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方的文明循环:劳伦斯·宾雍全球地缘影响视域中的艺术文明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家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38,共17页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本文从全球文明批评元话语视域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远东艺术批评家、文物鉴藏家、诗人劳伦斯·宾雍远东艺术研究的三部曲《远东绘画》《龙的腾飞》和《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绝然不同于20世纪末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或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劳伦斯·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的当代价值在于:全面颠覆欧洲传统文艺摹仿论,质疑现代科学主义,否定西方启蒙线型进步知识型和欧洲中心主义,褒扬以中国古典文明为核心的东方人本精神;建构全球艺术文明的跨文化循环宏大叙事,东方文明以中国艺术为核心形成辐射式结构,东西方文明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形成双向循环;在他提炼的崭新的艺术文明评价和认知模态中,艺术表征的精神化程度而不是科技进步和物质繁荣程度决定文明的层级和优劣。宾雍的全球艺术文明论表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文艺和思想领域戈德沃西·洛斯·迪金森、罗杰·弗莱、亚瑟·韦利、埃兹拉·庞德等共同建构的全球艺术文明话语。这一应时而生的现代西方文明批评话语集体从现代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精神转向对东方中国古典文明精神的深度阐释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宾雍 艺术文明 文明循环 全球地缘影响
下载PDF
中国画的触觉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勇健 冯阿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史家如伯纳德·贝伦森和沃尔夫林等人已发现了绘画并非只具有视觉价值,还有其触觉价值。比较而言,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不仅古玩、玉器、奇石等物具有触觉价值,中国画也有一种独特的触觉价值。中国画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史家如伯纳德·贝伦森和沃尔夫林等人已发现了绘画并非只具有视觉价值,还有其触觉价值。比较而言,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不仅古玩、玉器、奇石等物具有触觉价值,中国画也有一种独特的触觉价值。中国画的触觉价值源于中国书画的亲缘性。中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之说,而书法用笔形成特殊的“笔触”,书法审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笔触审美。中国画的触觉价值有深浅两个层次。浅层次是笔触,深层次是笔墨。在中国绘画史上,触觉价值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较而言,元代以前的中国画,其触觉价值偏于笔触;元代以后的中国画,其触觉价值偏于笔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触觉价值 贝伦森 现象身体 笔墨
下载PDF
“赵家样”之初创:《万花春睡图》的母题、主旨、作者及艺术史定位
3
作者 黄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通过解读《万花春睡图》之建筑、人物、植物,特别是其中隐藏的诗意的密码,对其母题、主旨、时代、作者等予以判断。初步结论是:此团扇图为时调秦观《海棠春》的词意图,创作母题是中国文学著名的“海棠春睡”故实,人物主角为杨贵妃,... 本文通过解读《万花春睡图》之建筑、人物、植物,特别是其中隐藏的诗意的密码,对其母题、主旨、时代、作者等予以判断。初步结论是:此团扇图为时调秦观《海棠春》的词意图,创作母题是中国文学著名的“海棠春睡”故实,人物主角为杨贵妃,主旨是表现面对失意的淡然,流落钱塘之际的“大赵”赵伯驹当是其创样人,其时约在绍兴八年(1138)或之后数年,标志着“赵家样”之初创及北宋中期以来诗画联璧审美思潮在南宋的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花春睡图》 海棠春睡 《海棠春》 秦观 赵伯驹 赵家样 诗画联璧
下载PDF
现代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兰 《天工》 2024年第8期68-70,共3页
