英雄主义式美德。因而从比较的视阈出发,探索柏格森与尼采道德观的异同,可获得对当代社会道德发展的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道德 主人道德 封闭道德 开放道德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空间设计研究
18
作者 邓子成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方文化的复兴,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空间设计已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结合岭南文化,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空间设计要点开展研究。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岭南文化的特点入手,针对地域文化在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方文化的复兴,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空间设计已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结合岭南文化,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会展空间设计要点开展研究。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岭南文化的特点入手,针对地域文化在会展空间设计中的意义进行讨论,并分析地域文化在会展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会展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沉浸式艺术展览的心流体验
19
作者 陈琛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沉浸式艺术展览这一独特的体验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研究表明,具身参与更容易引起主体的空间沉浸,进而获得心流体验。从分析沉浸式艺术展览心流体验的意义价值入手,总结观众在观展时的心流生成逻辑,并在具身认... 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沉浸式艺术展览这一独特的体验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研究表明,具身参与更容易引起主体的空间沉浸,进而获得心流体验。从分析沉浸式艺术展览心流体验的意义价值入手,总结观众在观展时的心流生成逻辑,并在具身认知的视角下从认知过程、感官通道、认知环境三方面提出沉浸式艺术展览心流的唤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沉浸式艺术展览 心流体验
下载PDF
论艺术的当代导向和表现形式的变化
20
作者 陈经 范荣泽 《纺织报告》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在人工智能(AI)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当代艺术迅速发展,对美学意义的探索和反思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代艺术作品以AI工具生成的方式呈现,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思考。文章以美学意义为出发点,结合当代艺术内涵和表... 在人工智能(AI)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当代艺术迅速发展,对美学意义的探索和反思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代艺术作品以AI工具生成的方式呈现,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思考。文章以美学意义为出发点,结合当代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探讨当代艺术中AI的影响和新媒体技术的表现。AI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不仅推动了当代艺术内涵的发展,还拓宽了大众视野,让人们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未来,人们应该深入分析AI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艺术 AI技术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