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窥国共对峙时代海峡两岸抗日小说——以《大江风雷》和《狼烟》为阐述对象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本论文以大陆作家艾煊的《大江风雷》和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狼烟》为阐述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审视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对峙 抗日小说 《大江风雷》 《狼烟》
下载PDF
叙事的误区——对鲁迅文学奖小说《茨菰》的叙事学分析
2
作者 于启宏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5-70,共6页
《茨菰》的结构性问题是叙事视角混乱,其受限视角与全知视角发生了大范围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这种逻辑矛盾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审美性补偿,且无助于主题的深化,所以《茨菰》的视角混乱与意识流的视角变换有天壤之别。《茨菰》的场景与概... 《茨菰》的结构性问题是叙事视角混乱,其受限视角与全知视角发生了大范围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这种逻辑矛盾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审美性补偿,且无助于主题的深化,所以《茨菰》的视角混乱与意识流的视角变换有天壤之别。《茨菰》的场景与概要之间缺乏紧密的逻辑关联,这在叙事学上意味着两败俱伤。对比三个数据,《茨菰》是《陈四》的近5倍,是《祝福》的2.4倍,这意味着《茨菰》的叙述人"我"不受节制,纵情张扬,"我"这个人物在高抬自己的同时也贬抑了悲剧主角。诸种负性因素把《茨菰》的悲剧旨意抵消殆尽,《茨菰》把一个少女自杀的悲剧事件叙述成了一个闹剧。语言欠简洁是《茨菰》的次生问题,其词汇密度偏低是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菰》 叙事 视角 引语
下载PDF
简论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池莉把女性放到市井生活之中,展示出女性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帮手女性、两极问跃动的过渡型女性到独立女性,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本真自然的女人,还原她们本来的历史重量,昭示出当代女子的历史和... 池莉把女性放到市井生活之中,展示出女性意识逐渐变化的过程:由帮手女性、两极问跃动的过渡型女性到独立女性,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本真自然的女人,还原她们本来的历史重量,昭示出当代女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及社会底蕴,透露出理想主义的曙光,彰显出女性主义的色彩,表现出对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意识 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