现代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其笔墨技法不仅是艺术手段的展现,更深刻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内涵。首先分析了中国画的笔墨特征,然后从笔墨技法的新探索、笔墨意境的新建构、笔墨与审美的创新融合、笔墨语言的再思考以及笔... 现代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其笔墨技法不仅是艺术手段的展现,更深刻地融入了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内涵。首先分析了中国画的笔墨特征,然后从笔墨技法的新探索、笔墨意境的新建构、笔墨与审美的创新融合、笔墨语言的再思考以及笔墨精神的当代表达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现代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旨在揭示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如何融入现代元素,展示出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价值,为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笔墨艺术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时间与拯救——《四时之外》作者朱良志访谈
5
作者 朱良志 王燕秋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8期65-72,共8页
《四时之外》一书从时间和历史切入,讨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演变,深入挖掘了中国艺术在超越时间中所体现的独特历史感、丰富人生感和旷达宇宙感,阐释了生命美学的内涵所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王燕秋就本书的创作与思想内容对... 《四时之外》一书从时间和历史切入,讨论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演变,深入挖掘了中国艺术在超越时间中所体现的独特历史感、丰富人生感和旷达宇宙感,阐释了生命美学的内涵所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王燕秋就本书的创作与思想内容对作者朱良志进行了一次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自由 世俗 烟火气
下载PDF
燕文贵《溪风图》题跋残卷初探——兼论大长公主雅集的成员构成与政治联动
6
作者 段莹 《美术大观》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清宫旧藏燕文贵《溪风图》流出清宫后遭到撕毁,目前存世题跋残卷中可见十三家跋,使之成为可与黄庭坚《松风阁诗》比肩的,反映元大长公主雅集盛况的另一件名作。而联系雅集的时间以及题跋诸人的身份情况,可以推知此次雅集还有更深层的政... 清宫旧藏燕文贵《溪风图》流出清宫后遭到撕毁,目前存世题跋残卷中可见十三家跋,使之成为可与黄庭坚《松风阁诗》比肩的,反映元大长公主雅集盛况的另一件名作。而联系雅集的时间以及题跋诸人的身份情况,可以推知此次雅集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内涵。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随着太皇太后答己与权臣势力的消歇,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祥哥剌吉以文化活动表明对英宗的支持,并通过笼络英宗信任的文臣群体,形成政治势力间的联动。而在这背后又反映出元皇室崇儒一脉的发展及大长公主在其中所起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风图》题跋 元大长公主祥哥剌吉 书画雅集
下载PDF
山水何以可游?——论山水画中的形而下之道及其超越性
7
作者 沈亚丹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0,共11页
山水画之所以“可居”“可游”,因其有道,山水之道既体现为形而上的哲思,也呈现为画面上的逶迤细路。它并非某种凸显于画面有形体、有细节的视觉对象,却常呈现为被山水树石等物装裱的虚空。五代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和我们的身体图式相契... 山水画之所以“可居”“可游”,因其有道,山水之道既体现为形而上的哲思,也呈现为画面上的逶迤细路。它并非某种凸显于画面有形体、有细节的视觉对象,却常呈现为被山水树石等物装裱的虚空。五代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和我们的身体图式相契合,为观者“步入”山水画之中开了方便之门,也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知觉方式。画面路径多开始于画幅下端并向上方横斜蜿蜒,在观者的知觉中被解读为向画面深处延展,散点透视则营造了一个动态知觉过程,使得“游观”成为可能。山水画中的路形态多样,但其在视觉上多显现为深远山水意境中的“细路”。“三远”图式即意味着画面上的道路,需要被呈现为“窄”和“细”的形态,否则便无法凸显咫尺万里之势,与“细路”相对应的是“独往”,呼应着中国传统哲学与诗学中的“独往”,从而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之道 空间知觉 身体图式 超越 独往
下载PDF
巾帼柔魂的革命唤醒——以晚清谭云波的“剑与头颅”母题画作为中心
8
作者 李宁利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5,共13页
晚清画报以图画叙事,以记录新闻、开通群智、启蒙科学为宗旨,但《时事画报》却以宣扬政治、鼓吹革命而迥异其趣。《时事画报》的编绘者以画笔为“刀枪戈戟”为革命呐喊助威,也加入同盟会、组织暗杀团直接介入革命。其中《时事画报》主... 晚清画报以图画叙事,以记录新闻、开通群智、启蒙科学为宗旨,但《时事画报》却以宣扬政治、鼓吹革命而迥异其趣。《时事画报》的编绘者以画笔为“刀枪戈戟”为革命呐喊助威,也加入同盟会、组织暗杀团直接介入革命。其中《时事画报》主要画师谭云波的“剑与头颅”母题画作最引人瞩目。该题材融合明清时期的“百美图”与“剑侠图”程式,以巾帼英雄形象表达驱除鞑虏的革命动员,是辛亥革命时期唤醒女性参与革命、号召女性实施暗杀的生动呈现。值得注意的是,谭云波笔下的“手提头颅”和“簪花骷髅”,在辛亥革命前后存在显著的语义转向。在革命成功之前,以“头颅”符号征召勇士们奋勇杀敌,满怀对胜利的期许;辛亥鼎革以后,民国初年政局混乱,在政治权利分配中被边缘化的革命志士,以“泪墨哀毫”写画“骷髅”符号,缅怀革命先烈,感伤生命的虚无。这些以女性和死亡来托喻“国家兴亡”的画作,均出自男性知识分子之手,意味着他们把妇女中性化,希冀妇女成为像男子一样的国民,“剑与头颅”中的女侠亦复如是;一方面女子命运被视作国家兴亡的象征,另一方面她们也积极投身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淬炼和缔造中。因此,可以说在与忠烈、侠义等精神传统深度相连的“异代同感”之中,“她们”和“他们”共同迈向了平等、现代国民身份的实现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云波 “剑与头颅”母题画作 剑侠图 百美图 《时事画报》
下载PDF
宣纸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艺术表现
9
作者 唐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18-I0018,共1页
中国绘画“水墨”一词出现较早,可鉴于王维的《山水诀》。本文的“水墨画”包含各历史时期纸绢本绘画。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深受世人喜爱。而纸作为水墨画的载体,其质地、润墨性等元素对水墨画的... 中国绘画“水墨”一词出现较早,可鉴于王维的《山水诀》。本文的“水墨画”包含各历史时期纸绢本绘画。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深受世人喜爱。而纸作为水墨画的载体,其质地、润墨性等元素对水墨画的艺术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参阅由赵焰著、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宣纸之美》一书,从宣纸与水墨画的融洽及宣纸对画风演变的承载等方面探讨纸张在中国水墨画中的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文艺出版社 水墨画 中国传统绘画 《山水诀》 宣纸 画风 表现手法
下载PDF
图像中的声音表达--中国古代听松图的跨媒介阐释
10
作者 刘坛茹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6期69-80,I0003,共13页
图像何以表现声音,是一个艺术跨媒介表达的问题。中国古代听松图通过强化主体的听觉性在场、“一主一仆”图式的“合唱队”效果、构图留白隐喻风孔、以题画诗弥补画面松声等手段,使图像的松声得以审美显现。并且,频繁使用临水听松、松... 图像何以表现声音,是一个艺术跨媒介表达的问题。中国古代听松图通过强化主体的听觉性在场、“一主一仆”图式的“合唱队”效果、构图留白隐喻风孔、以题画诗弥补画面松声等手段,使图像的松声得以审美显现。并且,频繁使用临水听松、松下士人图式,以音助圣,敞开自然的审美空间。此外,静听松风也是松声转化为遗音的过程,由实到虚,绵延回旋。对于听松图而言,与其说松声是通过画面空间表现的,不如说是由松声通过艺术动势,召唤空间、创造空间,以时间统领空间,从而完成了跨媒介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松图 跨媒介 临水听松 遗音 艺术动势
下载PDF
美学延展与史学观照——南北朝艺术交流视野中《述画记》的相关问题再研究
11
作者 雍文昴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述画记》是南北朝时期影响波及南北的绘画品评著作,原文虽已佚失,但从《水经注》以及《历代名画记》的摘录中,仍可部分还原其主要内容。在《述画记》中,孙畅之不仅延续顾恺之《论画》对绘画审美标准开展了持续探讨,同时其也包含了早... 《述画记》是南北朝时期影响波及南北的绘画品评著作,原文虽已佚失,但从《水经注》以及《历代名画记》的摘录中,仍可部分还原其主要内容。在《述画记》中,孙畅之不仅延续顾恺之《论画》对绘画审美标准开展了持续探讨,同时其也包含了早期绘画史的许多记载,在品评中体现出了史学观照的意识。在南北朝艺术交流视野中,《述画记》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其影响了其后如《古画品录》等重要画论著作的品评观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畅之 《述画记》 南北 品评 审美标准 史学观照
下载PDF
数字国画产品设计在采摘机器人动作仿真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大鹏 苗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首先,介绍了数字国画的产品设计,并将其应用在采摘机器人动作仿真中;然后,分析了采摘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对机械臂的驱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基于Matlab对采摘机器人动作“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姿态角β... 首先,介绍了数字国画的产品设计,并将其应用在采摘机器人动作仿真中;然后,分析了采摘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对机械臂的驱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基于Matlab对采摘机器人动作“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姿态角β或γ的增大,苹果与果枝连接处产生的力矩都会发生变化;而使用动作“掰”采摘苹果时,改变姿态角γ更容易采摘到苹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摘机器人 数字国画 动作仿真 机械臂
下载PDF
张灵生卒年考
13
作者 马顺平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48-49,共2页
张灵是明代中期与唐寅齐名的画家,其生卒年不见画史记载。根据张灵在仇英《东林图》卷后的一则诗题,可确定他与诗题受赠者东林同岁,结合同卷唐寅题跋及相关文献,可考证出东林的身份生年,从而确定张灵出生于成化八年壬辰(1472)。同时,从... 张灵是明代中期与唐寅齐名的画家,其生卒年不见画史记载。根据张灵在仇英《东林图》卷后的一则诗题,可确定他与诗题受赠者东林同岁,结合同卷唐寅题跋及相关文献,可考证出东林的身份生年,从而确定张灵出生于成化八年壬辰(1472)。同时,从张灵题跋唐寅《王公出山图》的时间及徐祯卿的诗文,可推测出他的卒年在正德元年(1506)至正德五年(151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灵 唐寅 东林图 钱贵
下载PDF
元代《秘书监志》中的多民族艺术交流互鉴——以唐文质《职贡图》为中心
14
作者 赵盼超 赵津 《美术大观》 2024年第7期137-141,共5页
元代宫廷志书《秘书监志》是研究元代宫廷艺术鉴藏与各民族交流的重要文献。本文以《秘书监志》中所载唐文质图绘《职贡图》一事为切入点,结合历史背景和图像、文献资料,对其《职贡图》中所描绘的来朝使臣、所呈贡物、使者形象等进行推... 元代宫廷志书《秘书监志》是研究元代宫廷艺术鉴藏与各民族交流的重要文献。本文以《秘书监志》中所载唐文质图绘《职贡图》一事为切入点,结合历史背景和图像、文献资料,对其《职贡图》中所描绘的来朝使臣、所呈贡物、使者形象等进行推测和图像还原,从而分析元代职贡题材绘画的文化艺术特征,并探讨各民族政治互动、经济往来对文化艺术交流互鉴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秘书监志》 《职贡图》 民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蕴——评《中国山水画美学》
15
作者 张东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7期I0036-I0036,共1页
画家潘天寿曾言:“中国画的基础是哲学。”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学科之一,与中国传统哲学一脉相通。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较大,且三者本同末离。传统山水画美学的理念建构,基本上体现出这三者... 画家潘天寿曾言:“中国画的基础是哲学。”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学科之一,与中国传统哲学一脉相通。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较大,且三者本同末离。传统山水画美学的理念建构,基本上体现出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在其中亦能追寻到中国山水画美学的源头。中国文化之道,尤为崇尚“天人合一”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诉求,由哲学观念到美学观念的渗透,构成了山水画美学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潘天寿 中国山水画 中国传统哲学 影响与作用 天人合一 理念建构 美学
下载PDF
信造化之在我——恽寿平艺术综述
16
作者 田艺珉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58-70,共13页
“写生正派”恽寿平所开创的没骨写生法不仅被清时如“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作为参考的典范,本人更是闺阁艺术之宗师,其作品也是近现代大家纷纷追崇的范式。由此可见,经其创建的写生风格具有无限的发展与被接受的空间,是近四百年画史进程... “写生正派”恽寿平所开创的没骨写生法不仅被清时如“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作为参考的典范,本人更是闺阁艺术之宗师,其作品也是近现代大家纷纷追崇的范式。由此可见,经其创建的写生风格具有无限的发展与被接受的空间,是近四百年画史进程中最为成功的典范。正如其“信造化之在我”所宣讲的一样,恽寿平所追求的是在成法俱备的时代以超乎法外、合于自然的极致实现其独立天表的艺术理想。如此,其所构建的“巨然墨叶法”,不仅是其深于山水之道的表现,更使其“深于山水者能通写生之意”成为艺术史之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寿平 写生正派 信造化之在我
下载PDF
得自于白山黑水的哺育——浅谈薛贵良绘画作品
17
作者 邵大箴 《中国书画》 202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传统中国画观念和技法的学习,主要靠师徒传承,从临摹入手,掌握古人表现程式,领会其文化精神,这被人们称为“师法古人”。在此基础上,注意观察客观对象,注意写生,从大自然中吸收创作的灵感和资源,这被人们称为“师法自然”。每个有成就... 传统中国画观念和技法的学习,主要靠师徒传承,从临摹入手,掌握古人表现程式,领会其文化精神,这被人们称为“师法古人”。在此基础上,注意观察客观对象,注意写生,从大自然中吸收创作的灵感和资源,这被人们称为“师法自然”。每个有成就的中国画画家,必须要经过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的长期实践,从中领悟艺术创造规律与原理,进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师法自然 传统中国画 师法古人 客观对象 写生 临摹 创造规律
下载PDF
从书画分离到书画结合:宋元绘画笔墨之变
18
作者 李永强 《中国书画》 2024年第3期16-21,共6页
书画分离指的是绘画中没有书法用笔,画中的笔墨属于画法,其功能主要是为了描绘物象的造型与神韵,书法与绘画处于分离的两种形态。书画结合也可称为以书入画,指的是绘画中的用笔属于书法行笔的范畴,画中笔墨不再是简单地为了造型服务。
关键词 以书入画 书画结合 书法用笔 宋元绘画 笔墨 画中 两种形态 分离指
下载PDF
以绘画参与时代变革以彩墨抒写南国情怀——评“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
19
作者 唐家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是做一个旁观者,还是被裹挟者,抑或是参与者、引领者,这是历史给予每个人的选择。若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美好的时代变革,自无愧于时代,亦无愧于人生。以笔墨描绘时代、记录时代、参与时代,也是一个画家、文化学者富...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是做一个旁观者,还是被裹挟者,抑或是参与者、引领者,这是历史给予每个人的选择。若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美好的时代变革,自无愧于时代,亦无愧于人生。以笔墨描绘时代、记录时代、参与时代,也是一个画家、文化学者富有责任的历史选择和实践。潘鲁生先生就是长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时代变革的践行者。几十年来,他行走在乡村田野,躬耕于学术园地,也徜徉在绘画的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鲁生 学术园地 践行者 艺术作品 巡回展 旁观者 时代变革 绘画
下载PDF
布楷山水法:以楷法写文人山水画的生命精神
20
作者 蒋志琴 《中国书画》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如何通过取传统书画理论资源超越明末以来的尚奇倾向、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以此对抗外来绘画的冲击,是明清之际画坛面临的时代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清初画坛领袖王原祁为首的画家展开了一系列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创新活动。
关键词 传统书画 文人山水画 王原祁 中国画 楷法 明末以来 明清之际 艺术门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